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经典观后感集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经典观后感集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一部由罗伯托·罗西里尼执导,阿尔多·法布里齐 / 安娜·马尼亚尼 / 马塞洛·巴格利埃罗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观后感(一):如果他一直没招呢?

那将证明意大利人与德国人一样,劣等种族与优等种族毫无区别,那这场战争的意义何在?

人性与兽性的对抗,文明与野蛮的交融。在这一历史时期,在影片背后的故事中,人们以种族国籍区分人等的优劣,用残酷的手段对付他们的同类,最终神父等人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意大利人的灵魂与德国人等重。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人打着高尚的旗号,为满足目的的不择手段。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观后感(二):《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代表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端,出自罗西里尼战争三部曲的第一部。贯彻了人道主义关怀,充满反战意识,该片生动呈现了意大利人民宁死不屈的壮烈事迹,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民反抗精神。并且使用纪实手法,“将摄影机搬到大街上”,大量采用实景拍摄,冷静记录着发生的一切,呈现给观众。并且使用了非职业演员,有些演员本身就是二战经历者,更加流露真情实感,引起观众共鸣。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观后感(三):观影笔记

本片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篇之作,也宣告了新现实主义的正式诞生。该片也夺得1946年首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罗西里尼作为战后意大利第一个享誉世界的的导演,一生佳片无数,影响深远,是费里尼最推崇的电影导演。

与本片有关的事件是:在好莱坞已经成名的英格丽·褒曼看到此片后,竟不顾自己是有夫之妇和在观众心目中美丽圣洁的形象,主动追求罗西里尼,最终两个人冲破重重阻碍(包括和原来的配偶离婚),开始了一段旷世恋情。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观后感(四):罗马,不设防

1945 年罗西里尼的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清晰地标识了一个电影史的时刻,它是一部电影史上名副其实的不朽名作。1945 年是二战结束的那一年,反法西斯同盟战胜了轴心国的法西斯主义势力,人类平安地度过了一个灭顶之灾般的大劫难。这部电影在战争结束的那一年出品,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一幅特定的战争年代「罗马风情画」,但是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风情画,它不是日常生活,它展现的是战争中的严酷场景,是战争的严酷场景当中的人的生命,人的尊严,人的信念所面临的考验。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观后感(五):目击者角度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首次面对真实的二战后的意大利现实,墨索里尼政权已被推翻,盟军部队正逼近罗马,仍占领着意大利的德军为了拖延时间,一方面宣布罗马为不设防城市,一方面加紧破坏人民抵抗力量。影片根据一位抵抗运动的领导人口述故事改成。当时拍摄条件很困难的情况下,摄制组走上街头,在实景中拍下很多质朴的镜头,和新闻片剪辑在一起,产生了纪录片一般的效果。而且,为节省开支,除神父和皮娜外,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表演力求真实。镜头语言方面,一反好莱坞的连续性剪辑,多以平实的中长景表现人物和场景,如皮娜的死亡一幕贡献了电影史上经典的“目击者”视角;罗西里尼后来宣传:这就是事情的本来面目。他的电影就是要回到卢米埃尔去。的确,这部罗马不设防第一次完整地呈现了新现实主义的纪实风格,为这一流派的美学原则和拍摄方法奠定了基础。第二年,导演拍了艺术成就更高的《游击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