绿林网

《少女与马》经典观后感集

《少女与马》是一部由杨荔钠执导,邹昊霖 / 冯芷琪 / 梁旖旎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女与马》观后感(一):刮目相看

中国纪录片界非常难得的一部私纪录片,且有上乘的电影工业化专业制作。它有别于之前中国纪录片所有女性题材的调性!值得被记录的不仅仅有生活的艰辛与苦难,还应该有不同“声音”和“色彩”。本片的质朴、爽利、桀骜不驯里有一股特有的真实感向观众扑面而来。我看到更多的是美好以及对自己青春岁月的怀念...审美价值极高。有人说:这是中产阶级的纪录片,普通老百姓“看不起”。我不想对这样的言论发表任何评价,只是想说:中国的开放已经走到第45个年头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他们不会因为你们可以买空全世界的奢侈品店而发自内心的尊重你,反倒是看到你们的年轻一代越来越融入这个地球村的舞台,几个还未成年的中国少女能够把马术这项原本属于西方贵族的运动玩得飞起,而对你刮目相看!

《少女与马》观后感(二):看到了阶层,看到了青春,看到了马和妈,然后呢?

片名应该是《少女与妈》,每一个饱满的生命后面,都有另一个饱满的生命支撑。片尾曲是小熊(主人公,导演女儿)写并唱的,她说“时间来了又走,进场又退场。在爱与悲与现实之间,拨开云烟,用一生相欠”,她应该入围本届影节最佳女主角,用她恣意的青春,让我们看到新一代人的痛苦和她为克服这一痛苦而展开的斗争。恰好昨天上午观看美国片《呼朋引伴》,拍摄单身舅舅与外甥的短暂相处,和舅舅作为记者的工作对美国teenager的采访。他们都展现了我们还来不及想象和希望的一代人身上正发生着的最活生生、最清晰的新道德、新感性、新爱恋。友人同时提到内地乡镇中学发生的杀师案,这貌似平行的世界里的扭曲黑暗,和这些城市少男少女一样,是正在斗争的生命体。他们不约而同,把世界刷新给我们看。AI也取代不了,该挣扎的还是在挣扎,还是会挣扎。看到不同群体的生活,不是为了彼此否定,道德捆绑,生命的存在是为了互相提醒,有能力者要去重新树立框架,因为他们现在的框架是虚假和脆弱的,必须砸掉,重建一个弹性又包容的框架给这新的一代。

《少女与马》观后感(三):写不下所以来这里

哭了好多次,导演的女儿就像是生活在我周围的那些最好的少年少女们中的某一个那样,我可以是这样的理解与熟悉她。片子十分简单,或许从文本角度来说,它内容平淡,直白,感情过于单一且浓郁,对其中许多可以深挖的现象缺乏深刻讨论。但无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部无比真挚且动人的片子,在于导演想尽可能的褪去母亲视角却隐藏不住的相机背后溢出的温情,在于片中女孩们家庭背景,性格,阶级,父母教育态度如此不一却可以,像导演说的,那么那么自然的包容,这是唯有这一代青年才拥有的力量,在于这是一个那些父辈导演们没有能力拍的,唯有忠实记录才能展现的我身边的,与我年龄相仿的,现代的女孩,在于其视角对女孩身体的捕捉自然的呼应了女孩和马,在于动物和女孩如何交互的捕捉,在于人与人交互与人与马交互的递进性捕捉。有人说矫情做作,我觉得这是因为在不同环境下生长出来的年纪相仿的人们圈子的割裂,不同圈子的青少年用着截然不同感知世界的方式,我体感此点无数次,导演在映后分享侯孝贤团队的剪辑(also for this film)看完片子的感想,类似于“这一代成长出来的孩子竟然是这样的,真是太好了”的话,很遗憾并不是这样的,拥有这样“当代独特力量”的依然只有在那样的教育与环境下,被温情,受伤,人与人,人与马对视教育出来的那群,“当代的”,青年们才拥有的力量。这是具有时代特质的力量,是当代孕育了拥有这些力量的当代青年,但同样的不光是时代,像每个时代一样,只有有选择的青年才可以获得这样的力量。更多的同龄青年们别无选择,这同样也是这个时代孕育的,无法逃脱的,或身处家庭困境的,或身处C国毁人式教育的,或对片子中的生活自卑式羡慕仰望的,或对这样的情感充满不屑处处说是无病呻吟的,这些圈子层层叠叠出的并集才是当代青年。

《少女与马》观后感(四):简记

鲜有人会在看完伯格曼或安东尼奥尼之后「仇富」。拿剧情片和纪录片直接比较或许并不恰当,但它无疑说明在导演的操纵下,影像的表达必然是可控的。

《少女与马》将镜头对准少女骑手和她们的马伙伴,而在这项每个月需要花费上万元甚至更多的运动身上,必然存在强烈的阶级性。但在这样一部号称是聚焦「女性成长」的纪录片中,阶级的表达显然不是必须存留下来的东西(或者说,可以弱化的东西)。而杨荔钠呈现方式显然不是最合适的那种。阶级不是问题,但让人看起来只有阶级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努力找补,但抱歉,再怎么找补它都很炫耀)

譬如,在拍摄学校授课的段落时,镜头不去探索深入女孩们在马场外的生活,反而选择去记录贵族学校的所谓素质教育。这些镜头除了进一步揭露所谓「中产」的阶级裂缝,并没能带给我们那种能够不被金钱和阶级所定义的真诚感动。

事实上,《少女与马》里的确贡献了一些动人的时刻。除了少女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杨荔钠曾经两次「试图」潜入女儿的房间。镜头扫过满屋的油画,抵达女儿的画笔,又在女儿的“出去”声中慢慢退去,那一刻的摄影机运动充满了情感,无疑是触及到了一些细腻柔软的东西。但遗憾的是,这些碎片却没能进一步连接成线,带出更进一步真正动人的闪光。缺乏足够真诚的推动力,这些影像也就退化成了中产阶级的朋友圈、小红书或者plog,徒有精致的外壳而缺乏真诚的表达,甚至反过来进一步逼退了试图走近的观众。

正如花絮中,杨荔钠对女儿所说,其他人的妈妈都在,只有你的妈妈躲在摄影机背后。或许我们期待的就是杨荔钠有朝一日能像《站台》里那样,再次走回到她的影像中。杨荔钠并不缺乏影像的控制力,相反她的控制欲望太强。对于她而言,只有放手,才能真正为所谓的成长故事注入伟大的生命力。

PS:杨荔钠映后发言里急于撇清自己和中产阶级生活的联系,她显然知道其中的段落有多招人烦。因此不难理解纪录片在不同角色的戏份分配上的不均。显然,除了小熊之外的几个女孩儿,只是导演用来转移矛盾的挡箭牌。从这个角度上讲,用「炫耀」这个词来骂恐怕都便宜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