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看!这就是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看!这就是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看!这就是经济学》是一本由梁捷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3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这就是经济学》读后感(一):这!“经济学”的一天

近日召开的一场重要会议中,我们既能欣喜地看到“各方面有力应对困难挑战特别是超预期因素冲击”,这是一种心安,因为经济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今高度文明社会中的个体,经济活动为人的生存提供了一切需要的基础,经济稳则生活稳。同时我们也要明确知道,“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这正是全面辩证看待、沉着冷静应对,也提醒我们要意识到经济的重要性。

正因为这一系列的信号,我对经济愈加关注,但也发现知识的盲区还甚多。我也找来了不少关于经济学的书籍,但有的书籍让我因其中含糊的政治辞令和晦涩的经济学术语的迷惑,有的书籍是故作艰深的语言和拒人千里之外的形式,有的书籍只关注研究领域内精而又精的一点并非全面,有的书籍只停留在学术层面的讲解而忘了大多数人是为了理论应用于实践。其中有几本,我很想推荐给大家,《看!这就是经济学》就是其中之一,一本真实生活的经济学普及读物。

在学习完本书后,我感受到经济学是一种帮助你成为明白人的智慧,这里是指更多地看明白、能理解社会当中的许多行为,也提供给了我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和态度,《看!这就是经济学》有效打破过去框架,并不是像百度词条那样罗列晦涩难懂的术语,或是一堆函数、公式和图表,按照作者一天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探讨身边“一平方公里”的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的经济学分析,更真实、更有趣、更全面。让我们清醒看到,经济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只有你掌握了才能去更好地成为社会中的“人”。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梁捷老师,让我一读爱上了这经济学的魅力,你会发现他的笔下都是有趣有料的小故事,从你熟悉的麦当劳,到上班你所摸的鱼,从你喝的咖啡牛奶、到葱油饼和研究,这些日常中稀松平常的事务都是经济学的关键一环,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案例,为我们构筑起属于自己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这本书能让所有人都毫无障碍地阅读,并且在无形中学会经济学这一门专业知识体系和分析工具,让你我掌握经济社会的运转规律,也将同样的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

这本书最佳的一点,是构筑起作者的一天,从早上出门开始,到晚上归家为止,结合一路上的所见、所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与大家讨论日常生活中蕴含的经济学原理,这样的形式是我首次所见,真实的质感让我感受到作者既是学术研究专家,也更是精准把脉经济学门外的你我,我们一路走走到哪学到哪,无形中你已然掌握了经济学的基础,轻松入门。

《看!这就是经济学》读后感(二):经济学只能高大上?不对!它其实可以“接地气”

一提到经济学,你脑海中出现的是不是财经新闻上的那些凯凯而谈的专家,觉得经济学特别高大上、离我们普通人很远?但事实上,经济学也可以很变得“接地气”。 最近我读了一本儿书,叫做《看,这就是经济学》。

作者梁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思想政治者,发表过多篇论文以及多部图书,《看,这就是经济学》就是他的最新力作。 在书中一共分三十节,分成“出门: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导航: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就餐:经济学的实践”、“散步:经济学的应用”、“归家:经济学的深入思考”五大单元。作者梁捷博士选取了自己的一天,从出门到晚上归家为止,结合路上的所见,讲述了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梁博士强调,经济学不应该只凭借于黑板上的经济学,而应该是从生活中出发,数据来源于生活,经济学服务于生活,让经济学更有意义。 1.你以为的成本只是实际消费吗? 我们经常把成本挂在嘴边,可我们真的理解成本吗?并不见得。

经济学、会计学上的成本定义各有不同,会计学关注的实际发生的费用,而经济学上的成本除了实际发生的,还关注于机会成本,也就是你因为做了某一件事,而丧失做另一件事的可能性的代价。 书中举的一个例子让我印象颇深,一人打工可以一天赚200元,某天请一个女生看电影,二人花了100元,那么,他付出成本是多少?我们很多人可能以为就是电影票钱100元,可实际上,却是300元。

因为他请了看电影,这天没有去打工,损失了可能赚到的200元,加上自己花的100元,是300元。 举例来说,对于一个学校来讲,成本不仅限于维护学校正常运营所用的费用、而且还包括付出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是不是很有意思?我们以为的成本并不只是实际花掉的费用,还包括其他隐藏其中的人力的使用和时间的消耗。 2.你以为的小东西可能“来头很大”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有了更多的购买选择。足不出户,一部手机,就能完成交易和达到沟通和掌握消息的目的。以前买东西去超市、去商场,而现在绝大部分东西可以通过网购得到。

买一箱牛奶,可能奶源来源于国内,也可能来源于国外。国内产品需要经过生产、质检、运输、消杀等层层把关才到我们手里,国外产品则需要经历更多步骤。我们以为的小东西可能“来历很大”,甚至存在多国间的贸易合作。

至于为什么有的产品需要进口?梁博士认为存在以下原因:原材料稀缺;技术、劳动力、资本的匮乏;同种食物的不同味道差异性。这是以上原因导致有的产品不得不走进口,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3.你以为的贫富差距真得只因为工资收入吗? 有句话叫“富人越富,穷人越穷”,但为什么会如此?其实正是因为对财富思维的差异性导致的,说到底,就是经济学认知差异性。

梁博士认为,钱分为二种,工资收入和资本收入。工资收入就是正常我们工作所获得的薪酬。资本收入就是指利用股票、房地产等金融资产投资带来的收益。当然投资金融资产是具有风险性的。

我们的工资收入往往跟学历、教育背景、个人能力稀缺性、工作情况等有关,而导致贫富差距的不是工资收入,而是对资本收入的收益。

如何用手上的钱去生钱,这才是导致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主要原因。 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分析方法、应用技巧、经济学可以高大上,也可以“接地气”,让经济学走入生活、走进人群,这是梁博士在做的事。如果你也对生活中的经济学感兴趣,不妨一起来读一下这本书。

《看!这就是经济学》读后感(三):这就是经济学

我们谈到经济学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这是一门非常专业的科学学科,会想到很复杂的数据图表与结论。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曾说:“经济学家应该走入真实世界,探讨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实际上,经济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绝大多数生活问题,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

最近我读了《看!这就是经济学》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作者尝试从自己一天的生活出发,去探索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经济学问题,并做出专业而又独到的分析。

比如,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快递小哥,忙忙碌碌的穿梭于大街小巷寄送货物,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我们通过网络购物平台下单的货品。每一个相关的快件签收就意味着一次交易的完成,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合作,包括售卖方,购买方,物流方,生产方等等。

又比如,有的时候我喜欢在晚上去附近的公园散散步,我们可能都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公园总是应该免费的吗?我们似乎觉得自己身边公园不收费的这个事实是理所当然的,倘若我们细想一下,公园是需要维护成本,管理成本的。

正如这本书的作者分析所说,似乎所有的免费设施都是这样的,一开始很好,可很快就变得糟糕:博物馆免费以后,大妈就会提着菜篮子到博物馆里挑菜;公园免费以后,就会变成流浪汉和很多地下交易的集中地。

于是,有人建议,公园还是应该收一点钱,交了钱的人会更爱惜这些公共设施。是不是这样呢?

可是我想,如果公园也需要收费的话,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了,从某个角度看,这似乎是减少了社会的公共福利。我们也可以发现有极少数公园是收费的,但这些公园存在的标志是被当做了旅游景点。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一些热点话题,比如养老金。其中一种管理手段叫作“现收现付制”,通俗地说就是用现在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来支付这一代老年人所需要的养老金。虽然每个年轻人缴纳的线并役有直接用在自己身上,但只要保证这种代际转移的机制持续不断,以后自己养老时就会有更多的年轻人缴纳养老金来支持自己。

而现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比较严峻,社会上的老年人比例过高,使得养老金的这种管理方式无法长久地运行下去,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各种引导限制的规定。 经济学表面上研究的是金钱,但哈佛大学的指定经济学教材《微观经济学》开篇就说道:“选择,而非金钱,才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统一主题。”

经济学家认为,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选择的结果。在人生中,我们会面临无数次选择,有的时候答案是黑白分明的,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无法看清自己拥有哪些选项,也很难去预测每一个选择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未来。

也正因为如此,经济学才毫无疑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解经济学的知识,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应对生活中的艰难抉择,更加深刻的认识社会现象。

《看!这就是经济学》读后感(四):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环顾身边一平方公里,原来经济学这么接地气

(一)

一提起经济学,你首先想到什么? 亚当·斯密? 生产和消费? 市场经济的各种运行制度和体系? 晦涩难懂的术语、烦琐枯燥的数学公式和复杂的曲线图? 但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呢?是赚钱的专业吗? 不是的,其实我们日常出行、导航、就餐、散步等,处处都是经济学。 针对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梁捷于是尝试从自己一天的生活出发,探讨身边“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写成了这本书《看!这就是经济学》。 通过这本书,我们知道,其实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是多么遥远或者高大上的学科。 (二) 在深夜的麦当劳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思考着他们背后的故事,我们看到了经济学家获取数据的困难性。 员工想着怎么上班摸鱼,老板想着怎么杜绝员工上班摸鱼,我们知道了经济学里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 你手中的一支简单的铅笔,竟然包含了不计其数的国际贸易与国际合作,其涉及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去国外餐馆吃饭拿到价格更高的菜单、因为是外地口音,搭乘的士被出租车司机故意绕路,医生利用信息不对称谋取私利,价格歧视无处不在。 …… 这些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行为,其实都和经济学息息相关。 (三) 再说一个比较生僻的知识点,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金钱,用在培养小孩身上,真的划算吗? 家长在孩子身上的大力投资,指的就是教育投资,包括但不限于:送孩子进私立学校、购买学区房、课外学习各种特长等等。 把一个小孩从出生培养到大学毕业,恐怕前前后后的一百多万,这笔钱如果用在其他地方,可能很快就能看到回报。但是用在培养一个人才,不仅在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成效,而且也无法确定,他最终是否一定能成才。 但是很少有家长会问,这真的划算吗? 经济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和分析,可以准确地回答,确实是划算的,而且越靠近现在,其教育投资回报率越高。 所以,如果你有一笔资金不知道投资方向,那么你就投资到孩子的教育上。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投资。 (四) 最近几年,因为自媒体的发展,经济学频繁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现在的经济学,就曾经被著名的经济学家科斯批评道,只是“黑板上的经济学”。只顾黑板上的数学推导,完全不顾真实世界发生了什么。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梁捷,就发现,经济学总是滞后的,从来都不是一个能立即做出反应的学科。 因为经济学需要时间获取相关的数据,然后用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些数据,所以并不能对现实做出快速的反应,于是传统的经济学从来都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看!这就是经济学》这本书,就反其道而行之,让我们看到,再平凡不过的日常生活,都展现着经济活动复杂的一面。 如果我们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了解经济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再也不会觉得,经济学不接地气了。

看!这就是经济学

9.0

梁捷 / 2022 / 中信出版集团

《看!这就是经济学》读后感(五):从出门到归家,经济学原来离我们如此近

当今社会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们普遍不喜欢经济学,认为经济学离自己非常遥远,它是经济学者用来衡量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一种学术性课题,与我们普通人无关。而我们在生活中听到的最多的也是:我懂经济学干嘛?我又搞不懂投资!

可以说经济学一这学科对人们固有认知造成的误解非常之深。著名经济学家科斯曾批评说:现在的经济学只是“黑板经济学”,教师只注重黑板上的数学推导,完全不顾真实世界发生了什么。而这一观点也切实地表明了一个现实性的问题,即经济学脱离了生活,成为一个被架空的学科。

无论是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还是其他各种学科,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研究生活,其研究过程也必须落地于现实,脱离现实的研究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毫无意义。就像我们对网络上那些所谓的“专家说”嗤之以鼻一样。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后,现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的梁捷,主要研究经济思想史、制度经济史等,曾出版多部著作包括《幸福指数》《西方经济思想通识》《经济学家都干了什么》等。此次最新编撰的《看!这就是经济学》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打破以往的传统论述模式,让经济学走进生活,走出家门,从身边的点滴开始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这种“田野调查”的全新视角取自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旨在从自己一天的生活开始,探讨身边“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也就是说作者将在自己身边主要的活动区域内,像餐厅、菜市场、银行、便利店、大型商超等生活设施中所涉及到的经济学规律进行阐述与探讨。

全书共分为五大章节,三十个小节,从出门开始,到就餐、散步最后归家,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经济学原理皆在所见所感之中展现了出来。像深夜的麦当劳,安逸的房东、辛苦的租客,永远在排队的路边摊,深夜喧嚣的酒吧,免费的公园等等。

可见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乐,没有一样能与经济脱钩。也恰恰是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感带我们认知到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逻辑。在这其中,作者提到了一个全民关注的问题,即养老金问题。随着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的收入成为了整个社会的财富问题。

单就现在的“现收现付制”来看,支付老年人的养老金已成为现代年轻人的一种代际转移机制,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逐渐不平衡,这种代际转移机制终将无力支付老年人的养老金。而另一种“基金制”又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一旦养老基金亏损,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作者结合现代国民社会生活特征,对主流经济学理论提出批判性的反思,他认为,在生活中理解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事,从生活中理解的经济学才是有意义的经济学。因为它关乎的是国民生活水平的真实问题。

《看!这就是经济学》读后感(六):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能够让我们活的更通透

经济学本就不应该仅仅存在于象牙塔中,他更应成为指导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解经济学的原理,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通透,从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经济学常识,也能对于经济学理论和世界的认识更清晰。 所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于用日常生活来解释经济学现象,用广大读者能够听懂的语言,来提供经济学知识,来普及经济学,来让更多的人明白我们的生活就是由各种经济现象构成,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学的“田野调查”。

梁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期在杂志中开设专栏,致力于把经济学理论普及给更多的人,而他的这一本著作《看!这就是经济学》就是把日常生活中那各种现象用经济学的方式给出应有的解释。 那么这本书都围绕着那些日常生活现场呢?都有什么样子的经济学原理呢?梁捷从我们每一天的日常生活进行论述,用出门、导航、就餐、散步、归家五个场景形象的代表经济学使用的各个阶段,用三十个日常行为和在这些行为的中涉及的经济学现象给出普及知识。在这里都是我们生活中行为中可能碰到场景,能够理解这些场景背后的经济学理论,就能让自己对于可能碰到的问题有所准备,也就能更好面对。

比如,当我们找工作时,就会碰到各种奇怪的现象,甚至有时候还会感受到自己被歧视了。这是真实的吗?梁捷在《白领的收入真的比蓝领高吗》中回答了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到的经济学规律。 工资收入与很多方面因素有关,不是仅仅用蓝领、白领而能够概括的,但其中的鄙视链在一些环境中确实存在。

工资收入由行业、公司规模、个人学历、甚至工资谈判技巧等都息息相关。相同的工种在不同行业,在公司的不同阶段,工资收入差别非常大,而学历水平、是否是名校、是否是海归、甚至是否是和公司领导同一个人学校毕业,都会对工资有影响。这些都是在面试时不可避免会遇到的因素。 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地域歧视都是无法避免的,那怎么办呢?求职者如果碰到这样的境遇,其实也不用太过焦虑,了解这种境遇背后的规律,就能有更多的应对方式,去做更多选择,去更好提升自己,去寻找那些没有歧视的企业就好了。

当然这仅仅是解决我们实际问题的一小步,这本书中还有着大量的内容需要我们去了解。大到了解我们国家的政策,了解整个社会经济规律的变更过程。比如,我们经常在新闻中听到的M1、M2货币具体是什么?比如货币从纸币到移动支付是怎样演变的?比如老人的养老金是谁来支付的?而小到我们身边的日常,比如出租车司机宰客的经济学分析,比如公园为什么会免费?比如让孩子学习特长班的心理动因? 来读一下这本《看!这就是经济学》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一定能够让我们活的更通透。

《看!这就是经济学》读后感(七):经济学家眼中的网红小店

平日里我们经常会在各种网络平台、新闻媒体中,看到一些经济学专家,对未来经济趋势的判断。 要是专家的话靠谱、准确,不仅能帮我们省钱,甚至还能为我们指明赚钱的方向;要是专家的话不靠谱,那引起一次全网热点讨论,也是常有的事,甚至之前网络上还专门出现过“专家请别说”的话题。 专家说租房比买房划算、专家说低收入人群可以把房子租出去来提高收入、专家建议发现金刺激消费,不管专家说的对,还是不对,他们都没绕开一个词,那就是“经济学”。 “经济学”听起来十分高深莫测,但其实“经济学”就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就像我最近在看的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中写道:“一平方公里可能是我们每个人平时最主要的生活区域,而这个区域里必然有餐厅、咖啡馆、菜市场、银行、便利店、服装店、大型商场等生活设施,这里就涉及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如果我们能够把生活中所见所遇各种事情背后的经济规律阐释清楚,那么我们对经济学的思考便算入门了。” 《看!这就是经济学》,由中信出版集团在今年5月出版,作者梁捷。 梁捷,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后,现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观察报》经济学专栏作者。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和我最初有同样的想法:“这么多头衔,跟我有什么关系?” 但,在真真实实看过梁捷写的《看!这就是经济学》这本书后,我懂得了,这才是真正经济学家该有的样子,至少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学会了如何规避“饥饿营销”,走出各种“消费陷阱”的方法,可能这就是经济学吧。 01. 永远在排队的路边网红葱油饼摊 梁捷所住的社区有一个做葱油饼的摊贩,已经干了有二十多年啦,而这个葱油饼摊只有住在附近的人才知道,大家日常经过时都会买两个来当早饭,可后来随着几个美食记者在杂志上推荐了这个葱油饼摊之后,BBC拍美食节目时,也特地跑来拍摄了这个小摊,从此小摊迅速变身网红店,几块钱的葱油饼要再也买不到了。 随着小摊的火爆,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可老板能做出来的饼却是有限的,虽然老板也想多卖一些葱油饼,但不管他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有的时候,有钱就买不到想要的东西;有的时候,商家准备了大量的商品,却等不来顾客,对于这个现象,梁捷在书中讲到了“供给”与“需求”的概念。 例如手机厂商再推出一款新手机时,本来市场的需求是1万台,可厂家总会先搞一个很少的数量进行销售,然后就会给大家一种手机销售很火爆,产品很紧俏的感觉,等需求被刺激起来之后,在进行第二轮大规模的售卖。 奶茶店门口排队,也是同样的道理,是为了给更多路人造成店铺“人气旺”的想法,来侧面宣传奶茶店。 这两种办法也是“饥饿营销”的范畴,通过梁捷老师的提示,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时候眼见、耳听都不一定为实,想要逃离饥饿营销,最好的办法还是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少做梁捷老师在书中提到的炫耀性消费。” 供给与需求是最基础、最好用的经济学概念,无处不在。但是,我们要真正在现实生活中把握住这两个概念,却绝非易事。哪怕是路边小摊儿都在精心揣摩消费者的需求,创造需求,在满足需求。这些操纵需求的手段,成为了现代经济中最为核心的创新能力。 作为消费者,我们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在于我们可以接触那么多前所未有的新体验;不幸在于我们完全限于商家的控制之中而不自知。我们的个人偏好伴随着这个时代共同演变,永不停歇。 02. 写在最后 除了网红店铺以外,梁捷老师还在书中提到了很多有趣的,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的经济学。 例如:上班摸鱼该如何杜绝?涨工资了,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吗?教育投资是最划算的投资吗? 梁捷老师的《看!这就是经济学》从生活出发,让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经济学的视角,了解自己的生活,看清身边的经济学,这就是经济学的力量,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看!这就是经济学》读后感(八):一平方公里内的经济学

强推!《看!这就是经济学!》

本书特色:

生活化场景出发。选取作者一天的生活,从早上出门开始,到晚上归家为止,结合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循序渐进地探讨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本书框架:

第一章出门:经济学的思考方式

第二章导航: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就餐:经济学的实践

第四章散步:经济学的应用

第五章归家:经济学的深入思考

乍一看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又设置无数悬念吊人胃口,每一章又涵盖了六七个小话题,比如既有“永远在排队的路边葱油饼摊”的市井气息,也有关乎社会热点话题的“贫富差距从何而来”;既有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涨工资了,就能买到更多东西吗”,也有那些人人好奇的“稳稳赚钱的烟酒生意”。相信你已经非常感兴趣了,那接下来,我就简单挑上几个问题用作者的观点来解释下,看看你能不能有所启发呢?

part1:躺赢的“包租婆”

现在有种说法,开店本质上是在为房东打工,房东设置了各种费用,甚至在水电上大做手脚,本想着开店挣钱闯出一片天地的小老板也叫苦不迭。身边的咖啡馆和文艺书店宛若流星一般漂亮地来了又走。经济学奖熊彼特曾说:“市场的变动必然基于创造性毁灭的力量。”准确来说,租客承担所有风险,房东永远都能获得固定的房租收入。这是公平的吗?市场从来都不允许商量的空间,从来都是狠心的结果论,正如作者所言,市场运作冷酷无情,却也是最公平的一种资源分配机制。只要市场还在运作,每个人都有进入和退出的自由,那么无论当下的生活怎样,未来总是充满希望。

part2:奢侈品骄傲在哪?

首先,要明确奢侈品和一般商品的区别,商品用于生活所需,奢侈品更像是一种“消费升级”的标签。作为商品存在,那么价格低就会增加销量,但作为标签存在,重点则要放在品牌本身,只有“不掉价”才能“保值”。奢侈品店一般不会做价格调整的,最多是参与市场积分活动,因为这些奢侈品店都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虽然降价可能会吸引一部分新的消费群体,但是一旦降价,奢侈品的定位就会发生动摇,从长期来看这对品牌形象不利,所以不会有奢侈品牌愿意这么做。

part3:夸张的艺术品

“这种画小朋友也会画,凭什么拍出了天价?”我们尝尝自嘲是个“俗人”,但原来越多的“俗人”愿意抽出宝贵的周末时间去看个画展,了解一些艺术作品和摄影作品,把看展当作灵魂的安放。但摩肩接踵的艺术展,真正沉下心来去感受的有多少呢,真的值回票价了吗?柏拉图曾在2000多年前说过“一支笛子只会对吹笛子的人有价值”艺术品也是,他们主观性强,缺乏参照物,金额能只能以稀有性做判断。作者认为,艺术品倒可以帮助我们对金钱建立起更准确的认知。到底值不值得用心感受即可。

《看!这就是经济学》读后感(九):经济学家眼中的网红小摊

平日里我们经常会在各种网络平台、新闻媒体中,看到一些经济学专家,对未来经济趋势的判断。

要是专家的话靠谱、准确,不仅能帮我们省钱,甚至还能为我们指明赚钱的方向;要是专家的话不靠谱,那引起一次全网热点讨论,也是常有的事,甚至之前网络上还专门出现过“专家请别说”的话题。

专家说租房比买房划算、专家说低收入人群可以把房子租出去来提高收入、专家建议发现金刺激消费,不管专家说的对,还是不对,他们都没绕开一个词,那就是“经济学”。

《看!这就是经济学》,由中信出版集团在今年5月出版,作者梁捷。

梁捷,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后,现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观察报》经济学专栏作者。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和我最初有同样的想法:“这么多头衔,跟我有什么关系?”

但,在真真实实看过梁捷写的《看!这就是经济学》这本书后,我懂得了,这才是真正经济学家该有的样子,至少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学会了如何规避“饥饿营销”,走出各种“消费陷阱”的方法,可能这就是经济学吧。

01. 永远在排队的路边网红葱油饼摊

梁捷所住的社区有一个做葱油饼的摊贩,已经干了有二十多年啦,而这个葱油饼摊只有住在附近的人才知道,大家日常经过时都会买两个来当早饭,可后来随着几个美食记者在杂志上推荐了这个葱油饼摊之后,BBC拍美食节目时,也特地跑来拍摄了这个小摊,从此小摊迅速变身网红店,几块钱的葱油饼要再也买不到了。

随着小摊的火爆,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可老板能做出来的饼却是有限的,虽然老板也想多卖一些葱油饼,但不管他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有的时候,有钱就买不到想要的东西;有的时候,商家准备了大量的商品,却等不来顾客,对于这个现象,梁捷在书中讲到了“供给”与“需求”的概念。

例如手机厂商再推出一款新手机时,本来市场的需求是1万台,可厂家总会先搞一个很少的数量进行销售,然后就会给大家一种手机销售很火爆,产品很紧俏的感觉,等需求被刺激起来之后,在进行第二轮大规模的售卖。

奶茶店门口排队,也是同样的道理,是为了给更多路人造成店铺“人气旺”的想法,来侧面宣传奶茶店。

这两种办法也是“饥饿营销”的范畴,通过梁捷老师的提示,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时候眼见、耳听都不一定为实,想要逃离饥饿营销,最好的办法还是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少做梁捷老师在书中提到的炫耀性消费。”

02. 写在最后

除了网红店铺以外,梁捷老师还在书中提到了很多有趣的,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的经济学。

例如:上班摸鱼该如何杜绝?涨工资了,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吗?教育投资是最划算的投资吗?

梁捷老师的《看!这就是经济学》从生活出发,让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经济学的视角,了解自己的生活,看清身边的经济学,这就是经济学的力量,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看!这就是经济学》读后感(十):懂点经济学:开启赚钱和省钱的幸福生活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我认识经济学是从一件社会新闻中,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婚外又找了一位女朋友,情浓时给女朋友买房,等女朋友给他生了孩子,要名分的时候。这位经济学家反悔了,为了分手,利用FL的空字,不但要回了自己买的房子,还让女朋友赔了自己很多钱。

真的是撕下脸皮,上演了一幕胜利的经济学理论。

当然,因此,这位学者也斯文扫地,名誉尽毁。

如果新闻中的女朋友懂一点经济学,估计也不会被骗的这么惨,失了青春又赔钱。

《看,这就是经济学》中一书中,作者梁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也是一位经济学家,主要研究经济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在书中,作者打破那种殿堂式的经济学理论,提倡带着“田野调查”走出去,从生活化的场景出发,从身边开始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接地气的经济学,可以让普通人了解经济学到底为何物,经济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吗?懂点经济学是否可以开启赚钱和省钱的幸福生活。

在《看,这就是经济学》书中,作者分为5个大单元,选取了一天的生活,从早上出门到晚上归家,和读者探讨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经济学道理。

1、出门:经济学的思考方式

2、导航: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3、就餐:经济学的实践

4、散步:经济学的应用

5、归家:经济学的深入思考

经济学家是通过认识和研究这个世界的经济变化,然后预计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的专业人士。

但是经济学家是通过什么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呢?

作者解释说,大多经济学家是通过数据和材料。

所有的数据和材料都是来自于生活。

书中,作者用24小时麦当劳里的人和现象,来解释经济学的原理。

比如说:

早上的麦当劳可能是老人比较多,因为早餐不贵,有豆浆,还可以坐在一起聊天,如果是晨练结束,那么到麦当劳点一个早餐套餐,可以解决回家做饭的问题;

下午的时候,麦当劳会有很多学生,点一杯饮料,可以完成当天的作业,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写得更快;

晚上的时候,麦当劳会有一些遭遇了生活困顿的人,呆在餐厅,可以省去一晚的住宿费。

麦当劳从不驱赶顾客,不论你是否消费,都可以在餐厅里呆着,24小时或者更久。

作者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说经济学的作用,一种是解释这个世界,一种是改变这个世界。

如果说通过麦当劳的消费现象,可以推断出不同时间段内不同人群对于一家餐厅的定位,那么这些消费群体的后面就是赤裸裸的经济学。

所有群体的消费行为都是由于生活条件和消费认知所体现的,即便你把麦当劳作为是一个免费住宿的地方,也是在消费它的“服务条款”。谁能说,这些人以后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他们除了可以是麦当劳的宣传者,受益者,也可以是它的实际消费者和传播者。

在经济学著名的“二八”理论当中,很多行业的利润是由20%客户带来的,80%客户在行业中带来的是非直接性消费利润的产生者。

如果你懂得一点经济学,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从而产生你对事物的认知不同,然后你会遇见你的“经济学结果”。

如果你懂一点经济学,可以通过很多种渠道和方式赚钱,也可以通过一些习惯省钱。《看,这就是经济学》这本书更适合一些普通人看,没有高深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场景来分析经济学背后的原理。

很是不同,可以让一个不懂经济学的小白,从此走上“搞钱”“省钱”的“专业”道路,值得推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