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花园词典读后感1000字

花园词典读后感1000字

《花园词典》是一本由[法] 阿兰·巴哈东著作,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小开本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2.00元,页数:5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园词典》读后感(一):走近奇妙的花园,翻读《花园词典》

在文学史上游很多部以“词典”冠名的书籍,有不少作品很有趣。如最早的《哈扎尔词典》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俄国的《坏太太词典》等。我手边的这部《花园词典》延续了它的同侪的光辉传统,也可以说是一部有意思的作品,它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是花园的百科全书,是自然的变奏曲。

细读本书,感觉风格很类似于法布尔的《自然的故事》、《昆虫记》,或者说布封爵士的巨著《自然史》,对自然别有一种亲近、依恋的真挚感情,而不是强自抒情的尴尬。作者很可爱,在卷首A的第一个词条里向蜜蜂致敬,因为蜜蜂是花园的顾客,“没有它们,就没有花朵,没有果实,没有花园,自然也就不会有这部词典了”。看起来是一位坦诚而睿智的法国绅士兼博物学家。作者是 法国凡尔赛宫殿花园首席园林设计师 , 他出版了数十种有关园林艺术、植物、凡尔赛等主题的著作,广受好评。

花园,并非是花草树木的简单植列,它连接着地区、国家、宗教、文明的过去和未来。这部词典既非旅游指南,也非课本教材,而是一位园艺大师激情与心血的投射。阿兰.巴哈东的笔下花园的故事格外有趣,我们可以发现行道树原来曾是法国人炫耀自己身份地位的一种手段。在法国树也曾经不受待见。

花园文化在全世界皆有分布,中国、波斯都有自己独特的花园传统。相比于中国的花园,法国的更加注重喷泉、草坪,更为图形化。花园的诞生离不开植物分类,于是本书科普了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传奇人生,花园、城堡镶嵌其间,让人流连忘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国花园的篇章体现了作者所具有的的全球视野,让花园这一审美、实用的建筑形式更加丰富。

漫步在花园中,可以嗅到花香,劳累的时候也必然会想到长凳,公园里畅游的这一设备是有怎样的来历呢?本书告诉我们18世纪初期的花园设计师们才开始对长凳感兴趣。在此之前人们需要自己搬屋子里的扶手椅出来享受日光。长凳这一慷慨的发明,就是平民化的发展的结果,对于我们了解法国的社会变迁很有帮助,往往小的物件可以折射出大道理,花园里的长凳就是其中的一个典例!

读到竹园的部分觉得十分有趣,因为我之前并不太了解竹子在法国文化里的地位。从作者的介绍来看,喜爱竹子也是不分国界的。欧仁.马泽尔就像郑板桥一样热爱竹子,在商业买卖和植物学研究之间进行着艰难地平衡。他的竹园别具异国特色有亚洲的各种竹子,还有日本花园、老挝的村庄和传统房屋。后来哪里也成为电影拍摄地。这一则故事让我有些感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从来没有中断过。

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按照法语的字母顺序排列词条,介绍了数百个和花园历史、文化、建筑有关的地点、人物、事件和物品,可谓是一部花园的百科全书。插图小巧别致,破类似于当时的自然素描,饶有野生趣味。美中不足的是对于花园的形制演变、花园内外的法国社会展现的比较驳杂,粗而不精。

《花园词典》读后感(二):灵魂在花园里生长升腾!

灵魂从花园里生长出来!

展开这部宝典,看到的是文字,听到的却是鸟语花香,有趣的故事和优美的诗文。

人与自然的故事有很多,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一位92岁高龄的塔莎.杜朵奶奶在她的梦幻庄园过着淡然和宁静生活的美好,农舍里的所有都是塔莎奶奶自己装置的,包括唯美的花园。塔莎奶奶建造的这个梦幻世界,一年四季都是风景醉人,那里有山羊鸡鸭,那里的植物花卉在塔莎奶奶的精心培育下,犹如油画般美丽。她说,我一直都以度假的心情度过每天每分每秒。

这样的生活,总是令人向往。今天要说的是这样一位一生从事园艺工作并陶醉于此的著名的凡尔赛宫花园的设计师园艺师,他用35年精心营造凡尔赛宫花园的经历和对园艺艺术的热爱,耗时数年编著成册《花园词典》。他就是法国园艺专家阿兰.巴哈东。

人们常常对道路两旁的植物和花园里的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喜爱有加,如果我们去游览名胜古迹,那里枝繁叶茂的树木和盘曲嶙峋的植物以及盛开的各色花卉,定是名胜必不可少的景观。对于现代人来说,对于植物和花园的向往更是体现在生活品质的追求之中。

很少见到这样扎实的将植物与花园的历史渊源叙述的如此丰富的,也很难见到用人文的关照和神性的美来叙述自然的话题的。作者不是简单的罗列世界上各个别具匠心的花园特色,在他的宝典里,有史实的追溯,有神话的延引,有对花园轶事的穿插,还有对各种植物从种植到移栽到管理的描述,也没有忘记对园林管理工具的介绍。而作者更多和更为关照的是花园所传递的灵魂。他说:“那些人们在道路上不易看到的地方,才跳动着花园的心脏。……一座吸引我的花园,需要精心的照料、繁花似锦的景观、别出心裁的设计,更重要的,它必须拥有灵魂”。“探索一座花园,便是浸入到一种文化中,好像是缓缓展开了当地生活的长卷。”

那么,这本词典的特别之处,便是文化的灵魂在花园的独特魅力。

每一座花园都有历史的典故和神话传说,以及诗人或画家等的驻足与著述,其中有莫奈的《睡莲》,有维克多雨果的《见闻集》,有莫泊桑的苗圃和蜜蜂,还有阿纳托尔.法郎士的公园小径,有马丁路金演说中的苹果树,有约瑟夫.爱迪生的微笑与花朵,有西塞罗对于幸福的真谛,还有卢梭的自然的力量……不胜枚举!

读者可以在徜徉于花园的美景中,聆听故事,欣赏花卉艺术,驻足于一颗古老的栗树或山毛榉,抑或是玫瑰园郁金香园牡丹园,或是百日草仙人掌,覆盆子风信子,油橄榄树,橘园,菜园,了解它们生长的特性及历史渊源,诵读曾在此花园留下足迹的诗人的美文,思考他们曾在这里留下的谚语名言格言,还有各种鸟类昆虫,也可令人捧腹。甚至我们对时间也有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和认识——什么是时间?一棵树,一片树林就是时间本身!树是时间的神物!

来阅读这本词典吧,你可以在“栗树底下,向面若桃花的侍女,说几句甜言蜜语,——维克多.雨果”。“但现在的花园里已经没有面若桃花的侍女,而是换作了跑得飞快的热爱运动的女人。我只是静静的看着她们,这也许比向她们献殷勤要知趣一些”——阿兰.巴哈东这样说。

《花园词典》读后感(三):每一个花园都有故事,有了故事就有了深情

《花园词典》这本书讲了世界各地的园林。但是如果你只是当它是一本植物或者建筑类的科普书,那你就错了,它分明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

这本书的作者叫阿兰·巴哈东,他是法国凡尔赛宫大花园首席设计师,曾担任法国马利城堡国家公园的负责人,还是法国广播电台和法国每日电视杂志专栏的作家。他出版过几十种有关园林、植物 、凡尔赛等主题的著作。

他从事园艺师的工作超过35年,他想把园林有关的知识传承下去,所以他就撰写了这本书。不过撰写这本书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因为世界各地有那么多花园,就光他最熟悉的法国都有2万多座!所以要选择斟酌是非常艰难的事。就像建造一个花坛,要细致地选择构成要素,要始终遵循心之所向。

其实现在的城市里都有许许多多的公园,就坐落在居民区内。人们不管早晨还是晚上,没事就去公园转转。既可以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公园里花草树木让人心情舒畅,有山有水有亭子有椅子,还有很多人唱歌跳舞唱戏,或者带着孩子看鱼。就算是一个人在公园里走走,也是极好的。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公园很少,而且都是收费的。所以去公园似乎是一种奢侈,只有恋人们,或者带孩子的人才会经常去公园。哪像现在公园比比皆是,走累了就歇会儿,椅子也多得数不清。到夏天的晚上,在家里呆不住,都去公园凉快了。

当然这都是些普通公园,只是空气清新景色优美,却并没有什么故事。蒋勋讲红楼梦时提到他去苏州园林的时候,最感动的是他发现曾经读过的古典文学地那里都出现了。因为对联会让你停下来,石头上的一句话会让你停下来,“所有的园林都是文学。”我能感觉到那种幸福,那种读懂的幸福。

《花园词典》里记载了世界各地很多个花园,每一个花园都有故事。任何一个地方有了故事,这个地方就有了深情。而园林里的老树,都是它们的历史见证者,可惜它们不会说话,不然会知道更多细节。《花园词典》里每一处园林都有它的历史,让人看得津津有味。比如书中讲到泰姬陵。是印度皇帝沙贾汉在妻子去世后,为了纪念他热爱的妻子,由2万名工作花了17年建造的最美丽、最壮观、最大的陵墓。17年,这是怎样的深情啊。就是有了这样的深情,才会让泰姬陵更丰满更闻名更值得参观。否则,它再大再美也会显得太单薄,而缺少了意义。

不过作者阿兰·巴哈东作为一个有着30多年经验的艺园师,可不是简单地把历史故事罗列在那里,在他的文中有历史,有作者的感悟,有引用,有神话,有诗歌,有绘画,还有很多生物知识,凡是与花园有关的一切,都被他串联起来才让整本书更丰满更有深度,也更有趣。他说:“一座吸引我的花园,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拥有灵魂。”我理解的灵魂,就是它的厚重吧。

《花园词典》里还讲到了许多生物知识,也是蛮有意思的。“树根不是随便发展的,它们是去寻找水分。”我们看到树根的分叉,乱七八糟地四处发散,原来并不是随便发散的,原来它是去找水源。一定是它感觉到了哪边的温润,才会有一种力量让它往那个方向伸展。树根得到土壤中的营养,输送给整棵树,并且把树牢牢地固定在土壤里。所以大风就不会吹倒它。当然我们也常在夏天看到巨风刮倒了大树,那是因为它长得并不牢固,根不够深,或者树干并不实。而一棵枝繁叶茂的树得靠树根紧紧地抓住地才不会断裂。

还有一处讲到了鼹鼠,说鼹鼠非常有方向感和勇气,而且痴情又肯吃苦。鼹鼠还拥有不惧怕往反方向蹭的毛皮,可以察觉到特别微小的障碍。所以,即使在特别狭窄的洞里,鼹鼠也能毫无困难地后退,速度跟向前走一样快。鼹鼠是勤劳肯干的,福楼拜还说过:“应该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停歇地埋头干事业,就像鼹鼠一样”。原来它是这样的鼹鼠。

小故事小知识还有很多。近两百个与花园相关的植物、建筑、文学等都出现在《花园词典》里,这是一本有趣又让人轻松的书,更是一本让人心灵沉静的美文书。可以放在枕边,随便打开任何一章就可以看。世界那么多的花园去了不了,就到书中去了解吧。

真的很羡慕这个作者,还有蒋勋。在园林里漫步应该是一种享受,尤其是你了解它,你能感受到它的厚重和深刻。就像书中说的:“不妨在众多的长凳中选择一个坐下,全身心地体会那份宁静;也可以温柔地抚摸老树的树皮,心情地想像它们见证过的沧桑岁月。”

《花园词典》读后感(四):《花园词典》:带你走进世界各地著名花园,了解花园、植物等知识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法国凡尔赛宫大花园的首席园艺师阿兰·巴哈东,用建造花园的方法——遵循心之所向、细致选择构成要素,撰写了《花园词典》。

在《花园词典》中,他用200个随笔词条,着重介绍了法、英、意等西方国家的著名花园,以及与其有关的神话、历史、植物、文学、艺术和建筑等;

并且还简单介绍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花园。

引领读者领略世界各地花园的美,了解花园历史和故事、植物知识,以及花园所在的国家、文化、传统、宗教和文明的过去和未来,窥探人类“重构自然”的美学历程。

阿兰·巴哈东还是特里亚农宫花园的首席园艺师,法国利马城堡国家公园的负责人。

他以园林艺术、植物、凡尔赛等为主题,出版了数十种著作。

《花园词典》是他从事35年园艺师工作的结晶,涵盖了园艺、植物、文化、建筑、艺术、历史等等知识,非常适合喜欢园艺、植物和旅行的读者。

在书的切口处,印有A——Z英文字母,方便读者翻阅。

《花园词典》中的每个词条都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深刻的随笔,并配有简笔插画。

人类崇尚自然,却也相信人为改造自然的能力,花园就是人类重构自然的产物。

而因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哲学、文化、审美、政治、宗教等的不同,造成了每个国家和民族的花园都有着独特的风格。

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法式花园、意式花园和中式园林:

一、法式花园

凡尔赛宫花园的道路旁,种植着行道树,比如小路两边种植着千金榆,大道两旁种植着2万棵树,整齐划一。

行人走在路上,会觉得远处的路比实际宽阔。

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设计师运用了透视法。人被行道树引导了视觉,产生错觉。

本来,人看距离自己越远处的东西,体积会越小,而透视法可以让人对距离产生错觉。

书中引用了法国植物学家、地质学家皮埃尔·布瓦塔尔讲的透视法基本原则:

凡尔赛宫花园不仅是行道树运用了透视法,窗户、大运河等其他建筑,也运用了透视法。

设计者列诺特尔运用透视法,“扩展”了大运河两岸的长度,改变了河岸的平行度,矫正了距离过远造成的狭窄感,增强了花园的纵深感。

法式花园最大特点是运用了透视法。设计师们运用透视法改变了花园的面积或深度。

二、意式花园

意大利文化深受希腊神话影响。从15世纪起,意式花园都有迷宫。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多个城堡的花园,都有画家达芬奇设计的迷宫;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花园有勒诺特尔设计的迷宫。

遗憾的是这个迷宫已经在1776年彻底消失了。但由于勒诺特尔设计这个迷宫的灵感来源于夏尔·佩罗的童话故事和拉封丹的寓言。所以我们可以从夏尔·佩罗文字中了解这个迷宫:

最初,迷宫是宗教场所,后来发展成纵情享乐的地方,现在则是娱乐休闲场所。

欧洲有数百个迷宫花园。其中最大的迷宫花园是被列入法国历史遗迹名录的布勒特伊城堡的迷宫花园。它里面修了六公里长的曲折小径,种植着黄杨树,也叫“黄杨迷宫”。

三、中式园林

我们中国人受儒、释、道三大思想流派的影响,认为大自然是崇高神圣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所以中式园林取自然界一系列风景片段,组成一个象征性的整体,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造园师用大自然中的石头建造假山、雕刻石刻,凿池引水,营造湖泊河流,从森林里移栽珍奇花木,建亭台楼阁小桥等建筑,配上楹联,并且园林里还养着动物,比如仙鹤、金鱼等等。

整个园林看上去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明代声名卓著的造园师计成,在他所撰写的《园冶》里写道:

我们可以从中一窥中式园林的风貌。

《词典花园》还介绍了枫丹白露宫、贝尔希格朗齐花园、昂迪兹竹园、塞瑞斯德欧特伊植物园、波斯花园、彼得宫、圣克卢公园等世界著名花园,还有与花园相关的,诸如:

植物——雪松、栗树、巨杉、牡丹、茶花……

动物昆虫——瓢虫、松鼠……

园艺师的工具——喷水壶、高枝剪……

名人——卢梭、圣·菲亚克……

以及神话故事、历史和宗教事件、建筑知识、诗歌等等。

可以说,《花园词典》是一部花园百科全书。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来一次足不出户的花园之旅,感受心灵的震撼。

《花园词典》读后感(五):跨越三百年的灵魂交流,法国国家首席园艺师为你分享花园的故事

世界上有很多花园,但只有很少的花园拥有灵魂。世界上有很多园艺师,但只有很少的园艺师能够和花园进行灵魂交流。

阿兰 • 巴哈东属于能和花园进行灵魂交流的园艺师。他在自己的著作《花园词典》中写道:“一座吸引我的花园,需要精心的照料、繁花似锦的景观、别出心裁的设计,更重要的,它必须拥有灵魂。”

花园的灵魂是指什么呢?《花园词典》有提到,就是“令我浮想联翩的历史和点滴在心头的感动”。

作为现任凡尔赛宫花园首席园艺设计师,巴哈东在工作中获得了无数的历史和感动。但对巴哈东这样一位已经有着35年工作经验的园艺师来说,一座凡尔赛花园显然是不够的。他游览过法国许多花园,和那些有灵魂的花园进行了深入交流。

巴哈东不愿意效仿他的前辈——凡尔赛宫花园最初的设计师安德烈·勒诺特尔,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园林,但至死未留下一部著作,也没有培养一名学徒——而是把他所获得的历史和感动都写在了《花园词典》中,分享给世人。我们因此有机会了解许多关于花园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有趣,而且令人感动。

花园的主角是植物,人们游览花园,所见的是各种花草树木。但并非所有植物都有资格被载进花园里。

17世纪的法国,栗树被用作行道树。法国并不产栗树,当时的人相信栗树源自印度,实际上产自希腊和阿尔巴尼亚。栗树在当时是炫富的工具,身价昂贵,路易十四就要求凡尔赛花园里必须种栗树。当时谁家的花园或者路边能够种上栗树,路人就能明白这家主人身份显赫。

茄子和芦笋是被禁止种植的。当时的人们相信,看一眼芦笋,就能让贞洁的姑娘躁动不安。人们认为,茄子会让女人异常兴奋,人们给茄子起了个绰号,叫“魔鬼的苹果”。

在引进外来植物的命名上,有很多趣事。比如1745年,法国人从意大利引进了一批杨树,他们就称之为“意大利杨树”,实际上这批杨树的原产地是阿富汗和伊朗。法国人口中的日本槐树,实际上产自中国。而所谓的亚美尼亚杏树也来自中国。

植物的背后除了趣事,还有感人的故事。阿姆斯特丹皇帝运河边有一座小花园,里面有一棵活了150年的栗树。1944年,一个叫安妮 • 弗兰克的姑娘和她的家人为了躲避纳粹追捕,就躲在这座花园里。这颗栗树成了她和大自然唯一的联系。几个月之后,他们被纳粹逮捕了。1945年3月,安妮 • 弗兰克死于集中营,年仅15岁。

2007年,巴哈东来参观了这座小花园,但是没多久,栗树就死了。虽然新的栗树成长起来替代了老树。在巴哈东心里,感动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但是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却不这样认为,他在凡尔赛宫看到园丁栽种植物,回去后写下一句话“他们栽种的植物将永不凋零”。

花园里除了植物,还有出现一些必不可少的动物,比如瓢虫、刺猬以及一些鸟儿。

小学课文里有提到瓢虫吃蚜虫的事情。但如果不是巴哈东的分享,我恐怕永远不会知道,瓢虫一天竟然可以吃300条蚜虫,看上去很弱的瓢虫其实是一台战争机器。瓢虫可以飞到两千米的高空,会释放毒气,还会装死。

在欧洲,瓢虫还被称为“上帝之虫”。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罪犯被处以死刑,刽子手在行刑时,发现罪犯脖子上有一颗瓢虫。刽子手赶走瓢虫,再次举起斧头时,瓢虫又飞回到罪犯的脖子上。于是人们相信,瓢虫是上帝派来宽恕这名罪犯的,罪犯就这样被赦免了。

雨果写了关于瓢虫的诗,“瓢虫就是天空之虫,它属于上帝,而愚蠢属于人类”。

这些对花园有益的小动物,巴哈东不仅分享了关于动物本身的科学知识,还分享了传说。

红喉雀就有一个悲伤的传说:耶稣受难时,头上戴着荆棘头环。红喉雀一个个叼走了头环上的刺。但是刺弄上了它自己,血流下来染红了羽毛。从此,红喉雀就变成了红色。

巴哈东认为这个传说有着孩子般的天真,而这种天真的灵魂正是园艺师应该具备且保持的。只有保持童心,才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

这种童心在中式园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明朝晚期,园林艺术非常成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园林设计著作《园冶》。而晚明各类艺术的理论背景则是李贽的童心说。

巴哈东对传统中式园林推崇备至,在他看来,中式园林虽然经常翻修,但灵魂一直在。一棵老树,一座宝塔,水流岸边,都会令人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巴哈东在柏特休蒙公园漫步时,他会感慨历史的忘恩负义。此处原本是一个垃圾场,充斥着肮脏和罪恶。

19世纪上半叶的巴黎城,除了有钱人,普通巴黎人生活环境都很恶劣。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拿破仑三世下令改造整个巴黎,他希望“工人们可以在这些卫生的地方暂停工作、休息一会儿。所有的家庭,无论贵贱,都可以让孩子们在这些干净、舒适的地方嬉戏玩耍”。在这个背景下,柏特休蒙所在地被改造成了一片大花园。

但是拿破仑三世并未因此得到历史的感恩,由于普法战争的失败,他成了历史的笑料,法国人民嘲笑他是“可笑的俗人”,雨果讽刺他为“渺小的拿破仑”。

《花园词典》中,类似拿破仑三世,被历史遗忘者有好几个。比如埃尔芒翁维尔的一个花园,这个花园被命名为卢梭花园,只是因为卢梭最后在这里逝世。实际上花园的建造者是吉拉尔丹,他按照人文主义理想建造了这座花园,并邀请卢梭来养病。但是现代人去瞻仰卢梭、游览花园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这座花园的设计者是吉拉尔丹。

相比政治人物,园艺师更容易被人遗忘。路易十四的首席园艺师勒诺特尔曾经光芒万丈,他盖住了其他的园艺师,比如布瓦索·拉巴罗迪埃,克劳德·摩勒,等等。但即使是勒诺特尔,一段时间之后,也会被忘却。他所创立的法国古典园林风格也曾经被批驳得体无完肤,被人彻底抛弃。

巴哈东感到很不公平,不过这是历史的常态。换一个角度来看,类似吉拉尔丹这样的人,他们为自己的作品付出了心血,这些作品能够遗留至今——即使有些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是关于它们的传说依然在——他们获得了不朽的存在。名字已经不重要了,他们的灵魂就隐藏着作品或者传说之中,一直流传。

就像马利城堡花园,这座城堡如今几乎是一片废墟。当年这座城堡是路易十四获取安静平和的地方,只有获得邀请的人才能进来。现在这里已经不复当年繁华,但宁静依然在。它可以让人思考,让精神流浪。巴哈东自己也说“它没有死,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无论是奢华的凡尔赛宫花园,还是宁静的马利城堡花园,亦或是回味无穷的中式园林,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之所。没有花园,我们的精神将无处安放,正如巴哈东在《花园词典》所说“没有花园,我们的城市不过是宿舍式住宅”。伟大的园艺设计师将自己的灵魂注入花园,以此获得不朽。我们游览这些花园时,和他们的灵魂交流,体验不朽,达到心灵的升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