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格列佛游记》的观后感大全

《格列佛游记》的观后感大全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由查尔斯·斯特里奇执导,尼德·巴蒂 / 特德·丹森 / 玛丽·斯汀伯根主演的一部奇幻 / 冒险 / 家庭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格列佛游记》观后感(一):6岁注音读本。

格列佛游记可以拉黑了,小人国的不可言状描述我就忍了,到了大人国,前面对善良小女儿的描述被其轻蔑地取绰号为小保姆,而下一页图片如上,至于为啥要描述这段,还用这么鄙夷的语气,所以只能说厌女症真是古今中外的通病。 辣眼睛,请大家谨慎绕道。

格列佛游记可以拉黑了,小人国的不可言状描述我就忍了,到了大人国,前面对善良小女儿的描述被其轻蔑地取绰号为小保姆,而下一页图片如上,至于为啥要描述这段,还用这么鄙夷的语气,所以只能说厌女症真是古今中外的通病。 辣眼睛,请大家谨慎绕道。

竟然说评论字数太少了,有啥必要吗

《格列佛游记》观后感(二):随记

很神奇的想象力 没有看过原著 但也能感受到电影里好多的讽刺 1.最后人们围观羊的样子正如巨人国围观主角 2.马儿或许象征着,人在不是食物链顶端时(或许野人或许更早),自然界的领导层。如今,这一切都是循环 3.历史学家的经历,我没有理解,为什么要设置成主角的血能唤醒古老的人,这是在映射人在沉迷于研究时,对人或者其他动物采取不正义的方式以获取研究结果吗? 4.主角在所有的经历里只想回家,但是也时而难以抵抗各种诱惑:小人国的敬佩、巨人国的关心、自欺欺人的永生、历史学家安逸的照顾、野人的无知和无限的的欲望,每个地方都有人留在哪儿了。 5.最后是,人类真的有这么可恶吗?出于什么样的生活经历,作者要如此讽刺? 6.补充,主角的妻子形象映射的是什么?我突然联想到了爱伦坡的古德曼?古德曼在一场森林的探险里难抵诱惑和魔鬼做了交易,他的妻子是真善美和信念的象征,最后古德曼虽然回家了,但郁郁而终。经过比较,古德曼和主角的经历多有相似,但在这版电影的结局里,最后呈现的是他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看起来是个大团圆。实则他是否会在无数的夜晚里哀叹人类的不堪而悲痛呢?

《格列佛游记》观后感(三):格列佛游记,影评

电影翻拍的《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一部优秀的儿童读物,它讲述了格列佛在四个充满奇幻特色国家的经历。 格列佛游记开始讲述了他在小人国,大人国的奇遇。格列佛出海后遭遇大风暴,在寻找淡水时,误闯大人国。又尖又硬的麦芒,如教堂尖塔般的巨人,手杖搬般粗的麦秆,面对这些,可怜的格列佛只能四处逃窜。最终,他被一个农夫带回家中。 在农夫家里,格列佛饱受跟他同大的小猫、老鼠的欺辱。农夫为了赚钱,把格列佛当作小玩具装入手提箱,带到各处表演,最后高价卖给王后。格列佛在王宫里过着倍受欺凌的日子,直到第三年,才得以逃出。 我开始以为,格列佛在大人国能够和居民们很和谐相处,但实际上他受尽了屈辱。在和农民生活时,它像宠物一样被饲养着,到处表演,供人取乐,毫无尊严,我想他难道没有尊严吗?来到王宫后,格列佛为了生存下去,只能成为王后低贱的奴隶,放下尊严,每天想尽办法讨她欢心,这难道是他心甘情愿的吗?我想,不是。王后身边的侏儒以玩弄和伤害比他更弱小的格列佛为乐,这种践踏更弱者来获得心理平衡和自信的行为,难道是理所应当的吗? 从古至今,似乎一切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死亡”,弱者的命运有时只能屈尊卑微,让人嘲笑。可我认为,贫穷或富贵,美丽或丑陋,每个人命运不同,但都该被平等对待。但这需要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尊重,来自内心的素养,有一个崇高亦或者是一个纯洁的心灵。即使很难。 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我是一个弱者,但我不是懦夫;我一无所有,但我有人格;我什么都可以失去,但除了尊严。”失去尊严,屈原怀石投江,项羽自刎;失去尊严,宁死不苟活,不做行尸走肉。 每个人都有尊严,保护自己的尊严,也不去践踏他人的尊严。愿每个人都心存善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