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14岁的母亲》观后感摘抄

《14岁的母亲》观后感摘抄

《14岁的母亲》是一部由佐藤东弥 / 佐久间纪佳执导,志田未来 / 田中美佐子 / 山口纱弥加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4岁的母亲》观后感(一):14岁母亲

最近又重温了14岁母亲。每次看都会被感动,一方便被母爱的伟大震撼,不管是在什么年纪,只要成为了一名母亲,就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无私的母爱。

14岁就成为母亲是不幸的,因为自己本身还是个孩子,孩子的父亲也是未成年,想让他对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和责任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现在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幸运的是女孩的家人都无条件支持她,保护她,虽然有点理想主义,但是特别治愈。

《14岁的母亲》观后感(二):孩子能否承担责任?引争议日剧:14岁的母亲

两天看完了这部06年引起民众热议的日剧《十四岁的母亲》。

首先觉得导演选角很成功,一濑母亲的温柔和母爱表现的淋漓尽致,未希稚嫩的少女气息洋溢,不得不说当时只有13岁的小演员非常优秀,能把妊娠期间的各种不适都演绎出来。

其次,这部剧的代入感很强,把一个早孕的母亲及两家因此所承担的困难贴近生活地表现出来。但是,毕竟是有理想成分的,如此伟大的少女的家庭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而现实中有相似遭遇的孩子并没有如此幸运。

最后,看完这部剧我在想,到底在青春期就成为父母是谁的错,是家庭学校教育的不力还是孩子本身的叛逆?都不是,是这个社会没有正视这方面的教育,孩子们从未获得过相关教育,犯了错却被千夫所指。剧中最开始同学,学校老师,邻居及记者波多野的态度让这两个家庭再度受伤。

两个孩子天真的选择了放弃学业进入社会,是对自己行为的负责,但未希那就:“空也是希望。”则又是重蹈覆辙,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总之,虽然选材敏感,情节略为压抑,但还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电视剧。

《14岁的母亲》观后感(三):很感人的剧

昨天终于看完了。 好久没有看到这种,想要认真欣赏,看完之后思考良久的剧了。每一集都差点爆哭。

真的佩服志田未来的演技,那份灵气与坚定,特别美好。高难度的戏表现得也特别真实,生产那段很惊艳。和春马的戏也都塑造得特别动人。

为了春马看的这部剧。春马这时还很青涩,但那种忧郁少年的气质也十分动人。怎么也无法忘记女主呼唤他"おい、少年"的场景。春马演技总体还是很不错的,把那份无措纠结表现地很到位,但最后两集稍微有点垮。特别是看到妈妈自杀,就傻站着,这也太没用了吧。

感觉日本的剧总是能把看似狗血,生活中似乎不会发生的事情描述的真实动人。恋空也是如此。未希是辛福的,至少她有真心喜欢的男孩子,互相牵挂。不相见也会一同看着窗外的月亮。只能说,所有人对这种不真实的美好都是有向往的。

当然,还有爱着她的爸爸妈妈弟弟老师医生,以及能够接受早产孕妇的医疗条件,家庭条件。不禁令人想起我存在的时间里,拓人也是在周围朋友的支持和自身优厚的家庭条件下,坚定地走了下去。

我存在的时间 (2014)

8.4

2014 / 日本 / 剧情 / 葉山浩樹 城宝秀則 / 三浦春马 多部未华子

但现实也许是剧里春马的妈妈说的那样:如果你做了不寻常的事情,这个社会会让你生不如死。

所以一切有可能不过是愿景罢了。

想想现实中,别说未成年的孩子了,就是成年男子,不负责任转身消失把过去的记忆全部抹去的也大有人在,很多人连智志那份纯洁的真心想要呵护女孩的心都没有吧。而似乎女孩子怀孕了,无论是选择人流还是生产,甚至弃养,都无法回到过去了。

就仅仅凭借生理上根本性的不同,男女平等仿佛是天方夜谭,甚至有些荒谬。正是因为如此,女孩子们对这个世界多一点要求,永远都不会是一个错误。

对了,剧的配乐太优秀了,对气氛的烘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想要经常听一听。

《14岁的母亲》观后感(四):《14岁的母亲》——一濑未希的人生轨迹

《14岁的母亲》是由志田未来主演的一部日剧, 在看到名字的第一眼后,想必大家和我一样,能够对剧的内容和主线有一个大概的猜测,这应该是个悲伤的故事。该剧的首播时间是2006年,较于现在相对久远,在性观念本来就开放的日本于十几年前对于“少女怀孕”是如何看待并解决的,我对此抱着好奇和想要了解的心情而开启了一探究竟的旅程。

一、家庭的影响

一濑未希本是个给人感觉“元气少女”的一个中学生,她的家庭和日本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有着在大公司拼命赚钱的父亲,在咖啡厅打零工的母亲,以及一个比自己小的弟弟,如此温馨的四口之家。未希从小就在这样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

她每天放学后就去参加补习班,可就在这里邂逅了她喜欢的人——桐野智志,他仅比她大一岁,然而他的家庭却远没有她的温馨。在他的家庭里没有父亲的存在,因此母亲就扛起了整个家庭的经济重担,或许因为这样,母亲只好在物质层面更好地满足他,以此弥补缺失的父爱;还好母亲是公司社长,不仅不用在物质上发愁,而且他还比同龄人得到了更多的享受,可由于母亲那“女强人”的做事风格,使他一直处于其控制之下,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只不过是被母亲提前安排好而已,自己从来都没有选择的权利;每当他拿出优异的成绩时,母亲就会自觉带入“社长”的角色,向打赏下属那样,掏出钱包拿出两张大钞放在他的桌子上。可他要的并不是这些,可能就只是想要母亲陪自己好好吃一顿饭那么简单。

二、懵懂年纪的冲动

桐野拿着母亲给的零花钱,在如何使用上毫无头绪。未希知晓后,两人便拿着钱去玩耍了,好巧不巧地却被社会上的小混混给盯上了,他为了保护未希和那些人大打出手,免不了地受了伤。他原本就生活在缺少关爱的家庭环境中,在未希温柔地询问他的伤口后,也许瞬间就感受到了自己一直以来所期待的关心和爱,因此一下子就陷进去了。两人都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彼此的心意,就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完成了生命的大和谐。

三、摸着石头过河

那件事过去不久之后,未希看到日历上的日期时知道自己经期异常,在上体育课时没由来地体力不支,这都让她意识到了身体的反常,而当她看到体育课本里的生理知识时,隐约中就猜到了自己正在经历什么。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她走进一家商店,只为找到那个神奇的证明工具——验孕棒,然而她看了一下那上面的标价,又看了看自己的钱包,只好不得已地拿起一支扭头就跑,为了这件让她伤神很久的事情,她第一次变成了小偷,其罪孽似乎变得更加深重了。

她回到家后,第一时间冲到厕所,看到上面显示的两条红线,她知道自己逃不过去了。她开始被犹豫、纠结、迷茫、无助等各种混杂在一起情绪折磨着,不知用了多少勇气,下了多少决心,才决定去医院问诊,可当她刚踏进去时却被巨额的治疗费用吓退了。她或许庆幸自己有这么个理由能够用来逃避狼狈的处境,可她终究没能勇敢到去面对“14岁的母亲”这个身份。

虽然日本在性教育上的普及做得比我国要好,中学生们多少也能对书本上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即使是这样,剧中14岁的未希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异常和改变,仍然会惊慌到不知所措,最重要的是未希无法向任何人倾诉这份心事,所有的苦痛只能自己一人承受。

未希在知道自己怀孕之后,她第一时间想到的人是自己的母亲,走到母亲工作的咖啡厅,却只是隔着玻璃远远地望着,她没有勇气去对母亲说出口。我认为她很清楚自己将会面临什么,母亲的质疑、失望、无奈……

尽管她和搞乐队的舅舅的关系很好,时常来他的店里聊聊天。然而当她再次踏进这里,却什么都说不出口,只好对着和他一起救的那只小狗哭个不停,借此来发泄这些日子遭受的苦闷。我认为她明白,就算对自己的舅舅说出这些话,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舅舅只会成为自己与父母的“传声筒”。

她在不知道该向谁诉说时,想起了他。可是在电话里听到他为了中考要费心费力时,自己只好将话咽回肚子里。她是一个14岁的少女,而对方也只不过是比她大一岁的少年而已,在这样憧憬未来的年纪,如何能留住他的脚步?另外就算是将此事告知他了,他可能也不知道要怎么办吧!

学校里的老师、同学和朋友就更不用说了,他们非但解决不了什么,反而这个深藏在自己内心的秘密则会像漫天飞舞的樱花一样,会飘到校园乃至校外的每一个角落。

四、未希的结局

最终,未希也未能主动开口将此事全盘托出,而是母亲意外地看到了她的“作案工具”——验孕棒,她才不得不说出了一切。

父母在知道一切之后,最初的反应是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尤其是父亲在听到此事之后,对着14岁的女儿说了一句,“你知道怎样才会怀孕吗?”。我有点能体会到这位父亲的心情,在自己眼里一直天真烂漫的女儿竟悄悄地成长为一个自己都感觉陌生的人!

在我印象里,最辛酸的要属未希的父母去桐野的家里讨个说法这段剧情了,明明在未希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女儿那么开朗、善良、纯洁无瑕,可是却被桐野的母亲直接嘲讽,“14岁就怀孕?”,对方借着这句话一边在侮辱他们的女儿,另一边却在责备两人对未希的教育,它就像一根刺深深地扎进了未希父母的心里,可即便这样,父母依然尽力地维护着自己女儿名誉。你永远都不知道父母在你背后究竟承受了多少!

未希原本还对桐野抱有一丝幻想,以为他会支持自己生下孩子,最终她被现实彻底击败。而桐野的母亲怕这件事给自己的儿子带来影响,于是就决定让他出国留学,远离这件事有关的一切,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父母的规劝、医生的循循善诱以及桐野的全面考虑最后都没能扭转未希的想法,她一再坚持,决定生下这个孩子。

五、反观内省

可能在当时的日本,“少女怀孕”现象比较严重,大多数人在权衡利弊之后,“堕胎”就成为了大众所趋的一个选择,由此就形成了漠视生命的一个局面。而这部日剧正是想通过一种意想不到的选择,去唤醒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生命再不起眼,也值得我们用心呵护!

即使了解编剧的用心,我还是不认同未希的选择!对此我给出以下几点原因:

1.剧中的未希曾在母亲的陪同下去妇产医院就诊,耐心的医生就解释过原因了,14岁的低龄产妇生育的危险系数相对来说更高,迎接未希的有可能是“一命换一命”,甚至更惨!

2.两人年纪太小,只是初尝爱情的滋味,感情基础不牢固,感情经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两人即便在一起了,日后相处中免不了会暴露更多的问题,这个变数也是很大的。

3.这是剧中未希的母亲、桐野都强调过的事实,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两人年纪太小,都是未成年人,没有经济能力抚养这个孩子,于是这重担会不可避免地落到父母的肩上,她的父母不但要抚养未成年的她,而且还要帮忙抚养她的孩子。未希不免有点自私了!

4.父母、未希自己以及孩子,这三代人将要承受世俗的眼光,退一万步讲,父母和未希可能就此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可孩子从小可能就会被人当面嘲笑或背后指点,他会承受多少来自别人的伤害!未希她有多大的能力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呢?

5.未希在14岁怀孕,成为了母亲,也就间接地意味着她为了这个孩子放弃了自己的未来,她以后在很大程度上就只能靠自己和家人一起抚养孩子了。剧中未希的舅舅曾提到过,因为她的母亲是从女子大学毕业的,所以才能和在大公司上班的父亲结婚,这也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门当户对。未希在遥远的未来里,她有多大的概率会遇见一个能够接受自己过去的好男人呢?

反观我国,在近年来猥亵等性方面的案件逐渐暴露在大众的视野里,除了这世上有很多的衣冠禽兽外,还有很多孩子,包括男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就是吃了“缺少性教育”的亏,他们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才让那些人钻了空子,也许等到明白的那一天,什么都晚了,他们只能活在过去的阴影中终日悔恨。

由此我国尽早将对性教育的普及提上日程,对这些知识大大方方地传授给学生们,不再含糊其辞才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

万物皆由心生,起心动念间直接影响最后的结果,对学生的心理的教育才是根本,使敢于承担、敢于负责的品质和对生命的珍惜、敬畏一并植入他们的心中,让他们都能有个更好的未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