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丑,马戏团的眼泪读后感100字

小丑,马戏团的眼泪读后感100字

《小丑,马戏团的眼泪》是一本由陆支羽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丑,马戏团的眼泪》读后感(一):影迷

虽然电影被称作第八艺术,但就像冯小刚说的,电影成本低,门槛低,谁都能看,所以还是一门很俗的艺术。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期待看到真正的好电影。不断丰富电影知识,不断发现自己喜欢的和讨厌的电影,是为了更好的欣赏它,更是为了在电影世界里发现属于自己的位置。

能够和电影产生共鸣,能够获取电影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能够在电影里看到现实中没办法实现的梦想,能够被电影中的人物深深的打动,能够在看完后释放一种情绪……这些都是电影艺术的价值,探索它的过程,也是发现自己理解自己发现世界理解世界的过程。

我们都是影迷,可能一生都不会去为创作电影艺术做更多贡献,但认真的去接受它理解它欣赏它,就是对这门艺术莫大的尊敬。

当我们在评论电影的时候,评价的实际上还是自己。

《小丑,马戏团的眼泪》读后感(二):影评人一成不变的矫情

“无论死期早晚,孤独的存在永远是人类的宿命本质。我们固然能够共享物质生活,却注定无法共续精神命脉。”所以说孤独的感受是相同的,因此我们能因为一件事物产生共鸣,但孤独的形式是多样的,每个人都躲在黑暗的角落抱守着各自的意识形态,独自忍耐,踽踽独行。或许总有那么几本无可奈何又不知所谓的小书用来凑单,又或许看见这么一本丑陋却不得不用大红色封面的扎眼电影人合集总会想起当年那些个矫情的文字。但真的翻开来发现跃然纸上的依旧是我离开时玩剩下的意识流,文学水平几乎毫无长进还是免不了大吃一惊。难道现在这个时代影评人都不需要进步的么?文字功力这个样子怎么好意思出来混社会?通篇的“孤独”论调,全世界看电影拍电影演电影的内心多少存在着那么点寂寞的味道,不然深更半夜排遣个什么劲?但有必要一口一个“孤独”,张嘴闭嘴“独孤”么?我一直执着于真正的痛苦总伴随着“不得不”的必然结果,不想却只能囫囵吞咽兀自忍耐,其中的情绪不言自明。所谓掩映在字里行间不见光的细枝末节,才是一个好作者真正拿手的好戏才对。既然是凑单产品,自然买之前没去关注目录,甚至没发现一本书竟然妄图装下23位导演,也是好大的口气。没有特别关注法斯宾德、帕索里尼、大岛渚和希区柯克,顺着时间一路向下,结果这几位只各给十页的篇幅能道出个什么所以然?不能怪我总在抱怨的,只不过现代人真的越来越不注重字词的选择,就更别提音韵平仄的转换了吧。那么好的母语,竟如此恣意浪费,暴殄天物。

《小丑,马戏团的眼泪》读后感(三):看电影看到死,鹿氏电影评论集

优秀电影作为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凝聚了无数导演的心血。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深深的吸引着无数的粉丝。电影历来都不缺乏其拥趸。随之而产生了一批影评人,他们纷纷发表自己对电影的见识和见解。这些见解对于行外人来说是一种指导,对于行内人来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小丑,马戏团的眼泪》就是这样一本有关影视评论的书。著名的影视评论人陆支羽评论了世界上极度富有特色的23位传奇导演。 这不是一部电影的理论书,这也不是一部世界电影史。但它里面有关于电影的一些专业知识,更有世界上23位传奇导演的故事。著名的资深影评人,电影从业者陆支羽在他的新书《小丑,马戏团的眼泪》中,向我们详细讲述了世界上23位传奇导演的故事以及他们的优秀作品。他用高度凝练的文字概括了导演的生平经历以及他们的作品内容主题特色。像“一辈子只拍一部电影”的小津安二郎,“没梦想才是死期”的今敏 ,“一辈子只有八部半作品”的杨德昌。这些电影大师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他们用自己的作品诠释着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向我们传达着他们的人生观念。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电影,走进电影的世界。在这里我说的“电影”是指文艺性电影有深度有难度有人生感悟的电影。而非是一般的商业性电影。 对于大师拍摄的文艺类型电影理解起来比较难。像黑泽天皇的电影,我一看就上瘾了,于是就接连看了十多部。有些电影看不懂,就到豆瓣上去搜影评,帮助理解。有些电影看完之后觉得好看再反复去看。对于电影的理解和自己人生的阅历有关。 在这本书的结尾处,还有陆支羽推荐的分类别的150部电影,题材包括爱情、死亡和超现实。这些电影值得读者选择性的去观看欣赏。

《小丑,马戏团的眼泪》读后感(四):在电影这个马戏团里,走心的人才是小丑

我本身是学习电影的,看到作者提出“看电影看到死”这个观点的时候,我瞬间想起了我们班的班长。电影是一门艺术,对于电影的狂热爱好者多得是,然而学习电影的学生也是存在着两种极端的。一种是特别喜欢电影,所以高考时就给自己定位,这一辈子都贡献给电影行业。另一种是学艺术分数线低,好找大学,很不幸我是后者。但是在接触了电影之后,我逐渐热爱上了这门艺术,有一段时间真的是看了一部好电影之后,就会去了解电影的导演和演员,从而又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电影出现,总之电影是怎么也看不完的。

这本《小丑,马戏团的眼泪》是作者陆支羽将自己对电影的喜爱,用他眼中的23位传奇导演来讲述出来。作者本身是一名影评人,从这本书的内容看来确实对于每部电影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这本书是综合了导演与他们指导的影片而结晶出来的影评。作者说他看过8234部电影,还有18451部电影想看,从这个数据看来,作者简直是对电影到了一个痴迷的地步,甚至是有强迫症,我想他就算看一部烂片也会坚持看到最后,否则这些数据之后该出现小数点了(开个玩笑)。

对于每样事物人们都应该保持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有些时候是当局者迷,导演未必就比外行人对电影看得透彻。当我们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我们就会收到很多限制,因为很多基本原则都是其发明者还有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必须在遵循这些经验的同时去创新并做出自己的风格。那些影评人、观众未必就懂得内部是如何运作的,但是他们对于发现问题的眼光却是十分犀利的,他们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是花了钱的,他们不会抱着看同行人成果去学习知识的心态去看,而是会带着我花了钱,希望不要水的心情去看,这本身就是一种批判的眼光。我看影评也从来不会只看专业人士写的,而是综合所有人的看法,最终筛选出可学习的点。

作者看这些电影都做了比常人更多的研究,他会去了解导演的创作动机,他选择的电影也都是很有代表性的经典电影。其实这种经典电影很难去评论,毕竟有的都好几十年了,各路人士都对其表达过看法,所以作者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见解,是很难得的。

《小丑,马戏团的眼泪》读后感(五):《小丑,马戏团的眼泪--爱电影的人的“在乎”》

“很长一段时间,我常以流泪小丑自喻,甚至暗自觉得,这个世界就像一座巨大的马戏团,而每个人都是戴着面具的小丑。”因此,当小丑真情流露的泪水打湿眼角画出的泪滴,我们才会惊觉,那个我们终究无法触及的灵魂如此孤独,它企盼的幸福那样模糊。由此,我们记住了书中提到的《大路》这部电影的种种,也记住了费里尼。

然而,造就一段段电影传奇的人又何止费里尼一个?说起来,电影本身常是让人得以假借休闲的名义,在几个小时内通过天才的故事灵感、演员的杰出表现、时代或明或暗的背景解读等因素,从而获得超越自己的体会的造物。因此,在造就真正的好作品时,导演--作为电影最终呈现形式的主要创作者--他们的命运会自然化形,巧妙地融入在内,好把想倾诉的爱和毁灭都藏身其中。而每个经由电影的魅力感受到震撼,并决定进行解析、重构后的自我,必需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向死而生的勇气,才能平静地读着作者陆支羽是如何将费里尼、杨德昌、希区柯克等大师的世界剥开,以真切却如电影般饱含镜头感的文字,将大师们的经历和作品中的“有限温存”写出头尾来。由此,我们在作者对诸多电影情节的简要叙述和对比分析中读到23位导演的独特人生经历和理解,又从每位导演在人生的坚守和沉淀中认定的电影道路指引他们拍出的电影里,看得到他们想“留下”的一切。他们创造,也在否定;他们剥离痛苦,也是为了纪念重生;他们也许会用与众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很多事,却始终希望一些人能就此惊醒。他们借此重新投入爱恋、超越孤独,却终究让自己也变成了一团让世人更无从分辨如何找到幸福的迷雾。这时候,正好坐下来,一边看着他们创作拍摄的“老电影”,一边用手捧起这本书--就像他们也陪坐一旁,正以最可能接近自身灵魂深处的口吻,向你讲述他们被时光已经冲得或浓或淡的、当初也会爱上这部电影的因由。解语者可以会心一笑,眼神超然,一口气轻轻呼出;懵懂者可以将其埋入记忆,等待一个触发点的唤起,直到豁然顿悟;不结者久久无语,从此会分外偏执地不再看这个导演的作品,而阴差阳错间,这个导演却被写入其记忆里最不刻意去记但最难忘得彻底的名录。

所以,如果再看到那些以小丑自况、在世人面前铺陈得开世间百态的天才,请时刻仔细地关注:就在他们眼角画出的泪滴旁边,直到他们真正属于自己的泪水流下、与妆容重叠之时,不必急着帮助擦拭,以“帮助”他们保持那些本是“装”出来的样子,而是等待泪珠坠落,用手珍惜地捧住--因为,越是爱上电影的人,对世间值得珍惜的一切,都不能再选择不在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