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年轻的卡尔·马克思》影评精选

《年轻的卡尔·马克思》影评精选

《年轻的卡尔·马克思》是一部由哈乌·佩克执导,奥古斯特·迪尔 / 史特凡·柯纳斯克 / 薇姬·克里普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年轻的卡尔·马克思》影评(一):神烦那些女权

弹幕里一直刷燕妮如何伟大,甚至认为燕妮的伟大才成就了马克思的伟大。我不否认伟大,但咱能不能实事求是?燕妮不是马克思背后的女人,而是和他并肩战斗的无产阶级战士!不是一般的“女权斗士”可以比肩的!

要看懂这部电影,需要对历史,对马克思主义,对欧洲近代思想史有一定的基础。戴着庸俗的眼镜看待神圣的革命事业,是无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燕妮等人放弃优渥的生活环境选择艰苦奋斗的缘由。

《年轻的卡尔·马克思》影评(二):看完觉醒年代再看青年马克思

看完觉醒年代,就来看了这部电影。同时也在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书。

边看这部电影,马克思和恩格斯,就越发感觉自己仿佛在另一个时空看到了另一个陈独秀和李大钊。在找寻改革的理论,指导实践。恩格斯的社会各阶级现状分析,读毛选的时候,也有一篇关于国内当时的阶级现状分析的文章。很亲切啊。

就像中国找寻理论的艰难曲折,马克思的写书过程也是充满艰辛的,辗转多国,一贫如洗。也正巧,自己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里面讲,其他的哲学致力于解释,而真正要做的是去改变。

晓得了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背景后,再继续的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太亲切了。

《年轻的卡尔·马克思》影评(三):小马过河、河太宽了……一部非常好的电影!

小马过河、河太宽了……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片头前的字幕,奠定全篇调性。字幕具体内容见仁见智,有反馈即是影片的成功。开篇北半球被人类圈养的森林,显示着自然的美好,林中是捡拾枯枝的底层人群。树林深处骑马冲来的执法者以私有财产名义杖杀捡拾者,可以理解为从中世纪而来的杀戮象征?然后,镜头切换到二十啷当岁马克思在某报从业笔代投枪遭捕……之后全片进入传记影片的固定类型化——小事侧记、大事不落(可类比《教授与疯子》),试图荡气回肠,气氛营造某些反而画虎类犬,影像表达没有脱离商业片矛盾冲突波浪理论窠臼,但整体节奏很好。调侃恩格斯老爸商业伙伴部分略冗、两位夫人海边对话内容多余了。片长不够史诗传记量级,拍成三个小时左右,丰富更多详实而枯燥的历史内容,当曲高和寡则不必可交流有共识——现象级膜拜的膜拜现象级的膜拜现象……想象力的贫穷 与 贫穷的想象力……

《年轻的卡尔·马克思》影评(四):一位朋友所述

2019,初春,伦敦郊外某地 “您在做什么啊,年轻的先生?” “当然是涂抹这块墓碑啦!” “但是,这只是埋葬死人的地方,上面一块石碑,地下一具遗骸罢了,而您是个活人呀!” “这……你想说什么?” “一个一百多年前的死人,不会说,不会动,居然能对活着的人产生这样的影响,让活人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石碑上,多有趣!我听说有的人追随他,有的人反对他,你说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当然是散布学说,把思想写成书才做到的。” “没错,那你就不该用油漆。思想可以延续100年,上千年。油漆的生命太短暂了。日晒雨淋,暴晒、风雪,或者一点汽油,都能很快使它褪色、风化、剥落,如果你经常来涂抹,这件事反而成了苦役。” “那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读书、学习、思考、著述,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如果有一天,人们认为你是对的,你就真正打败了他——思想比油漆更为强大。” “读书,我只会把他们撕了卷麻花……不过你很有趣,怎么称呼你,大胡子?” “姓名这玩意没啥意思,反正我到家了。” (网络文章,作者佚名)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 Karl Heinrich Marx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年轻的卡尔·马克思》影评(五):出色的电影,既没有神像化也没有庸俗化导师

豆瓣评分真不能信,其实这部电影拍的相当好!既没有把马恩神像化,也没有把他们庸俗化,故事性不错,同时也展现了马恩的核心思想。打低分的鉴定为目田,还是那种最低级的英美建制派,欧美学术界虽然不认列宁主义,但他们好歹对马克思本人评价都是相当高的。 主要说几个我非常有感触的部分。 1.恩格斯的家庭关系。身为资本家的儿子他不可避免的与自己父亲关系糟糕,不得不对父亲做妥协,做管理工厂这样的他很讨厌的事情,因为他需要钱,他还得供养马克思。作为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左人,这也是我必须直面的事情了。对左人来说处理家庭关系一直是一项难题。 2.恩格斯为了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而接近他父亲工厂里的工人时,工人们一开始对他嗤之以鼻。我要说这才是好样的,这才是工人阶级觉醒了阶级意识的表现!就该对资产阶级嫉恶如仇!恩格斯挨了工人阶级的铁拳后才得到他们的信任,我也不介意工人阶级一开始对我冷眼相待,或者说我甚至期盼他们这么做。为了融入工人阶级,当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3.马克思年轻的时候脾气好冲,初生牛犊不怕虎,敢直接对那些左翼权威开火,很多人一开始都接受不了他这样的行为。时至今日这也是左人进行宣传工作的一大难题,批判反动派还好,批判那些打着人民群众旗号的改良派总是会遇到抵触的,令人感叹。 4.革命者的生活总是颠沛流离的,马克思先被逐出德国,后又被逐出法国,流亡过程中拖家带口的,有时候妻子还要面临生产。最喜欢影片最后写作共宣之前的那一场戏,恩格斯问马克思要不要退出,只要他们放弃革命理想,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回去过人上人生活。但他们还是继续前进了。革命者令人动容的伟大精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