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向何处去》读后感精选

《我们向何处去》读后感精选

《我们向何处去》是一本由勾红洋著作,32.00元出版的2012-7图书,本书定价:219,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向何处去》读后感(一):后《货币战争》时代的经济巨著

从资本主义诞生以后,经济危机便伴随而来,成为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梦魇。经济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政治、社会稳定、军事都有密切的联系,而这已经被两次世界大战、政局动荡等无数事实所证明。因此,如何把握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盘不仅关乎中国的崛起,更是整个世界需要研究的课题。作为一个拥有13亿强大购买力的国家,全球化发展如火如荼,面对西方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灾难,中国如何选择发展模式才能即快速发展又不会走入西方经济发展的怪圈,这正是作者写本书的意图。通过还原次贷危机为代表的经济危机的形成和影响,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应该是在发展了的马克思政治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国家市场经济,即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在我们品评西方经济危机带来的灾难之余,更应该把眼光投向更远,中国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避免西方经济危机的阴云。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一样,资本主义发展的死穴是生产过剩,那么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克星就是不堪其负的债务,透支未来享受现在。关于经济危机的研究,著作实在是不胜枚举,各种角度国家安全、国际关系、政治制度等方面,不过比较之下,作者所描述的观点虽然没有开天辟地,但是逻辑之严密、思考之深刻、例证之有力、语言之鲜活,尤其是落脚点回归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经济发展之路,通过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反思来得出中国模式的走向即我们向何处去,改变了以往鼓吹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套路,是一本很有特色的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著作。

从本书的各章的安排而言,很像大家所熟悉的《货币战争》,从章节的设置和语言用辞以及所用的素材都比较别致,很吸引人,故事性强,尤其是素材贴近生活,例如中国建设高铁,最近发生的西班牙财政危机,从身边的事件看出别致的视角进而分析,让人容易引起共鸣,很有说服力。书中唯一不足的我认为是作者对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前景过于乐观,最后一章清晰可见,可是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借鉴了那么多西方的发展模式经验,从1840打开国门资本主义产生萌芽,然后学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借鉴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难道现在我们能够逃脱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况且中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便深深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圈,因此,从危机论得出西方经济发展模式不行结论的逻辑我不太苟同,可以进一步商榷。

《我们向何处去》读后感(二):在危机中思考中国未来

在危机中思考中国未来

评《我们向何处去》

最近伦敦奥运会激战正酣,我们在欣赏高水平的体育竞技同时,也会对其中的一些纷争进行分析和争辩,在感慨中国经济水平提升带来的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聊一聊现有的举国体制的优劣。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羽毛球女双的让球风波了,还有叶诗文被认为服用兴奋剂,同样的竞技成绩但国旗被挂在韩国队下……在中国体育崛起之路,如同我们的经济成长之路,肯定要受到很多的掣肘,自行车追逐赛当中,人家申诉后把银牌变成了金牌,我们申诉却被罚款了。对于这种不公平,我们可以隐忍、可以抱怨,但是我们还是要考虑中国体育的未来,更重要的是考虑中国的未来。《我们向何处去》也是在考虑中国的未来,在全面分析世界债务危机的同时,把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形势摆在我们面前,作者列举了西方经济学对于经济发展的“错误”指导,首次运用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剖析债务危机,希望以此为中国经济破局。“我们向何处去”这个问题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这也是我们关注这样的话题、关注本书的最主要原因。

美国依然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强权继续印制美钞,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让它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而国内寅吃卯粮的消费模式已经让这个国家的信誉陡然下降;以德国为首的欧盟忙着处理 “欧猪五国”及其他成员国的国家债务问题,日本的经济为政治拖累,福岛的核危机更是让它雪上加霜;中国的国家债务问题不严重,但地方债务、贫富差距和西方国家的压制也让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平添几分变数。自次贷危机以来,多个西方国家陷入了债务危机,西方经济学界也对经济学进行了回顾和反省,希望通过理论上的分析,为西方经济重新复苏提供理论指导,迄今为止我们仍没有看到任何的新意,反而是国家政治借着危机进一步介入经济,重新拾起凯恩斯的大旗收拾经济危机之后的烂摊子。还有没有更好的经济学理论?作者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原理,并在两部类模型中增加了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因素,并将其与社会运行联系起来,这个思路固然很好,但是并没有给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确实能说明中国经济30多年的增长,“消费不可持续”的理论也能说明目前西方世界陷入危机的原因,但那只是过去,未来还是这样么?我们将要向何处去?

“我们向何处去”这个问题承载了太多,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民生不一而足;真正要回答好这个问题也确实很难。作者对于世界现状的分析固然透彻,但在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释当前社会经济却显得有点不足,仅仅因为经济学思考的一堆假设就给带上“李嘉图恶习”的帽子?运用创新的理论推理出来的“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也显得有些理论,对于未来向何处去这个终极的问题,最终给出的一些答案也不是很全面。总之,这本书创意很好,但思路还不够清晰。相比《第七次财富浪潮》的精彩,作者显然揽了一个大活,就像跳水比赛中,一个运动员选了一个他平时都很难完成的动作,最后的成绩当然不会太好。

发展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关键的是我们要把持自己的原则,并努力思考如何“破局”。当前国内的社会稳定问题逐渐突出,从乌坎到什邡再到启东,民众的意识逐渐觉醒,而官员的道德水平却难见提高;国外经济形势不佳,美国重新将战略重点放在亚洲,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威胁,东南亚国家更是趁火打劫与中国争地盘。我们向何处去?

2012-8-4

《我们向何处去》读后感(三):深度与宽度的思考

魔兽3选手加解说玉米曾经这样批评过另一位解说:魔兽3发展到今天,每一位选手都会随着战局的变化而做出调整,但他总是装作一副很懂的样子,每次解说都在说“哎,没什么变化啦,打来打去都这样啦”等等,并没有从选手的角度考虑该怎么去做,其实是很伤害魔兽的观赏和观众的热情的。

在评论书前说这段话其实是想引出关于评论者、作者、读者与书籍的关系。像对于《货币战争》这类的热门书籍,经济学家似乎站在了普通大众的对立面,而对于作品本身,经济学家常常嗤之以鼻,连批评的功夫也不愿意花。其实,“不过尔尔”是最烂的评论,意味着你不仅不尊重作者的劳动,更连大家对该书的评论也显得是多余。如果可以,我倒是更愿意像玉米在解说一场比赛时关注选手的想法一样,真心的去揣测一本书在撰写过程中作者的想法,以便真正意识到一本书的好与坏。

《我们向何处去》是一本关于当前全球债务危机和中国模式的思考的书籍。“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债务危机以及解决之道,人们很容易站队划线,但我们还是先撇下这个问题。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太杂,从美国到日本,从罗斯福到施罗德,这种跨度较大的叙述模式客观上导致了重点的不突出。这使我想起了贺卫方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刑法学的教授曾经质问过他,“司法改革的时候你也管,后来孙志刚案件的时候你也管。你这管得是不是太多了?!”贺卫方回答道,“我是做外国法制史的,宪法管、刑法管,没有我管不了的东西。”

贺卫方说的当然是玩笑话,因为治学和经世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也反映出治学上的取舍,宽度有了,深度自然就会受到影响。让我稍微例举一下作者想讨论的问题:美国的衰落,日本失落的经济,高福利的风险,高投资的风险,凯恩斯与李嘉图的经验教训,科技革命等等。这些问题任何一个问题研究通透了都足以写成一本书。比如关于罗斯福新政,到底是罗斯福拖延了经济的复苏,还是罗斯福的新政挽救了金融危机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当然,我也揣测作者假象的读者或许只是普通受众,然而通识教育与通俗读物显然是两码事。在第一篇“危局”中,稍微关注经济的读者都能有所了解——而这一部分人恰好是最有机会成为读者的人,因此,任由自己的笔触随自己的思考跑火车,这无疑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在第四篇“破局”中,作者将中国模式归结为2点,一是对资本的约束,防止出现在自由市场的马太效应,二是厘定政府权力的边界,将权力限制在“保持经济的活力,保持最基本的正义和公平,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如果说这本书是“破而后立”的叙述方式,显然这两点还没有立起来,因为具体的尺度、方法都没有讲清楚,是作者还没想清楚还是作者认为原则确定以后其他的事情都好办了,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拿作者最为提倡的高铁来说,作者认为虽然高铁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高铁却能将中国的内陆与沿海连接,向东可以形成陆海联动,向西可以直通欧洲,形成新的丝绸之路,实现欧亚互通。然而,是否高铁过于激进,不适合现有的经济环境,作者却未能详细说明。这点,就跟作者利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推导出要平衡投资、消费的观点一样,有见解但不具备实操性。

可以说,这本书就像是海面那波光嶙峋的表面,看上去很美,但如果能再深入地探讨,或许会是一本更出彩的书籍。让我在回到我所喜欢的魔兽3电子竞技游戏的解说上来吧。人族对兽族的比赛,一般会选择一波流,但如何去限制英雄的等级和时间的把握,都成为选手着重考虑的问题。因此,虽然限制政经一家,人们也越来越热衷讨论经济问题,但常常会形成观念的左右之分与相互攻击,作者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的运用无疑是一个新鲜而又有挑战的任务,但如何利用其分析具体问题,无疑是一种考验。期望作者能钻的更深,研究的更通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