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旧梦》的影评大全

《旧梦》的影评大全

《旧梦》是一部由凯莉·雷查德执导,丹尼尔·伦敦 / 威尔·奥德哈姆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旧梦》影评(一):散漫公路电影

凯莉莱卡特踏入千禧后重返影坛首炮是公路电影,与Jonathan Raymond改编后者同名短篇,获不少影评叫好,更被收入Criterion Collection。故事也符合莱卡特的极简主义风格——讲述两名旧友来个俄勒冈短旅行重聚,目的地是近年已关闭的Bagby温泉。选角演出称职,但通篇节奏散漫,两人早已逝的友谊令人无法投入。

《旧梦》影评(二):昨日欢愉

一个讲述了布什时代的友谊,失落和疏离的极简义故事。两位老朋友Kur和Mark的故事,他们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以东的Cascade山脉团结一次周末露营之旅。对于Mark来说,周末郊游可以缓解他即将成为父亲的压力; 对于Kurt来说,这是一次无忧无虑的冒险。每次看这类风光片时总不禁产生疑问,究竟是营造了自然,还是被自然营造,然而太多空白又被配乐取代。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只有在两人共同沉默

《旧梦》影评(三):昨日,如果我们约见?

看了这么多电影,第一次看人泡澡这么 惬意 心旷神怡 大自然的治愈效果我一点也不怀疑。这部电影开始部分,夫妻之间可谓剑拔虏张的对话太真实了。 加入老友这一元素,赞爆。电影名字也不知道是咋翻译的,总让人有诱惑性质的联想,所谓的old joy 绝不仅仅是昨日欢愉。可能在一系列自然友谊的治愈后,平和的继续面对生活吧。old就是一种过去了但是却又深藏影响的注脚。另外,这里的老友也是呼应这个old 。有的欢乐,说真的,还真得老友之间“破冰”闲聊。 歇下武装不易,破除防备不易,丢下高傲不易,远离俗世不易…… 所谓的没有交集 不再联系现实生活就是如此真实。 最近启动了一个计划 #约见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与我约见,也不知道我的预算(时间 经济)能够支撑我约见多大范围多少人。 不见见,可能,就不见了。仔细想想,可能,连告别都不存在。

《旧梦》影评(四):再见一次吧也许是最后一次见面

故事讲述了两位老友共同外出的时光,可以说这次出游是他们重新认识彼此以及自己,也可以说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 故事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形象的人物,一个颓废孤独,不知所向的,一个游离与自我和外界,看上去更体面的人,从中感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一个饱含着精力为了时刻燃尽自己以及放下一切使自我承重的行囊但始终沉浸并且停留更准确的是背负往日情感当中,无论那份情感是欢愉还是痛苦,他都想回到或是重拾那份情感,但理智以及他和另一个人的情感告诉他有些情感是永远都回不去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段旅程对他来说亦是对自己的精神和解。另一个人看上去那么不动声色,体面生活的他在权利范围之下同样可以享受着天然温泉和树林带来的宁静,但是他往往更痛苦,他做不到那样的和解,因为他出自理性和更多的外界因素早已选择了背离自我,承担责任带来的压力,自我一部分的丧失,所以更多的他变成了顺从。 怎样接受一个人?这永恒的命题,不是在于自己做出怎样的行为或者改变去接受一个人,而我相信那些接受始终会以不同的形式自然而然的呈现在你眼前,只要我们再见一面,哪怕是最后一次。

《旧梦》影评(五):悲伤是疲惫的快乐

看完影片,我停留在错愕中。导演怎么做到的,在如此稀薄的叙事中,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情绪,被震撼不已。如果将叙事比喻作氧气,影片中这关键元素真的稀薄到令人窒息。导演什么都不肯说,观众什么也不知晓,但却有巨大的情感张力将影片编织成一个整体。

影片讲述的并不是昔日老友的一段甜蜜陪伴,而是一趟貌合心离的短暂旅途。影片平静的外表下,导演用丰富的细节让观众感受着无言的复杂与不安。Mark也许并没有多么渴望和Kurt去泡温泉,更多是想逃避开家庭生活两天,他一路上都躲在自己的壳里,虚伪的应对着Kurt。而Kurt则在路上犯了一堆的错,他没有准时到达集合地点,跟mark借走10块钱买大麻(应该不会还),Mark加油的时候跑一边带狗玩(躲避支付油钱),最错的是指错了路。一路上,Kurt话多不停,Mark安静倾听,昔日的共同经历,后来的各自经历,看不出谁对谁有认同与羡慕,除了旧人旧物带来的偶尔共鸣,各自维持着假面和假面下的猜忌。

前半场的Kurt似乎是个不招人喜欢的角色,不稳定,不靠谱,不安全。但Kurt有他的率真与甜蜜。一路上都是他在跟小狗露西玩,Mark对自己的小狗都很冷淡。晚上露营时,Kurt吹牛说自己参加过一个天体物理学习班,他学的特好,甚至有一套自己的宇宙理论,但他在给Mark讲自己理论的时候忘了该怎么讲了,但没关系,他记得结论,结论是:整个宇宙正以泪珠的形状坠落。也许是因为说到了泪珠与坠落, Kurt遭遇了短暂的情绪崩溃,在夜色中他敞开心扉,向mark诉说自己对他的思念。Mark安静的听着。伪善的安慰Kurt,Kurt于是迅速关闭了心门。接下来的一天,也许是因为对头一天指错了路的内疚,他使劲努力要证明自己认路并且想让Mark好好享受一番温泉。敏感脆弱的Kurt仿佛做错了事的小孩子拼命努力想要证明自己,想让同伴开心。

整部影片的力量就在两人的情绪张力之间显现。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导演凯莉·莱卡特的影片似乎都是没什么可说的(缺乏故事和情节),没什么可看的(没有视效奇观)。但这才是真正的电影,电影是一种没办法用文字,乐器,绘画来呈现,必须在导演的安排,演员的表演,在具体的时空中出场的那些绿色的森林与小径,虫鸣与水涧而交织在一起的混合物中,观众才得以感受到导演要讲述的东西的独特体验。而凯莉·莱卡特做的比很多导演更好,在稀松平常的表象之下直抵人类生活的核心。那个核心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所有前述一切与个体的融合。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最有意思的东西在于,导演,一贯的,从不传达任何明确的信息,更别提解决之道。她依然是着眼于当下、眼前、此刻。导演没有野心在她的影片里讲述过去,展望未来。观众看完了全片也不知道他们两人以何为生,两人究竟曾经因何产生裂痕。他们的友谊是否还可以继续维持下去。导演似乎从不肯让她的主人公在时间的长河中廉价的捞取价值感。普通人庸常的一生通常会在“我来过,我经历过”这种感慨里获得抽象的意义与价值。导演完全不想装腔作势对人生做这样空虚的美化与歌颂。在她稀薄的叙事里,她拿掉了一切可以被煽情,被诱惑,被鼓舞,被期许,被反复追问的元素。她要讲的,就是在那个周末,两个不同命运的人,背负各自不同的人生,交错而过的两天。他们过去发生过什么?无所谓,他们未来会怎样?不重要。每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分秒都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无论怎样,都得过掉这个时刻。泡在温泉里的两个人,各自饱满的人生在温泉边相遇,他们彬彬有礼的各说各话,然后错过身,各自而去。导演所有的努力都意在呈现这个瞬间,温暖的泉水,从岩石间流淌,浓郁茂密的植物,枝头的百灵鸟,苔藓上的蜗牛,那是人人都有的,无可替代的,无比真实的生命时刻。主人公和自然万物共享着这一美妙时刻,这是他们这趟旅途的目的,也是这部影片的目的,除此,再无其他。

与其说影片讲述的是友谊,不如说讲述的是两个老友,两条不同人生路的某个偶遇时刻。一个是安定下来的有家有业的成熟男子,一个是孑身一人浪迹天涯的仍然少年。影片以Mark的家居生活开始,以Kurt的日常遭遇结尾。两人的生活想必会如此继续下去,什么都不会变。Mark选择了稳定安全,Kurt选择了危险漂泊,Mark在Kurt面前显然对自己的选择更自信。Kurt无疑更令人担忧。在影片结尾,Kurt似乎要找什么,在一个中国针灸馆门前,他吃了闭门羹,他回到街头,车海中,我们不知道他要去哪里,能去哪里。Kurt说他发现了宇宙的秘密:宇宙正在以泪珠的形状坠落。别人的宇宙是升华还是坠落我不知道,Kurt的宇宙无疑将会,甚至正在,以,泪珠的形状坠落。。。

Kurt让我联想起有一首诗:

黄色的林子里有两条路,

很遗憾我无法同时选择两者

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

对着其中一条极目眺望

直到它蜿蜒拐进远处的树丛。

。。。。。。

许多许多年以后: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

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把这首诗送给Kurt,一个天真的莽汉,在地球的荆棘中无悔的寻找人生的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