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唱京剧学艺的作文8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唱京剧学艺的作文8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唱京剧学艺的作文800字篇一

现在,人们称赞医生的高超技术经常用“华佗再世”这个词语,充分体现出华佗的医术的高明,下面讲述一个华佗学艺的故事。

华佗的师傅是个老郎中,这人脾气古怪,与众不同。那时候,各行各业师傅收徒弟,是把徒弟当奴仆使唤,洗衣煮饭,扫地倒尿,什么累活脏活都做。这老郎中不是这样,他在书房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不倒尿,看水穿石悟诀窍

莫洗衣,见病如亲学功夫

谁要是来学艺,就先到书房门口对联下来“考”一下。

这天,华佗来投师,老郎中还是不改老规矩,把华佗带到门口,让华佗看了对联,问道:“华佗,你记住吗?”

华佗说:“记住了:不倒尿,看水穿石悟诀窍;莫洗衣,见病如亲学功夫!”

“好。你懂这个意思吗?”

“我不懂。我慢慢学吧!”

“好!”

老郎中高兴了,因为好多年轻人来投师时,都说:“懂。”一懂就坏了,老郎中就不收了。因为讲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啊!于是,老郎中带着华佗到后园,指指水檐下一块青石说:“什么时候,水滴石穿,你就学好了。”“嗯!”

第二天,老郎中开始门诊了。一天下来,老郎中看了五个病人,全要华佗把病例记下来。记一个,老郎中问一下:“华佗,你怕麻烦吗?”“不怕。”“华佗,你怕辛苦吗?”“不怕。”吃了晚饭,老郎中把华佗叫到跟前,说:“华佗,你把今天五个病例,查对一下医书,看看用药有无差错处。”

华佗在灯下,对着病例,翻着医书,一行一行地看着。五个病例弄好,也差不多二更鼓尽。华佗伸个懒腰,打着呵欠,感到疲劳。于是脱衣上床。刚好上床,老郎中来了,他说:“华佗,我来给你讲课。”华佗只得起来。讲完课,老郎中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你自己看吧!”于是,老郎中向外踱着,学着老夫子的腔调,哼着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用功时……”华佗听着老郎中的诗,不觉舌头一伸:“好严的老头儿,这比洗衣倒尿难多啦!”又用心地看下去……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老郎中都这样要求着,华佗勤奋学习,毫不松懈。

一年下来,华佗的病例已记了一千五百多个。这日,老郎中问道:“华佗,一千五百多个病例中,有多少黄疽病?”华佗说:“三十二个。”老郎中又问:“这三十二个用药都相同吗?”“没有一个相同。”“为啥!”“根据老师教导,因为病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初患和复发等不同情况,因此用药各不相同。”

华佗像背书一样地回答,老郎中高兴得直点头。直到晚年,他才收了这么一个称意的徒弟。华佗的功夫过细、过深,使他佩服,老郎中戏谑地说:“看样子,快水滴石穿快了!”华佗谦虚地说:“早咧!”

一天,一个产妇难产,去请老郎中和华佗。老郎中到了产妇家,没费多大工夫,孩子就生下来了,可是落地没有声音。老郎中招呼华佗说:“这是羊水闷的……”华佗没等老郎中说完,就弯下腰,用嘴吮吸着胎儿嘴里的羊水,孩子“哇”的一声哭了。产妇全家高兴极了,热情地款待了师徒俩。

师徒俩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走到檐下,老郎中指着青石说:“细水滴穿青石,全靠功夫深啊!”华佗点点头!走到书房门口,老郎中指着那对联说:“华佗,如今你领会了吧?”

华佗望着老郎中,恳求他说:“老师啊,我还是领会不深。”老郎中高兴地说:“你的话对啊,学无止境嘛!当初我行医时,就遵循两条:一是多熟读医书,多临症;二是对病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你如今两条都已具备,就出师去闯吧!常言说得好,‘只有状元的学生,没有状元的老师’,我相信你将来会大有作为的。”

华佗牢记老郎中的话,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师傅。果然,他后来行医出了名,名气比他的师傅还响,还大,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关于唱京剧学艺的作文800字篇二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如雍容高贵的京剧、典雅别致的昆剧、高亢悲凉的梆子戏、婉转轻柔的越剧。戏曲那悠长的历史和独特的唱腔,高贵别致的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优美的曲调让人也仿佛置身于其中,不得不佩服戏曲的精妙内涵。但我最喜爱京剧这种艺术形式。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1790年,徽戏开始进京。当时,徽班所唱的声腔是以二黄为主。二黄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在徽戏“吹腔”和“高拨子”的基础上演变成的“四平调”进一步发展变化而成的。十九世纪初年,湖北汉戏艺人李六、王洪贵等所唱汉戏加入了西皮。徽、汉艺人的合作,并且相互影响。从而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840年以后,京剧正式形成。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角色行当也发生新的变化,拥有了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后来逐步取代昆曲数百年来在戏曲舞台上的统治地位,成为流行于全国的大剧种。京剧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的"国粹"。凝聚了我国历史深厚的内涵和悠长的韵味。所以我们应该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使中国的"国粹"传承下去,让历史见证中国的历史文化渊源。

关于唱京剧学艺的作文800字篇三

我眼中的京剧

说起京剧呀!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因为我奶奶就是一名京剧戏迷,我从小就是听着奶奶的戏长大的。所以我也会唱几段。比如说:《穆桂英挂帅》,《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贵妃醉酒》等等。

我觉得京剧是一门很好的戏曲。因为台上演员的唱念做打,是那么的字正腔圆,演员的眉目传情,是那么的活灵活现。那一招一式,那舞姿翩翩,还有那曲调的委婉动听。是那么的让观众过目难忘。演员的服饰也特别好看,五颜六色的。女演员的扮相也非常漂亮,光彩照人,我很喜欢。

我和奶奶学过好几段戏。我总结了一个经验,那就是唱戏是用气唱的,并不是喊的。而且唱戏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唱京剧除了天赋,还要勤奋。要打好基础,还要勤学苦练。

京剧是我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她。所以我以后也想和奶奶一样,成为一名京剧戏迷。

关于唱京剧学艺的作文800字篇四

学做京剧脸谱

中国京剧历史悠久,京剧脸谱色彩斑斓,里面学问大着呢!在语文课上,老师告诉我们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的脸谱各代表了不同性格的人物,比如白色代表奸诈、诡计多端,像曹操、司马懿;黑色代表刚正不阿、富有正义感,像包公等。我非常想自己制作一个京剧脸谱,这次小队活动圆了我的梦想。

星期天,假日小队成员赵佳婧的妈妈邀请小队成员去一个幼儿园的劳技室制作一个京剧脸谱,我们高兴极了,爸爸妈妈们很准时地就把我们送到了活动地点!

赵佳婧妈妈开始手把手地教我们做京剧脸谱了,大家欢呼雀跃。

首先,她拿出一大叠报纸,“难道要让我们看报纸吗?”我正纳闷呢,赵妈妈说:“我们大家都先来撕报纸,把报纸撕成细条或者碎片。”小朋友都很高兴,因为每个小朋友都是“搞破坏”的“大王”,很快,每个人前面的脸盆里都有了一些支离破碎的纸片。赵妈妈把同学们撕碎的纸片汇集到一个脸盆里,然后,拿出一大桶胶水,往碎纸片上倒了半桶黏黏的透明胶水。赵妈妈说:“谁会揉面团啊?”小女孩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去做“示范”,最后,男孩子和爸爸、妈妈们也参与了“揉面团”的活动,我也试了试,我套上一双塑料手套,把手指插进像“面团”一样的纸浆里,轻轻的“按”呀、“挤”呀、“揉”呀,原来散状的碎纸片紧紧“抱”做一团。赵妈妈指着那些纸浆说:“这些纸浆就是做京剧脸谱的材料了!”

接着,赵妈妈给所有小朋友每人发了一个气球,让我们先把气球固定在一个塑料筐上。我们按照面具的外轮廓的形状,把揉碎的纸浆一点点地拼接在气球表面,很快,一张脸谱的样子就出来了,然后,把“眼睛”部位的纸浆抠掉,最后修复、加工一下,一张脸谱的毛坯就做好了,赵妈妈说:“湿湿的面具在电风扇下吹干要几天的时间。”“啊,难道,我们要在这里等几天吗?”别紧张,细心的赵妈妈前几天已经为我们先准备了几个“晾干”的面具了。

我们每人拿到一张涂了底色的面具,准备为它们上各种色彩。因为我想做一张孙悟空的面具,所以我选择了一张底色是黄色的,我细心地用水粉笔在紫色颜料桶里蘸一下,然后轻轻涂在面具上,因为面具表面凹凸不平,所以要让颜色进去,用笔刷不进去,只能“点”或者“戳”。我还把自己喜欢的其它颜色也涂在面具上,这样一张脸谱就基本完成了。戴上孙悟空的脸谱,再加上猴子望远的动作,我像不像一只小孙悟空啊?

最后,我们小队成员拿着自己的“作品”一起合影,难忘的学做京剧脸谱的活动定格在照片里,希望下次再开展这样好玩又能学到知识、本领的活动。

关于唱京剧学艺的作文800字篇五

世界上有几个剧种的历史悠久?

世界上有几个剧种是演变而成的?

世界上有几个剧种有细致的分工?

公元1790年,微戏开始进京。最早进京的微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王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当时,徽班所唱的声调是以二黄为主。二黄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在徽戏“吹腔”和“高拔子”的基础上演变成的“四平调”进一步发展变化而成的。四大徽班和以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一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京戏的伴奏有很多,主要有古琴、京二胡、月琴、小三弦,以及笛子、唢呐、海笛等。武场即打击乐器主要是:鼓板、大锣、小锣、铙钹,以及堂鼓、水钹、大饶、镲锅、碰钟等。

京剧的传统剧且有1000多个,常演的有三四百个。

角色可分∶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仔鲜明、栩栩如生。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选遗产名录。

京剧艺人的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唱。

京剧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成了文化遗产。

关于唱京剧学艺的作文800字篇六

现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欢京剧,可我对京剧却十分感兴趣。

我对京剧感兴趣都是受了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们酷爱京剧,只要电视里有京剧节目,如《九州戏苑》之类的,他们总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发现,京剧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

可说实在的,我对京剧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为一谈,甚至有时统称她们为“小旦。完整的戏我只看过三部:《秦香莲》、《九江口》、《九道本》。现在文艺节目或是综艺晚会中所演出的京剧,大多是名剧名段,像这样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较喜欢的是《锁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段。

有人认为京剧节奏慢,听着不耐烦。其实不然,京剧节奏感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这都是根据剧情而定的。快,快得让你听都来不及听,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它已经唱过去了。像《秦香莲》中“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电视机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话,那是根本听不清的。为什么这样快呢?就是为了表达包公愤怒的感情和急于让陈世美认下秦香莲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个字拖半分钟的音。像《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多慢啊,这是为了体现杨贵妃那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总之,京剧艺术极富魅力,只要细细鉴赏,就能发现无穷无尽的妙处来。我会继续看京剧、研究京剧的,并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剧,喜爱京剧。

关于唱京剧学艺的作文800字篇七

虽然我参加了学校的京剧,也在学校六一汇演中上台表演过,但我更多只是知道京剧服装好看,京剧的唱调好玩,实际对京剧并不了解,不过,这本书却将我带入了京剧的神奇世界,并加深了对祖国的这一国粹的了解……

书中内容简单易懂,但绝不轻浮,插画虽为漫画,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京剧人物的行头十分华美,什么身份穿什么行头,各个场合身份都分得十分严格,有句行话叫做“宁穿破,不穿错。”例:达官显贵在正式场合穿的行头就叫做“蟒”,这是那些权高位重的人最庄重的礼服,比如皇帝上朝之时,公主成亲之时都要穿。公主一类贵族女性日常的穿着叫做宫装。当起舞时,水袖翻飞,飘带丝穂随风而吹,可真漂亮啊。

在后面还介绍了梨园许多有名的大师,有后三鼎甲之一的谭鑫培;有“梨园冬皇”之称的孟小冬;有“通天教主”之称的王瑶卿…但我最喜欢的是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不说那唱词,光是那唱腔圆润甘美,音色饱满柔润,妩媚中透着婉约,犹如仙乐一般绕于我的耳际,流于我的脑海,心田……那一刹那,我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她当真无愧于“国粹”的名号。

我自己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华这些从古到今的瑰宝与传统文化开始感兴趣的了,或许是因为自幼的耳濡目染,亦或者是突然地就发觉了,发现了,好似一个找到了喜爱玩具的孩子。我跟妹妹特别喜欢报花名一段——“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梳一个油头桂花香;脸上擦的是桃花粉,口里的胭脂是杏花红。”清脆的声音犹如银铃一般脆响,红娘那巧笑倩兮的笑靥仿佛就在眼前……曾经有段时间,每天早上起来,我跟妹妹都要不断的唱着这段,爸爸妈妈也觉得特别好听。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导火索,将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完全点燃了来,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藏匿瑰宝的大门。正如作者所说: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即使已走过繁华,也永远不会消亡。

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在没事的时候静一下心,听一下京剧,你一定会喜欢的。爱上京剧,不是说我们就喜欢不流行的事物,跟不上潮流。事实上,她会让我们变得更有品味,更精致,更有味道的现代人。

不信,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关于唱京剧学艺的作文800字篇八

看京剧哪吒

京剧,大家都很熟悉,可京剧来演《哪吒》这部动画片,如果这么一说,大家一定会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吧!可是,它就被大剧院演成了京剧!我和爸爸也一起去看过了呢!我们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大厅里,选了个好位子坐了下来。

演出要开始的时候,我才找到一个同学。哪吒来了,有的同学跟他问好,有的同学跟他打招呼,真是热闹极了!不知什么时候起,李靖戴上了红面具,看上去,可真威风啊!东海龙王呢,却戴上了白面具,真像个超级大坏蛋。最厉害的,当然是哪吒喽!他的乾坤圈就像杂技团里的火圈,一只只小乌龟就在这个大火圈里钻来钻去。

中国的京剧魅力可真大啊!怪不得爷爷这么爱看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