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精选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精选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是一本由薛兆丰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5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一):一本有趣的经济学讲义

书中讲了不少干货。许多的经济学常识构成了这本书

明确了权利,与能力不同,权利是说社会上的其他人愿意给你什么,而能力是你自己能占有什么。

我第一次明确了产权的概念,这个概念包括三个方面,收益权,使用权,转让权。以及新中国对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属,一直到1982年,我国《宪法》都是不允许买卖土地的,到了1988年,《宪法》的一次修订又允许使用权合法转让,让人费解。而这背后的原因是,在1987年的“深圳第一拍”,拍卖土地获得城市发展的资金。改革特区的实验,一个新的说法,一个新的词,就把僵局解开了。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二):小清醒与大糊涂

人们的惯常行为和经济学的理性行为是违背的。稀缺迫使我们产生了权衡思维,所有的未能满足的需求俘获了我们的大脑,成为我们念念不忘的事情。我们有时候的节俭却伴随着大糊涂,小钱节省,大钱却挥金如土。

而经济学带给我们理性的思维。价格是信使。价格传递了稀缺的信息和数据,而且是用最经济的方式,只传达到相关的人那里。房价上涨不是个别人的炒作,而是反映了城市的人口集聚和繁荣情况。但是交易的限制、容积率的控制、小产权房无法流通都是原因。货币的超发就像蜂蜜,对人们的行为会产生引导作用。判断经济走向的方式是看货币发行量。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三):从此拥有一双CT眼:)

以前的经济学,都是充满图表、公式、函数的经济学,让人望而生畏。从来没有一本经济学讲义,像薛兆丰老师的这本一样,能这么轻松好读,又充满洞见。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很多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想挡是挡不住的。这里的“人”,包括个人、团体,以至于政府。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很多数人不明白。

看完这本书,你就有了一双受过训练的眼睛,一双CT眼,你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看到本质,看到这个社会最底层的运作逻辑和代码,不再被表象迷惑,不再被各种所谓的专业人士忽悠。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四):一月读书-薛兆丰《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看了《奇葩说》,很欣赏薛教授的观点,就找了这本书来看。书有点长,我有点散漫,一月翻了好几本书,都只看了不到五分之一,这本刚看完,拖了很久。书内容深入浅出,经济学小白也可以当入门书籍来看。印象深的几个观点(转述了,我消化之后记得的):1.对个人好的不一定对全体好; 2.“劫富济贫”受益的是中产阶级;3.改革开放是很正确的,意料之外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那么快;4. 经济学分很多学派,有趋势批判有大量数学推导的论文,因为大概率“纸上谈兵”,脱离实际;5.经济趋势影响因素众多,类似政府加印钞票的行为造成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需要时间一点点显示结果,像是”发酵“过程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五):一本迷人的经济学讲义

我在本科学习经济学时,觉得经济学非常难,满是数学公式和难以理解的文字内容,基本是一门可以从入门到放弃的学科,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增加,和经过一段更高层次的学习,对过去难学的内容开始重新理解和学习。 这本经济学讲义的迷人之处在于,薛教授并没有试图重新写一本经济学课本,而是在文中举出大量贴近实际的例子,能够把深奥的经济学原理说明的便于理解,深入浅出地将经济学从一个束之高阁的学科带回普通大众的视野。作为一本非常好的科普读物,普通人也可以知道日常中的经济学规律,一些看似无关的欧美法判例背后也有诸多的经济学考量,是我当时在学习法律时没有想到的。法律和经济学的联系竟然如此紧密,冰冷的经济学也可以和法律条文一样实用,帮助个人和公司在决策中作出更好地选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