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读后感摘抄

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读后感摘抄

《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是一本由[古希腊]欧里庇得斯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4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读后感(一):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读后感

最期待是《特洛亚的妇女》,19年在SIRACUSA的古希腊剧场实习时,有幸参与过这出戏剧演出的制作。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整个剧本里没有一点点令人安慰的事情,反而是接二连三的坏消息。说来也怪,我们总说一个故事要跌宕起伏,才是吸引人的剧情,而在读这个剧本时却丝毫不觉得无聊厌倦,反而是津津有味地看了下去。许是作者还是留下了一丝丝微光,马上又将它掐灭,极大的加深了对故事的悲壮。

另一篇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很难想象在那个时代,诗人用对话引起人们兴致的技术已经如此炉火纯青。当弟弟到达那个不欢迎客人土地上时,我会好奇姐姐究竟是否能将他认出;他们对话时我都不由得紧张,生怕下一行字就看到姐弟相残的画面。虽然这样的桥段在现在看来不免俗套,然而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剧情,对话必定是让人欲罢不能的

《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读后感(二):三种时空的对话

翻译的非常好,非常细致,非常优美,可读性很强。 除此之外,译者罗念生构建起了三种时空,诗人所处的古希腊时期+译者当时的国难时期+读者所处的和平时期。 看的时候是译者在萧索悲哀的时代带着我们进去古希腊的悲剧去探索希腊诗人如何追索人性。 尤其是每一出剧本之后的译者序,罗念生说稍微记录一下当时的情况,比如译本是如何辗转印出,他是如何拖好友四处借书,以及辛苦译作的剧本只能换取三两袋麦粉,翻译这件事已经不能去维持生活。不禁感叹他的毅力和执着,才让我们看到这么好的译本。 本人最喜欢《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从开始起姐姐会不会杀死弟弟这个悬念就搅动人心,其后层层叠出的危机和悬念,一下子把冲突推至最高,到最后还好还好,他们可以活着相认,虽然是借了神的力量。 看了距今2500多前的剧本,真是感叹啊,人性的变化真是缓慢又悠长,如果说这些故事发生在当下,那也是完全可以信的。

这是我第一次读古希腊悲剧,听闻悲剧的力量就是为了让人产生恐惧和怜悯,欧里庇得斯却在《伊菲革涅亚》里创造了第三种悲剧,引起观众的惊赞,他能流传这么久也是有原因的。

《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读后感(三):美狄亚的破坏性力量与女性主义反思

在欧里庇得斯诸多悲剧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美狄亚》。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美狄亚》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了,但我以为,美狄亚这一形象真正的价值在于美狄亚不仅仅是一个女人,而是人本身——一个和男人一样,同时身怀柔情与破坏性力量的人。

一个立体的(而非仅仅作为“反派”)、拥有破坏性力量的女性不论是在现实抑或文学作品中都是难得的。尤其是这种破坏性力量不仅限于精神层面(如算计、蛊惑人心,欧里庇得斯反复用“聪明”来形容美狄亚,美狄亚的智慧在其帮助丈夫完成诸多任务时也已得到体现),也施加于肉体——遭到背叛的美狄亚直接毒杀了丈夫的新妇、新妇的父亲,刺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肉身毁灭给人带来的冲击远胜于精神毁灭,它是可见的、暴力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男性的力量。赋予女性这样一种力量,即使是在后来的作家中也极为罕见。艺术史上也有相似的故事。在诸多以女英雄朱迪斯斩首亚述统帅为主题的画作中,只有女画家阿尔泰米西娅笔下的朱迪斯是健壮、冷酷的;男画家大都回避了朱迪斯的力量,将女刺客塑造成柔美的少女——这是何其荒谬。

随着女性意识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为被污名化的女性形象正名。然而,需要警惕的是,要想获得平等,一味展示女性的美好品质没有任何意义;缺乏自保能力的善良、忠诚只会使自己成为更加诱人的猎物。平权的基础是平等,平等的基础是力量的均衡。“圣母”与“魔女”皆为束缚女性的刻板印象,前者甚至比后者更加糟糕。女性必须让男性意识到,自己和男性一样拥有破坏性力量,在受到伤害时会露出爪牙,让对方付出应有的代价。真正能够震慑敌人的只有惩罚,不论对方是男人还是女人。

《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读后感(四):无题

前言:在故事中带入角色,有助于感同身受。但往往给角色蒙上滤镜,生造出一些画蛇添足的正义和自寻烦恼的价值审判。

1.

以美狄亚的能力和心计,她完全可以在股掌间将伊阿宋置于死地。

倘若她能慧劍斩情丝,直接将伊阿宋烧成灰烬,驾龙车翩然而去。那我当然要赞叹一声女中豪杰,慷慨侠士!

当然,若她的复仇仅仅针对背叛了自己的丈夫一人,而不伤及其余。那么届时何去何从,其实都是从长计议的。

所以我们可以推论,美狄亚明明有能力直接消灭他的丈夫,明明有所谓更理性的选择。却选择了一条让丈夫最心碎的复仇方式,对他珍视的人动手,不惜搭上了无辜者的生命和自己的人伦,那么这种残忍行为,就不能纯用“自我觉醒”“复仇”来搪塞了。这是彻彻底底的,为了解恨而实行的心理刑求,是纯粹的折磨和恐怖。

可以赞美觉醒与复仇。但能否将残忍和恐怖一并照单全收,则是需要斟酌的。

2.

还想驳斥一种观点。言及古希腊时,女性只是被迫沦为生育工具,在离婚时儿子仅属于伊阿宋,被流放的美狄亚只是在为仇人养儿子,所以杀子是“在追求尊严与人格完整,是对自由的追求。”

引号部分为高赞的观点原文,笔者并非虚空画靶。

这种观点无视了:当美狄亚选择了一种,伊阿宋与当时社会共同认可的,妻子是附属品,儿子属于父亲的价值观来报复丈夫,那么她自己的行为也自然深深带上了这种价值观的镣铐。通过杀子来证明她的自我觉醒和自由,无异于文过饰非。

悲剧之所以是悲剧,恰恰在于无路可走,而非涅槃重生。

恰恰在于:即使向伤害自己的人复仇,但是带着烈焰的龙车,却无法带美狄亚逃离给她带去无尽痛苦伤害的绝望时代。

3.

恨,是非常宝贵的情感。恨与怨不同。不是被谁欺负、被谁伤害就去恨谁。也不是博爱到没有憎恨对象。拥有敌人,拥有仇恨的方向,就拥有了与“爱”同等的力量。

如果读者还有印象,本文开篇有言,不提倡画蛇添足的正义和自寻烦恼的价值审判。

而本文全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却都是在做这件画蛇添足而自寻烦恼之事。而这一切并非为了文学,仅仅是为了一些和而不同的观点。

古圣贤阿虚有云“在虚构的故事当中寻求真实感的人脑袋一定有问题”,诚如斯言!诚如斯言矣!!

《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读后感(五):《希波吕托斯》读思录

欧里庇得斯的《希波吕托斯》虽然主角是人,但导演却毫无疑问是神。对于希波吕托斯这位善良纯洁的好青年的悲剧,三位神在不同程度上都负有责任。作为全知全能的神,阿佛洛狄忒认为希波吕托斯守身如玉是对自己的傲慢和蔑视而决意惩罚他,她使其无辜的后母菲德拉爱上了希波吕托斯,并最终造成了德菲拉的自杀及其对希波吕托斯的诬陷;波塞冬虽然明晓一切,但仍遵照约定杀死了自己清白的孙子,造成了儿子忒修斯的追悔莫及;虽与希波吕托斯有很好的友谊,但阿尔忒弥斯却没有及时出来揭示真相,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可以说,诸神不仅没有给希波吕托斯的虔敬以回报,反而参与到了其悲剧的发生过程,甚至是这场谋杀案件的凶手。这对于古希腊的宗教观念是一场颠覆,原来神灵并不总是善良公正的,他们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和情绪,也会做一些坏事和错事。剧尾希波吕托斯知道真相后,对造成这悲剧的神也难免怨恨,“但愿凡人也能把诅咒加于神灵”[1],而忒修斯也在丧子的悲痛下,慨叹“啊,库普里斯,我将永远忘不了你所做的这坏事”[2] 。在此,神和人的位置发生了倒转,人是无辜和善良的,对犯了过错的神进行批评。这相对于之前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作品中神是命运的主宰而不可违抗及神代表公正不会无故赏罚的神义论是很不相同的,在《希波吕托斯》中阿佛洛狄忒喜欢被人尊敬,容不得希波吕托斯“拒绝床第,不愿结婚”[3],决意给予其死亡的严酷惩罚,并且害死了无辜者菲德拉,“我不能顾虑她的灾难,让我的仇人不受到惩罚,丢了我的面子”[4],这位神已经成为一个偏狭而不择手段的报复者,不具有高尚公正的合法性,丧失了人对其爱戴信仰的地位。

在与神的恶意斗争的过程中,人的尊严和品德展现到极致。虽然有强烈的爱欲,但菲德拉宁肯自己死也绝不玷污自己的婚姻;最后虽然误听乳母劝告使事情失去控制,但马上以死来维护名声,其对希波吕托斯的诬陷也是出于名誉的考虑,不能不让人同情和钦佩;虽然希波吕托斯是因其高贵的心带来了死亡,但这个善良的无辜者在知道真相之后并不怨恨自己轻信的父亲,他选择了与忒修斯和解免除他的杀人之罪。诚然,人类的诸多弱点和局限使其在神的力量之下难以避免悲剧的诞生,无力对抗险恶的命运,但神不能仅凭力量就证明自己的公正和善良,而人的高贵和伟大也绝不是神的力量所能泯灭的。希波吕托斯被阿佛洛狄忒仇恨,正是因为他坚持“对神和对人一样,我们有一些选择”[5]的自由意志,这是人独立于神的操控而自主生活的尊严所在,虽然遭致了神的惩罚,但纵然是死亡也没有削减希波吕托斯的高贵,所暴露的反而是神的偏狭和暴虐。面对现实中的不公正,欧里庇得斯所歌颂的正是希波吕托斯一样的高贵品格,质疑和挑战了神的正当性 ,标志着自然宗教的逐步解体和哲学时代的来临,人取代了神成为社会的中心。

然而,人面对一个充满的恶意神灵世界是难以生存下去的,他既难以与之对抗,也无法遏制人性中的恶,更不可忍受推翻神灵意义缺失的虚无,这或许西方在希腊之后又重新创生了全知全能全善上帝的原因。

[1] 第618页。

[2] 第621页。

[3] 第536页。

[4] 第537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