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海子评传 (二次修订本)》读后感100字

《海子评传 (二次修订本)》读后感100字

《海子评传 (二次修订本)》是一本由燎原著作,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子评传 (二次修订本)》读后感(一):海子,死去的王

我看见,人类最初的花朵,在海里开檗。汹涌的蓝色,淌进她的胸脯,化作脸上的桃花。

因为作者与海子有过一面之缘,同时又是诗人,所以能够对当时的文化环境和诗歌理论进行深入而贴切地说明和描述。这就给所有希望了解海子的读者提供了了解海子的大环境。而燎原对海子诗歌数十年的浸润,又能使他对海子诗歌的任意章节了若指掌,击尾而首应,击首而尾应的整体性解读。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在青海长大的陕西人,他与海子向往北方草原的精神生命有着某一种野蛮和纯粹气质的贴合,因而他能够以同理心般的神入而对海子的生命历程进行心理解读。他也向往野蛮的文明,他也具有诗歌的才情,但他不是王,他只是一个巡山的兵罗,所以,他以仰望的心态书写他的王。充满了敬意,又小心翼翼,生怕出错,为王的王冠上滴上黑墨,所以,他是最适合写作海子评传的人。

大的文化理论时代背景,对海子诗歌的整体解读,对海子生命历程和心理状态同理心的解读,决定了这是最好的一部海子传,也决定了这是一部无法超越的海子传记。

而对于每一位阅读海子的人来说,他们每一位的身上都有海子的影子。他们都在春天里开始萌动,想念海子,接受海子纯粹精神的感召,成为在世的海子。在3月26日,海子成为王,戴上他的王冠,在天空中招拢云朵,发出麦地般的光芒。所以,海子生前,他的生命转换成了他的诗歌。海子死后,海子的诗歌成了他的生命。所以“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海子评传 (二次修订本)》读后感(二):无

其实心里更想读到的不是评,只是传而已。怎么评说都在读者心里了。大部分是在旅途中读的,飞机上,太阳很强烈的时候,飞机上升,上升,离太阳越来越近,感觉离海子的内心也越来越近,非常合适宜。

阳光照着我,我泪流满面又不敢让人看见,我觉得好多个瞬间我是懂他的,这个诗人,但是我没法用语言来表达。从十几岁的时候,因缘际会,从不爱读书的爸爸出差给我带回来海子、顾城、西川的诗集,这给一个从小读千家诗、海涅、拜伦的孩子的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不得不承认这个巨大的影响。我在十三岁的时候开始写诗,虽然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我,读雪莱,听肖邦,写抒情诗。回想那段岁月,我觉得很清澈也很梦幻,虽然有好多忧伤,但是一种希望一直在最高远的地方。渐渐的,经历的东西越来越多,希望好像渐渐变成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我开始读海子,读他的炽烈和纯粹。反反复复地读,惊异于世间还能有如此的纯粹,还能有如此不经修辞却能直指人心的句子。雕琢的东西固然精美,但人心毕竟是不经雕饰的血肉,随着自然的造化而跳荡,唯有那些宛如神启的语言才能瞬间穿透你。敏感的诗人,对痛和对爱的感受往往比别人要深,这是天赐的才能,也是天赐的悲哀。

不敢说自己有什么才华,但是我的确是个敏感得异乎寻常的人,常常被人指责为“极端”。我知道这也是命定的一种悲哀,我知道自己只是平凡的人,尽力调整自己,但是比起付出收获不了更多。对痛永远都如针刺般颤抖,对爱永远都百转千回依然全情投入,这是不聪明的事儿,但是我没法更聪明或者更寻常。

炽烈,难免灼痛别人也损毁自己,要多么坚强的人或者多么执拗的人,才能更懂我,才能珍惜我到紧抱不放。以前只读了海子的诗歌,但是却不了解他的恋情,读了这本书了解到了一些,我相信他也是全然投入不考虑现实的人,可是这样注定收获的是一次次痛处,比常人承受的更深。他又是个心中怀有不切实际的梦想的人,人的心里有多少能量都禁不起这样灼热的燃烧啊。终于望到了尽头。对女人,对美,对世界的熊熊的爱,燃尽了只剩两行冰冷的铁轨。唯有死亡能拯救一切,我相信这是唯一的救赎。我只能说,我理解,所以我留下两行更炽烈的泪水。

《海子评传 (二次修订本)》读后感(三):明天的海子

我是海子,一个落魄的诗人。我住在昌平军都山下,距离我的死亡还有两个月。

我站在太平洋的东岸,遥望金色的旧金山和白色的沙滩。我看到了远方,最远的远方。

鸽子去了北方。曾经的熟悉,成为水底的影子。我看到陌生,一个陌生人的祝福。铁鱼的轰鸣逐渐模糊,我孤傲地祝福,陌生人,拥有灿烂的前程,美丽的眷属和尘世的幸福。

曾经的情义,早已轰然倒塌,你迷恋的脸,化作酒滴里的彷徨。我问我的朋友:苇岸,是否死了。我是否说了不妥的话。

1989年的春天,客气而矜持。我看到一双冷漠的眼,我客气而矜持,但我想起了人类,眼含孤独的泪水。我的眼里,却只剩下对自己的哀伤。

我来到太平洋的东岸,看到了一所房子,看到了遥远的远方。我看见海底透明的鱼在自由地游,我看到海底五色的珊瑚和巨兽。

我看到最初的花朵,在海洋里开檗,汹涌的海浪里,海鸥跳进胸膛,化作彤红的桃花和我喜欢海子的诗。但我还看到了,北方两盏小灯的熄灭。

我生活落魄,诗歌不受欢迎,西山鹧鸪鸟的哨声,幸存者成为我死后的亡灵。都江堰,青城山,在一个衰竭的时代,我为英雄作证。

我就是太阳,一个舞动宇宙的劳作者和注定失败的战士。但我是一个诗人,戴着王冠的诗人。

我抛弃趣味,以诗歌为舟,渡向生命的存在,蓝色的港湾。

我端着高脚杯,装着青稞酒,蘸着马尾,饮下一杯又一杯毒药。在逐渐模糊中又腾现出希望的火焰。我像迷醉的酒一样迷醉孤独,但却又像瘾君子一般渴望被陌生人的理解。

最后一丝跳动的火苗。伴随着鸽子飞向远方。白桦林里,冷风吹进我的心脏,宇宙最后的火苗,熄灭了。

我感觉腿轻飘飘的,身材也轻飘飘的,彷佛在云端有无数只天鹅托着我,又好像天空中飘落的秋叶,晃晃悠悠地逐渐坠落进一个深不见底的山谷。

是的,我预见了两个月后我的死亡,在两个月前。

站在太平洋的东岸,我面朝大海,想要幸福,但感受到的却只有绝望。我想起了妈妈,苦难的母亲。童年,我喂马,劈柴,让生命因我而存在,让世界因我而温暖。安详、恬静、淳朴。这是我心中的隐逸之根。但我又有着不羁的灵魂与突破存在的渴望,我想周游世界,踏破世界的秘密。

我要周游世界,骑着我的马,我要逃离田园,逃离妈妈的苦难,让心灵走出局限,走到宇宙的王者。但曲折、坎坷、误解、孤独,让我在天鹅中掉了下来,我要拥抱明天,放弃理想,追求世俗,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曾追寻过麦子,金黄的农业帝国。但黑暗从大地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稻谷积攒在其中。大风空中刮过,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我想回归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我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我和每一个人和解,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我对现实失望了,但我决定对现实更好,我决定放下我高贵的膝盖,拥抱现实。但我我在太平洋的东岸,看到了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陌生人,你去吧,你有你的幸福,但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就是这么矛盾,一个我无法通过诗歌度过的生命存在。

我厌倦了尘世,但我对陌生人送上最好的祝福。八十年代的理念塌了,上帝从椅子上掉落,蓝色的星星划过天空。文学、诗歌,在85之后,成为边缘的角落。政法大学的校园里,路过的都是空洞的灵魂,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在拜金与大众文化中消解。我的王国,净土已失,战士东倒西歪,血流成河。

我的酒杯满是灰尘,遥远的太平洋干干净净。

心有奇寒,酒中问暖。

对尘世生活的极端渴望让海子失去了尘世。

参考文献:

燎原,《海子评传》,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边建松,《海子诗传:麦田上的光芒》,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4月第1版;

杨秋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海子的隐逸情怀与“撕裂”,《语文讲堂》,2003年第7期;

杨四平,《在尘世中寻找天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鉴赏探讨》,2002年第4期。

《海子评传 (二次修订本)》读后感(四):拉杂记之

海子评传 西川:但他们不太了解海子和我本人诗歌写作的初期有过相互模仿的阶段……我们有一些公开的不同,更有一些秘密的相同,这就是我们友谊的基础 风吹在海子的故乡,这仍是一篇不能留住它的男人们的土地,仍然用根深蒂固的饥饿。将它的男人挤压向远方去闯荡,而后用寂寞和富有的耐心等待它的男人们归来 乡亲们不懂天才为什么要“背着血红的落日”、“走向家乡的墓地”,他为什么不像其他男人那样外出打打工握着钞票回来? 你的母亲是樱桃,我的母亲是血泪。露珠,太阳底下发疯的钢铁 太阳是它自己的头,野花是它自己的诗 饥饿的记忆,变成记忆的神经痉挛“谷物高高堆起,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海子小时候的神童事迹:这并不能说明问题,儿童对于陌生事物的好奇、人类都有的炫耀心理及在大人跟前获得赞赏的满足,都会成为个人潜能开发的动因。而操采菊在自己六十四岁的年纪还是哪个能对这些事情记忆如昨,只能透露出她那种青年时代、浮动在内心、终而又被沉重的生活压垮了 的、对于文化和由此打开的新世界的向往 她拉起我的手微微抖索,仰起脸端详了许久,似乎要在我的面部竭力找到海子在另一个世界活着的见证 64开软红塑料套皮的《毛主席语录》……创下全世界图书印刷发行数量之最……人手一本或者两本的“红宝书”……十年期间中国农民唯一的、也是最普及的识字读物 海子一口气背完的神童事迹 海子的父亲:由于身体孱弱,他又学会了裁缝的手艺,应当说,这是与美、与巧思、慧心关联的一门手艺,但在那个年代,只能最大化地简化成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一名乡村裁缝。悖论:乡村以它山灵水秀的大地气息是诞生艺术和天才的地方,但在艰难滞重的形下生存维度上,又扼杀了天才和创造。富于天才创造的人,最终被委弃于黄土,不得焕发 老人用鉴定性的语言描述海子:海子从小就孤独……以他大半人生经验的直感,觉得海子的房间太整洁、太空旷,缺少女性带来的温馨和烟火气,与海子友人的悼诗吻合“干干净净,像座坟墓” 这是一个天资颇高、家境贫困、因而也心思甚重的少年。在形而下的生活中,蕴含着诸多形而上的潜质 家庭给予他的影响:朴素艰涩的“尽孝”意识,尤其在恍若得到了自己必然短命的暗示以后,更加加大了他的尽孝速度和密度。花费最多的一次,是在赴轨的前夕,为家人置办彩电,旅游,不然,以他全部用于买书和远行的生活…… 表现出“个”的特征……但是一般来说,世俗的快乐,都是以“群”的方式体现的 飞快的借还书速度:以守时、守信的清誉,求得借书渠道的流畅和周转量的扩大这一层苦心 形形色色的造访者:大学生诗社、青年诗人、对诗歌心怀敬重的文学青年,逝者的怀念、生者的安慰,东君偷书由西川追回,稿费由西川转交,全集由西川整理,“真羡慕你有这么好的朋友”,是啊,他是两个世界唯一可信的桥梁 西川的细致报账,仍有流言清洗的苦心,不能不使人唏嘘 他是一个各科优异、无明确方向兴趣、年龄和个头在班上最小、一切老师代为作主的好学生 老父:要是不上文科,就不会有后来的事了 一条中肯的说法:海子之能与原来相差无几的同学拉开那么大的差距,实在因为北京大学的文化氛围,他在北京读到那么多书、接触到那么多文化气息,是安庆这个小地方做不到的 “第二年,你的黑格尔几乎把我的爱默生逼到了美学的死角……”《《纪念海子诗》》 法律系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的时间里同样快速地走完了一个中文系学生的全部课程 中文课程其实应该是时序上从后往前讲的,唯如此才能由浅入深、渐入佳境、并窥得东方文化的堂奥 从后往前、尧唐时代,“文学”就是综合了哲学地理历史总结民俗法典祭祀养生律令巫祝星相传说谣谚神话寓言……的文化范畴 海子并不需要一本评传,是我们需要, 为之作传,搜集资料,是学术工作,不是凭一腔热情 北大79级的心理暗示:写小说需要阅历,诗歌则需要青春 海子中规中矩地投入他的学业和超常规的课外阅读 他其实有与其他少年别无二致的正常习性:夸张、戏耍的不泯童心 我要到草原去,去晒黑自己,晒黑日记蓝色的封皮(周易课,数世纪后人们研究我们,会剩下什么?一堆乱码) 骆一禾 学者型青年编辑 西川:我们在一起是他更多谈论海子。骆一禾向世界讲述海子,因而海子复活,而海子先之而去,这世上再无一种匹配,来讲述骆一禾了 骆一禾:典型的中文系男神,斯文帅气,沉着稳重,条理清晰,学究气,舌战群儒,侃侃而谈,引经据典,写写画画 初期诗歌模仿,无疑是渊源有自,但已踏雪无痕,自成机杼 艺术听命于政治的时代结束 反叛:尽管不能于实质上改变什么,但能冲击——和宣传 我不能把它们全称作严肃的惹是生非,正如过往也并非“装腔作势的严肃” 或许矫枉过正,但对原有板结观念的冲击—— 生存背景中根本没有海的场景,终生与大海无缘的海子,何以其诗歌中会有那么多的“海”? 他还以他二十出头、从没有结过婚的年纪,“大言不惭”新婚、爱人、妻子和儿女成群:“这地上/少女多得好像/我真有这么多女儿/真的曾经这样幸福”。(心灵生殖力)就像远古时代,大家长领着一群女孩儿在坡上种瓜点豆,女孩儿们活蹦乱跳,海子把它视作幸福。 “王”取代“皇帝”,同“麦地”、“太阳”一样,成为他诗歌中一个基本的词根 重量级文学刊物,在诗界“重新洗牌”的性质 我们是个用胃、用身体,甚至以脸面、人格为代价,刻骨铭心地感受过饥饿的民族。我们不以黄金来比喻麦子,因为黄金于我们是抽象的,而粮食才是重要的。“吃了没有”的寒暄(注:张晓风论东西方寒暄的不同,中国人是“你吃了吗?”,西方则是“你好吗”,被问的人必须回答“我很好”,即使他下一秒就要去自杀) 咥——咬,恶狠狠地咬、穷凶极恶地咬、咬牙切齿地咬——仿佛对食物(饥饿)有过血海深仇……“健康的麦子/养我性命的麦子”。我们无故的平安没有根据 海子诗中的“麦地”其实并不多,我们之所以产生“麦地”数量庞大的错觉,因为那些麦地的外围题材:“粮食”、“村庄”、“草原”、“秋”…… “并不见得/我的胸口在疼”,也并不见得我的胸口就不疼,但疼/又怎样,阳光照样都要打下来,“一种万物生长的鞭子和血” 西川视海子的“打”,与“春风又绿”之“绿”一样,诗的经典表达。后期模仿。 杰出的诗人,抓住常人视若无睹的、却又是典型性的细微事象,使之在作品中发光,成为众人的惊奇;平庸的诗人感受力迟钝,他们做杰出诗人的二道贩子 一种值得琢磨的诗歌现象:先锋诗人的影响大都在圈子内部,普通人能列举的也只有北岛、顾城、舒婷,而海子,诗歌能有如此社会效应…… 面馆老板对海子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 写作传记之作为学术工作:“写给脖子上的菩萨”——B送了他一件菩萨状的工艺品项链。“我相信有人正慢慢艰难地爱上我”“有脑子/让鲜花结成果子”——如同做侦探工作——“背靠酒馆白墙的那个人,问起家乡的豆子地里埋葬的那个人,在十月的最后一夜”……“我从此不再写你” 相对于北京,昌平的文化氛围,对海子而言是一种缺氧状态,难以实现有意思 够级别的交流。“萨福萨福,问我一下”,心有奇寒,酒中问暖,酒,在血液的刺激里有无数温暖的幻想 叶赛宁 最绝望的“明天”诗 他不再远行,心灵始终处于漂泊状态。 “愿我从此再不提起,再不提起过去”,“痛苦与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纸上谈兵地都实现以后,现实里有无必要再重复一回? 日记:“有无全身心沉浸在诗歌的创作里,任何别的活动都是浪费时间……” 尚仲敏:“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他的痛苦是真实的,自然的,根深蒂固的。这使我敬畏和惭愧” B,S,A,P “删86年以来许多旧诗稿而得”,86的情感原型,叠加当下状态上新的添加 诗歌的年代:1988年以前,整个社会的兴奋点似乎都与诗歌有关,90年代转到经商,有多少经理老板,就有多少作家诗人 绝望了,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那么近处呢,“有家的必须回家” “写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之于语言” 《七部书》:短诗与浩大的长诗,星群之于黑夜浩瀚的天空。他不是——成长型的少年抒情诗人。长诗:指向终极,穷尽所有,以死亡,逼近人类的尽头。触目惊心——三四年前歌唱河流、月光、村长、草原的少年诗人在哪儿呢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母性的,天才型王子,亚当型巨匠 它首先给我一个最强烈的印象是,海子似乎已读完了这世界上所有的书,他已经看透了这个世界 卧轨的选择并非没有理由:进入赤道,由太阳神之车带进太阳。“形而上死”

《海子评传 (二次修订本)》读后感(五):拉杂记之

海子评传

西川:但他们不太了解海子和我本人诗歌写作的初期有过相互模仿的阶段……我们有一些公开的不同,更有一些秘密的相同,这就是我们友谊的基础

风吹在海子的故乡,这仍是一篇不能留住它的男人们的土地,仍然用根深蒂固的饥饿。将它的男人挤压向远方去闯荡,而后用寂寞和富有的耐心等待它的男人们归来

乡亲们不懂天才为什么要“背着血红的落日”、“走向家乡的墓地”,他为什么不像其他男人那样外出打打工握着钞票回来?

你的母亲是樱桃,我的母亲是血泪。露珠,太阳底下发疯的钢铁

太阳是它自己的头,野花是它自己的诗

饥饿的记忆,变成记忆的神经痉挛“谷物高高堆起,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海子小时候的神童事迹:这并不能说明问题,儿童对于陌生事物的好奇、人类都有的炫耀心理及在大人跟前获得赞赏的满足,都会成为个人潜能开发的动因。而操采菊在自己六十四岁的年纪还是哪个能对这些事情记忆如昨,只能透露出她那种青年时代、浮动在内心、终而又被沉重的生活压垮了 的、对于文化和由此打开的新世界的向往

她拉起我的手微微抖索,仰起脸端详了许久,似乎要在我的面部竭力找到海子在另一个世界活着的见证

64开软红塑料套皮的《毛主席语录》……创下全世界图书印刷发行数量之最……人手一本或者两本的“红宝书”……十年期间中国农民唯一的、也是最普及的识字读物

海子一口气背完的神童事迹

海子的父亲:由于身体孱弱,他又学会了裁缝的手艺,应当说,这是与美、与巧思、慧心关联的一门手艺,但在那个年代,只能最大化地简化成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一名乡村裁缝。悖论:乡村以它山灵水秀的大地气息是诞生艺术和天才的地方,但在艰难滞重的形下生存维度上,又扼杀了天才和创造。富于天才创造的人,最终被委弃于黄土,不得焕发

老人用鉴定性的语言描述海子:海子从小就孤独……以他大半人生经验的直感,觉得海子的房间太整洁、太空旷,缺少女性带来的温馨和烟火气,与海子友人的悼诗吻合“干干净净,像座坟墓”

这是一个天资颇高、家境贫困、因而也心思甚重的少年。在形而下的生活中,蕴含着诸多形而上的潜质

家庭给予他的影响:朴素艰涩的“尽孝”意识,尤其在恍若得到了自己必然短命的暗示以后,更加加大了他的尽孝速度和密度。花费最多的一次,是在赴轨的前夕,为家人置办彩电,旅游,不然,以他全部用于买书和远行的生活……

表现出“个”的特征……但是一般来说,世俗的快乐,都是以“群”的方式体现的

飞快的借还书速度:以守时、守信的清誉,求得借书渠道的流畅和周转量的扩大这一层苦心

形形色色的造访者:大学生诗社、青年诗人、对诗歌心怀敬重的文学青年,逝者的怀念、生者的安慰,东君偷书由西川追回,稿费由西川转交,全集由西川整理,“真羡慕你有这么好的朋友”,是啊,他是两个世界唯一可信的桥梁

西川的细致报账,仍有流言清洗的苦心,不能不使人唏嘘

他是一个各科优异、无明确方向兴趣、年龄和个头在班上最小、一切老师代为作主的好学生

老父:要是不上文科,就不会有后来的事了

一条中肯的说法:海子之能与原来相差无几的同学拉开那么大的差距,实在因为北京大学的文化氛围,他在北京读到那么多书、接触到那么多文化气息,是安庆这个小地方做不到的

“第二年,你的黑格尔几乎把我的爱默生逼到了美学的死角……”《《纪念海子诗》》

法律系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的时间里同样快速地走完了一个中文系学生的全部课程

中文课程其实应该是时序上从后往前讲的,唯如此才能由浅入深、渐入佳境、并窥得东方文化的堂奥

从后往前、尧唐时代,“文学”就是综合了哲学地理历史总结民俗法典祭祀养生律令巫祝星相传说谣谚神话寓言……的文化范畴

海子并不需要一本评传,是我们需要,

为之作传,搜集资料,是学术工作,不是凭一腔热情

北大79级的心理暗示:写小说需要阅历,诗歌则需要青春

海子中规中矩地投入他的学业和超常规的课外阅读

他其实有与其他少年别无二致的正常习性:夸张、戏耍的不泯童心

我要到草原去,去晒黑自己,晒黑日记蓝色的封皮(周易课,数世纪后人们研究我们,会剩下什么?一堆乱码)

骆一禾 学者型青年编辑

西川:我们在一起是他更多谈论海子。骆一禾向世界讲述海子,因而海子复活,而海子先之而去,这世上再无一种匹配,来讲述骆一禾了

骆一禾:典型的中文系男神,斯文帅气,沉着稳重,条理清晰,学究气,舌战群儒,侃侃而谈,引经据典,写写画画

初期诗歌模仿,无疑是渊源有自,但已踏雪无痕,自成机杼

艺术听命于政治的时代结束

反叛:尽管不能于实质上改变什么,但能冲击——和宣传

我不能把它们全称作严肃的惹是生非,正如过往也并非“装腔作势的严肃”

或许矫枉过正,但对原有板结观念的冲击——

生存背景中根本没有海的场景,终生与大海无缘的海子,何以其诗歌中会有那么多的“海”?

他还以他二十出头、从没有结过婚的年纪,“大言不惭”新婚、爱人、妻子和儿女成群:“这地上/少女多得好像/我真有这么多女儿/真的曾经这样幸福”。(心灵生殖力)就像远古时代,大家长领着一群女孩儿在坡上种瓜点豆,女孩儿们活蹦乱跳,海子把它视作幸福。

“王”取代“皇帝”,同“麦地”、“太阳”一样,成为他诗歌中一个基本的词根

重量级文学刊物,在诗界“重新洗牌”的性质

我们是个用胃、用身体,甚至以脸面、人格为代价,刻骨铭心地感受过饥饿的民族。我们不以黄金来比喻麦子,因为黄金于我们是抽象的,而粮食才是重要的。“吃了没有”的寒暄(注:张晓风论东西方寒暄的不同,中国人是“你吃了吗?”,西方则是“你好吗”,被问的人必须回答“我很好”,即使他下一秒就要去自杀)

咥——咬,恶狠狠地咬、穷凶极恶地咬、咬牙切齿地咬——仿佛对食物(饥饿)有过血海深仇……“健康的麦子/养我性命的麦子”。我们无故的平安没有根据

海子诗中的“麦地”其实并不多,我们之所以产生“麦地”数量庞大的错觉,因为那些麦地的外围题材:“粮食”、“村庄”、“草原”、“秋”……

“并不见得/我的胸口在疼”,也并不见得我的胸口就不疼,但疼/又怎样,阳光照样都要打下来,“一种万物生长的鞭子和血”

西川视海子的“打”,与“春风又绿”之“绿”一样,诗的经典表达。后期模仿。

杰出的诗人,抓住常人视若无睹的、却又是典型性的细微事象,使之在作品中发光,成为众人的惊奇;平庸的诗人感受力迟钝,他们做杰出诗人的二道贩子

一种值得琢磨的诗歌现象:先锋诗人的影响大都在圈子内部,普通人能列举的也只有北岛、顾城、舒婷,而海子,诗歌能有如此社会效应……

面馆老板对海子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

写作传记之作为学术工作:“写给脖子上的菩萨”——B送了他一件菩萨状的工艺品项链。“我相信有人正慢慢艰难地爱上我”“有脑子/让鲜花结成果子”——如同做侦探工作——“背靠酒馆白墙的那个人,问起家乡的豆子地里埋葬的那个人,在十月的最后一夜”……“我从此不再写你”

相对于北京,昌平的文化氛围,对海子而言是一种缺氧状态,难以实现有意思

够级别的交流。“萨福萨福,问我一下”,心有奇寒,酒中问暖,酒,在血液的刺激里有无数温暖的幻想

叶赛宁

最绝望的“明天”诗

他不再远行,心灵始终处于漂泊状态。

“愿我从此再不提起,再不提起过去”,“痛苦与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纸上谈兵地都实现以后,现实里有无必要再重复一回?

日记:“有无全身心沉浸在诗歌的创作里,任何别的活动都是浪费时间……”

尚仲敏:“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他的痛苦是真实的,自然的,根深蒂固的。这使我敬畏和惭愧”

B,S,A,P

“删86年以来许多旧诗稿而得”,86的情感原型,叠加当下状态上新的添加

诗歌的年代:1988年以前,整个社会的兴奋点似乎都与诗歌有关,90年代转到经商,有多少经理老板,就有多少作家诗人

绝望了,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那么近处呢,“有家的必须回家”

“写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之于语言”

《七部书》:短诗与浩大的长诗,星群之于黑夜浩瀚的天空。他不是——成长型的少年抒情诗人。长诗:指向终极,穷尽所有,以死亡,逼近人类的尽头。触目惊心——三四年前歌唱河流、月光、村长、草原的少年诗人在哪儿呢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母性的,天才型王子,亚当型巨匠

它首先给我一个最强烈的印象是,海子似乎已读完了这世界上所有的书,他已经看透了这个世界

卧轨的选择并非没有理由:进入赤道,由太阳神之车带进太阳

“形而上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