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投行笔记》经典读后感有感

《投行笔记》经典读后感有感

《投行笔记》是一本由徐子桐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投行笔记》读后感(一):先看投行干什么。

国际大型投行,无论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前的「纯粹」投行,即不吸收存款的投行,还是危机后的综合型投行的投资银行部门,主要负责开展企业客户的融资和并购业务以及政府客户的融资业务。

与之类似,国内投行(一级市场)主要就是两件事,「推销」与「顾问」。

《投行笔记》读后感(二):金融业以商业银行为绝对主导

在投行市场,商业银行的债券承销、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也占了极大份额,尤其在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市场,银行占了绝对大头。可见,金融业以商业银行为绝对主导,投行处于相对次要和正在上升的位置。

目前一行三会的管理体制暂时不会大变,但分业经营格局逐渐出现混合、交叉情况,比如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券商进入银行间市场,同时银行进入交易所市场,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某种程度的产品趋同、业务趋同与渠道共用,等等。在可以预计的很长时间内,银行业仍是绝对主力,不过金融脱媒迹象越来越明显。

《投行笔记》读后感(三):目前国内较大投行的业务

目前国内较大投行的业务,主要涵盖各类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混合型融资、结构化融资以及并购重组等各式财务顾问服务。

其中,股权融资含 A 股(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场外市场(新三板等)以及 H 股的首发上市(挂牌)及各类再融资;

债权融资有公募或私募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及金融债等产品;混合型及结构化融资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并购重组配套融资以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ABS)等;财务顾问业务则涉及收购兼并、资产重组、企业改制、上市辅导、股权激励、股权分置改革等广泛的领域。

《投行笔记》读后感(四):投行项目竞标:投行项目的承揽,是业务能力的核心。

投行项目的承揽,是业务能力的核心。

大致来说,投行人才主要有两种:一种技术人才,一种销售人才。

比较来说,销售更是核心的核心。销售就是开发项目,就是拉客户、搞定项目,它不仅意味着销售人员所掌握的资源,也意味着专业水平,是投行素质的综合体现,其高级者或可称为投行家。

纯粹的只懂法规、财务,只搞技术,只会写材料,至多是个投行专业人士,而不是投行家。

另外,销售出色的人,如果管理能力不致太差,而且愿意当管理者,一般都会是投行的领导或管理者。一般来说,投行的领导就是那些最能揽活的人和最能协调关系的人。

协调关系,除了协调项目承揽和承做过程中涉及的客户关系外,还包括协调监管部门等外部的关系。刘二飞说,投行的素质主要是对数字(财务)的敏感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大致不差。

承揽投行项目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竞标。竞标实际上就是销售,销售的是投行的服务,而销售本身又是门绝大学问。

《投行笔记》读后感(五):《投行笔记》 国内的投行

先说「进」投行(入职)。总的来说,投行门脸不大,门槛不低,不大容易进去。

以投行一线岗位为例,员工主要是名校毕业生或同业经验人士。

根据投行品牌、业务需要等情况,具体年份的招聘条件也略有不同,大致来说,应届生以金融、经管、经济、财务、法律等专业,国内外重点院校毕业、具有研究生(硕士)学历者为主,男性居多。

由于国内投行实务较多用到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所以具有 CPA、CFA 以及法律职业资格等证书的应聘者在录用上会有优势。

公司大多要求新人通过考试取得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包括证券基础知识以及承销、交易、投资等内容。

就专业资质而言,近年以保荐代表人资格最受重视。参加保代考试要求具有一定从业年限,考试包括证券综合知识和投行业务知识两大方面,涉及金融、证券、财务会计、法律法规以及股权、债权融资、资本市场、财务顾问、执业实务等内容。在经验者招聘中,也有少量资源型人才,他们不以专业知识见长,而是以其市场能力、社会资源等开拓投行业务、发挥投行作用。

有人说投行是吃青春饭的,此话有一定道理,工作强度决定了对身体条件的要求。

投行主要是跟「钱」以及「有钱人」打交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