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社会教育观读后感锦集

我的社会教育观读后感锦集

《我的社会教育观》是一本由李镇西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7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社会教育观》读后感(一):公民李镇西的态度

公民李镇西的态度

这是一本李镇西的社会观点的评论集。坦率的说,这本书所在的文集数量共八本,是多了点。且李镇西更多的价值应该在教育方面。但看看一个著名教师的社会观点,当然更立体更全面,教师也不能宅于书斋,况且李镇西这个人,是爱好行万里路,视野开阔的。

本书中可以看到,李镇西是个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人。对身边之事有态度,不平事能鸣。只要不是过分,不是想在官场得意,睁眼看世界的现代老师,更多的能体现人性。李镇西野有一些现代的法制社会的观点,所以主张不可夸大对政府的职责的感谢和感动,这样的李镇西比那些山区教师模范一味奉献的苦,更有价值。

李镇西是个与时俱进的人,他在网上的生活有滋有味。据他说,他最常去的网站是青年话题,后来是K12教育论坛,最后是教育在线(http://bbs.eduol.cn/)。这三个网站都去过,当然都比李镇西去的晚。李镇西在那里找到了气味相投的朋友,我们更多的只是浏览而已。现在的教育在线,应该算是办的最好的教育网站了吧。我很推崇那里的氛围,那是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地方,无论是提升儿童的阅读的新教育儿童阅读,还是提升教师水平的网络师范学院,甚至是民间教育改革——新教育共同体,都是很有意义的。李镇西有一部分文字是记录和这些网友的交往的,有的得以在生活中见面,走在了不少网友前面。

在一些虚假的荣誉面前,李镇西是拒绝的。比如,一些非法或者打着擦边球的刊物、出版社,会广撒网,给您一些荣誉称号,让您交钱。类似事件比如脊梁奖。我可以这样讲,很多人为了评职称的原因,做过这样的交易。实际上是一种丑恶现象。

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现代社会不是需要这样的公民吗?

《我的社会教育观》读后感(二):与我心有戚戚焉

这本书是我阅读这套别集的最后一本,看的很舒服,至少是一种畅快淋漓之感。从书中所崇敬的文人名家和李镇西老师所表达的深情厚谊,都让我心有戚戚焉,共鸣感十足。

第一辑特别用“有一种无畏叫巴金”命名,足以显示李镇西老师对巴金的敬仰之情。看到李镇西的文字,我深刻地感受到他是理解巴金的。纵然巴金曾多次说过自己不是作家,但我依旧认为他是作家,而且是我心中最伟大的中国作家。诚如李镇西老师在文中所说,巴金有一个明显的弱点——“软弱”,他在中逆来顺受,苟活了下来,但是他又是“无畏”的。这种“无畏”是反思的勇气,是忏悔的声音,是拷问的锋芒……巴金的无畏更多的是表现于自身,他没有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批判历史,而是从自己出发,从一个很低的角度批评自身。这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很难。批评他人,总比自我批评要容易的多,更别提是检讨灾难中的自己,而非灾难中的中国。

对于韩寒的评价,我就不置喙了。韩寒对巴金的评价,我现在还记忆深刻。韩寒郭敬明之流,我看的不多,也不想多说。新概念作文比赛,现今看来,也不知道是一个成名的快速通道,还是仅仅就是一个噱头,反正红了就那么几个,想红的还有无数。

政治方面,在书中你想寻找到批判领导的文字,那是有的,那批判的领导没有指名道姓,说的也不过就是一封匿名举报信的事;想看到大力赞扬的文字,那也是有的,对温总理的极力肯定与敬佩,仅从“致敬”二字就能看出;想找些挖掘隐私的文字,那也是有的,我被“优秀共产党员”了透露出些许无奈深情;甚至你想看到国际风云人物,那也是有的,第九辑另眼看世界便稍稍提了一二。

这本书似乎很满足你的多种需要,对于逝去作家的怀念与追忆,对于新生代作者的喝彩与肯定,对于政治人物的敬仰与评点,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被迫,对于灾难的反思与警醒,对于杂评的犀利与点拨。然而,内容或许有些过杂,不大衬 “我的社会教育观” 这样一个题目。也许,出版社想以教育为中心,来展开一个教育家的别集吧。

《我的社会教育观》读后感(三):《我的社会教育观——李镇西30年社会评论集萃》社会角度谈教育

何为教育?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话题。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回答者都会有着不同的反馈。那么,当教育和社会的紧密而形成的社会教育观又将会是何等的解答呢?我们不妨来看一看专出自于专家呢级教育者李镇西的社会教育观吧!

《我的社会教育观——李镇西30年社会评论集萃》一书脱离了以往某些作品的空口说辞,更多地集结了相关的教育基调,以真正的实战教学为依托,以切实的独立思考精神为准绳,以社会评论精选集锦的新式一一呈现在我们读者的面前。

尽管我不是一名教育从业者,但是我却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不为别的,只因为本书给予我的教育思想意义相当得深刻。剔除了以往的为学而学,为教而教的之乎者也,今日的教育理论早已经需要提升到某个更高的层次。本书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那份真真实实的超脱感。今日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停留于缘由的应试教育基础之上,相反的,身为教育者的团队更需要考虑和深思的是把教育作为一种工具,引导孩子们成为更适应未来民主的现代化中国。通过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关于社会问题的深思,也由这些社会问题引发的全新的社会教育观。里面涉及到的有无畏的精神,有尊重的理念,有诚实的内涵,有尊严的阐述,有善良的培养,有社会公德的竖立。里面更有众多曾经发生过的出自于教育界的话题,引人深思,发人深醒。

读这样一本书,却让我这个原本远离教育的读者深深地震撼于出自于教育界的心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更多新时期的教师们的职业路线设计和职业操守准则。不逃避,不躲避,正面直击,深入探究,由浅入深,逐一探讨。既然是问题,就选择不回避。正是因为今日的教育孕育的是明日的希望,所以今日的教育更不应该脱离的是来自于社会现实的基础源泉。透过这本书,我感知到的更多的是教育的真正用意。我们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培养和提升孩子们的知识层面,更多的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是孩子们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正是如此的教育目标更是催促着一个教育格局的重新孕育和改良。建立于社会基石上的教育观尤其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正是因为如此,社会角度的教育培养尤其值得教育从业人员和一切社会人士们引起高度的关注。因为这是我们的未来,这更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我的社会教育观》读后感(四):徘徊于尖锐和圆融之间

小时候,在家里看姥姥纳鞋底子,印象最深的是锥子,尖尖的锥尖,一下子穿透数不清层数的布底,那叫一个痛快。但如果锥子的头钝了,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不可能了。令我回忆起这个情景的是这本《我的社会教育观:李镇西30年社会评论集萃》

本打算从这本书中见到一些一针见血、针砭时弊的评论,看到作为一个教育者工作者的独到见解,但令人遗憾的是,书中虽然不乏一些有针对性的评论,但其深度和广度却有所欠缺,所以让人的感觉整体上存在着一种尖锐与圆融的矛盾,就仿佛是一枚钝了的锥子。

钝锥子固然可以用来扎破一些比较薄的东西,但却总不能显露其锋芒了。

这本书中的一些篇章的内容,虽然表达了他的个人观点与感受,但其中却多了一些世故,少了一些尖锐。举例来说,在第一辑中对前辈的敬仰也罢对同行的哀悼也罢,所涉及的深度却是不够的——只是涉及学习而并未涉及超越。再举一例,在第四辑中对“范美忠先跑事件”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他的避重就轻,而不是直接的表态,他说“范美忠是我给推荐到都江堰光亚学校教书的,没想到我‘成全’他成了名人。”“我对范美忠先跑这件事的基本判断是:这首先不是一个什么道德问题,而是一个责任的问题”,这里面我既没有看到像养的识人不明的歉意,也看不到自己我的剖析,而只是一笔带过,仅是说“让我感到寒心的,远不仅仅是范美忠,还有为他辩护的他的朋友——这些朋友也曾经是我这说可能现在也是我的朋友”,后面虽然也表达了自己观点,但这种表达让我觉得更多的是有些“绕”了。然而在紧跟着的一篇文章中,笔锋一转,大谈《请尊重被批评者的人格》时,却对因范美忠事件而产生一些过激言辞的网友持有很大的否定态度,甚至很犀利不留情面,这样的不同标准,未免让人有亲疏远近方面的联想了。

另外,这本书的主题本应是“我的社会教育观”,但却没有一篇文章提出了作者的社会教育观的具体内容,充其量不过是一些杂文随感式的评论,也许是因为我个人的水平有限,弄不懂这种跨度既大内容又比较散漫的编辑风格吧。

本书开篇即以把巴金先生的说真话为头炮,作为读者当然欢迎读到更多的真话,衷心希望能够看到这把已经略有钝意的锥子变得更锋利一些。

《我的社会教育观》读后感(五):好老师如何好:生命携使命同行

按说人不在教育行业,关注李镇西及其教育思想和著作,似乎有些跨界不搭,但当一名老师是我小时候的梦想,虽然梦想早已抛至脑后,但到底意难平,看到这些令人尊敬的教育者,总想着也许有一天。。。

李镇西那些倍受人赞誉的事迹其实不必多说,光是他在课堂之余,大量阅读勤写笔记读后感,异常勤快地整理自己的课堂实录并坦然反思----这些便已超越一般的老师。虽然他的文字与文坛名家相比,自然稍逊一畴,也因为教育者的身份,文字间也常带着一些教育者的感悟感思,时刻记挂着如何育人,这也与其他文人作品大不相同。

手中有李镇西文集四卷:《我的社会教育观 : 李镇西30年社会评论集萃》、《亲·友·我 : 李镇西亲情杂忆精选》、《我的教育行走 : 李镇西30年文化行走散文集》、《我的教育心路:李镇西成长足迹述略》,让人全方位感受这位优秀教师的魄力。

《亲·友·我 : 李镇西亲情杂忆精选》是李镇西对亲人、故友、知交的回忆。这种回忆并不拘于亲朋好友之间,而是触目所及,无论是父母、前辈、同行、网友、还是学生、保姆等人事皆可进入他的视线成为他文中的主角。对生活细节的观察、细致感受,并仔细挖掘相遇之人身上的优秀品德,真正做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向善若水”。

《我的社会教育观 : 李镇西30年社会评论集萃》如附标题,是李镇西30年社会评论的精选。小时候的李镇西梦想成为一名作家,后来成为教师之后,左手文学,右手教育,这样“理想与初衷一致,文学与教育齐飞,青春和童心相伴,生命携使命同行”---相信也正是这些执着追求造就了这位教育者的独一无二。从这些社会评论里,看得到这位文学教育者的正直。直言不讳,敢说敢言更敢行。

《我的教育行走 : 李镇西30年文化行走散文集》则可算是旅行文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行走中抒怀解意,美丽景色的熏陶,文化背景的沉淀给读者也带来许多启发。

《我的教育心路:李镇西成长足迹述略》这一册则是个人的成长回忆,从他的自述中了解作者对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李镇西老师很自谦,从不认为自己是个“教育家”,自认只是践行着老一辈教育家和名家们的教育理念。他自认为自己不具备教育理论家的独创,只是在一些细枝未节上有一些创新。读他的成长之路,感受他的朴实文字,也为他这些平凡踏实的努力而感动,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好老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