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分离的读后感大全

大分离的读后感大全

《大分离》是一本由[英]彼得·沃森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6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分离》读后感(一):新旧大陆的历史与人性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船队抵达瓜纳哈尼岛,哥伦布以为此地是印度,并将该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有时候,历史会开一个伟大的玩笑,这一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定格为历史上一个专有名词,他也改变了历史进程,从此世界分成了旧大陆和新大陆。

《大分离:新旧大陆的命运》这部著作聚焦于新旧大陆的差异与联系,讲述了新旧大陆的历史与人性。该书作者为英国著名英国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这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国内出版的他的经典著作还有《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德国天才》《虚无时代》等。

新旧大陆在地理资源、天文气候、历史传说、宗教文化都有很大不同,作者详细比较和分析了这些差异,作了深层次的剖析与挖掘。具体而言,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批美洲人与旧大陆居民的差异”追溯了第一批美洲人到达新大陆的历程,以及他们与旧大路是如何就此“分道扬镳”的;第二部分“新旧大陆的自然差异” 从新旧大陆多个方面的差异入手,考察了这些“资源禀赋”对这两块大陆的影响与塑造;第三部分“新旧大陆的人性演化的差异与原因”观点新颖,论述深刻,讨论了战争、宗教、文字、货币、政治制度等对新旧大陆“人性”的“驱动”与“锻造”。

从具体内容来看,本书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包括考古学、植物学、地质学、气候学、神话学等,并将这些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有效整合,对新旧大陆的命运作了一次系统全面而又生动详细的论述。用作者的话来讲,这本书通过复活、重建、考察和研究新旧大陆平行的发展历程,观察旧大陆居民和新大陆居民的相似性并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而发现这些差异所导致的结果。

作者将新旧大陆的平行发展认定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自然实验”,因为通过这个独一无二的实践,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认识自然、历史与人性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并可以用来解释人类自身的发展历程。

在“历史上最伟大的自然实验”之外,本书还有理论上大胆而不失严谨的思想实验,在横向上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新旧大陆平行发展波澜壮阔的图景,在纵向上勾勒出了人类从起源时代到近代的历史发展轨迹,兼具思想性与趣味性、学术性与通俗性,可谓是一部不可多得历史/文明史佳作。

《大分离》读后感(二):新旧大陆的不同发展轨迹

当我们回顾世界历史,新大陆的发现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随后几个世纪的发展,使得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新大陆的美洲崛起。然而,每个人都知道文明的兴起及其发生的地方: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和中国都很早就实现了公认的文明社会,这也是我们所熟知的四大文明古国。从这些起源开始,文明向外辐射到旧世界的大部分地区。但是,为什么在新世界也就是南北美洲大陆没有取得同样程度的成功呢?从目前的史料来看,只有在安第斯山脉中部才取得了相对较早的成功。但即使这样,文明的规模也要小得多。在译林出版社2023年出版的《大分离》中,我们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彼得·沃森,他是英国思想史学者,以拒绝简化的恢宏思想史作品闻名于西方世界,著有《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虚无时代》《大分离:新旧大陆的命运》等多部著作,而《大分离》也并不是第一次引入中国大陆,早在2015年,这本书就由格致出版社出版,时隔8年,由译林出版社再版。

所谓大分离,其实就指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所造成的新旧大陆的分离。彼得在这项有趣的推测性研究中发现,旧大陆和新大陆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一方面,东西方的地理取向,丰富的农业资源和驯养动物主导着旧世界的历史和意识形态,包括宗教、政治等。尽管旧世界历史经常如此艰难,历经战乱和天灾,但它使文明得以兴起和繁荣。

另一方面,在新大陆中,这里由地理所限定的是南北向的发展,同时伴随着剧烈的天气,还有火山和地震。同样,较之旧大陆少得多的驯养动物和谷类作物,再加上丰富的致幻剂使用文化,使得新大陆的历史和意识形态出现了偏差。在这里,环境及人文因素共同阻碍了旧大陆式大规模文明的崛起。

从地理角度而言,为什么东西向比南北好得多?因为东西向允许跨多个时区种植相同的驯养动物和作物,并且因为纬度基本一致,天气通常来说也保持不变。而南北方向的情况并非如此。

同时还需要强调河流和贸易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看一下欧亚大陆的四个文明古国,就会发现它们每个都处于通向海洋和其他社会的大河流系统中,两河流域、尼罗河、印度河及恒河,当然还有长江与黄河。唯一具有可比旧大陆的新大陆遗址就是最近发现的北奇科文明,它相对而言以辉煌的孤立状态存在。其对文明的突破并没有在整个新大陆地区传播。

这本书中包含有关两个大陆不同动植物的迷人信息。大型哺乳动物的驯化在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中至关重要。彼得同样被新大陆的萨满和旧大陆的牧羊人之间的历史对比所吸引,从而反映了世界历史的两个文化极点。这显然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历史论著,值得我们认真品读。

《大分离》读后感(三):继《枪炮、病菌与钢铁》之后,又一部震撼之作!

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出版于1997年,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全书探讨的是一个宏观问题:

为什么越过大洋征服新大陆的是哥伦布身后的欧亚大陆?为什么现代化工业化出现在欧洲而没有出现在新几内亚?

而彼得·沃森的这本《大分离:新旧大陆的命运》英文原版出版于2012年。在我看来,这本书是《枪炮》一书的延伸与深入,它显示了欧亚大陆与美洲大陆的天壤之别,及其回溯直远古时代的历史根源。

也许在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里,所谓“东西方”分别指代的是亚洲与欧美国家,当然这里面含有政治经济因素。

彼得沃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当“东西方”指代的是东半球和西半球,那么显然从整体去衡量就成了,以“欧亚大陆”为代表的旧大陆与“美洲大陆”新大陆之间的对比。

根据科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发现,现代人类在大约150000年前,从非洲进化而来。在之后漫长的十万年间,人类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开始徒步向世界各地扩散。

而在冰河时期,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是在陆地上相连的,人类正是通过白令陆桥扩散到了西半球的美洲大陆上。之后因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白令陆桥成了白令海峡,新大陆与旧大路自此分离。

所以,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的1.6万年里,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上的人类是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下,面对不同的环境、气候、地貌、植被、动物,各自放飞自由生长的。

这两个起初相似的群体为了适应他们的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生存策略、不同的风俗、不同语言、不同的信仰,蕞终形成了迥异的文明。

从人类学意义上讲,宗教就是人类探索世界和神秘力量的部分尝试,它也是新旧大陆走向殊途的原因所在。

作者的视野超越了狭义的思想史领域,实现了开阔的跨学科分析,从人类起源到近代早期,横跨了约165000年的历史,颠覆了许多我们视作理所应当的事物,实在堪称巨作!

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读者,这部硬核作品,不要错过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