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尽管如此 也要活下去》影评100字

《尽管如此 也要活下去》影评100字

《尽管如此 也要活下去》是一部由永山耕三 / 宫本理江子 / 并木道子执导,瑛太 / 满岛光 / 风间俊介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尽管如此 也要活下去》影评(一):让时间转动起来,也许转出活下去的理由

看到中段我已经对主题音乐形成了ptsd,音乐响起就流眼泪。

最治愈的一定是悲剧和悲伤的音乐。

这个剧真的好。就像它描述的,人生的悲剧都是不可预见,突如其来的,一瞬间人僵顿在那里,张着嘴巴,说不出任何话,不知道眼泪是怎么不体面地冲刷出来的,不知道能不能翻身,没想过能不能翻身。

妈妈的坦白是一个很触动我的地方,她说看到自己变成一个不想活下去的人,而这个人和那个少年如此相像。

那一段看得我泪如雨下。

《尽管如此 也要活下去》影评(二):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终于看完了,全员演技在线,光妹的素颜是真的抗打,男主还是胡子拉碴比较帅。

以为会很压抑,其实也还好,题材比较沉重,但好在整体基调还是往乐观的方向走的。众生皆苦,每个人都在背着枷锁前行,内心深处的道德与责任感压得人喘不过气,其实有的时候会觉得女主和洋贵的妈妈是不是过于圣母心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想,也许只是最大限度的追求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即所谓的赎罪。

15年里,每个人都有过怨,有过恨,但至始至终没有放弃,看似是在帮文哉解脱,其实何尝不是自救,一步步抽离过去的回忆,将自己从自责的泥潭中解救出来,在这场正义与罪恶,加害方与受害方的局里,每个人都既是做局人,也是局中者,挣不掉也逃不脱,所以唯有接受,并正视亚季的死,才能开始新的生活,很喜欢最后洋贵吃着蛋炒饭大笑的那一幕,竟然跟着笑了,吃饭都能笑出声的人应该是真的开心吧。

最后的最后,双叶喜当妈,又开始第二个15年的赎罪了,也是服气,编剧还真是冷漠又无情,玻璃渣里扒拉出一点糖。突然想到一个伏笔,悠里的妈妈也是间接因为悠里才被文哉砍了的,那若干年后,悠里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洋贵,一辈子活在自责的深渊中,无法挣脱。

(ps:莫名很喜欢远山和深见这两个姓)

《尽管如此 也要活下去》影评(三):谁能想到这句话是少年A说的

一看剧名就很苦情,但谁能想到这句话是杀人犯说的,一下子苦情的味道就变成了无可奈何的感觉。全剧苦大仇深,但一看剧名就知道最后还是一个原谅与救赎的故事。

肯定不止我一个人觉得没有人比满岛光更适合苦情剧。那瘦弱的身躯蜷缩着,与比巴掌脸还要小的脸极其不成比例的大眼睛整部剧都是红红的,一直都含着眼泪,还有暗色的旧衣服,黑眼圈,看见生人就像躲,像只惊恐的小鹿。想到这样的光妹,飞踹他哥,一拳一拳用尽全身力气去打他,突然也觉得好帅。

最完美的离婚里面龟毛的瑛太,在这里还是有笨拙的样子,加上头上的白发,很有废物哥哥硬气复仇的感觉。他最后释怀,笑得还是很治愈的。

这部剧让我认识了风间俊介,阴郁又无法与别人共情的杀人犯,没有演成面瘫,演出了那种克制和无法理解的感觉,让我觉得很惊喜,还是个很不错的声优,虽然这个角色没让人有心思去留意他的声音。

坂元裕二为了写这部剧了解了很多受害者和被害者家属的心情,他自己也很长一段时间沉溺在这种复杂的感情中。他说他始终无法理解犯人的心理,所以笔下的少年A是听到所有人的痛苦和宽恕,也无法理解和给出回应的人。而最后对生母留下的眼泪,应该是想让他拥有一点悲伤和痛苦的感受,让大家看到一丝人性。

《尽管如此 也要活下去》影评(四):青少年罪犯家人的赎罪人生

思想被妈妈扭曲了的青少年罪犯,在杀害了无辜的小孩之后受到了自己的惩戒。他留在社会上的妹妹和父母,开始了自己的赎罪之旅。

罪犯妹妹书没有读完,经常被辞退工作,罪犯父亲经常被辞退工作,一家人因为骚扰电话,不断搬家,但仍旧不断有新的骚扰电话打到每一个新的地方,不堪其扰。

被害者家属久久不能愈合的撕心裂肺的痛,青少年罪犯家属无论如何都赎不完的罪,社会人士对罪犯家属永不停止的道德指责。罪犯妹妹尤其可怜,因为她心地善良,记着幼时哥哥的好,又背负着深深的愧疚感,决意用自责来惩罚自己,她觉得自己不配重新找到原来的生活。

看的时候我甚至在想,这件事真的很不幸,罪犯家属其实是无辜的,但我们都相信子不教父之过,也默认用连坐起到惩戒世人的作用,除了搬去外国,连我都不知道这个日子要怎么活。罪犯放出来之后,也难以有正常的生活,他甚至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他其实也是个被害者,只是伤害他的人是他的自杀了的妈妈。所以这剧起名叫《尽管如此 也要活下去》,全员都好惨啊...

《尽管如此 也要活下去》影评(五):简单聊一下

本剧在讨论社会问题后,寻求的是一种家庭的自我解脱。但是本剧也并没有因此落入一种完全保守无奈的境地,藉由最后一个并不完美的结局,本剧同样认为此种方式是局限性的。家庭将加害者与受害者两家捆绑在一起,因为这一先天存在的关系,双方家庭需要承担大致相等的痛苦,并且在充斥着舆论的社会下,双方家庭的痛苦是难以慰藉的,他们均无法使外人理解他们,且无法理解处在同一境地中的对方家庭,甚至于无法理解自己,便从而只能通过对假想敌的仇恨来缓解生存的愧疚。被害者家庭在道德上高于加害者家庭的地位很容易让人们忽视加害者家庭的心情,同时,容易使社会忽视对于受害者之于加害者的讨论。同时,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对死者的责任显得如此空洞,虚妄而乏力,在没有金钱能力的基础上,它只能是活下去的压力,以及对于死亡的自责,一种源于迫害的痛苦转移到了另外的人身上。当然,本剧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单纯的使我们对处于如此混乱状态中的家庭加以同情,而是描写出每一个角色在两起杀人案前后的转变,以勾勒出这背后的推动者和受伤者的身份转换。剧中的所有人都沉迷于一种自以为的,合乎社会秩序的真相,在此基础上,凶手是无法被理解的,凶手在被理解上的失败是一个警醒,作为本剧唯一难以共情的角色,他是需要观众反思的(有父爱的缺失,母亲的自杀,聆听的缺位等等)。不过可惜的是,本片似乎采取了一种较为中立保守的态度,并没有深挖背后的社会问题,也没有写出支离破碎的结局。毕竟对于压抑着的日本群众,本剧也是一剂良药。毕竟能与过错和解,便是幸福的。当然,对于过错,本剧告诉我的便是,自己会引导自己直面自己的过错,无论你逃避了多远,逃避了多久。对于爱情,我十分羡慕里面诞生于苦难的爱情,这是和解的关键,它是超立场超偏见的,同时,结局爱情的不圆满又预示着这种爱情终被家庭所限制。 还有一些想说的,但实在是有些沉重,思路也有点乱,便不下笔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