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狄亚》的影评大全

《美狄亚》的影评大全

《美狄亚》是一部由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执导,玛丽亚·卡拉斯 / 马西莫·吉洛蒂 / 洛朗·特兹弗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狄亚》影评(一):最后三十分钟

最后三十分钟感觉是对这个神话故事非常夹带私货但是成功的改编了。两段送衣服报仇的戏份丝毫不冗余甚至是互相为对比的关系。

美狄亚先是在幻想中产生完美的计划,穿上自己年轻时候的衣服,假装和伊阿宋和解,给公主送去带有诅咒的嫁衣,然后国王和公主一起死掉,整个幻想的过程她仿佛又是一个像年轻时候一样狠厉果决举重若轻的人,一个不带有一点对伊阿宋的爱的杀人机器。

然而当她从幻觉中出来,发现自己还没有下定决心是否要杀人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国王逼迫她和她的两个儿子离开这个国家。她自知自己无法养活自己和两个孩子,对于她来说只有复仇这一条路可以走,但是在复仇的计划过程中的美狄亚,竟然还是带着对这个背叛她的丈夫的一点爱意(虽然是人之常情可是还是很不爽),虽然计划还是那么个计划,国王公主和她的两个儿子也都死了,但是就感觉整个过程中有一些很现实的狼狈。她也不复当年的那个「完美」的自己,只有最后在楼顶喊得那一嗓子感觉像是年轻的自己回光返照了一下

《美狄亚》影评(二):美狄亚:一个被男权社会污名化的女人

1、杀子的母亲:清除父亲标记

美狄亚为啥一定要杀子来报复丈夫?父权社会里,那时候的古希腊认为,父亲才是生育者,是他给下一代生命和灵魂,美狄亚如果想让尹阿宋失去对儿子的占有权,就只能把他们杀死,清楚他们身上父亲的标记。

2、外邦女性:社会的边缘人

美狄亚来自哪里?

来自亚洲、来自东方的外邦(危险的东方人)

3、悲剧中的对白:美狄亚与尹阿宋的冲突,

美狄亚:被出卖的盟誓,人的善恶;尹阿宋:名利、富贵

他们的冲突是爱情的冲突?是朝三暮四的丈夫与弃妇的冲突?还是边缘化人群与社会主流观念的冲突。

当时的希腊雅典:只有在当地出生的成年男性才拥有公民身份,公元前451年颁布了一个法令,增加了一条,父母双方必须都是雅典人。《美狄亚》上演时间是公元前431年,法令执行后的20年,所以,美狄亚的儿子长大成人后,也不会得到雅典公民的身份

4、城邦政治:悲剧家的反思

《美狄亚》是爱情的悲剧、是家庭亲情的悲剧、是男权社会的悲剧,除此之外,也是政治性的悲剧。

不能背叛自己的城邦,如果甘当母邦的叛徒,不管有多好的理由,最终走向悲剧;

《美狄亚》影评(三):美狄亚的神性和人性

美狄亚的故事大概是古希腊悲剧故事中最使人感到惊悚的一个了。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约束,大约会派出一个孙大圣,挥舞着金箍棒,指着美狄亚燃烧着烈火的眼睛:“呔,你这毒妇,吃俺老孙一棒”。Medea的电影便脱胎于这神话故事中,改编于欧里彼得斯的悲剧。一个复仇的女性,她身上同时燃烧着圣洁和妖魅,理性和疯狂。沐浴在天光下的祭祀仪式,野蛮,血,原始,但是无可否认,这种血和野蛮直击人心,原始的部族崇拜的巫术在美狄亚的祭祀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相较神话故事中,美狄亚强大的巫术力量在电影中被剥除了,但这样更显现出美狄亚的疯狂。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这位国王的女儿,可以与神灵沟通的公主,背叛了自己的部族信仰,偷出神圣的信物金羊毛,将亲生兄弟杀死并肢解扔于途中以拖慢父亲追逐的速度,以使自己的心上人能逃亡出海。

严格来说,电影的镜头是粗糙的,是蛮荒世界的捕捉者,而看不到文明的踪迹。透过这镜头,我甚至能感觉到地中海上卷着泥沙的风,灼热,粗粝,呼吸中都是带着小心翼翼的恐惧。每个人的毛孔里都盛着沙子的味道。伊阿宋的背叛不是重点,美狄亚的复仇不是重点。为之深深震慑的是那原始的部族祭祀,在现代文明看来,这种祭祀毫无人性,却带有神性,崇拜太阳,崇拜土地,女巫式的未知力量,与神灵沟通的吟唱。将人的肢体涂上颜料,大卸八块人的肢体,碗里盛着解剖开的心脏和血,围观着神圣仪式的狂热部族众人。美狄亚披上黑袍,在火中燃烧的尖利嚎叫,一座座围着山头的寺庙。依附在伊阿宋身边的美狄亚失去了与大地和太阳沟通的能力,她的神性离开了,她胆战心惊的向伊阿宋预言,这片大地将要倾塌,却只招来了男人们的调笑,她痛苦的奔袭于大地上,祈求太阳的回应,却为爱情折腰。美狄亚的魅力便在于她的神秘力量,即使离开家乡十年,她还是为普通人所畏惧。当她得知自己被爱情背叛,一如当初背叛信仰那般,她身上的神性又复苏了,她在臆想中用沾着毒液的袍子作为献礼,烧死了夺走自己爱情的公主。而公主却在镜子中观看着披上黑袍的自己而疯癫跳下城墙。对美狄亚来说,这只是复仇的第一步,她仍然爱着伊阿宋,但这爱逐渐燃烧成了恨,美狄亚与伊阿宋告别,流泪,请求他不要驱逐他的孩子。又将复仇的刀刃重新举起,对着自己,对着自己的孩子,她的神性是决绝的,她不惜用匕首杀死自己的儿子,她要伊阿宋后悔一生,老无所依,她在举起复仇匕首那一刻,便又能掌握与神灵沟通的力量,她的人性泯灭了,神性复苏

《美狄亚》影评(四):爱与恨

有很多人觉得美狄亚在遭到背叛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冤有头债有主,去找丈夫伊阿宋复仇,而是偏偏选择杀死自己和丈夫的三个孩子和他的未婚妻与其父。

其实很好解释,美狄亚就是一个完全克服母性和妻性的魅力"恶女",她绝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女人,在最初她敢为爱诱杀自己的兄弟,欺骗伤害自己的父母,从一开始她就有一种出于本能的狠辣,她永远选择忠于自己,因为爱上那个男人,因为他现在需要金羊毛,而我又可以帮助他,就算别人不同意,那又有什么关系?她不光敢想,也敢干,这就是她异于常人的特点,她不会暗戳戳地喜欢,不会卑微地默默站在男人背后,她会用她的实际行动大声告诉天下"是我美狄亚选择了你!我不容许你背叛我!"她就是有这种勇气和血性,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到几近自私。

回归主题,为什么她就是不亲手杀死昔日爱人伊阿宋,站在我个人的角度看,很简单,这个狗男人不值得,是的,他连死都不值得,杀了他就是白白便宜他了,美狄亚要让他历经所有绝望痛苦,让他尝尝背叛自己的下次是什么,其次我也认为除了出于折磨他的目的,美狄亚说不定还是有一丝爱的,但也正是因为她曾经不顾一切地爱过他,为他做出那些伤天害理,背离亲人的事,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啊!

我相信美狄亚看着伊阿宋那个鬼样子,以她的性格,不可能会可怜他,心中只是嫌恶,她看他,就像看一坨狗屎,她也恨自己为什么当初中了丘比特的箭,眼前的这个狗男人是不值得爱的,是配不上我美狄亚的垂青的!

既然选择复仇,孩子我也可以杀死,因为他们都是他的种,他的后代也不应该存活,所以说美狄亚是一个恶女,她不会念在孩子面前就放他们一马,此等复仇看了让人大呼快哉快哉!

她几乎没有迟疑,没有遗憾,也不害怕,这比全天下那些犹犹豫豫只敢在背后骂人的痴男怨女不知强多少倍,伊阿宋的自刎不足以让人可怜,只会觉得他自作自受,是他害死了自己的孩子,如果他不做出那样忘恩负义,见异思迁的事的话,美狄亚这种偏执的人一定会跟他一辈子,绝不后悔自己的行为,爱的火焰将会弥漫他们的一生。

命中注定,只可惜……

美狄亚驾驶着太阳马车直冲九天云霄,头也不回,这对这个故事来说就是最好的结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古今中外鲜有这样敢作敢为,一心为己,敢爱敢恨的女性。

让我们把她身上的残忍放在一边,她身上的很多精神非常值得女性学习。

《美狄亚》影评(五):自我与他者——从后殖民主义看帕索里尼对美狄亚的塑造

赛义德(Edward Wadie Said)在《东方学》中指出:作为一个地理和文化的——更不用 说历史的——实体,“东方”和“西方”这样的地方和地理区域都是人为建构起来的。因此, 像“西方”一样,“东方”这一观念有着自身的历史以及思维、意象和传统词汇,正是这一 历史与传统使其能够与“西方”相对峙而存在,并且为“西方”而存在。因此,这两个地理 实体实际上是相互支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反映对方的1。这里的“东方”与“西方”就 是建立在自我与他者的二分上。他进一步指出“东西方的划分在《伊利亚特》时代似乎已经 是很大胆的了”2,并以欧里庇得斯的《酒神颂》为例,指出欧里庇得斯对酒神狄俄尼索斯 的塑造是与其亚洲血统和东方神秘力量相关的。我们也可以用后殖民主义理论来思考帕索里 尼对美狄亚的塑造,伊阿宋和美狄亚及其所代表的力量都是通过对方来确立自己的主体性。 帕索里尼延续了欧里庇得斯的叙事,以伊阿宋和他所处的城邦作为中心,阳性的、主动的、 理智的,而美狄亚则是作为阴性的、被动的、神秘的他者而存在。但是帕索里尼突出了美狄 亚的主体性与被视为他者的他性之间的张力与冲突,而这种角力可以通过几次凝视展现。

美狄亚所在的科尔基斯岛(Colchis)在距离希腊很远很远的黑海岸边,从地理上而言 就是作为希腊之外的他者而存在;金羊毛象征着富饶和权力,是其他国度的人给予这片神秘 土地的想象。“荷马笔下的‘东方’并非只有黄金与马匹,它还盛产各种各样的物品。这里 有阿吕柏的银子,西顿的彩色纺织品,卡里亚的象牙,埃塞俄比亚的美食等等。”3帕索里尼 在展开关于美狄亚的情节时,与荷马对东方的想象具有相似之处。以一场祭祀作为开端,在 广袤的荒野上,伴随着肃穆悠怆的音乐,端庄高贵的美狄亚用冷峻的面孔看着活动的展开, 我们看到了美狄亚所在国度的原始、残忍与母性,用活人的血肉各自献祭植物与土地。美狄 亚的着装也显得华丽、繁复、神秘,她是作为一个原始的女性力量被塑造的,与天地、日月、 生灵息息相关,在这片土地上,处处都有着一种原始而暧昧的气息,美狄亚在此拥有着神性 的力量,青年们对她感到畏惧。

然而她在洞穴中与伊阿宋的对视就代表着其主体性消解的开端。周蕾(Rey Chow)对 视觉的力量有过精确的描述:关于“看”(seeing)的隐喻和机制成为十分重要的讲话方式,这是 因为“看”在不论是从种族、社会或性别上的“自我”和“他者”之间划分出本体论的界限。4由此, 美狄亚就决定为了伊阿宋盗取金羊毛,帕索里尼在此弱化了伊阿宋的形象,以美狄亚的行动 为主线。在带着金羊毛找到伊阿宋之后,站在马车上的美狄亚俯视着伊阿宋的面孔,仍然保 持着高贵的冷静,只是显露出一丝隐蔽的喜悦,而这份喜悦是为他人而产生的。

在返航的船上,美狄亚坐在船尾,伊阿宋和青年们坐在另一头,他们互相凝视、打量, 就像是“东方”与“西方”的力量建构。在逐渐远离国土的过程中,美狄亚的神圣光环逐渐 褪去,与伊阿宋和青年们处在了平衡的状态。而在回到伊阿宋所处的土地后,美狄亚成为了 一个完全的他者,这种短暂的微妙平衡也被打破。电影中,美狄亚高喊着:“这地方要下陷 了,这里是没有支撑的”,而另一方则弹着琴,用轻蔑和嘲讽的眼神看着美狄亚呼唤太阳、 芳草和石头,以此来突出自己作为美狄亚原始力量的对立面:理智、果敢、勇气。随后,伊 阿宋在不守承诺的叔父的面前把金羊毛抛在地上,说:“远离那片土地,这羊毛毫无意义”, 不只是金羊毛,还有美狄亚,都从神圣的珍贵物品成为蛮夷、可笑的原始象征。而走出宫殿 后,美狄亚服装的变更也代表着她主体性的丧失,已然进入阳性世界。

在人马与伊阿宋的对话中,人马说:“你也怜悯她,且明白她精神上的危机,作为同一 世界的古代女人,她的迷惑在于她不顾曾经相信过的一切”。也表达出美狄亚与伊阿宋的权 力关系倒置,伊阿宋成为带领美狄亚离开蛮荒之地的救星,并且以象征着男性力量的身体来 慰藉美狄亚。影片中多次出现美狄亚凝视着伊阿宋的身体,这是美狄亚主体性的暂时恢复, 从对方世界中抽离审视对方,并且以此积蓄自身的力量。然而,也可以从中看出这种主体性的脆弱,只有在理智的阳性主体沉睡之后,美狄亚才得以重构自身。

美狄亚主体性的重新觉醒在伊阿宋背叛自己,即将与公主克劳格结婚时。她在此时受到同性(也是同样作为他者的女性)的帮助,“为什么你要决定如此顺从你自己?在你的家乡, 你可以奇迹般地工作,支配情感、热情”“我已经背井离乡四十年了”“可是你仍然没有变 啊”“如今我已是另一种生物,我已经忘掉了一切,过去的真实如此不堪”,美狄亚转身走 了两步又回头说:“也许你是对的,我一直保持着自我”。她看着升起的朝阳,重新穿上了 代表她原始和神秘力量的华丽服饰。

另外,虽然美狄亚在这四十年中放弃了自身的主体性,相夫教子,但是她的相异性仍然存在,并且时刻都在他人的眼中浮现。国王来勒令美狄亚离开自己的国度时,他说:“因为 你们让我恐惧......这里人人都知道,你是诅咒的行家,因为你来自野蛮之地,你与我们不同, 所以我们不希望你在此”。这种始终围绕着美狄亚的他性,与坚固的自我中心密切相关,在 这片土地上,美狄亚始终是一个可怖的、荒蛮的女人。伊阿宋是以一个拯救者的心态对待美 狄亚,认为自己给她的比从美狄亚那里获取的多得多。这是他们冲突的根源,二分就代表着 只有主体和客体、权力与服从,美狄亚的反抗也因此才会使伊阿宋觉得如此不可理喻。另外, 伊阿宋提及的“你对我身躯而做的爱”也是主体的另一种表现,“女性对男性的绝对沉迷与 跪服让男性成了‘菲勒斯(PHALLUS)’神坛上的神祗。”5

美狄亚的主体性觉醒伴随着与伊阿宋相似的话语和心态,“我的权力,许多次被你的手 所支配;我的膝盖,多少次被无益地拥抱,这个不幸的男人,他亏欠了我的所有”。在美狄 亚最后凝视着伊阿宋的身体,对此阳性世界做诀别后,她决定执行她的计划:毒害公主、杀 死儿子,从而实现对伊阿宋的报复。但是,帕索里尼还展现了美狄亚温情的一面,给孩子沐 浴、擦身、拥抱着他们入睡,这是欧里庇得斯的戏剧中不曾有的。

在影片的最后,美狄亚放起大火,抱着两个孩子的尸体,在屋顶上俯视着伊阿宋并与他 决裂。她以这种决绝的姿态去试图打破这个阳性世界对她无处不在的相异性凝视,她用她重 新找回的主体性去冲撞这个世界,结果是伴随着自我的毁灭。与欧里庇得斯一样,帕索里尼 虽然突出了美狄亚主体力量的重建,但是他也没有改变试图动摇所谓中心世界的他性力量的结局。

————————————————————————————————

1(美)萨义德著;王宇根译. 东方学[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06,第 7 页。

2 同上,第 29 页。

3 王倩.欲望之镜:论荷马史诗中的“东方”形象[J].中国比较文学,2014(01):133-142.

4 张京媛主编. 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01,第 318 页

5何敏.帕索里尼在电影《美狄亚》中对欧里庇得斯的继承与超越[J].电影文学,2011(13):110-111

参考文献:

[1]何敏.帕索里尼在电影《美狄亚》中对欧里庇得斯的继承与超越[J].电影文学,2011(13):110-111.

[2]王彩云.《美狄亚》的“他者”地位探析[J].电影评介,2017(09):74-76.

[3]王倩.欲望之镜:论荷马史诗中的“东方”形象[J].中国比较文学,2014(01):133-142.

[4](美)萨义德著;王宇根译. 东方学[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06.

[5]张京媛主编. 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01.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