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儿子的大玩偶》的观后感大全

《儿子的大玩偶》的观后感大全

《儿子的大玩偶》是一部由侯孝贤 / 万仁 / 曾壮祥执导,陈博正 / 杨丽音 / 崔福生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子的大玩偶》观后感(一):儿子的大玩偶

第二个故事的主线倒是不一样,隐隐有神秘主义的味道,80年代台湾电影的优点就在于:你可以用一两句尖酸的话来描述的故事,哈哈比较喜欢第二个故事,也不知道为啥哈哈哈就是喜欢,前两者作为父亲承担妻子生育的职责、反复游说街坊,小丑油彩脸上的似哭似笑,被蒙骗的推销员不留余力地推销危险品,都能深沉体会遗忘于经济起步角落的普通人的刺痛感

《儿子的大玩偶》观后感(二):儿子的大玩偶

《小琪的帽子》:王武雄退伍后找到一份推销员的工作,公司派他到沿海城镇推销日本生产的压力锅,在小镇内遇到小女孩小琪。然而,王武雄最感到不解的是小琪头上总是紧扣著那顶帽子,让他觉得非常奇怪。同时王武雄的搭档林接到怀孕妻子写信要求他快点回家。但是,压力锅却发生问题……《苹果的滋味》:居住在贫民区的小工阿发,被美军汽车撞成残废后住进豪华医院。美军给了他一笔可观的赔偿费,还答应将其哑女送美国学习。阿发一家人悲喜交集,连连向美军道谢……

《儿子的大玩偶》观后感(三):面具之下

面对家庭的压力,坤树不得不穿上厚重的玩偶服,用厚厚的小丑妆隐藏自己的自尊心,但还是躲不过别人的冷嘲热讽,能让坤树暖心的只有晚上回家朝他笑的儿子,可当他习惯了自己脸上的面具,当他的儿子看惯了他脸上的面具,再想取下来,就要伤筋动骨了,有时候我们都不得不戴上厚厚的面具,想方设法让自己看起来非常完美,但面具戴久了就会固化在脸上,即使后面坤树可以不用再穿小丑服,化小丑妆,但他小丑的模样已经深深印在儿子的脑海中,为了能得到儿子的欢心,坤树再次戴上了面具,其实戴面具并不坏,但也可以尝试在家人面前取下面具

《儿子的大玩偶》观后感(四):极度抑郁

第一个故事,一个小丑一样的男人,生活让他没得选,他没有权力挑三拣四。他的工作就是扮演小丑,他必须藏起自己的委屈和怒气,他没有时间去想未来,因为仅仅是应付一日三餐,他就已经耗光了所有力气。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当他变成小丑时,可以逗儿子开心。而让他感到悲哀的是,当他变成自己时,儿子却不认识他了,或许儿子还会以为,养大他的那个男人,原来,就是一个小丑。一个被生活倒逼着,做不了自己,只能戴着面具的小丑。 第二个故事,外出打工的年轻父亲,他浑身充满了干劲儿,而且勤劳隐忍,似乎是相信,只要他肯努力就一定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可事实却是,生活稍微刁难一下他,用一批劣质高压锅,就把他拖进了深渊。越努力,越糟糕,他们的理想就像小琪的帽子,虽然暂时遮住了生活的赖疮疤,但盘踞在他们生活里痛苦的根源,却一直都在。 第三个故事,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大多数底层人都没办法靠自己走出困境。讽刺的是,穷人的好日子常常要靠运气和他人的施舍,你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却还要感恩戴德,庆幸自己有此境遇,因为很多人就算想要拿命去换都不一定有这个机会 对很多真正的底层人来说,家人的好日子,往往需要男人用命去换。

生活从来都是这样,艰难又无声无息。

《儿子的大玩偶》观后感(五):新浪潮:本地化故事的开端

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电影,三位导演日后都是新浪潮的重要代表,大量方言的使用使故事更加乡土生活化。镜头对准平民,他们在困境艰难中如何生活度日呢。

《儿子的大玩偶》:乡镇青年放下身段,扮小丑打广告,艰难维持生计,幸在最后生活向好,而结局苦涩:儿子已经不能接纳他平时的样子,只记得画着小丑脸的父亲。只好笑着无奈往脸上涂抹颜料,扮作“儿子的大玩偶”。(小丑的妆容服装设计得真精致)

《小琪的帽子》:公司职员下乡,一边努力推销压力锅,一边被乖巧寡言的少女吸引,可惜最后同事因疏忽被炸伤;自己因冒犯发现女孩头顶疤痕,最后女孩离去,同事住院,同事妻子遭难无能为力,销售工作无果。只得撕碎海报,对着无垠的大海、困境嘶喊。

《苹果的滋味》:台北小工被美军汽车撞伤,困苦的家庭反而因此获得补偿,迎来转机。

三个故事都富有戏剧性,个人喜好由前往后,第一步是干净朴素的人物生活与困境,第二部带有些青年对乡下女孩的奇怪窥探,台词和表演问题,大悲剧的结尾很有力道。第三部相对平缓,一家人在顶梁柱遭惨烈事故后因祸得福,倒是有些象征国家的意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