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白银谷(上中下)读后感100字

白银谷(上中下)读后感100字

《白银谷(上中下)》是一本由成一著作,中国戏剧出版的947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20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银谷(上中下)》读后感(一):一点想法

确实是一部大部头的巨作,花了两三天时间,不干别的加熬夜才看完,还是挺累的。能感觉出作者很是经过了一番考证,还是比较严谨的。要说主角,康家代表的西帮是主角,没有个人上的主角。西帮所以为西帮,主要是因为这群人心齐,别说互相陷害了,那是有困难大家一起顶,有好处了利益均沾。在当时没有国有银行的情况下,借着北存南放,非西帮不能干票号呀。这真是值得我学习。此外,西帮所说的藏,我就理解为闷声发大财吧,毕竟是宝贵的人生经验。若干年后,剧情全已遗忘,记住这两点就可以了。说点bug。跟邱泰基出口外的小伙计就没后文了?康家老太爷讲皇上排场废老夫人这么多年,放在这么近的尼姑庵,又不看管着,就算有鬼神之说,这么多年一直没露馅?必然要露馅的事愣是三十年没人看破。还不如杀了干净。五娘是谁劫的到了没准信只有猜测。邱泰基和夫人呢,应该没识破吧。最后倒是有点可惜了三爷,英年早逝。可惜了杜老夫人,知道三喜后来知道她的死讯一点波澜未起,应该是伤心极了吧。不过云游四海,似乎也不错了。最后没入大清银行,谁又说得清对错呢?都是乱世,起落太寻常。

《白银谷(上中下)》读后感(二):关于本书的一点思考

1.白银谷的老爷子,有勇,有谋,有杀气,老爷子一直没有败,他的缺点就是不能允许他人忤逆和背叛,但这也是他成功的要素。 2.杜家大小姐,是个敢爱敢恨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但也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嫁给老爷子是迫不得已,但最后的倔强不过是老爷子对她的包容,让她有恃无恐。对康三爷的爱意和失望,贯穿了整部剧,这种性格之女,唯有摆脱爱情之困扰,才会成就一番事业,本不是相夫教子之辈。 3.康家三爷,生性善良,但性格懦弱,导致爱情和事业悲剧的发生,虽最终有所建树,但已无法弥补人生遗憾。 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秦家大少爷和康家老 师的阴险招数,虽能得一时之胜,但终究逃不过老天爷的惩罚,盗亦有道,秦家大少爷,虽坏,但坏的自知,也甘愿受罚,有自知之明,敢作敢当,康家老四,坏却没胆承担,最后陷入癫狂,人非人。

心得:

1.聪明人交流,不拐弯抹角,既然都互知来意,简单寒暄就应直入主题,这种风格在每个角色中都有体现,值得学习。 1.利益交换,是取有效的手段,想得到什么,就必须拿东西交换。 2.要读书,多读书,老爷子书房里有很多藏书,出口就是经典,这是不读书无法达到的。 3.每人都有缺陷,老五之死,死在刚愎自 用,死在目中无人。因老四对老五的目中无人刺激到,泄露了他的行踪,被秦家老大设计误杀。 4.人生终了,不过是大梦一场,秦康两个老头,最终也看开了一切,喝喝茶,吵吵嘴,以此终了。 5.新一辈人,又开始了重复的人生。

《白银谷(上中下)》读后感(三):苏筠青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这是一部好长好长的小说,长到我中间几度想放弃。支持我坚持看下去的就是老妇人苏筠青的结局了。苏筠青出生于外交官之家,从小跟着父亲在欧洲各国游历,言谈举止都浸染上了一股子“西洋味儿”。回国之后随父亲四处交际,没成想被当地有名的富豪晋商康笏南相中,娶回家做了他的第五任夫人。康笏南年六十有余,秉承祖训不肯纳妾,那想换夫人了怎么办?自有妙招:他在离康家大宅不远的山上造了一间佛堂,对外宣称夫人因病离世,大张旗鼓的办了葬礼,就将夫人送到山上的尼姑庵去。这招可真妙,不甘心“被假死”的夫人们跑下山去,只会被人当做撞见鬼,如此折腾个两三次的也就心甘情愿或者说无可奈何地呆在那个假阴间了。

可是年轻无知的苏筠青不知道康家有这么大的秘密(实际上除了康笏南的管家和近侍之外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父亲拿着康家给的一大笔彩礼钱兴冲冲地买了个官去京城了,她则一脸懵逼的嫁进豪门。进门之后她才知道康笏南有当着一众女佣与夫人行周公之礼的怪癖,大概这样让他觉得自己像皇上。她从心里认定这个老东西就是个禽兽,面对他时总是态度冰冷得像块石头,康笏南也迅速地对她失去了兴趣。

后来康笏南出远门南下,她趁机和年轻英俊的车倌搞上了。真心的喜欢自然有,毕竟她平时都没什么机会接触男人;但更多的是对于“老东西”的报复,只要一想到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丑事之后老东西的脸上该多么挂不住,她就兴奋的要命。

明明是她先勾引的车倌,勾引到了之后又后悔,自己怎么这么下贱,让一个粗鄙车夫糟蹋了;可是听到车夫情深意切眼泪巴巴地说能得到她,他死也值了,她又觉得自己真的爱上他了。

康笏南回来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她又担心康会知道这件事把她杀死,又有一点点隐隐约约的期待看到康知道后的反应。小车倌则是担心害怕的夜不能寐。在康回来的前几天,小车倌不见了。她怀疑是康笏南的心腹察觉此事,偷偷将小车倌杀人灭口了。她情绪激动,三番两次去车倌老家找人,却被其父母告知他外出学商了。于是她更加确信就是康家人除掉了小车倌,伤心欲绝的她开始不再掩饰她的过分伤心,她甚至还故意引导康家上下往其他方面想,她就是想让大家发现他和这个小车倌关系不一般——如果弄不出点风言风语,如果气不到那个老东西,那她的小车倌不是死的太不值得了?

可是她这般的作天作地也没能掀起半点风浪,康家上下只一味说老夫人真是菩萨仁心,即使是个小车夫都这么惦念。苏筠青再次懵逼,她心想难道是老东西在康家真的跟皇上一样,大家都不敢相信会有人忤逆他?大家压根儿就不敢去想那一层?

这也许是一个原因吧,其实她不知道,康笏南的心腹的确早已知道了此事,康家上下对于她痛哭车夫这事的舆论也许也是他刻意引导之。只不过他并没有杀掉小车倌,而是确如小车倌家人所说,让小车倌去康家外地的商铺学商了,这对于车夫来说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小伙大概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吧?

康笏南南巡归来后,心腹将此事告诉了他。他不动声色,不久后却找来西洋画家为夫人画像。他心腹知道,这画像,是要挂在康家灵堂作遗像的。而苏筠青也开始变得嗜睡,一睡就是大半天,她觉得自己“好像是被人下了药”,殊不知是真的被人下了药。不出几月,老夫人“病故”。世人也不知为何康家老夫人总是不得寿终正寝,并有传闻说是康老爷骨骼清奇不若常人,命里克妻。

苏筠青被送到了尼姑庵,在这里见到了康家上一任老夫人,法号“雪地”,并听她说了这个尼姑庵的来历。庵主“雨地”,也是康家某任老夫人。这个庵算上苏筠青只有三人,由康家每日为她们送来日常供给。

苏筠青刚被送来的前几日,药力还未消退,日日神情呆滞,后来甚至日渐清醒,渐渐明白过来了。她知道了雪地当时被送进来正是因为康笏南被自己所吸引,想要换夫人了。这样说来雪地是被自己害“死”的,可是雪地居然那么淡定,眼神里无悲无喜。难道做一个放下一切的出家人就能如此看开?不,雪地也并不能放下一切,她向苏筠青打听她儿子在康家的情形。雪地离家时,儿子尚小,这么多年来真如阴阳两隔般,再也无法相见了。

那自己呢?苏筠青反观自己短暂的“一生”:抛下自己赴京做官的父亲、像禽兽一样对待自己的老东西,还有那个年轻活泼的小车倌……她想起自己病重前最后一次去小车倌家,小车倌的父母仍然坚称他去了外地学商,她仍然不信……直到她亲眼看到了小车倌的家信,小车倌在外地学商学的很是开心,他并没有为自己而死。

苏筠青心想,雪地尚且留有牵挂,而她苏筠青,才是彻彻底底的生无可恋吧。

后来,雪地闻知儿子中举,心愿已了,溘然离世;苏筠青剃发拜佛,取法号“月地”,随师父云游了。

这本书真的非常非常长,讲述了明清晋商开办字号的整个兴衰历史。书中人物纷杂,爱恨情仇交织。苏筠青的故事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却是最让我难忘的部分。看完整本书之后,我甚至还恍惚了好一阵子,觉得自己仿佛就是她。

这部小说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如果不是年代久远画质太烂,我会把它看完的!

《白银谷(上中下)》读后感(四):传奇当如是

白银谷电视剧刚出来时,龙城颇是火爆了一把,彼时我正在龙城上大学,柳巷的音像店外头都贴满大幅的海报,当然比起后来的乔家大院,风头还是稍逊的。但我以为白银谷的电视剧拍的不好,所以未看。当然乔家大院现在看来拍的也不好,至少乔致庸并非是靠两个女人的帮助才东山再起的,这对勤勉诚信的晋商来说未免太儿戏了。

近几年,有关晋商的小说和影视剧并不少,但优秀的并不多,无非是挂着晋商的名头扯些儿女情场罢了,要不就来一段发家致富的传奇经历,一味的急火猛药,先把观众蒙晕再说。也想必是编剧作者其实对晋商了解不多,有赶鸭子上架之嫌。这些暂且不提。

说说小说《白银谷》。受电视剧的影响,隔了10年我才看的小说,一直以为电视剧很差,小说也不过如此罢了。这让我想起某作家的抱怨:电视剧好看就说导演导的好,电视剧不好看就说编剧是狗屎,凭什么呀?不禁失笑。此次看小说,纯粹因了曹东家在微博上的叨叨,他隔三差五的就提一次白银谷,最后成功的挑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先上网上阅读,竟然很好看。再看网上书店竟都断货。多亏曹东家介绍才于山西会馆网低价购得10周年典藏版,再次感谢东家及山西会馆网段先生。

一般小说为了好看大多先说一段传奇, 尤其商业小说,主人公或天赋异秉,或一夜暴富,从此情场失意商场得意,此时再加入一段对手寻仇陷害,故事就更好看了。 但传奇固然好看,却难免穿凿附会,令人产生不真实感。白银谷在于较好的避开了这一点,当然这与作者成一先生数十年来对晋商的浸淫研究是分不开的。

白银谷以晋商祁太平三帮的太谷帮开题,太谷康家历数代经商已成皇皇大贾,甚至连康家所居之地亦由原来的磨头村被外人称为康庄。但康老爷子康笏南却依然能保持本份而毫无狂躁之气。其家族儿女也都相处和睦。作者舍弃了家族内讧兄弟阋墙的常规大院剧的套路殊为难得。接下来第一个重头戏开场了,康老爷子对驻外老帮邱泰基招摇张狂的作风殊为不满,借接见之际,盛怒斥责。由此借康家天成元票庄之大掌柜孙北溟之口说出晋商经商的大关键在于一个“藏”字,藏智藏巧藏富藏势,而最忌“露”字。如此西帮才能立于商界几百年之久。

又因此引出晋商号规,不许携带家眷, 不许 纳妾取小,不许宿娼嫖妓,犯者开除出号,以此保证晋商人品名号,又免除了生意外在风险,这是严惩。还有重赏,晋商独创“身股”制,以身入股,自十四五入号学徒,十年几十年磨练,建功立业可获身股,以厘计。以天成元为例,堂堂驻外老帮一年的工资不过20两银子,然而如有5厘身股,分红就能得五六千两银子了。这实在是了不起的创新激励,当然如开除出号,身股随之取消。

而晋商自创的票号又是破千古先例的一项了不起的创新,“一纸之符遥传,百万巨款立集”,晋商独执天下金融牛耳达100多年。

然而当时的背景为庚子拳乱前夕,朝廷无能,洋人蛮横,西帮又快到了盛极而衰的时刻。以康老东台为首的有识之士无不忧虑重重。于是康笏南决定以古稀之年巡视天下生意,顺带着早年意气风发如今也已暮年雄心稍退的大掌柜孙北溟。在此又提出晋商生意的一大关键:分工明确,互不干涉。东家负责出资分红但不插手票号生意,一切由大掌柜直接负责。又点出晋商的一大特点“西帮腿长”,西帮生意做遍天下,西帮人也走遍天下,东家掌柜也不例外。如此才能捕捉商机。

康笏南孙北溟自酷暑南下,巡汉口,见洋人,见张之洞。作者一切 按部就班的照生意写来,连影视剧中常见的商家互相拆台的桥段也不见,仇人寻仇的戏码更是没有,仅仅是生意上的清淡。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正经的生意人,尤其是都是历经几百年的经商之家,谁家不是忙活自己的生意为第一要务,哪有闲心给别家使绊子呢。反观那些影视剧中两家商号为了情为了仇而闹的不可开交的反而儿戏了。

当然作者也并非如此从容,为了“好看”,也写了驻外老帮家眷苦守空房勾引下人的戏码。凡此几段我不爱看的,倒是被电视剧借机大肆渲染,成为乱伦版的白银谷,这也是当时我弃白银谷的原因。

不过好在作者对西帮票号了解甚深,仅如何经商如何处事就已经够好看了。写西帮京城四十八家分号,京号老帮们无一不是西帮翘楚,因在京师,见识常常远超总号大掌柜。隐隐点出西帮与外界隔膜在于囿于总号,不能放眼天下了。又点出西帮用人在于“用乡不用亲”,在于西帮有行业会馆,遇重大事情,西帮会举行公议,互相遵守互相帮衬,以立于不败之际.

接下来写另一出戏码,五娘天津被绑票,康家合家大惊,老爷子外出, 大爷不问世事,二爷有勇无谋,三爷巡视归化,四爷暂管家务柔弱无谋, 六爷弱冠。康家的第二代,人数虽多但能接班的也只有三爷能及老爷子一二罢了。如此局面导致的结局当然也是最坏的,五娘被撕票,五爷失疯。这仅仅是开端,绑票的原因不详但应与商业无关,不过是津号老帮的私人情感问题。于是后文写津号老帮自杀,老号大掌柜失察用人不当,重头戏才缓缓而来。东家的人被撕票,老帮又自杀,津号出现信任危机。而做金钱生意最怕信任危机,津号出现挤兑潮,天津为当时的大码头,商贾云集,如果挤兑潮无法控制,将危及京师。于是京师戴老帮临危受命,奔赴天津,以京号存银暂缓挤兑,又以空城手法稳定了大局,但此露富行为也为来年庚子拳乱埋下了祸根。

彼时,西帮经太平天国之乱,洋战之乱,再加上不平等条约的约束,传统茶叶生意为洋人占去大壁江山,好在西帮仍能以票号盈利颇多。然义和拳来了。义和拳起于山东直隶,因毓贤绥靖政策壮大,又因袁世凯剿灭政策,毓贤调任山西,义和拳流窜山西,为后来山西教案埋下了伏笔,又为后来山西商界蒙羞赔款埋下了伏笔。

此时重点写朝廷无能导致全国商业受损,而西方列强的每次军事行动实际都是为商业开道,大发洋财的。京津陷落,西帮京号津号遭抢遭烧,账本被毁,损失巨大,实乃不可抗之外力。朝廷逃亡西安,在山西大敲西帮竹杠。善藏的西帮此时却也大方异彩,令天下瞩目。

再后来御鸾回京,京津复号,晋商竟充当了中央银行的角色,稳定了京师和津码头的金融。每家几十万两银子在挤兑大潮中竟然生不起一点波澜,这在晋商也是空前绝后的,晋商老号尽力周全,东家开自家银窖投入票号,唱了一出惊天动地赔得起的大戏。也点了晋商做大的另一原因:“赔得起”。天大的窟窿也赔得起。

其实,此次灾难,世人皆知不在晋商,在朝廷,在洋人,在拳乱,晋商完全可以靠外力因素借口不复京号,但如此一来,晋商几百年的信誉也会随之崩塌。于是晋商联手选择了赔付,只要是票号出去的单据,多久多大照样赔付。晋商立商之本“诚信”在此处大放异彩。

在惊天动地赔得起之前的是奇耻大辱!庚子拳乱,清政府赔偿列国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山西因富名,因毓贤纵容拳乱,额外赔付二百五十万两;而太谷因福音堂教士被杀又要额外赔付两万五千两。此外太谷望族孟家须献出孟家花园做教士墓地,活人花园做死人墓地,于太谷风水不好不说,这实在是羞辱太谷大户到极致了。但还有更损的一招,全太谷要为教士披麻带孝!太谷大户虽经变通上访,然朝廷已然吓破了胆,一一答应!想必西帮大户终于看清了朝廷的面目,此后再不敢寄希望于朝廷,钱也赔了,脸也丢了。还是自己做自己的生意吧。

于是,在清政府要建一所新式国家银行,邀请西帮出资出人时,西帮几乎是异口同声的拒绝了朝廷,一点面子也没给。至后来京号老帮斡旋,陈明改制之于西帮的好处,老号及东家依然坚持做自己的生意,不与政府合作,实在也是西帮对朝廷完全失望了。于是西帮改制最后一次的历史机遇就这样错过了。当然虽然有皇家银行的建立,西帮仍然做了多年的好生意。及至辛亥革命,大清垮台,战乱频起,西帮终于盛极而衰。

金太谷,银祁县,填不满的平遥县。明清之际,祁太平有过多少风云际会呀,及至民国,游历国外见识大开的宋霭龄首次随丈夫孔祥熙回太谷老家时,依然被太谷繁华的盛况所震惊呢。

再看小说本身,在描述商业的同时,作者另有一条写内眷的线,尤其老夫人的戏码最重,但在我看来倒有点传奇色彩,至少让人睡死的迷药及闹鬼的传闻还是落入了传奇小说的窠臼。

想来,作者想写一部西帮的史诗,从对票号的研究及对西帮制度的研究来看,他做到了。而且我喜欢此书的一大重点是对西帮生意从容不迫的描写,对西帮东家,大掌柜及各老帮的描写也是真实可靠,不带传奇色彩的。这好比西帮的“藏”字,缓缓的生意经下才是真实的生活,不靠异想天开的情节致胜的故事才是好故事。但我也理解了电视剧改写的原因,现如今有几人能拍好一部看似平淡的电影,又有几人能耐下心来体会呢,所以必须下点感情猛药。

而此书的缺点也在这里,作者想写一部晋商史诗,然而关联太多,下笔人物也太多,难免有顾此失彼,头重脚轻之感。

当然,你想静下心来了解晋商票号,此书是不错的入门小说。也是目前我看过的最好的晋商小说。

西帮以“博学,有耻,腿长”面世,以“赔得起”闻名,它藏锋不露,独执全国牛耳百多年,这才是真正的传奇,而真正的传奇就这样隐藏在这世人皆知却又不明了的地方。

今人提及山西常念及煤矿及落后,或念及山西人以抠出名,又或者别有用心的以阎锡山修窄轨铁路来影射山西人落后保守,每每看到此等言论,不禁让我想起雍正批山西的那道御批:殊为可笑!

然而此种情况固有今人的偏见在,也与山西今年的发展有关。所以要论外人对山西的印象,当今晋人任重道远,当今晋商任重道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