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科利奥兰纳斯》经典观后感1000字

《科利奥兰纳斯》经典观后感1000字

《科利奥兰纳斯》是一部由提姆·范·索默伦执导,汤姆·希德勒斯顿 / 马克·加蒂斯 / 哈德利·弗雷泽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 / 戏曲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科利奥兰纳斯》观后感(一):随记

尚武风气:马修斯的母亲甚至渴望儿子战死。 这是一部关于被代表的人民的挣扎的剧 一部关于被理解而挣扎的战士的剧。 一个国家的好战士,但在政治中,却未必能表现得很好。 母亲: 不用如此愤怒,也足够显示你的勇武。 荣誉和权谋不可分离,honor and policy 母亲:说好话对你的荣誉无损,如果我的利益和生计到了紧要关头,我会心感光荣地伪装我的本性以求保全它们。 儿子:我会失去我的尊严,我的肉体做下这事,将会使我的精神染上无法摆脱的卑鄙。 母亲:那英勇原本是属于我的,你将它们从我身上吮吸而去,但你的骄傲却是你自己的。 对这世界来说,他的天性太过高贵,他不肯恭维三叉戟或雷霆的神力。他心口如一,只要愤怒起来,就忘了世上还有“死”这个字。 最优秀的战士是阿喀琉斯,是赫克托尔,帝王皆庸俗,如阿伽门农,荷马设想的理想是奥德修斯,而这早已不是属于英雄的时代了。

《科利奥兰纳斯》观后感(二):1

那世界不配他高贵的天性 别有居心 引导舆论的民官比无知屁民某种程度上更面目可憎 他作为敢于说出真话的“战斗英雄”一开始就不是为人民而战 很好说明了 英雄不一定是好的政治家 他是勇猛善战的奴隶 是阶级思维固化至深的贵族 他鄙视穷人厌恶虚伪 正如抖森而言 he is so pure 影片开头我一直怀疑母亲对儿子的爱并不纯粹 他爱的只是儿子的荣誉 令她引以为傲的谈资 直到儿子被赶出罗马时 那个伤心是本能的 真切的 下半场看的有点如坐针毡 时间太久了 观众已经坐的有点累了 中间虽然有15分钟修场 但我还沉浸在上一剧目中 还在回味抖森讲I banish you的眼神 下半场感觉没有上半场精彩 结局大致猜到 面对亲朋好友的求饶 希望他饶过罗马 他都视若无睹 唯独面对母妻儿时 他努力克制隐忍 却终被打动 人若无情 天下无敌 害 弃如敝履 甘之如饴 舍身救国的英雄到头来也是个可怜人啊

《科利奥兰纳斯》观后感(三):快去看洛基

越来越觉得莎士比亚是被构建的文化符号,是一代代天才渐进式创新的产物,像荷马史诗和诗经那样,把这伟大安在一个人身上无法让人信服。 每次看莎翁的剧,都被天才般令人窒息的长句和故事结构惊叹到,总结起来其中的妙处,大概是:1、无与伦比的通感和信手拈来的比喻;2、万物有灵,莎翁博物学一定很牛,万物都可以是主人公的情绪;3、扩大场景,每个人物的言语都是活历史;4、自嘲;5、夸张。这长句幻化成镜头前无与伦比的美感,人声最动听。 故事也是好故事,魅力四射的抖森,一个高傲的贵族战士,为罗马立下赫赫战功。被推选为执政官,却因为蔑视庸众,又被堆笑的、虚伪的、煽动民意的护民官拉下台、流放。对罗马幻灭后,联合曾经的敌人想要毁灭祖国,最终死于敌人之手。全程高能。 天才的高傲让他不愿于大众同伍,但他信奉的战功和荣誉,却又是民众给的。这种拧巴,当代天才想开了,一边贵族奉献精神一边谦逊,明哲保身。可爱的抖森想不明白,才可爱。 大爱抖森半裸身材、血腥臂膀,不愧是诡计之神

《科利奥兰纳斯》观后感(四):注定的悲剧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戏剧(那票价说来现在都还肉疼)。开始还在想这布景也太简陋了吧,就差不多五平方米的表演空间,道具就几把椅子,一梯子,服饰甚至有些现代化。不过看到后来发现效果竟出奇的好,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演员的演技,一点也不出戏。确实如许多评论所说,之前不看莎翁是因为没有男神引路。抖森不愧是the sexiest actor。在舞台上那简直是光芒四射,而且那眼睛是最有戏的,看到后面科里奥兰纳斯流泪时,心都要抽几下

非常喜欢剧中科里奥兰纳斯的形象,真正的为罗马鞠躬尽瘁,如同战神一般,但却不愿自我夸耀。但易怒,高傲,看不起人民,鄙视罗马的许多传统,认为是“长久堆积无人清理的灰尘”。在剧中认为向人民说好话,谄媚来获得选票是如同乞讨一般。(剧中那一段抖森略带顽皮的表演真的太迷人了)。他这样的个性也最终被真正的卑鄙小人所利用。在影片下半场他投靠敌方时,似乎悲剧性的结局已经注定,攻打罗马,成功了,会留下千古骂名,亲人丧生于战火中。失败了 ,带着镣铐走过那曾经的家乡,被人民侮辱。而且不论怎样,曾经的敌人都不会放过他。

剧对于人民,贵族之间的关系剖析的很深。贵族并不是都是卑鄙小人,而民众往往愚昧无知,被真正心怀不轨的人所利用,人云亦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片面,而且他们往往就相信那些尽说好话的人,确实一点点利益就能将他们呼来使去。确实科里奥兰纳斯对人民态度恶劣,但他说的也确是实话。这确实是人民真实的面貌,剧中许多和现在的政治面貌联系起来看也有许多共通之处。也正是这样的环境,和科里奥兰纳斯纯粹的高傲造就了他的悲剧。放在现在也会依然如此

《科利奥兰纳斯》观后感(五):时代不配科利奥兰纳斯

看过莎翁的《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奥赛罗》四大悲剧,在看完本剧之后,被深深吓傻,莎翁太深刻博大了。历史、政治、英雄、爱情、伦理、友情无所不包,五百年前的莎翁写距离他一千多年前的历史,探照了五百年后的现代。

没有哪个时代配得上科利奥兰纳斯。他有阿喀琉斯的勇猛,却不会因为战利品的分配而怀恨于心;他纯粹到不戴任何面具,不会为自己的偏见狡辩;如果说他蔑视民众,那或许是他贵族的教育所至,更多是因为不了解的阶级隔阂。在战争胜利后,满身鲜血疼痛不已却不愿意在将士面前收获荣誉,反倒关心曾经救过自己的平民。单独浴血奋战却不愿意为博得名誉展示自己的伤口。这样的无私高贵的战神,一定会被污名化,因为他不会巧舌如簧,舞动三寸不烂之舌。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认为这是耻辱。

这让想到子路,当然李广利、岳飞这样遭人暗算的历史,早就告诉我们人性的局限。子路暴虎冯河天不怕地不怕,死于非命,但所幸有圣人降服了他,不断地敲打他。而科利奥兰纳斯母亲劝说他的话,劝他违背自己的良心时势所迫,去广场上温和地说服群众,真是下下策。母亲和儿子最大的分歧是城邦超越于个人,而科利奥兰纳斯的个人和城邦是平等的。最后的自杀似的死,不是因为爱罗马,是个人的仇恨与伦理发生了矛盾。

要说古希腊的悲剧是人受制于命运,莎翁的悲剧是人被性格推入深渊,科利奥兰纳斯是被三者索命:个人性格、by people‘s name、伦常。

ps:抖森,不知道名来自何处,肉排我也没认出来,希望多多有这种黄金班闪耀的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