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超越利润》读后感摘抄

《超越利润》读后感摘抄

《超越利润》是一本由[法] 艾萨克·盖茨(Isaac Getz) / [法] 洛朗·著作,88出版的424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越利润》读后感(一):超越利润?不不不,让渡利润而已

创造社会价值才是目的,赚钱是附带的,而且还确实能赚到钱?

不是在赚钱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平衡,而且无条件地为他人服务?

可能吗?

可能,但这不过是概率问题。

1亿个企业组织中,哪怕有0.1%个企业决定另辟蹊径,走所谓【利他】模式,哪怕这10万个样本中,只有1%能盈利活下去,也有1000个企业存在,不为别的,只是基于概率,但这种模式,这种可能性10万分之一的小概率的模式,有必要总结、归纳、抽象出一本书吗?

真没意义的。

书中的理论没有任何新知识,案例中飞度、会议之家、卫材的案例中,解读的语言90%来自创始人或管理层的拜访,全是zz正确的空洞话术,要是采访中能解读出企业经营的真相,那才是奇迹。

其实总结一下,书中的内容和理论,很简单,

想赚钱?不要直接营销客户、压榨供应商、降低自身运营成本,而且让渡利润、缓解关系、用空间换时间。

最后,感谢鉴书团,但也提个小要求,是否能预先把把关,明显的1-2星书籍,就不要浪费大家时间了。

《超越利润》读后感(二):《超越利润》:利他型企业才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大方向

我们人类历史上成立过很多乌托邦似的社会或组织,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现代社会,对于一次大型企业,它们所面临的社会责任也是它们发展的第一大目标,相对于股东利润反而退居其次。这就形成了一种为社会服务的企业不断走向成功,而损害社会、环境、其他企业、其他个人的企业也必然会被淘汰的局面。这也就给一种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无条件“利他”为发展目标的企业反而更成功成为可能。这不再是乌托邦,这是在现实中大量成功案例而总结出来的最新、最有效的企业发展模式。 法国心理学及管理学双博士、欧洲商学院教授艾萨克·盖茨和企业管理咨询师洛朗·马赫巴切合著的这一本《超越利润:利他企业让利润水到渠成》就是从一种无条件利他企业管理路径进行着系统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说《超越利润》并不是真正的不考虑利润,并不是完全的福利事业,而是,当我们把社会、客户、供应商、企业员工、当然也包括股东都当成为之服务的目标时,企业利润反而会自然而然的得到。现代企业已经不是一种“零和博弈”的状态,不是一定要要剥夺供应商的利润而来满足自己利润的时代了。 企业合作更好的策略就是双赢,而对于客户也一样,即使面对的终端客户是个人,也不再是斤斤计较的时代,甚至有很多人就是为了一直理念情愿而多付钱,这就为无条件利他的企业管理模式提供了社会基础。就我们个人来说,新时代的年轻人真的已经很少去关注产品价格,理念、喜欢才是他们最重要的选择标准。

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这种无条件利他型管理的转变还是不太容易的,最重要的担心是信任问题。首先迈出第一步是最难的。而最为想改变的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自己,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少点自我保护,多点人际关系”。毕竟过去我们都是以“契约”的形式来实现着企业或个人之间的合作的,而面临的背叛风险一直存在,而这时强调无条件信任别人有些难以让人接受,那怎么办呢?用一种人与人之间更亲密的关系去建立相互信任行为。 敞开自己,去信任别人,去帮助别人,不断的付出着自我,一定能够得到正面的反馈的,当然也许背叛会产生,那就让背叛的行为受到应有的代价,当背叛的代价超过收益时,背叛也就不会出现了,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也就形成。

《超越利润》的这种无条件利他的企业管理模式,看似还非常超前,看似有着极大的风险,但这本书就是由大量成功案例构成。从这些成功案例中,我们一定会得到信心,未来必然就是利他型企业发现的天下。

《超越利润》读后感(三):疫情之后,企业应该如何盈利

15年,我来到了北京,和小姨住在一个小区。她不建议我买洗衣机,让我大件的被套什么的给她用洗衣机洗。然后我手洗了一年的衣服。后来我实在厌烦了每周花三四个小时洗衣服,我就偷偷买了一个海尔洗衣机。安装的师傅很负责,处理完了还告诉我如何售后。再后来我遇到一点小问题,客服也安排人尽快帮我处理了。这件事让我对海尔品牌加深了好感。后来我又买了海尔冰箱。爸妈需要买新冰箱的时候,我也帮着买了海尔冰箱。

去年底,我入职了新公司,公司要开展新业务了。而我因为之前的工作,没什么商业思维,每次评审方案时,我总会被领导教育。于是我准备读几本书补补课。周末在书店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的推荐序吸引了我,于是我开始读起了这本书。

这本书里的故事和知识点太多,我陆陆续续看了大半个月。书名很简洁,但是里面隐含的道理很多。书看着很厚,如果不做笔记,读起来也很快。总的来说,这本书写得很通俗易懂,适合所有在工作中想学点管理或者商业思维的人。

如果你是企业老板,你会学到如何做大做强企业。如果你是中层领导,你会学到如何更好地管理员工。如果你是普通员工,你会学到如何选择更有发展前景的公司,以及你应该如何服务你的客户。

推荐理由一:这本书里写了很多不同类型企业的故事。有的从企业的开始讲,有的从企业的困境期开始讲。第一章讲了飞度奶酪的故事,第二章讲了会议之家和日本株式会社的故事(更多的大家自行阅读)。

会议之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去年待业期间面试过的一个公司。这个公司也是做会议场地预订服务的。招聘上写的上班时间是8:30-20:30。人事专员打电话来,没解答我关于上班时间的疑问,只说先做完笔试,再等着面试。笔试的题目类似于行测+心理学测试,耗时40-60分钟。然后我很快收到了面试通知。

面试快结束的时候,面试官问我对公司的好感是多少,我说80%。他说那剩下的20%呢,我说是因为公司的上班时间太久了,为什么不考虑让员工轮流排班。他说公司快要上市了,希望员工理解,以后会如何如何。我说有加班工资吗,他说没有。接下来,他就很不客气地打听我的婚恋问题,得知我单身,他说公司很有前途,你应该抓住机会。他的态度让我内心很抗拒这份工作。最后,该公司人事也以我不适合的理由拒绝我了。

这本书里,企业故事的主角可能是企业创始人,也可能是合伙人,也可能是普通的员工。他们的相同点就是内心有更大的愿景,然后奔着这个愿景去做了一些看起来不会快速给公司带来利润的事情,但这些事情确实帮助了客户,以至于客户后来都会问,你们这样服务,是否会亏本导致经营不下去。而当客户这么去思考问题的时候,公司已经开始盈利了。

推荐理由二:这本书里有很多心理学或者经济学概念的解释。作者之一是艾萨克·盖茨,心理学及管理学双硕士,欧洲高等商学院教授。作者之二是洛朗·马赫巴切,他与诺贝尔奖得主默罕默德·尤努斯共同创建了智利第一家小额信贷银行,在组织变革和社会价值创造等问题上拥有几十年的实地工作和咨询经验。

这本书是两个作者五年辛勤工作的成果,他们寻访了各种企业,对比调查定义了好的企业应该是“利他企业”。他们自己在写书中也贯彻了利他的概念。凡是觉得作者有可能会有疑问的概念,直接在文中解释。

所以,想读这本书的朋友们,千万不要被它的厚度以及略显严肃的外壳吓到了。这本书可以当小说看。如果想要有收获,就做点笔记。这些笔记,在你以后工作写方案或者PPT时,绝对有能用到的。

友谊和慷慨是分不开的。这是一种“迂回”的关系。这种人类交流的基本结构最先由法国人类学家马赛尔·莫斯提出并描述。

幸福被定义为“快乐和活力的综合体验”。当不同职业的人成功得到所追寻的东西时,他们就会说自己是幸福的。

退出战略是指初创公司迅速出售给大型企业以获取丰厚利润的行为。

经济世界里的不确定性被称为VUCA,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模糊(ambiguous)。

(更多内容可自行阅读摘录)

推荐理由三:这本书里有很多谚语或者是企业家的座右铭。如果你还没有遇到激励你好好工作和生活的句子,也许在这本书里,你会遇到一些。

会议之家的创始人阿比坦说:快乐的员工创造快乐的用户,反之则不成立。

迪卡侬的创始人米歇尔·雷勒克说:一个人永远不应该只想着赚钱,而应该想办法为人民谋福利。

一本畅销书中的一句古老格言: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出生,第二次是当你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的时候。

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达威尼亚说:一个人必须经历世界的消极面,才能对生活持开放态度。

(更多内容可自行阅读摘录)

20年,疫情开始了,很多实体企业倒闭或者败落了。21年,教育行业出了双减政策,很多教育公司倒闭或者衰落了。但是疫情之下,有很多新的公司在诞生,旧的一些企业还能继续获得增长。如果你对2022年罗振宇跨年演讲,提到的那些公司发展的故事感兴趣,那你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