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绘画当为奇迹读后感100字

绘画当为奇迹读后感100字

《绘画当为奇迹》是一本由李树波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绘画当为奇迹》读后感(一):罗胖很可能没有读过这本书,简直了,不该入选读库的!

目前看到一半,总体感觉,对画面的故事研究还是不错,只可惜绘画的知识太过薄弱,从画家名字的翻译,到专业术语的运用,怎一个差字了得!画刷,⊙﹏⊙b汗,蛋白画,⊙﹏⊙b汗!这种画法叫蛋彩,是用纯蛋黄或者蛋黄加少量蛋清作为调色媒介,将粉末颜料调和作画!书里的画作,凑合看吧,色彩基本不能看,图片选取相信也不是太清楚的。

《绘画当为奇迹》读后感(二):奇迹何处

看完了整本书,始终疑惑,奇迹在何处。对我而言,文不对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意味着,作品可能会很散漫,茫然不知所云。每一个小标题无功无过,但是就是无法对应大标题。

艺术史有很多线索,这部作品按时间排序,但是前后的绘画间的关系不明晰,彼此的特征并无直接关联。作者试图用哲学的、文学的视角来阐释绘画,这个想法很好,但是讲得有点浅。

配了很多画,但是出版社为了节约成本,画印刷的质量很差,颜色严重失真,看不出作者笔下描绘的画幅的魅力。其实绘画的书,要么别配作品,要么配印刷高质量的作品,否则好画也变成了赝品。

这是一本翻了一遍,不会想看第二遍的书。

《绘画当为奇迹》读后感(三):所谓奇迹......

每在一次极其鸡肋的会议之后,心情就会很low,只能用一本书来提升当下的幸福指数。

现在桌上打开的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看了好几天了,进展缓慢。这原本是写给当时大学生的专业教科书。虽然为了易懂起见,用的是白话文,比同样作为教科书的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文言繁体竖版,我居然啃完了!)要通俗得多。可大量古文献引文仍是一道道坎儿。书签所在之处章节标题是《刑法》。好吧,此时心情无法与待读内容合拍。

《绘画当为奇迹》恰好就在手边。就它了。

此书是《读库》出版的小开本平装系列图书之一。现在的图书大都追求精装大开本,唯恐被看做是“矮矬穷”,颜值受损。却唯独忽略了书的印制所给人带来的阅读上的乐趣。蒋勋在《细读红楼梦》中多次说到,他特别欣赏曹雪芹描写的一个读书场景——“歪在床上”。一个“歪”字写尽了读书的美好。却想,如果当时的书都硬质精装厚重,林妹妹恐怕握之无力,哪还顾得上“歪”着的惬意了。读库老六是出书人,更是读书人,所以,他知道有些书是需要“歪”着读的。这些书需要形体轻巧,甚至要讲究书页翻开之后纸张的悬垂感。

《读库》出版的书依我看大多不是当下市场的畅销书,更不会熬制鸡汤。但每一本都会让我有极大的收获,并且相信自己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多次翻看学习品味。

《绘画当为奇迹》的作者是李树波,我也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毕竟对绘画是门外汉。这本书从十五世纪早期到二十世纪末,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八位画家。很抱歉,这八位画家大多数我也是第一次了解,作者是想以另外的视角来解读这些画家。对此,作者在“后记”中有如下阐释。

“我总是选择去写那些特别浓郁的人物。他们都生活在所谓的‘大时代’里,像卡拉瓦乔和弗朗切斯卡的意大利城邦,博鲁盖尔的尼德兰,科柯施卡和‘二战’之间的欧洲,委拉斯开兹和黄金时代的西班牙,罗斯科和‘二战’后的美国,奇塔伊和六七十年代的英国。”“他们是时代的异类,他们的光芒,经过层层阐释和大肆传播也不会被压成扁平的符号。”

除了以上作者提到的,还有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总共八位画家的简单生平和代表画作构成了本书的全部内容。了解有限,所以不敢妄言。就按作者的初衷,看看一个个被后世仰望的人是如何在大时代中自处的。是天才,是机缘,有坦途,也有不测,他们的人生轨迹难有雷同,但都为我们留下了传世画作,留下各自的精彩。

如果已经对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梵高、雷诺阿、毕加索、达利感到厌倦,不如翻翻这本小书,也许会看到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不一样的人生。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是可以“歪在床上”看的。

罗斯克说:“绘画,一定要像奇迹一样。”作者说:“所谓‘绘画当为奇迹’,没有你我,奇迹也不复存在。”所以,《绘画当为奇迹》,只有看了再说。

第一次看完一本书就马上写好读后感的。向治疗拖延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绘画当为奇迹》读后感(四):谢谢楼上兵先生抓虫

此书的确可改进之处很多,不过也容作者在此做些解释。在读库初次发表以及后来成书时都就画家译名和编辑商榷多次,几方比对,最后以在国内通用的译名为准,网上和出版图书恨不得一人一个译法,最后还是参照80年代出版的〈西方美术译名对照手册〉,毕竟曾经是专业美术院校和艺术史学者的工具书。

对于tempera的翻译,也是犹豫、衡量以后决定用”蛋白画“一词。现在美术知识比较普及,很多人都知道所谓“蛋白画”的主要材料其实是用蛋黄,弃蛋清,所以肯定不能继续沿用旧译蛋清画, 但是用“蛋彩”也远远不能概括tempera.

tempera是来自拉丁语temperere, 搅拌,始于古埃及人。博物馆和文物修复专家把用粉质颜料(pigments)混合各种水基黏合剂所制成的材料都统称为tempera,比如蛋黄、蛋清、酪蛋白、阿拉伯树脂和动物胶。 我们今天用蛋黄调颜料的技法(tempera)可以称为蛋彩画,因为蛋彩画是tempera的子集,但是不能把历史上标明tempera的作品一概称为蛋彩画。上述黏合剂都是因为含有蛋白质才亲水亲油,容易达到乳化效果,才选取“蛋白画” 这一译法,此蛋白非彼蛋白。

希腊罗马时期egg tempera 就开始流行,中世纪,egg tempera 则广泛运用在壁画甚至手抄书的绘制中。egg tempera不但可以和粉质颜料混合,还可以和油画颜料混合,称为“tempera grassa ”,有的画家会在画面不同部分使用不同材料,比如用egg tempera 画颜色浅的部分,或者用它打底,然后覆盖以油画。只要检测出来画面里有鸡蛋蛋白质和油彩,博物馆对这些作品一般都标注为:tempera and oil 。对于这些画,倒是可以称为“蛋彩和油画”。 但是同一英文单词在同一书内两种译名,更无法判断哪些是“蛋彩tempera, 哪些是非蛋彩tempera, 反而易造成混淆。 不过您提醒得对,以后提到这一名词当专门厘清或做注。

所谓“画刷”,不知道是否指165页的“大刷子”。如果是,那是因为罗斯柯用的就是刷墙的大刷子来刷他的巨幅画布。不过, “刷” (brush)在油画技术里有相当意义,如果翻译成“油画笔”倒未必准确呢。川美的王小箭还有专文探讨:西方美术史的汉语误译

(http://epaper.ccdy.cn/html/2013-03/03/content_91605.htm)

画作的选择,至少是其中见过原作的那些,基本还是忠实的,比如勃鲁盖尔 ,但是复制印刷难免有损失。由于开本和书本纸张的特点,对艺术史和艺术家传述里的彩色图版要求和对专业画册要求是不同的,这本在同一类型书里是做到了尽心尽力了。当然,如果画能和文字排在一起就更方便阅读了。

很珍惜这样的讨论机会,还请兵先生畅所欲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