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经典读后感有感

《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经典读后感有感

《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是一本由林毅夫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80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读后感(一):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林毅夫

忍不住等到明天喷他了

林毅夫把英国爆发工业革命这个大分流(欧洲领先中国等其他地区)归因于科学实验。

动动脑子也知道小分流(英国领先西欧,西欧领先东欧),是无法用科学实验阐释的。

勿论其他,单论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的扩散,中国与英国的决定性区别在于新技术的经济诱因,中国并无英国那种抵抗统治权寻租的财产权

林毅夫到底无视了二十多年前杨小凯说的后发劣势,选择了锯箭补锅之法。

嘻。

《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读后感(二):中国经济的未来是光明的

书中作者讨论了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抛弃了常规以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为研究基础的经济理论而试图探寻符合中国国情的、与中国经济发展相符的新经济理论。通过新结构经济学,我们将能够正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规律,解决现阶段的诸多问题,并合理规划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事实上,这种新经济理论极具实事求是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经济学领域的一次大胆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我们着眼于建设属于自己的经济学理论时,中国经济将会继续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令人羡慕的伟大成就。

《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读后感(三):林毅夫定义中国新经济思想

我很赞成作者在文中的一句话:任何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就必然伴随着引领世界经济学理论思潮的产生。 古希腊产生了理想国,基督教时期神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院学派,英国产生了重商主义、国富论、还有在美国大放光芒的凯恩斯经济学,德国产生了官房主义经济学。美国则产生了托拉斯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七八十年代盛行的南美经济奇迹则诞生了替代经济学。 而中国在古时奉行的是儒商主义,一手读书一手经商,而现在林毅夫提出了《新结构经经济学》,这本书从世界各国的成败敞诉了由于各国禀赋不同,发达国家所产生的经济理论套于其它国家并不适用,例如俄罗斯和南美在接受新自由主义经济后的一败涂地。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禀赋而制定符合自己国情的经济政策。 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就是比较优势理论,而适合中国发展的就是《新结构经济学》,以比较优势建立的劳动力密集产业进行国际竞争,补助资本密集企业建立比较优势获得生存进而壮大参与竞争。 这本书前三分之二略微难读,以经济理论为主,后三分之一讲解国际贸易和争端、未来十四五中国发展。如果你想了解中国改开以来的经济思想进程,我强烈推荐这本书。

《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读后感(四):解密政策背后的经济原理,中国背后有高人

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国家之间经济差距逐步拉大。二次世界大战后,落后国家尝试各种手段发展经济,形成了丰富的转型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经济理论虽然能够发现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也能解释其中原因,却无法指导经济改革。作者认为这是西方经济学误把经济结构当成外生因素导致的。直接对经济结构进行改革,决定经济结构的外生因素没有变化,导致新经济结构无法延续。

为解决转型问题,作者提出新结构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认为经济结构是内生的,只有改变影响经济结构的根本外生因素,才能达到改革目的。作者认为影响经济最根本自变量是要素禀赋结构。发达国家拥有更丰富的资本和技术。因此,资本、技术的相对价格较低。导致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塑造了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而这种经济结构下,发达国家拥有较高生产力水平,这是发达国家经济领先的根本原因。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逐步改变要素禀赋结构。首先,发展中国家需要发现一国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进而,通过硬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的制度安排,将隐形的要素禀赋结构优势,转化显性的产品和服务的比较优势,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资本和技术禀赋。而资本和技术禀赋的增加,逐步改变要素禀赋结构,催生出新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最终,在新要素禀赋结构和新经济结构的共同做用下,提高一国生产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精准把控要素禀赋结构,并伴随着基础设施和制度的不断调整。因此,作者认为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同等重要。

作者分别从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国家维度验证其新结构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基于该理论,作者给出了中国新时代经济转型的发展建议,涵盖政策、金融、国际关系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领域。作者将新结构经济理论,建立在新古典主义的理性人朴素假设之上,让其理论具有更大的普适性。又提出一个演绎和三个归纳的研究方法,给新结构经济学以严谨的逻辑内核。

《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读后感(五):新结构经济学说的理解

新结构经济学说的理解——读林毅夫之《论中国经济》

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呼唤新的经济理论,作为社会学分支的经济学,在解释经济成功的因果关系中,总是在成功的经济中出现的较多。作为结果的成功经济可以为经济理论成就绝大的助推力。

林大师在北京大学提出“新结构经济学”,言下之意,中国经济是结构性的,研究中国经济需要采用结构性、分层次的视角,不仅不同地域结构层次不同、相同地域甚至是一个城市其经济也是多结构、多层次的。本着我党“实事求是”的办事原则,按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中国实际的经济现状分层次研究应该是一个可以结出丰硕研究成果的研究体系。唯一不能确定的是,这个结构能否被国际认可,是否会被冠以“共产主义”“马克思”等等标签而被一棍子打死。

举例北京市,经济结构性明显,仅以蔬菜为例子,在北京,既有街头路边摊、有社区便民服务站、有街角便民超市、有大型综合超市、还有高端绿色有机进口等等精品超市,一个西红柿的价格从1元到15元都能找到,至于你想买什么样的,都可以选择。试问,这是不是一种结构的显著现状?如果某位经济学家,安下心来,认真去跑跑北京的四九城,细细地记录一下蔬菜的价格、访谈部分顾客,蔬菜的消费结构经济学是不是就可以选择一个主题了?如果在掺杂上消费心理学,OMG!这个课题大了。就不知道,遍布北京各大高校的经济学研究生、博士生甚至是教授等等学者是否舍得浪费一些时间来实地搜集这些信息了,亦或者有没有什么基础研究资金可以支持专家学者来获取如此信息。

对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林大师在整本书里都在讲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只不过针对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适当调整两手的硬度。对于没有竞争力、但是又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卡脖子”技术等是必须要通过“有为政府”的理所当然的产业政策进行支持;对于没有办法通过市场在短时间内解决的企业发展硬环境和软环境,同样也是需要“有为政府”主动解决,譬如道路、电力、通信等等硬环境,譬如审批、备案、签证、税务等等营商软环境,如果政府“躺倒”寄希望于“有效市场”是不可能解决的,相应的后发优势也就不能发挥作用。采取主流发达国家经济理论相符合经济政策的国家,国民经济在过去40年里大多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休克”疗法直接摧毁了原本靠“有为政府”扶持的核心工业,缺乏资本的有竞争力产业无从发展,经济唯有全面后退。相反,两手都抓的国家,在认清事实、因地制宜地发展“比较优势”的大多成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逐渐成为核心国家的供应商,积累了资本和财富,逐渐有向核心国家核心地位靠拢的可能。

使用上述框架来讨论中国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阶段的经济,林大师建议实事求是。逐渐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技术提升,二是产业升级,具体表现就是将劳动力从低附加值的产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推动此种提升,首先要做的是“六稳六保”,保就业、稳增长,促进全民收入稳步上升,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推动国内大循环的持续提升。举个类比:我是台灯制造者的工人,赚了3000元,我花1000元消费,买了一个台灯,台灯制造者在这个台灯上赚了100元,所以给我开3000元工资。如果技术升级、品质提升,一个台灯可以卖3000元,台灯制造者一个台灯赚1800元,我作为工人,可能会获得10000元,同等消费比例,我可以花3300元来买这个台灯,剩余300元衍生为其他消费。这就是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移的形象比喻了。期间的重大变化就是台灯品质提升了,可能是技术提升(更加护眼、更加节能等等)、也可能是产业升级(台灯智能化了,可以作为家庭的智能助手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观点跟凯恩斯的“挖坑、填坑”论是显著不同的,就经济性来讲,不考虑此种行为的社会效用,挖坑、填坑是纯粹的消耗资源,起作用的不过是间接效果、构建经济资源转移的桥梁而已。也不是纯粹地涨价,其带来的是消费品品质提升和消费者消费生活的更加美好化。当然如果碰到清教徒、佛教徒、儒家,碰到所有宣扬朴素生活的宗教哲学,未免会被成为“奇技淫巧”,然则,生活进步不就是科技带来的吗?奇技淫巧也可以给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哲学家们是否就可以更加专注地“冥想”,更加深入“无尽的思”,从而思想出更加智慧的话语,再来评价“奇技淫巧”?

“ 庖丁解牛”源于对牛的高度认知,凡经济学家认知经济学,也需要此等精细手段。从事实出发,从对社会的全景认识的基础上,考虑人的物质、社会和精神三层次结合,然后再从经济行为入手,其理论方能经得起推敲,其范式方能经得起检验,且成果方能大放异彩。

林大师的“新结构经济学”尚待发扬光大,期待有志者加入北大,在经院创造属于北大的经济学理论,创建属于中国的理论,为世界经济学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2021年5月31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