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盲柳与睡女》经典影评集

《盲柳与睡女》是一部由皮埃尔·费尔德斯执导,阿毛里·德·克赖恩库尔 / 马蒂尔德·奥恩维尔 / Arnaud Maillard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 / 动画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盲柳与睡女》影评(一):他们在找回自己的猫

北影节里特别喜欢的一部!

感觉电影本身就像村上的文本一样富有解读性,同时又有多个画面实现了文本所达不到的视觉冲击和享受。我最喜欢的设计是飞机上的画面,以及所有的路人都是影子。

不管是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但在无意识中拯救了东京的秃头大叔,还是很受异性欢迎但被爱人抛弃的“一团空气”,都在影片的最后迎来了新的开始。而曾许下愿望的女人也来到了自己的公寓,和猫一起努力实现新的愿望。村上曾说要间接地描写地震后人们的生活,或许这种“新的开始”也对应了这一点吧。

而啃食人内心的苍蝇,找不到的猫咪,神秘的盒子以及青蛙,则更像是人们内心虚无的归属感和精神寄托。地震以后的人们失去了很多,他们都在慢慢找回自己的猫。

我朋友看完以后认为这部电影体现出了人的异化,这样解读也未尝不可。而我们也达成了一致:这部电影体现了很强烈的男性视角。

最后是一些喜欢的台词:

“如果你看到了印第安人,说明他们不在那里。”

“你已经没有什么能够给我的了,或者说,你的内心空无一物。和你在一起,就像和一大团空气在一起。”

“盒子里装的是你空虚的灵魂。”

《盲柳与睡女》影评(二):一次太优秀的视觉化改编,看完觉得这个夜晚会格外美好

好精巧的片子,今年北影节看到现在最喜欢的一部。

影片一开始标注说是改编自《盲柳与睡女》,实际却融合了村上春树很多其他短篇。法国团队拍的讲美式英语的日本人故事[破涕为笑]所以这部片子有着法国动画剧情走线上的惯用技法,除了片桐先生,人物的举止习惯和讲话语气又很美式,不过画风和场面调度完全是小说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气质,一开始观感有点诡异,可看到后面反而连讲英语这一点都和村上的风格熨贴极了。这种感觉很难准确形容出来,反正那个味儿就特别对!

和近期院线上映的《铃芽之旅》一样使用了311大地震这个题材作为背景,但成片质感截然不同,《盲柳与睡女》中的超现实设计是抽象式的,角色更原子化更疏离,人们的痛苦隐晦而阴郁,像空气里的毒素一样弥漫在日常中。巧的是本片也将地震的发生和某种具象化的虫子联系了起来(本片中叫“蠕虫”,形象和《沙丘》里的沙虫相似),大概灾后人们内心的孤独、迷茫、不安以及对灾难回忆时的苦痛、艰难都是相通的吧。

总之这是一次太优秀的视觉化改编,看完觉得这个晚上都会格外美好。

《盲柳与睡女》影评(三):看困了可以眯一会,你不会错过什么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刚看了是枝裕和的《怪物》,那是一部情绪特别顶的电影,以至于这部电影乏善可陈的还有让我眼睛有点睁不开了。

但我惊讶地发现,就算我眯着眼睛,耳朵在听,我居然能完全用过台词follow整个故事,当我眼睛再次睁开时,我发现我并没有错过什么,情绪都能跟得上,故事(如果他有故事的话)也基本没有落下多少,换句话说,这部动画的“动画”部份提供的信息太少了,以至于我不看画面听台词也能体验到80%的内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那种有声漫画,它是一个视频,但画面的部份主要是静态的漫画,只是找声优为台词部份配了音,所以有声漫画主要是看漫画,配音只是个添头,配音部份并没有为漫画提供额外的信息。我觉得只是动画就是有声漫画的反面。仿佛他主要目的是为了念他的台词,展示现村上的小说,配的画面只是个添头。

看这部电影的感受与看《怪物》的感受也是完全相反的,我看《怪物》的时候,眼睛里看的每一个物品,耳朵里听到的每一句台词以及一些奇异的杂音,最后会发现都是有意义的,跟电影想表达的东西是相扣的,最后都会响。

反观《盲柳与睡女》呢?感觉它就是把小说里的意象与小说里面的比喻简单地画在纸上,动画师好像没有一点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我唯一想起来能看出动画师表达意图的场景只有一个——男主角刚到北海道时,他灰色的衣服与来接他的两位女性红绿配色的衣服有强烈的对比,形成他们心理状态的倒错,也与北海道极寒的天气再形成反差,但也就仅此。更多的情况是,画面里的东西之所以在哪里,只是因为哪里需要个东西,并没有在表达什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