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夺魂索》经典影评有感

《夺魂索》经典影评有感

《夺魂索》是一部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詹姆斯·斯图尔特 / 约翰·道尔 / 法利·格兰杰主演的一部犯罪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夺魂索》影评(一):希区柯克的镜头艺术

看完《夺魂索》,最为业余观影人,电影的主题稍显累赘,但是选用双男主并用各种细节暗示其亲密关系在当时那个时代是难能可贵的,这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导演的镜头艺术,在胶卷技术受限的情况下荡气回肠的拍下几个长镜头,这种反蒙太奇和巧妙镜头转换的艺术令人拍案叫绝,这种艺术在当今无论是对演员还是导演都是极大的挑战(现在那些小鲜肉更不敢想),第三是内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两个

《夺魂索》影评(二):沒有懸疑的犯罪片有什麼可看

其實通篇電影都沒有任何懸疑可言。觀眾看了一個多小時希望在每個人的語言中挖出點懸疑和反轉但都始終未見。

我想西區柯克並不想以懸疑為主線。只不過是想讓男主角自大妄為的放肆,最後被狠狠的教訓一頓。

其中最關鍵的一些對話反應了美國道德觀的主旨。美國人信奉個人主義,但提倡道德自治觀。前者如同男主,喪失了道德自治就會變成踐踏道德的為惡狂徒。最後的揭發者點出了為人,就要有自我的道德觀這一點,並且深刻的反省自己之前的愚蠢思想。

這一種西方價值觀在馬丁西柯塞斯的電影中也是重要主旨。

因此我認為此片也是無懸疑的犯罪片佳作。

《夺魂索》影评(三):夺魂索:夺的是你的信仰之争

看这部片子,大概就会一直想到二人关于高人一等的讨论,这样的犯罪心理在心理学中很常见,通常见于一个反社会人格的罪犯要求行使权力,他睥睨一切,冷血无情,以吸食人们的身体为食,这样的冷血杀手在很多电影里都有,不过今天说的,他的一切尽在掌握的冷酷感只是他内心软弱恐慌的面纱,它很轻,又很透,但是正好足以朦朦胧胧…他的自大正是他的自卑之处,很多人批评他的伴侣,太过胆小,拥有着一惊一乍的情绪化,“反智感”,但我却要说,这反而是他第二人格的外化。

有人提出是否将换聪明的男主戏剧效果会更好,我不这么认为。想象中的两方聪明人以智力相对决的情形,我认为并不会出现。这戏剧之所以成立,正是因为一想要极度炫耀,我杀死了一个人,而一个极度恐慌,在这种程度戏剧张力才达到了最大。所以我认为这种更精彩。

信仰之争,以最后窗前的三人画面达到了定格。倒酒,弹钢琴,若隐若现的钢琴声,和最后一个握着手枪的身影。

《夺魂索》影评(四):瞎写的 不喜轻喷

所以说大学老师真的要注意言辞啊 蓝衣小伙这种控制欲强狂妄自大的人一旦形成了错误的三观和追求着错误的理念 就更容易偏执 有知识 但心智却不成熟 人很多时候就是必须要放低姿态才能与他人平等相处

镜头语言很丰富 很多地方的镜头都很有趣很有味道 现在回忆 一个是房东太太在收拾桌子一旁的人们在讨论戴维究竟去哪了 还有一个是最后鲁伯特说他会如何处理戴维 那个镜头随着他的诉说好像真的能看见谋杀犯的行动

演技也没得说 让人是心慌又焦虑

弹钢琴的小伙子 其实也是可恨可怜 说实话从剧里有点难看出他们是同性恋或者是一对情侣 但钢琴小伙确实对蓝衣小伙是又怕又有感情 但也正是这样才随波逐流 痛下杀手 这种人也可怕 因为很多时候他们会不断欺骗自己 掩盖自己的错误 大好的钢琴演奏前途也断掉了

唉 从未婚妻一行的言语来看戴维确实是个好小伙 可惜啊 大概是交友不慎或者命运释然 没过上好日子就拜拜了

《夺魂索》影评(五):谋杀,艺术?

夺魂索全片都是长镜头,当时的胶卷一次只能拍十分钟,因此中间可以明显看出当屏幕全黑的时候就是一卷胶卷的时间到了,若是希区柯克有现在的条件,估计会真的实现一镜到底。但每个镜头连续拍十分钟,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而且全片都是在一个狭小的密闭空间,现场的杂物堆积和道具,对演员都是相当大的挑战。长镜头在当时颇具实验性,也因为长镜头而放弃了剪辑,放弃了制造节奏和冲突的工具,只能靠演员的演技和镜头的运用来烘托氛围,而影片中所传达的一些谋杀的艺术观点也让观众忽略了这个电影的实验性的伟大之处。据说电影上映之后,很多观众要求更换,导致希区柯克买回了放映权,直到80年代才重新上映。布兰登认为人有优劣之分,世间有很多无足轻重之人是应该被谋杀的,并向往一种追求,将谋杀演变为一种艺术,来满足自己作为优等人的一种快感。对希区柯克想表达的电影理念来说,谋杀是一种艺术是他一直追寻的一个目标,虽然影片对于谋杀的具体过程没有展现,但他精心展示了谋杀被隐藏和被发现后的紧张氛围和敏感界限,可谓精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