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师》经典观后感有感

《大师》经典观后感有感

《大师》是一部由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执导,杰昆·菲尼克斯 /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艾米·亚当斯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师》观后感(一):一个拒绝被塑造的人必定是痛苦和孤独的

自由的风啊!没有暴政能够阻止你。你是海上的水手,不需要付房租,去吧,去到没有陆地的地方,如果你找到了一种不需要大师也能活下去的方法,那就请告诉我们,因为你将会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自由人”。

一种困境,束缚着人类。这是文明的弊端,文明将那些把自己最本真的自然天性流露出来的人称为疯子。这就是尼采所说的阉割文化,这种文化利用道德自我粉饰。真正的大师不是权威的哲学家或思想家,而是那些不被权威观点影响的人,他们拒绝被阉割,他们坚守自我,不是那种被塑造的主观自我,而是人类的自我。

《大师》观后感(二):这个世界满是身心受创者

看过导演后来的作品《性本恶》,才把这部几年前的《大师》找出来看的。与《性本恶》的风格差不多,电影的故事结构也不规范完整,重点是刻画人物。二战后不仅欧洲人,美国人精神创伤问题也相当突出,因为这涉及到复杂的心理和社会问题,科学干预和治疗并不能立竿见影,于是各种类似于电影里起源教性质的组织应运而生。所以从精神的角度看,战争根本没有赢家。 电影里的起源教打着使患者从过去的创伤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控制自己人生的旗号,非常有诱惑力和号召力。其实是游走于思想、心理、催眠术等领域和技术之间,对患者进行纯粹的意念引导,其手法当然经不起严格的认证。起源都组织的主要成员,他们自己的人生都始终陷入纠结之中,可见其成效了。但在西方社会,这种组织只要不违法都可以存在,治疗是否有效,成年人应该有判断能力。 如果这类组织刻意神化自己,不断地排斥甚至打击异议,向极端方向发展,那就相当危险了,必然验证“上天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的天理。电影里的组织没有走到这一步,编导也没有刻意地去丑化他们,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向观众展示了他们的何去何从,他们的内心世界,还有他们之间的友情。

《大师》观后感(三):缺乏信仰化的信仰

我认为对这一讲述“人物共生”关系的剧本都会有帮助的一类电影,杰昆和霍夫曼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造成了双方自以为的完整的假象,两个人在征服与被征服的角色下不断互换,而当将镜中像认作自己时,他又将光影的幻象当成了真实———混淆了真实与虚构,并由此对自己的镜像开始了终生的迷恋。(拉康 镜像阶段理论)二人互为镜子,影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主人公打破这种虚幻的完整感。大师需要杰昆,不只是因为它们相像,有同样的好奇心,无耻,迷茫,还有就是服杰昆等于证明自己所做一切的价值。而影片最开始的杰昆,原始欲望占据了他,记忆越美好,当下越是虚无,因此他需要信仰来让生活看似安定,自己看似平静,他在对大师的两极感情中找到了存在感,他不允许他人不崇拜大师,而自己认为自己已经看穿大师,这也说明在杰昆身上已经完成精神上“大师”的传递。在影片结尾杰时,他用大师的话来与他人沟通,这意味着他对大师的内在肯定,以及自身也不再挣扎,也已经变成“大师”,却也意味着“自我”的消失。我注意到,影片中有很多手的特写镜头,试图用“手的情绪去表现影片那一时刻的情绪”。《大师》的镜头语言和叙事都是极叙事化的,情绪是极外放的。是让人去反思信仰本身的“人格化,主观化,矛盾化,伴侣化,缺乏信仰化” 的信仰。

《大师》观后感(四):荒腔走板

弗雷迪第一次看大师演讲,是驯服恶龙的故事。眼神微变,预示着这个隐喻开始运转。

因为奇特的酒,他被留下。酒被释放了大师的潜在人格,投射成眼前这个来路不明的圆肩怪兽。

接受评估时弗雷迪挑衅且坦荡,因为一句夸奖留下,被赋予角色,被重新定义,成为被首先介绍的人。

大师入狱,他被关入隔壁,一个狂躁一个冷静,宛如镜像。

被陌生人挑衅后那女人主导组织反击讲稿。女人是大师背后的督导,控制着大师的灵魂和身体。开始以为是女儿,三心二意导致我一直在纠正对她的定位。怀孕代表什么?

摄影奇特,很多对话只有单人特写,观众是以上帝视角看整个故事,还是在用弗雷迪的眼睛观察大师,或者在用大师的眼睛在猜度弗雷迪?

大师酒后众人前高唱,弗雷迪看到满屋女人皆裸。接着大师被女人惩罚。弗雷迪看到的,也是大师看到的,弗雷迪对性事念念不忘,大师对性事念念不忘。

大师出狱后弗雷迪出狱前,家人在晚餐时齐力攻击弗雷迪。他们感受到将被取代的威胁。于是弗雷迪被进一步驯服,结果是绝尘而去。他像个正常人一样去寻访了旧爱。

被召回,却是最后的告别。一体两面无法长存,依存对抗的平衡已被打破,弗雷迪的改变在女人口中是糟糕的样子。她他终究无法驯服恶龙。被放飞后,弗雷迪用荒腔走板解构了大师,用原始的动物欲望,回归海滩上女性象征物身边。

回归初始,物是,人非或非非?

不过我漏掉了很多细节,看得很散漫。

《大师》观后感(五):大师

在抖音上被一个视频的文案种草过来“信仰如果落于个体崇拜,它便只能成为赝品,因为任何具体的人都不可能脱离人性的弱点。而将信仰落于单一的解释理念中也同样危险”。我抱着希望能看到男主从信仰再到信仰崩坏寻找自己的新生活的期待来看这部电影,看完后,却与我的期望背道而驰。整部片子的各个方面做的都不错,印象深刻的凤凰叔崩溃 癫狂时精湛的演技,和表面上礼貌,随和实际上也压抑不住自己粗暴粗口的失态。说实话看完后我有点懵逼,于是又去b站搜了分析,有一位外国人做的解说“不是每部电影都需要一个明确的主旨”,看完后,我似乎理解,士兵男主退役后患有战争后遗症,他试图用女人和烈酒这些原始的直觉般的意识、欲望来填补自己的空虚,用这种方法“治疗自己”,即使对着心理医生也难以卸下心防。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大师,大师刚开始一同与他喝酒 吸烟,相似的爱好建立了他们俩人的联系,到后面大师提议对他进行分析,反复的问题,不能眨眼睛,快速的回答,逼出了他心中的想法,他开始呵护这个教,对异教徒用武力驱逐,他沉入其中无法自拔,虽然在抖音上看到那个解说,说他已经沦为这个源教的无脑拥护者,在我看来男主只是在当下的时刻选择不带脑子的相信,沉浸在大师与他的关系之中,大师亦师亦友又好像父亲。后面开着摩托车一直往前,男主离开了,我想这应该是一时冲动之举,他想去看看自己爱的女人现在如何,得到的结果是爱人早已结婚生子。男主又一次没有了中心点,大师后来的联系,再见面再离开,我觉得像是朋友之间的告别,男主继续用自己的直觉,原始欲望的驱动,走上新的生活。或许电影没有什么宗旨,这只不过是男主走过经历过的一段路,没有改变什么,也没有失去什么,但是在某些看不见的地方,男主,看电影的人,都被改变了什么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