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读后感摘抄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读后感摘抄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是一本由朱启臻 / 赵晨鸣著作,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372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1-5-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读后感(一):农民离土下的农业未来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一书的目的在于作者以大量的调查案例反思当前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背后的个体原因、社会原因、制度原因,而其根本的目的是作者为了呼吁政策制定者和全社会人员重新认识农业的本质,强调政府支持农业的责任和全社会关心支持热爱农业的责任。

以土地为生的农民不再把土地视为生命,年轻农民以离开土地为荣,大规模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造成了农业老龄化、农村空心化,这样“谁来种地”的问题成为今后不远一段时间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未来农业何去何从?机械化、规模化是不是农业唯一的形式?谁来保护农业?值得我们继续思考。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读后感(二):回去也不错

1、作为一种正常的“向上”流动欲望,农民离开土地并不需要惋惜,也不能指责为“背叛土地”。关注点应该在那些留下来或意愿回去的人,有两点是需要考虑的:经济和身份。即经济上如何让务农能和城市务工达到平等;身份上如何让农民能享有和非农相同的待遇。

在提高农民收入上我们经常能听到诸如“产业化调整”“农村合作社”“重回集体化”这样的字眼,在媒体的鼓动下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但整体的农民状态却依然如此。我们从基础上看起,农村水利建设、种植方法、机械化利用程度依然还在集体化的水平(甚至更差),这上面涉及到的就是政府职能部门的缺席。往后,在农业产品的市场化中,农民如何获得市场话语权?农村合作社是否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或者和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小贩合作(以他们为基础的农协)。当然政府的市场调控功能也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农产品供大于求之后如何保证农民利益。

农民的身份福利问题更为重要。1、我们需要确定农民作为一种职业的退休年龄,及退休后享有的养老福利。2、农村教育投入的公平(子女的教育是很多人不愿回来的原因)。3、农村医疗。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读后感(三):农村凋零,农业如何发展?

大量真实的案例诉说说当前农村的现状,从最初的90年代的“民工潮”起,广大农村的农民一直向城市涌去,直到今天,每年还会新增上千万的农民工。年轻人没有再愿意留在农村,所有人都渴望着过更好的生活,离开农村,求学或打工,成为农村孩子惟二的选择,谁还愿意种地?

农民工在城市,无法定居,难以融入城市生活,缺乏劳动技能,大多从事着需要劳力的工作,做着城里人不愿做的又脏又累的工作,住着最差的环境,拿着不高的工资,还备受歧视,那么,还为什么留在城市?

因为尽管处于城市的最低层,有时候还是比在农村强,城市的工作辛苦,可种地更辛苦,城市的工资低,可两个月的工资就能抵上辛辛苦苦种地一年的收入;种地是靠天吃饭的,旱灾、洪灾、虫灾,随便一个都有可能让一年的投入化为泡沫。农业是一个高风险低收入的行业。

然而,尽管农民工们在城市打工多年,城市却依然融不下他们,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当他们年纪大了,无法再提供劳力时,无法在城市落脚,最后不得不回到农村。

…………

书中的案例大多数是贫困地区的情况,具有一定代表性,其实有些地方的现代农业已经发展起来了,但并不是很乐观,因为规模越大,就要承受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农业、农村的发展是个复杂的问题。感觉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社会能够尊重农民重视农民、农业的价值,他们付出了太多,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尊重与回馈,我认为他们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中被牺牲掉的一代人,以他们的牺牲换取现在工业化的发展,以农业的牺牲换取工业的发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