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奇迹年代读后感精选

奇迹年代读后感精选

《奇迹年代》是一本由[法]安妮-罗尔•邦杜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212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10年11月,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迹年代》读后感(一):灾难片 参见卡勒德·胡赛尼

很精巧的一本小册子,小开本,拿在手里很舒服,读起来也很舒服。

写的是一个儿童的苦难历程,很容易让人记起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折磨,是一种很抵触的印象,然而那些可爱的人们,却给了我们一缕缕的阳光。其实在读过一段之后,我们就不难猜出男主人公的母亲到底如何了,但是这一层窗户纸,必须要等到最后才能戳破。

一个十几岁的儿童,在亲情、友情和爱情中成长,是很快乐的一段经历,这就是虽然写的是战争、灾荒的大氛围,却没有让读者感到难受的原因。作者突出的是人类最淳朴的本性,让人眼眶湿润的是痛苦的别离,也许是永别。

《奇迹年代》读后感(二):自由的人,你总是怀恋大海

“波西米亚”是说一个人总是很自由,能穿越所有边界。

慢慢写的东西越来越少,虽然一直就很少,看的东西多也不能弥补你在写东西上的缺憾。看完后就莫名其妙想的很多。

他说,当你脚疼的时候,你的确可以想象那是别人的脚。可是,当你有太多的悲伤,很难相信那不是你的心在你的胸膛里窒息。我就是这样瘫坐在角落里,不能抵抗啃噬灵魂的绝望。

故事加上我内心的对白,不是上课的话,我就真的哭出来了。我的苦我感同身受。

他说,我靠近她,弯腰去吻她僵硬的面额。虽然巨大的悲痛使我崩溃,我还是笑了。我紧紧抓住她的手,用力的抓住,在所有她给予我的东西中,有一种对抗绝望的良方:希望。于是在决堤的泪水中,我向她保证我会像她教我的那样生活:总是往前走,朝着更远的地平线。

想起庄子鼓盆而歌,你希望你爱的人看到你快乐,这道理一样。

还想起和你有缘的人,最后总还会相遇,不管亲情什么情的,中间总有条线轻轻连着,不管走多远都会牵你回家~

《奇迹年代》读后感(三):我的心跨越我的地图册好几页。

严格来说,这本书只用了两天。买它,是因为在离开苏州的时候,随眼瞧到了它,小只而且好看。这是一本流水账的故事,语言简单,毫不复杂,但是很吸引人,就好像是在窥探旁人日记一样的好奇和满足感。穿越在国土边界之间危险却自由的旅途,有着希望的目的地,但却没有终点,因为有个亲爱的人伴在身旁,安定得像是可以永恒。

库玛,一个小孩子,纯真忧郁执着迷茫,活在希望中的被虚构的童年中。

他的初恋在炮火中,只来得及留下一张红桃A。

“当我回家的时候,我看到我们玩的一张牌被钉在门上。我把它揭下来,是一张红桃A:苏琪和玛雅来得及跟我说的唯一语言,爱的语言。”

我最爱那个叫做珐媞玛的孩子,她不愿睁开眼瞧一瞧那个纷乱的年代。

多年之后库玛对这个安静的女孩子依旧怀念,就像那把小提琴,想要告诉闭着眼睛的女孩,「我没有忘记她」。

“我还寻思着她在眼睑后面能看到什么。……我不敢问她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往事的影子生活,我知道,不要去惊动那些往事,不要去唤醒心中装满的悲伤。……茶炊里沸腾着茶,心怀着对更远的地平线的期待。”

好了,奇迹年代结束了。

“当你的脚疼的时候,你的确可以想象那是别人的脚。可是,当你有太多的悲伤,很难相信那不是你的心在你的胸膛里窒息。”

我久久怀念并且喜爱着那本绿色的地图册,只要说起地名,库玛的心就在飞着。

P.S. 书的后封剧透了全文……好在我第一次看并没有记住……不要看……

《奇迹年代》读后感(四):故事和谎言有不同吗?

薄薄一册小书,字数仅8万,半天不到,很快翻完。合上书后好一阵,心潮低落,有些辛酸。

小说结尾是一场永别。在儿子与妈妈的永别中,故事戛然而止。在永别之前,他们被迫分别八年,刚刚重逢。在重逢之后,儿子才得知此前的很多年里,妈妈费尽心思,为他编织了一个谎言。

他们带着那个谎言颠沛流离,从战火纷飞的高加索一路向西,她要他永远不要放弃,有一天,会到达他的出生地法兰西。那是个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家,回到那里,才能好好地活下去。

她给他反复强化追求希望的信念,要他总是往前走,朝着更远的地平线。他对她深信不疑,所以哪怕困难不断,他也拼尽全力,不断闯关。他身上有种异乎寻常的坚韧,远远超越了同龄人。

在中国,我们就是他的同龄人。如果不是在后半部分他的讲述以及尾声里她的最后告白中读到关于时代背景的明确信息,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发生在1985-2005之间的故事。同样的20年,祖国的花朵在和平年代茁壮成长,而距离不算太远的强大邻国的边疆,战争是多么让人心碎和绝望。

绝望中的她是如何怀着最伟大的母爱去给他指示希望的呢?对读者来说同样难以想象。这个希望是通过撒谎去传递的,她的执念或许感动了上帝抑或安拉,她对他的期待得到了很好地实现。

撒谎和编故事之间有不同吗?受到命运照拂的他在得知真相后心生疑惑。置身事外的我们却很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人生中有太多无法兑现的承诺,要永远相信爱和奇迹,你就能走出至暗时刻。

《奇迹年代》读后感(五):绝望唯一的解药是希望

首先,封面有意境;然后,字体比较大;最后,排版很坑爹,翻不到几页就是一页的白纸....不过,看完全书后会发觉那种留白挺好的,那是思考空间。毕竟,这是本深沉的书啊。

《奇迹年代》,不知道是取义在那个混乱的高加索地区,主角能成功的逃到法国并成为法国公民,还是取义在上世纪90年代还会有战争跟难民。本来以为是讲2战左右的事,结果,哪知道,主角居然算是跟我同龄。这种差距啊,想来,天朝还真的是很好啊~~这种架构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上的小说,太有真实感跟代入感了。恐怖袭击,战争难民什么的,总觉得离自己很远,但是,真正想一想,不公平,不公正其实到处都有,只是规模跟破坏度大小的区别。

小孩子的视野中事情总有有趣跟美好的地方,就算是在破败的难民楼,在商场门口乞讨,在棚户区。但是成年人呢?生存压力,我自己是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生活压力,也因为有父母,所以也没啥深刻的切身体会。只是在看到新闻或者事件的时候,才会觉得,原来人生无常。有警世作用的书都是好的吧。真的,要在战争环境中抱有希望是很难的一件事啊。“朝着更远的地平线前进”,“绝望是最可怕的病”。对于一直对人生抱着得过且过心态的我来说,这本书是好东西。虽然也不会因为看了就会有啥行动,但,至少心理上会更加的乐观吧。毕竟,战争难民都能成长为有用的人....

其中,有比赛不幸的桥段,要是放在日本漫画里,必定会有“不幸就了不起么”的台词。

突然觉得,这种细腻的书不适合细腻的人群看吧,看了会陷入低潮,心情不好吧。像我这种才该没事看看这种深沉悲伤的书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