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私房书》的读后感大全

《私房书》的读后感大全

《私房书》是一本由简媜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224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6-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私房书》读后感(一):纵浪大化,悲欢岁月为她点苔

“人,更多的时候像一张稿纸,布满星空的精灵偶尔敛翅书写,遂有札记。”——简嫃

《私房书》读后感(二):秋山的落叶。

那时爱简媜,爱的很肤浅。 只因在小说里看到她的句子,且那作者文笔也好,词词句句都贴合小说里的语境,于是觉得惊艳。 后来外出读书,在书店偶然遇到她的书, 翻开第一页,那几个墨色的方块字,经由她的手排列组合在一起,就直直地戳中我心。 她说, “如果问我思念多重,不重的,像一座秋山的落叶。” 至此,她的叶就飘然落在我心上。 现在我依旧爱简媜,可能还是肤浅。

她的书,一遍是读不完的。

所以肤浅的我,需要一读在读。

《私房书》读后感(三):静心听书

这本书分为了5章,可这5章却不为文章,而是如作者所说:以时间为轴分为5札,在不断的春夏秋冬交替里,不同的札记分别上演了不同的故事。

第一札 与岁月同等心跳 是在岁月的流光里观赏着美,欣赏着美学的蜕变

第二札 险滩 是在叙说着文学的风骨及魅力,这一章对我记忆尤深,此札的用语时而跌宕宏伟,时而婉转低回,每次读这一札都会像一口在我灵魂里的铜钟被深深地撼动,给予我心灵上的触动。

结尾的三札,分别是 寸土 远山有灯 旧字,这三札仿佛是作者对自我世界,自我精神的反复揣摩,这三札不仅仅时而掺杂着对旧人的怀念,对过往事件的思考,反省,更有着对于生与死得自我感觉,文学永垂不朽的三大主题:美 生 死 在此书之中也都以作者个人的观点表达的淋漓尽致。

相比较其它散文,简媜这部书却不似散文,更是一部随笔,却也更像是作者心里所想的心得,此书相比较以往其他作品,对我个人而言,少了些许寄情,多了些激情,更有穿插着对于当下作品的几句评论。

此本《私房书》不管是在笔法,还是在意境上都有所超越,有所联想,这些联想有时运用于生活中得细小之事,所表达的意义却都像在枯叶下面隐藏得松茸,就比如起书中所说:乡下人趁农闲在稻埕搭草寮养菇,偶尔也上山采菇。养的菇为活计,采的菇煮水充饥。给人看的文稿是养菇,不给人读的,是采菇。

然而对我而言这本书却不易阅读,在嘈杂的人间,若是一个激情四射,热火朝天的人可能会读不下此书,这本《私房书》应该在内心平静的时候细细品,而不是心烦意乱时泛泛读。此书在众多的意象里细细品味这本书,就是在兮兮的品味一个人的世界。

我始终羡慕作者能有一双多么美丽的眼睛,不,是多么会发现美丽的眼睛,在轻缓得语调中像一股清流,即使这本书有些许激荡得地方,但这依然没影响到此书的格调。一段段简练的文字,不似一本书更像得是作者的私房话,这私房话用唯美得意象包罗万象,这是一部值得仔细阅读的书。

《私房书》读后感(四):再读简媜,那留白有一些也满了

这里有关于创作,她说从事创作可有三个阶段,一阶从流自然,礼赞乡园;进阶体会历史,省思民生;三阶化做尘土沉埋于时间,抛开万物,如星般恒留。再读简媜,折服徜徉在文字背后的思考,那“噙着清泪的文学”是不变的制度,如生与死的规律长恒。

这本札记里所提及的三阶各有着墨,不乏有写景绘季节山色的小段,如:“昨夜的云是白的,靛空踢了被,云大块地游移。昨夜的星像银屑,月是半枚下弦,像殷商传下来的青铜镜。看着,耳边仿佛有人击敲。”我们读到她的文字是活的,赋予性情,灵动可爱;下笔惜炼,不加赘累。文学素养与思想境界合起来,化而成这般字句珠玑。

于民生事事多有提及的《好一座浮岛》看过之后,对简媜的了解果真是片面了。书中她下笔犀利着实让人印象深刻,看不惯之人一一落得灰头土脸,麻木不仁的城市人,欺世盗名的政客纷纷丑陋现身,不留情面,批判讽刺之余看出她关怀的责任。《私房书》自也有多历史民生之事,只不过更为清描寡淡,或悲或喜都也自然,看破不说破,尽管如此,也藏不住剑鞘留下的锋芒。

再者就是创作的最高境界了,那是脱离常态的,是客观本质的存有。我想在一切我们的话题讨论之中,贯穿在话语里的都会是我们的个人经验塑造出的意识形态来解析周遭的问题。文学与科学是有同理的,也说明于此,是不在于感情色彩基调上的丰富,而站在公理之上的表达,谁能说的上是对与错,时间涤荡这一切。

《私房书》里,她把每一句都化为箴言,她穿过了曲径通幽处,参透了禅房的经文,即便她并不在意宗教信仰,用回味深省的文字留给每一个滩头上的人。“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陶渊明的情怀被她也玩改了一番,她说:“忽然窃喜,忽然悲哀”窃喜自己在大化流变的世界“摊成稿纸,让岁月前来点苔”;悲哀这世界并非理想美好,生存其中不喜不惧的情怀,难能立世。她不想留下关于自己的事情,所以不会有她的传记。而关于自己,她在《寸土》里有写到:“夸父逐日、誓鸟填东海、愚公移山,都是寻觅寸土之下的寸金。我也从这个角度看我。”

这里书中有很多留白她愿意留给读者,再读简媜,那些留白会慢慢写满。这些札记中我最爱的一句也出自《寸土》 :

“把远处的星光化成近处灯火的人,永远回不去星子。”

《私房书》读后感(五):冷记忆

“在自己面前,需要有无限的时间开始思考,需要有无穷的能量做出一个最小的决定。”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冷记忆》里这样写道。面对生活种种,简媜和鲍德里亚做了类似的事情,不仅同样用散乱的词句包裹忽隐忽现的灵感,还结集成册化为一本薄薄的私房书。

这本私房书收纳了三百三十二个思想碎片,既有文学绘述,又有哲学沉思,可以说这是专属于简媜个我的“冷记忆”。在书中,她谈论自然大化或者一朵小小的云、生命无常或者一份潜在的姻缘,创作心得或者一杯早晨的暖茶。就像摄影师用相机留住瞬间,简媜用纸笔把独处的岁月和梦写得永恒。

正如简媜写到的,“看这些札记,更知道他们之所以成为他们。”读起《私房书》,也更能了解在散文创作之外的简媜。一九八七年九月到十二月,简媜不过二十六岁,她有着这个年纪常有的敏感和困惑,或是去见迟暮友人时的犹豫不舍,或是对楼上顿足之人的无奈接受;又或是面对山野游云的自在悠闲,或是思考社会未来的勇敢预言。这么说来,这分明更像是简媜的微博,并且也的确不能被称为作家的创作,而首要的是身在造化之中的人的语言。

她念及旧情:想起以前爱过的人,像从别人的皮箱里瞥见自己赠了去的衣服,很欢喜的一件,可惜不能穿。

她提到美:美是无法收留的,最美的是面对神秘宇宙时泫然欲泣的心情;最美的是近乡的那一霎情怯。至于,想要纵身自焚去爱的一人的情操,已不是美之一字能指涉。

她描述夜空:昨夜的云是白的,靛空踢了被,云大块地游移。昨夜的星像银屑,月是半枚下弦,像殷商传下来的青铜镜。看着,耳边仿佛有人击鼓。

她写到存在:一粒稻谷嵌在黄泥上,犹能导出整个夏天的酷热;一粒橘掂在掌中,还称得出全年雨水的重量。一个人平平凡凡地活过了,一万个人平平凡凡地活过了,人类的史册才能逐字逐句写下去。最单纯的存在里,常能照见宇宙运行的足印。

她谈及父亲:从束手无策到现在与大化偕走,能做的,只有一副不净不垢的心肠。若果事实无可挽救,他真的必须遭此横逆,让我做他的眼、他的杖,走最后一段不厚不薄的路。

这些句子像温婉的箴言,又像无题的诗歌,松散装点在每一页的下部,其上的空白留作我们的评说。它们无头无尾,破碎美好,但又能从中拼凑出简媜山居生活的景象。

晒着太阳,喝着茶,我读完了这本《私房书》。简媜的文字具有穿透性,关于生命与生活、自然与现实、人情与人事的简单勾勒,时隔二十几年来看,依然有着文字沉积后勃发出的生命力。合上书,我恍然有了这样的错觉:

世界是否早已经破碎,若不是,必定是简媜将它们逐个打碎的。

2016.12.18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