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熊市》的读后感大全

《大熊市》的读后感大全

《大熊市》是一本由[美]罗斯查尔著作,上海财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8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熊市》读后感(一):风险教育:买入并持有,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本?

基本上是一本历史类的书籍,除了一些逸闻轶事之外,看完最大的收获是这些问题的回答:

1 买入并持有,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本?

答案:因时而定。对指数来说,如果是在牛市顶峰买入,那你可能需要准备二十,三十年的时间。附带一提,二战后,债券熊市持续了64年!

总而言之,如果准备买入后,下跌就“装死”,那你可能要到30年后再涕泪横流:俺终于解套了!所以,要止损。

(没有兴趣去查证是否属实,而且跟杰米西格尔的股市长线法宝有些冲突,但很明显的,简单的买入持有的框架中,时间长度实在长得惊人,是数十年级别的,这一点倒是跟印象中差不多。)

2 债券安全么?

答案:别想了,想想债券的清偿顺序,再想想破产时(这个时候多半不景气)的抵押物价值的下跌……

3 股票能跌到什么地步?

答案:有许多股票交易所最后关闭了;近一点的香港,据说1974年指数下跌了89%?总而言之,肯定比你想到的要惨一点。

《大熊市》读后感(二):少人关注的六星神书,没有固定的规则,只有你想不到的熊市。

少人关注的六星神书,没有固定的规则,只有你想不到的熊市。

1.这本书非常流畅,翻译也非常扎实。

2.阅读《大熊市启示录》时,觉得非常不通畅,很多地方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看完,感觉哪里不太对。

现在明白了,第一,翻译有问题,应该不是baidu翻译翻的,可能用的是Google翻译;第二,文章选取的媒体材料可能有问题;第三,某些观点可能已经被证伪了,但作者放在1987年之前的远古情境中,可能管用,但放在现在,是错的,所以,我很不舒服。

3.托宾的Q理论,在《大熊市启示录》反复引用,并且是主理论。但是,这本书《大熊市:危机市场生存与盈利法则》告诉我们,托宾的Q理论从1990年开始都是错的。

怪不得,《大熊市启示录》作者后来对于股市的看法是错的:一,从1993年开始看空,空到2001证明自己对的。NM,8年时间,证明自己是对的,但你错过了8年的赚钱时间。二,认为2008年的熊市是2001年股市崩盘的延续,并且,2008年探底没有成功。所以,作者认为,2009、2012和2014年只是一个大趋势的小反弹,熊市会继续。

如果你信了,站在2022年的角度看,你就会错过导致3万5000点的大行情。

所以,看《大熊市启示录》不舒服,是对的。

4.理论错误,得出的结果差之千里,还搞个毛线投资。

《大熊市启示录》的预测熊市的理论模型过于简单,也没有反思系统,所以,还是不要建这样的模型。

5.吉姆·罗杰斯,看空做空都对了,为老板赚了钱,却被老板骂了一顿。因为老板讨厌做空。

世道啊。

6.熊市的发生,都是在不经意间。

经意间的事情,不会带来熊市。比如说,美国总统被刺去世,4位总统被刺,4次股票大涨。

因为,美国总统有备份系统,总统死了,还有副总统顶上。

7.与大众观点不同,该书认为,战争对股市的影响要看战争规模,大规模战争,股市看跌;小规模战争,股市看涨。

8.熊市的最最重要的因素,是股市估值过高,其他神马都是浮云,都是辅助。

企业利润剧增,第二年可能熊市。

央妈降息,可能引发熊市。

经济好得不可思议,第二年可能熊市。

信贷扩容,第二年可能熊市。

专家们一致看多,第二年可能熊市。

没有固定的规则,只有你想不到的熊市。

所以,任何想法,不要过于绝对。

9.在市场火热的时候,想找到看空的基金经理,几乎不可能。

反之,在市场冰点的时候,想找到看多的基金经理,也是几乎不可能。

10.牛逼的基金经理,看空做多。比如说,1987年的吉姆·罗杰斯,强烈看空后市,但半年后行情启动时,赚得盆满钵满。

巴菲特也算一个,在90年中后期末写了很多看空的文章,但一只股票都没卖。

所以,投资策略,要因变而变。

11.所以,我的投资策略,不能受自己主观预期的束缚,而是在市场中,因现实证据变化而变化。

12.P41页前后列举了很多股市检测指标,包括巴菲特独创的股票市值/GDP(GNP),巴菲特喜欢GNP。

事后检测发现,全都过时了。

所以说,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

唯一打不破的,就是估值了。但也不能僵化地使用绝对估值区间,如果你信了也用了马丁·茨威格的绝对估值区间,你在1993年也就空仓了,后面直到2022年的大行情,和你没关系了。

13.所以,借用我们教授的话——“It depends”,看情况再说。

不要僵化,“It depends”。

《大熊市》读后感(三):做股民不容易

“不够走运的股票筛选者通常发现他们处于个人熊市中:他们自己的股票在下跌,而其他人的股票都在上涨。这比整体的股市更难以承受,毕竟整体熊市中的不幸是有人作伴的。”《大熊市》的作者如此调侃着“熊市”。

所谓熊市,又称为空头市场,指证券市场上,价格走低的市场。市场看空者对于熊市的预期,较看多者来说更具有贴近于现实的准备,在我看来,这一预期也需要投资者时时挂在心头,不能盲目乐观。作者认为,由于税费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股票像是处于一条漏水的床上。并且通过调整之后的道琼斯指数可以得到一个明显的结论,股票市场的收益率没有想象中的高,这也间接说明了作者的观点——熊市必将重现。不过在工业革命之后,全世界的经济与工业正在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中,人们的思维显然被这快速增长的生产速度娇惯,再加上通货膨胀的伪装,似乎在股票市场里一切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熊市带来的股价跳水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看空者也被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甚至招来嘲笑讥讽。可股市绝不是一片永远风平浪静的海域,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必然暗藏这汹涌的暗流,猛然间发作就会打翻无数的风帆。

在股票市场中,流行一种观点——buy and hold,似乎每一种股票都值得投资和等待。“买入并持有”的观点需要长期的观察和等待,付出极大的精力与勇气。而在这个语境下的长期可能超过投资者的一生之久,而这份勇气也不是人人拥有的。从风险回避的角度来说,这是希望通过利用风险来取得收益的做法。在熊市的虎视眈眈之下,持有比卖出股票更可能使投资者最终一无所有。

但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大量的卖出者正是熊市形成的原因。大概一到两年内,股市会出现一次小范围的调整,对这时的买入或卖出一直都两种不同的做法。第一,在调整的谷底买入大量股票,形成抄底优势,这也被称为是新手发动的反弹;第二,在反弹过后的顶峰卖出股票,寻求债券或者其他资本的庇护,退出股市以躲避熊市的冲击。熊市出现前会有一次小幅度的股价下降,通常专家的评价会掩盖股价的首次下降的危险性,用“这是一次微小的调整”或者“这是一次好的买入机会”麻痹了投资者的神经。在我看来,时机最需要的是独立分析并自我掌控,等到铺天盖地都是专家看法时,就算是真的买入机会也悄悄溜走了。

熊市出现得静悄悄的,伤害却如此巨大,我不禁想知道是什么因素引发了熊市。书中是这样描述的,首先由于股票反应出经济情况可知,不景气的经济与超级活跃的经济都可能会引起熊市,这是因为高通胀和滞涨导致的经济运行不健康间接引发的。其次,政治局势同样会影响股票市场,例如二战结束,越南战争结束,以及萨达姆入侵科威特,阿根廷政府破产等等。据此有一种观点为“在炮声中卖出”,由此我不禁想到美国对待利比亚战局的态度,在美国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影响之后,奥巴马总统并不愿意承认这次行动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军事行动,同时甘愿让出美国的军事指挥权,选择了幕后工作,这也似乎暗示这战争的打响将引起熊市。再有,当股票价格被高估即出现泡沫时,这就是说仅仅当下一个买家愿意支付这个价格时,该价格才是可靠的,否则高估的股价随后就会下跌。在真实市场中,这是个显而易见的理由,价格与价值之间的不匹配,必然会引起市场价格的重组。但在我看来,股票更像是抽离了本身意义的交易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不那么关心,反而对于他人对于这个工具的爱好程度和占有欲望,利率和金融事件更为关注,此时股票交易仅仅是为了交易而交易,股票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含义。由以上这些理由,都可得出一个结论——熊市是无可避免必然会出现的,而投资者能做的只有想办法观察到熊市的到来,尽量躲避冲击甚至于在熊市中盈利。虽然卖空的行为也被认为是投机倒把,卖空者被许多人认为是熊市的始作俑者,甚至受人骚扰和厌恶。可是这在能获取利益面前,又算什么呢?作者也因此给出警告——如果在熊市中赚了钱,不要告诉你的邻居。

随后书中提到了很多投资者预期熊市出现和结束的方式,首先是投资这采用各种与股票价格有关的指数来预测股价的走势,例如铝价、皮革价格、感情压力计、综合预测指标等等,虽然大多不可靠但也值得参考;还有的是各种基于静态数据得到的类似与股价有关的测量方法,例如,马蒂·泽维格的股市的“三重打击”——极度通缩、超长的估值倍数、倒挂的收益曲线,“Q比率”、“70%比率”、“均值回归”、“圣明安山理论”、“腾落指数”等等。我认为盲目依赖这些指数和测量方法可能会使熊市的出现完成一轮自我实现的悲剧,好在不是所有人都同时信任同一种方法,才有了现在的跌宕起伏的股市。就像不同的宗教信仰一样,构成了全世界五彩斑斓的宗教文化和政治文化。最后,作者较为推崇的方式是从下降的利率中得到有价值的线索,以及从突然出现的大量交易量得知股市的解冻。由此我想到下降的利率会鼓励购买债券的投资者将资金从盈利率较低的债券市场中转移至股票市场里,也有利于经济复苏,使企业恢复繁荣,从而促使股票市场从熊市中走出。而突然出现的大量交易量则说明了投资者不再想要卖空股票,而是选择买入。

在了解了如何预知熊市的出现和结束之后,投资者更需要的是如何选择时机进入股票市场和退出市场。按照经验得出,在通胀较低且经济运行良好时,应该进入股票市场;通胀上升且经济运行不良好时,应该果断卖空退出市场。我认为在股市中“讨生活”一定不能为股市中盈利的部分渲染情绪,盲目地买入并持有可能会让投资者如履薄冰,如同独自站在寒风中独自等待春天的到来,而观察敏锐的人早已在温暖的木屋里欢歌笑语了。不过更加精明的投资者会利用熊市来卖空或者投资看跌期权等等,因此充分盈利跻身富豪之列。在我看来,整个世界的股票市场,如同波光粼粼的湖面,此起彼伏之时必然会有熊市存在的角落。熊市对于看空者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熊市使看空国外减少了等待的时间。

书中给出了不少种在熊市中规避风险或者风险较小的投资方法,第一是根据观察发现在市场下跌中抵御性行业股票表现较好,或者买入价值型小盘股;第二可以将净资产从股票转移到安全的存折、货币市场基金或3个月的国债来避免这种贫困化,在熊市中为资金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天堂;第三则是藏身于债券中,相比于股票,持有债券的收益通常与股票相当甚至有时超过了股票,并且政府债券明显使持有者的风险远远小于股民。当然债券也会遇到熊市,这是金融资产交易普遍会遇到的情景;第四,大家都很了解,坚挺的黄金市场同样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在大多看多者看来由于黄金的稀缺性与猛增的需求量,不管是实物黄金还是通过股票,都能让拥有者在熊市中傲视群雄。可是在另一方面看来,我认为政府对于黄金的拥有一直采取抵制禁止的态度,这么一来,大量的资金无法投入到相应数量的黄金中,从而势必造成黄金价格的上涨。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这对于货币系统稳定是一个较大的冲击。第五,在熊市中,拥有分红的股票或投资组合可以免于被拥有者抛弃。显然,有分红的股票保证了拥有者的固定的股利收入。可这一选择同样具有风险,由于企业的未来支付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红利并不像政府债券一样坚挺。在眼花缭乱的方案中,我只清楚地得到了一个结论——不管如何选择规避风险,最终仍然无法逃避资金缩水的可能性。类似于权力与义务的相铺相承,利益与风险也总是相伴左右的。投资者无法得到无风险的利益,这就跟水一样,你满则我少,总水量是一直都不变的。看不穿,看不透,也许这就是金融的游戏规则之一吧。

在熊市来临时,乌云密布,投资者纷纷寻找避雨之处时,看空者却在雨中欢呼雀跃。这本书教会了我用另一个与大众不一样的角度看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也让我知道了事情不一定都是坏的,换一种心情看待可以让世界变得无比美妙。用一首献给道琼斯指数的爱情小诗来结束此文罢,也许从中我们能得出股市的魅力所在:

在道-琼斯的甜蜜中,

记忆失去了目标;

与每天的趋势一起行动,

忘记所有历史。

1987年是一个苍白的阴影,

1973年只是一阵温暖的微风。

道-琼斯就是所有的爱,

每个人都因此而爱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