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股市20年投资智慧》读后感100字

《中国股市20年投资智慧》读后感100字

《中国股市20年投资智慧》是一本由李晓伟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的245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股市20年投资智慧》读后感(一):一本一般般的书

废话较多,官话不少,前三分之一不值得看,后三分之二可以翻翻,总之没有阅读乐趣的一本书。不推荐阅读,有空花半个小时翻一番就可以了。

后三分之一的分类还比较新颖。

比起市场一些博人眼球的书略好,但没有好到哪里去。

从第一个推荐序是牛刀写的就可以看出来这书实在不咋地。

faint,为毛要写满50个字才能发表。

《中国股市20年投资智慧》读后感(二):暂记-股市

非金融或者经济类读者可以参阅此书,细心读之,收益颇多。既总结了中国股市的特点,也提出了股市选股的宏观方法,从国家政策到突发事件,从历史规律对比当前中国,更有展望,本书出版于2011年5月,笔者于2015年1月翻阅此书。身为作者功底折服,更期望多年后如有人再看此书,认可“古人诚不我欺”。

感谢此书给我打开的窗户,更开阔,更明亮。

请期待2015.3的读后感。

《中国股市20年投资智慧》读后感(三):书摘 中国股市20年投资智慧

中国股市20年投资智慧

李晓伟

◆ 第4章 股市创造奇迹

重要的不是知道自己知道什么,而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永远不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 第6章 技术分析的错觉

投资者可以建立起成交量为核心的技术分析体系。成交量代表着市场的活跃度,不仅是投资者情绪的集中反映,而且能折射出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是技术分析中最重要的指标。

技术分析的精髓不在于对行情的预测,而是解读市场的一种思想,是人性在证券市场上的量化体现。因此,投资者学习和应用技术分析,不应该囿于某项理论或指标,而是要读懂技术分析的思想和逻辑,融会贯通方能游刃有余,稳操胜券

◆ 第11章 市场密码之经济周期

约翰·S·戈登在《伟大的博弈》中这样写道:“经济周期是人类本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 第12章 市场密码之资金周期

考察中国股市1990~2010年的运行,发现M 1和M 2的变化与股市表现存在惊人的规律性联动。最显著的经验是,每当M 2增速大于M 1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时,股指将逐步进入牛市,随着这种差距逐渐缩小,股指将逐步见顶,而当M 1增速超过22%以后,股指一般会步入熊市。

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产能周期主导经济周期。而产能周期主要由投资周期决定,投资周期由信贷周期决定。因此,信贷投放量不仅和经济周期直接相关,而且是衡量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在四种常见的量价组合中,量价背离是最具有预示意义的形态,顶部区域的缩量上涨或底部区域的放量滞涨,往往是市场见顶或见底的征兆。

◆ 第14章 A股各行业沙场点兵

固定资产的投资周期是建筑建材行业景气度的决定因素。

◆ 第15章 N种版本的“黑马”传说

对于事前定下来的重大活动,投资者可预先圈定相关个股,根据活动进展的节奏,密切跟踪,提前建仓。

从技术上看,成交量是衡量市场活跃度的直接指标,无论上涨、下跌还是横盘整理,只要在缩量的前提下,均不利于概念的炒作。

在历史上的黑马股中,极难发现大盘股和机构重仓股的影子。

在黑马集中营里,流通市值适中、筹码相对分散是最显著的两项特征。

具备黑马潜质的多是那些业绩波动幅度大、题材概念丰富的公司,

◆ 第16章 寻找股市中的稀世珍品

据历史经验,生活消费品、医药、银行保险、连锁零售等市场需求弹性低的行业,在长期内将为投资者带来安全可靠的回报。

投资者应尽量避开主业处于幼稚期或衰退期的上市公司,行业成长期的龙头企业或成熟期的领导企业则能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尤其那些经过行业自由竞争后脱颖而出的企业,类似家电业中的格力电器(000651)、美的电器(000527)等,更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在当前多元化经营的A股中,几乎找不到成功的案例,由此类公司组成的综合类板块,赢利能力和成长性在所有板块中均倒数第一。 从全球的经验来看,成功的多元化必须有两项前提,一是在专业化分工的前提下,主营业务得到充分发展,已取得行业领先的地位;二是企业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能长期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在未达到此两项标准前,多元化经营的风险远大于机遇。

定价权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标志。所谓定价权,是指企业对产品价格拥有控制力,提高价格不会影响市场销量。假如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则可通过提价将新增成本顺利传导至下游,进而保持稳定的赢利水平。产品定价能力可透过下述三项财务数据进行体现:

1. 毛利率

稳健且逐步提升的毛利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

2.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已向对方提供劳务或商品,尚未收回账款而形成的债权。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扩大产品销售,常采用赊销方式开拓客户,应收账款由此产生。应收账款占主营收入的比例,不仅折射出企业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而且是企业市场竞争地位的反映。应收账款占比越高,产生坏账的风险越高。导致此现象的根源,极可能是企业缺乏产品定价权。

2. 预收账款

和应收账款相反,预收账款是指企业尚未提供劳务或商品,向客户预收的款项。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预收账款占主营收入的比例更能体现出企业的竞争力。此处的逻辑相当简单,只有那些供不应求的产品或为客户提供超额价值的劳务,才会吸引客户提前支付款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