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照镜子的人读后感1000字

照镜子的人读后感1000字

《照镜子的人》是一本由海杰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2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照镜子的人》读后感(一):王庆松太苦了

王庆松对大多数立志搞艺术的人有启发意义,他是一名石油工人,后来下了很大决心搞美术,考美院多次考不上,看着其他同学混得越来越好,他心里需要承受多少压力?在圆明园画家村时,寒冷的冬天,一桶水用一个礼拜,拿瓶啤酒在三里屯酒吧门口喝,心里就满足。手头有几个钱先考虑多画点画,最后连饭都吃不上,这就是他早期过的生活。面对大家下海发财,我想首先立志搞艺术的决心就让人对他充满敬意。现在和王庆松一起出道的艺术家基本都有过那么一段心酸的记忆,想从事艺术的人要有过人的决心和勇气,要承受凡人不能承受的苦痛,坚持,早晚会有收获。不能做到忍受凡人不能忍受的,就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

有些人批判那些成功的艺术家,说他们的作品卖得死贵,说他们牛逼哄哄怎样怎样,我想大家应该扪心自问,如果你搞艺术,你能搞成什么样,起码你连搞艺术的决心都没有。换句话说,咱们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与周围人的质疑,咱们有没有王庆松这么强大的心脏?

最后,我们每个人不能被生活压倒,要做自己想做的,并坚持下去!

《照镜子的人》读后感(二):摄影人的良知

坚守摄影,固守良知,去关注那些视野之内和旷野之中跋涉的身影,每一个摄影人都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照镜子的人》读后感(三):剥离定语 ——读海杰《照镜子的人》

剥离定语

——读海杰《照镜子的人》

文/邴哲

中国人口基数大,这是一个事实。喜欢摄影的、从事摄影的,自然也就多,这同样是个事实。就像吃饭,不管吃出什么花样,厨子手艺如何精湛乃至辉煌璀灿,研究到最后,其功效无非填饱肚子而已。有时候也有人兴冲冲跑来问,摩拳擦掌,要上单反,咨询应该添置何种设备。我一般先劝其坐稳当,喝点茶,通过诸如为什么拍、拍什么和怎么拍之类交谈使其逐渐将心脏皱褶抚平,归于原位,谈话的重点也就很自然地转移到了茶。

很久以前在某个较有名头的摄影BBS里混过几天。本意是悄悄潜至水中,多听多看多学习,苦练摄影本领。结果时间一长就装不住了。装不住的原因有三:1、花鸟鱼虫忒多,比挂历都精美。2、下去采风聚会很热闹,有酒有肉,从来也不邀请默默潜水如我者。3、也有扛着反光板拍人像行为,基本拍美女。首先发布好看的,然后发布花絮片,无非腋毛露出之类窃窃私语。记得当时我就拍了桌子,拂袖而去,再也不和他们玩。其实在中国,搞摄影评论,大多数时候是在干着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读海杰《照镜子的人》一书,忽然想到这些事,不禁莞尔。

让摄影回到摄影。桑塔格说:摄影基本上是一种不干预的行为,类似于窥淫癖,缄默地、往往是明白地鼓励正在发生的事情继续下去的方式。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中,见仁见智。海杰不失时机地提供了一整套操作性较强的类似于工作指南的文本,这是一件有意思、好玩和富有建设性的事情。谁说摄影不是一件极其主观的事情呢?比如在付羽的这篇访谈中,很自然地引出了观看摄影原作体会到的不同于网络、画册的震撼感,画面的光辉……“如果说把于摄影相关的东西都抽掉,那么它仅仅是一个象征,其他的什么都不是。”针对摄影家游莉的访谈文字量最少,但那里头有一种沉默背后的力量,如同剥离了定语之后的文字,只见冷静到悲悯的情怀。游莉说:“我着迷的是从单一的画面叙事中逃脱出的意义,它让更多的‘秩序’失去机会。”细心读去,作者在对当代中国16位摄影艺术家的访谈中或多或少地流露出自己的审美取向,尽管海杰自己始终在抑制,尽可能地站在职业标准的层面上来做这些事情。

与此同时,海杰也在向受众传递着一种更为美好的信息或曰正能量,也就是摄影家颜长江所言,在他不动声色的诱导下,摄影家们,这世界的伤感秃鹰,总会露出把握了某种秘密的幸福笑容。因此,期待着海杰继续把这件工作做下去,等下一本访谈录出版的时候,希望见到不太容易从手里滑落的封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