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标准普尔选股指南读后感1000字

标准普尔选股指南读后感1000字

《标准普尔选股指南》是一本由迈克尔·凯伊著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1.00元,页数:1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标准普尔选股指南》读后感(一):一本关于股票筛选器的书

内容:★★★☆☆

翻译:★★★☆☆

排印:★★★☆☆

装帧:★★★★☆

一本关于股票筛选器的书,所谓股票筛选器,就是一些证券网站提供的根据设定的条件挑选股票的功能,这种功能在大陆地区的证券网站中很罕见,目前我只发现了Google财经提供的股票筛选器测试版。我们常见的股票行情软件里,大都带智能选股功能,和网站上的股票筛选器是一个意思。不过,股票软件里的智能选股功能着重于技术分析,本书则着重于基本面分析。

在拿到这本书之前,以为是介绍标准普尔挑选指数成分股方法的一本书,看完后,觉得本书的内容和标准普尔的关系并不大,如果书名叫做《筛选器选股指南》会更贴切一些。

但上边所述并非本书的缺点。书中介绍的关于设定筛选器各种条件的方法,以及不同投资理念和不同行业股票条件设定的指导,即使不使用筛选器,也是很具参考意义的。书中还介绍了基金和债券的筛选方法,从理念上来说,也很实用。

正如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筛选器能减少你繁重的选股过程,并提高收益最大化的可能性,但不能提供给你100%安全和收益的可能性。其实,在投机市场里,任何有益的理论和方法,都具备以上特征。

看本书的《译后记》,译者应该是有证券知识背景的,但书中地很多指标都被直译,没有使用大陆地区的惯用语,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时常会有唐突的感觉。

书中的错字、漏字也较为明显,还有些地方会影响到阅读和理解。书的装帧中规中矩,很好。直译和错字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这本书的整体质量。

《标准普尔选股指南》读后感(二):量化选股的基础——《标准普尔选股指南》

该书不厚,188页,我花了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在火车上就读完了,该书的内容对我而言没什么新奇的,因为从06年底我就已经搞了第一期的量化选股的投资组合,后来毕业论文也写的是这个主题,再到后来也是现在工作后又搞了高ROE+低有息负债率的组合。但是我还是强列建议没有接触过量化选股思维的朋友们阅读此书。股票投资新手往往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多的上市公司我该挑选出哪几家进行投资啊?该书就给出了答案,既通过些数量指标来进行筛选。有哪几类的指标可以衡量公司呢,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财务指标,公司股东结构指标,估值指标,行情指标,技术分析指标,预期指标(如预期EPS),等等指标进行量化选股。输入设定的指标,电脑进行交集筛选,就能选到可能的目标公司。但是应该说明的是能够完成以上步骤需要投资人在公司金融学,财务学方面具备些基础,清楚自己给出的指标意义,指标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该书利用以上所说的几大类指标构建了成长型组合,价值型,GARP型,高股息型,动量型,特定行业筛选型,不过遗憾的是没给出这些组合的业绩究竟怎样。通过该书,我们只能了解了机构量化选股的入门,但是更进一步的复杂的涉及到数学模型选股,检验的再高级点的东西就没有了。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即使再复杂的选股也逃不出以上这几大类指标,而且有时候复杂的东西甚至没简单指标筛选有效。因为金融工程师很可能比不上财务专家对某些指标含义理解的深刻。正如书中一直强调,选出股票后并不代表就完事,一些如领导人品质,管理战略的东西是无法量化出来的,过去数据好的公司不代表未来还会好,因此,选出来的股票还有待投资者更深刻理解。

目前随着电脑技术,数据库技术的提升,以及人们对数学化的东西顶礼膜拜,不论西方还是中国数量化投资大有越演越烈之势。中国目前已经推出了三四支数量化基金,不过整体业绩好像都不行,最厉害的还是上投摩根啊尔法,好像也是最早的一只量化基金,可惜的是该基金就是上投摩根的投资总监孙延群因为胃病挂B了,之后该基金就跑不赢指数了,还是摆脱不了人的影响。我一直也比较好奇,现在这几种量化基金,既然回溯检验都那么好,理念又那么先进,怎么就跑不赢指数呢?

最后再提及下本人长期投资首先看重的量化选股指标,高ROE,低有息负债,低PB,低PE,其次看重的是较高毛利率,较高现金分红率,较低固定资产率。另外,最近针对短期投机倒把型选股指标我可能考虑的是绩优+均线+事件,不过怎么系统化和具体化,我没想清楚。

《标准普尔选股指南》读后感(三):不错的一本小书,“筛选器”很有用。但你需要搭建自己的“筛选器”。

不错的一本小书,“筛选器”很有用。但你需要搭建自己的“筛选器”。

1.但是,对我来说,已经过了这个阶段了,所以,我的收获并不大。

2.P59,关于成长股和价值股的定义和缺点,描述得挺好的。

3.P171,对于投资大师及其投资策略,进行逆向工程,拆解其投资思路,然后按照其思路筛选股票。

4.170,所以,很多投资经理不愿意频繁公布自己的持仓,也不愿意多谈自己的投资策略,就是担心自己的策略被人“逆向工程”拆解,导致这个策略过度拥挤,最终不赚钱。

5.个股投资悖论一:EPS增长 VS BV增长。

大多数人认为EPS增长更重要,依据其做投资。巴菲特认为BV增长最重要,BV的有机增长才是实实在在的,能够留存给企业和股东的。

6.个股投资悖论二:销售增长 VS 成本控制。

大多数人认为,相对于成本控制,销售增长更重要,因为,销售增长理论上是无上限的,但成本控制带来的利润改善,却是有上限的。巴菲特认为,成本控制更重要,因为,成本控制是更容易执行的,而销售增长,制约因素太多,很有可能结果是少增长或无增长。

7.个股投资悖论三:企业投资 VS 少/无资本支出。

大多数人认为,企业大规模投资,无论是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或者研发投资,都是好的,因为,这意味着企业未来更多或更优的产品,或许意味着更强势的竞争地位。巴菲特认为,优质的企业,很少有资本支持,甚至没有资本支出,也能维持强势的行业地位。

8.个股投资悖论四:成长性 VS ROE。

大多数人认为,企业的成长性更重要,股价的上涨,就来自企业的成长。巴菲特认为,企业增长的多与寡,并不重要,钱存在银行里,每年支付的利息也在逐年增加;企业自身实力的增长更加重要,ROE就是企业实力增长的发动机。

蒂姆·科勒在《价值评估》中报告,无论采用何种主流成长性指标,成长性都无法持续,一流成长性的企业,10年后成长性大多是垫底的,但是,ROE尤其是ROIC,一流资本回报率的企业,10年后大概率还是一流的。

9.个股投资悖论五:热门行业 VS 供给侧。

大多数人认为,赚钱要靠热门行业中的股票,但投资大师著述中,全部反对热门行业投资。成长股大师提前几年布局,价值股大师等待行业出清和格局稳定,等待供给侧出现机会。典型的投资者如马拉松资产管理公司、张坤和邱国鹭,“宁数月亮,不数星星。”

10.此书应该是推荐标准普尔公司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的“筛选器”服务的,从书中看,他们的“筛选器”能力一般,不用购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