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好的经济学的读后感大全

好的经济学的读后感大全

《好的经济学》是一本由(美)阿比吉特·班纳吉 / (法)埃斯特·迪弗洛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的经济学》读后感(一):《好的经济学》个人粗略记录

1. 移民并不会让本地工资下降,尤其是低技术移民(效率工资的影响) 2. 贸易收益没那么大,尤其大国(问题在于再分配),小国收益更大却无法一蹴而就(如交通) 3. 偏好受到集体效应,统计歧视和自我强化歧视的影响,不同环境会让一个人有不同的偏好。偏好会趋于同质化而变成偏见(回音室) 4. 经济增长不等于幸福,传统经济增长的停滞和新目标的出现 5. 环境问题不止关乎可持续发展,也真实影响最基本最当下的经济增长(空调问题) 6. 路德主义者与自动化,贫富差距与避税,比较与不幸福 7. 政府的问题和困境,不仅仅是财政预算,更多体现在人们对政府的不信任,有些事是只有政府能做,即使他做的不好 8. 让穷人有尊严的得到帮助,可能比帮助本身的内容更关键(印度巴达墓宫的例子)。全民收入计划不如协助,有时候只不过简化程序提供帮助就可以提升申请福利的比例

《好的经济学》读后感(二):回归到人文关怀

第一次读经济学类的书,也没有拜读过作者之前更有名的一本《贫穷的本质》,读到这本书,第一个感觉就是信息量很大,概念、试验、结论开始貌似有些零散,但是最终汇拢到一起引出了作者的观点。

说到观点,恰逢刚好在喜马拉雅听介绍《一课经济学》和《经济学通识》的内容,对比了一下,和经典经济学倡导的不加干预的市场经济(包括不搞贸易壁垒、最低工资制度、价格控制等等)相比,作者虽然也有传承经典的理论,但是也有发展的去看一些实际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例如,因为地方经济粘性造成的劳动力流动困难,还有怎样补贴因贸易战摧毁的地方经济。总的来说,应该说有继承,有发展,也有修正。

内容上,从移民问题、贸易问题、种族问题、自动化替代劳力问题、环保问题、经济增长问题、政府能力和信任问题等多个社会热点问题入手,用大量的史实和社会试验,分析提出了当前的问题要点、困难和可行的解决方案(怎么保持经济增长,作者的结论也是不知道)。

而最终作者用了整整一章讨论了“资助和关注”,包括怎样有效的发放社会福利,怎样有尊严的引导解决失业是贫困,特别提到了护理和教育等方向的具体举措。

总体看,作者基本上采用的是 分析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问题社会(或政府)解决不了---尝试解决的案例和试验----可能解决的方案,这样一套分析体系。确实比传统的经济学著作更为落在实处。而印象更深的是作者谈论了诸多经济学问题分析后,最终还是落回人民福祉这个出发点,提出了经济的增长并不等于人民的福祉和幸福这样的观点。这样的人文关怀精神相对我们印象里领酷严谨的经济学更令人印象深刻。

应该很快会去读作者的另一本书。

《好的经济学》读后感(三):真正的给非科班读者的经济学入门书

我虽然本科读的是经济学,但是毕业后就转行,目前稳定在科技行业写代码。身边很多同事也对经济学知识感兴趣,但由于没有系统性学习,而且知识来源大多是追求点击量和情感共鸣式的短文短视频,导致他们学到的入门经济学理念往往是有点原教旨主义的信条。总结一下就是这三点: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自由市场效率最高、政府干预低效,福利制度养懒汉。尽管在现实中,尤其是在国内,存在很多侵犯私有产权,或者政府的干预导致市场配置失灵的案例出现,但这不代表它们就是最好的制度。本科的经济学学习,有很大一部分课程就是关于这两者在现实中失效时的情景和如何改进。但对于工作后才业余接触经济学的人来说,就很少有机会接触这一类更全面和接近现实的知识。而且即使是科班教材,也往往止步于理论模型和一两个半页纸篇幅的简化案例,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现实中的复杂程度。

这本书用可读性很好的讲故事的模式弥补了这些问题。作者们本身有多年多国的经济学科研和教学经验,而且还亲自主持国一些应用经济学原理改善贫困地区生存条件的项目,详实的第一手资料让他们能把这些故事讲的深入浅出。最打动我的,就是作者会把按照上面的原教旨信条的理想情况,和实际中发生的事件对比。再通过解析阻碍理想情况在现实中发生的原因,让读者意识到劳动力,工作机会,投资等等促进经济发展的要素在流动中存在粘性,而这些粘性需要政府和福利制度去解决。作者们反复在东欧,美国,印度,墨西哥等多个例子里反复分析类似的案例,进一步增加这一套更现实的经济学理论的说服力。除了经济学本体,作者还联系到最近世界政坛的大事件,譬如脱欧和特朗普,说明缺乏对现实经济学的理解,对政治的负面影响。鉴于广泛存在的对政府的不信任感,作者还很特意安排一个章节解释这些不信任感的来源,并指明一些解决方案。

这本书的故事和分析用语平易近人,讲授的知识贴近现实,而且无处不体现出作者们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被抛下的人的关切。希望对经济学感兴趣的朋友,都能从这本书开始了解现代经济学,这样就能避免成为原教旨自由市场主义的口号信徒,以及在更长远的时间里,避免成为会导致经济发展受损,贫富差距进一步分化的经济政策和政客的支持者。

《好的经济学》读后感(四):纯阳书评第497期《好的经济学》

如何评价一种理论?有的人诉诸于权威,认为权威人士思想深邃、见识广博,他们的判断力是靠得住的;有的人诉诸于其他理论,认为一种理论如果得到另一种可靠理论的支持甚至是支撑的话,那么这种理论也是可靠的;有的人诉诸于逻辑,认为应当依靠理论自身是否符合逻辑来判断其理论成色;还有的人诉诸于实践,认为应该以理论的实际效果作为评判标准。本书就支持这种观点,但是在这个方向上走的更远,至少在经济学理论的评价上做到了这一点,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本书主张一种更为科学的经济学理论评价观。

作为一门显学,经济学绝对是一个出理论的地方,山头林立,门派众多,先后有重商主义学派、重农主义学派、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凯恩斯学派、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学派 、奥地利学派、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登上理论舞台,俨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评价这些理论,如何在这些理论中做出选择?

作者的观点是诉诸实践而且是诉诸科学的实践,来完成对理论的评价和具体场景中的优选。这个观点可以进一步展开为两点,一是强调评价的实践性。作为一种理论,首先要能解决具体问题,要可以指导实践,所以根据理论的实践效果去判断和评价理论要比通过其他方式可靠的多,只有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表现好的理论才具有成为好理论的可能性。二是强调评价的科学性,一个理论取得了一个好的实践效果并不意味着这一定是一个好理论,尚需要排除理论和效果之间只是一种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的可能,尚需要排除其他未知因素在发挥作用的可能,尚需要排除效果只是一种偶发随机波动的可能。所以好的实践效果只是为找到好理论提供了一个线索,尚需要通过对比试验等科学方法确认理论和效果之间的显性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强调评价的实践性只是向着正确方向迈出了第一步,而强调评价的科学性才是更为关键的第二步。

作者的理论评价观在作为整体的科学世界中并不显高明,但是能把这种科学证伪的实证逻辑深入应用到经济学这样的学科中,既显水平,又显勇气,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干这件事既需要水平,更需要勇气。

第二、提出一种找到好经济学的方法。

有了第一点的认识,第二点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何找到好的经济学,如何找到解决具体发展难题的方法?答案同样不是找高人,同样不是找理论,同样不是找逻辑,而是从实践中,从以科学方法武装起来的实践中找答案。摈弃先入为主的成见和偏见,放弃惯性思维和各种执念,保持成长思维和开放心态,通过小范围对比试验去验证各种具体办法的有效性,让事实说话,让数据发言,总结经验、确证逻辑以后再大范围推广,这才是能找到好的经济学,找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经济学。

活在客观世界中的人类,其实活得都很主观,而对世界的靠谱认知偏偏又需要回到客观,可见获得一点真知有多难。在这一点是,我们都是普罗米修斯。

《好的经济学》读后感(五):希望能建立一个更加人性的世界。

这本书是《贫穷的本质》的作者出的新书,两个作者是学者也是夫妻,201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得他们和他们关于贫穷的研究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好的经济学》是在受到关注之后的故事。 如果说《贫穷》那本是针对某一话题的深入研究与剖析,那么《好的》就是一本有深度的经济研究时评,它选择的话题都是当下的、热门的、重要的,比如移民、贸易、贫困、经济增长、行业替代问题、资助与关注,等等。但是,即使它涉及了这么多的话题,每个话题的展开和讨论还是很严谨很充分(以我门外汉的视角来看),是严谨的学者贡献的好看的经济学著作,虽然有点长。 书的一开始,作者就用悲观的笔调感叹,我们似乎回到了狄更斯笔下的艰难时世,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矛盾日趋尖锐,日益不满的穷人之间互相对峙,而且目之所及,看不到任何解决方案。 但作为经济学家,作者认为存在“好的”经济学,它能够“从一些令人不安的现实入手,根据我们已经了解的人类行为和其他理论进行推测,利用数据来测试这些推测,根据新掌握的一系列现实来改进(或彻底改变)自己的“进攻路线”,并最终在好运的加持下得到一个解决方案。” 所以这本书的英文名是,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 好的经济学有这样的力量,经济学家希望经由对当下最热门的、最具争议的,也是被误解最深、被割裂最甚的话题的讨论,试图论证,问题也许是可解的。 比如,好的经济学观察和研究得出的结论与人们的恐惧与偏见不同,比如移民并不会抢夺当地人的工作,比如移民也并不是一窝蜂虎视眈眈的等着涌入另一个国家,相反,离开家园是个非常重大的决定,充满着挣扎与痛苦,受社会惯性力量的牵扯。与富裕国家的低收入者担心移民会大批涌来争抢工作不同,关于贫穷的研究者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说服穷人离开家乡,去往经济收益更高的地方。 作者表示,最好的经济学往往是最不刺耳的,世界充满着复杂和不确定,经济学家必须与民众分享的最宝贵的东西往往不是他们的结论,而是他们为了得出结论而选择的道路——他们所知道的事实,他们解释这些事实的方式,他们采取的推理步骤,他们仍然不确定的其他信息。 总之,一个热门话题存在的很多偏见和错误,是可以通过更多信息和更深理解得到纠偏的,如果大家都能理解“好的经济学”的话。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有着对人的深切关怀。作者的文字中常常会带出弥合撕裂、开启对话的期望,这种感情也常常出现在作者对具体问题的论述中,让正在阅读的我非常感动。 它假设经济决策的参与者和被决策的对象都是“善”的,卫生组织希望疾病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地方官员希望居民脱贫致富,阻碍它们成功的是因为缺乏正确的知识和方法,而好的经济学能提供这样的知识和方法。 这种观点非常理想主义,很可能跟现实很不一致,因为社会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作者自己也是知道的,所以书中也讨论政治的、心理的、文化的问题,但,它是一种价值观。作者真诚地持有这样的价值观,他们说,希望能建立一个更加人性的世界。 我自己也持有这样的信念。这个世界不是与我无关的,我喜欢这种关联,喜欢想象人的美好的一面,相信人皆有不忍之心,相信人的社会性和利他主义,认为应该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努力。 一个更加人性的世界,想想就觉得很美好。能参与到这个世界的未来之中,让我觉得很荣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