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钱学森读后感精选

钱学森读后感精选

《钱学森》是一本由叶永烈著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461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10-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钱学森》读后感(一):小笔记

看完之后,觉得荡气回肠。着本书以钱学森为主线,勾勒出现代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大道上的“群星”。

有的地方太细太细,实在需要慢慢品位。有些故事太零碎,觉得不是我喜欢读的内容,于是略去。

另摘录出一些句子,激励自己。

1,鲁迅:“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2,徐家汇的由来。“徐家”得名于明朝徐光启,“汇”是由于肇家浜和法华泾交汇处。

3,冯.卡门 的回忆录中写道:1936年的一天,钱学森来看我,征询关于进一步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见。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我抬头看见一位个子不高、仪表严肃的青年人,他异常准确地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他思维的敏捷和富于智慧,顿时给我以深刻的印象。“ (评. 研究人员应该具有这样的素养。)

4,灯越拨越亮,真理越辩越明。

5,戴汝为刚到力学研究所不久,有一天在研究所的图书馆里遇到了正在看书的钱学森,请教他应该看些什么参考书。钱答道:“做科研的人应当独立思考这种问题,用不着问我。”

6、钱三强和赵九章的对联(出自华罗庚):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

《钱学森》读后感(二):《钱学森》读书笔记

钱学森真的很伟大!两弹一星功勋,两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一星:人造卫星。 1960年11月5日,“1059”导弹发射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东风-2”核导弹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短短10年,在钱学森及团队的奋力攻坚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和奇迹。两弹一星的成功,证明知识就是力量,也证明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神州飞天,各专业机构在飞船和航天飞机纠结,他的九个字:“应将飞船案也报中央”,体现了他的专业性和决策的魄力。 钱学森晚年,还提出了“沙产业”“草产业”“山水城市”,真的是超前意识,我们现在提倡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成都建设公园城市,是不是都有钱老的智慧?他也涉足现今大火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不得不说,集大成得智慧,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真的会让人思维宽广。 再说说原子弹和氢弹,从原子弹到氢弹,苏联用了10年,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创造了世界上的最快速度。足以当时的中国,举全国之力,每一个工作其中的人,都是英雄。钱学森说得对,当我们有一定的威慑力时,才能摆脱被所谓的强国要挟控制,才有空闲和精力去发展科技,加大国家建设,中国才足以立于大国行列。 感谢前人,“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

《钱学森》读后感(三):世间真有如此完满的人生

钱老的传记看完了,一如叶永烈其他传记书一样,很通俗很好读。看毕确有小时候看科学家故事的那种震撼与感召,但是脑中反复反复只有一个词汇:完满。让我这双世俗眼来度量一下钱老吧:

外形:中等身材,面貌清秀、前庭饱满、目光如炬。

家庭:名门望族之后,夫人貌美,歌唱家。育一子一女,堂弟及两个侄子也是杰出人才。

学业:从小学念到博士皆第一流学府且遇到不少大师指点

学识:除导弹领域权威专家外,涉猎多个专业(对人工智能,甚至园林、沙漠也有建树),数理化功底极其扎实,掌握德英两门外语,同时竟然对艺术也有深厚修养,对音乐有很深的见识。

事业:早年即作出世界级的理论,回国后几乎就是我国的科技教父。

品格:直率,谦虚,谨慎,热情,爱国……

世寿:98高龄西去,一生可谓健朗,除大学染病休学一年外并无太多病疫侵扰,且家人除母亲外也均高寿,父亲87岁,夫人已近耄耋,一子一女皆安康

荣誉:这就不说了,太多太多……

还有太多太多

面对这些,我真的很难相信上帝竟能造出这样一个人,我等凡夫俗子真不知要修炼多少年才能修出这样的福运。面对这样的人还能有什么样的评价呢?就像莫洛亚谈《小王子》一样,他不会试图去解释《小王子》中的哲理,就像人们不对一座大教堂或布满星斗的天穹进行解释一样。看钱老真的有如看天穹一般。

当然完满从另一种角度看也是一种缺憾,此书将钱老雕塑成了一座丰碑,然而钱老的内心世界却似乎咀嚼不出来了,没有老叶写傅雷那样强烈的感染力,兴许还应再看一看张纯如的《蚕丝》,不过这可能将会是对完满的一次冲击,不知是好还是坏呢?

《钱学森》读后感(四):简单地问几个问题

读了此书。热情洋溢的客套话就不用说了,简单问几个问题吧,

第一,是不是为了钱学森而刻意抬高了冯卡门?从航空航天发展史来说,冯卡门到底做出了怎么样的(顶级)贡献?我不管你有多少富丽堂皇的理论,漂亮的方程和公式推导,我们只说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实实在在地做出东西来。书中说冯卡门在研究喷气式飞机、超音速飞行的理论,理论固然可以很漂亮,然而喷气飞机的发明人来自德国和英国,德国Me262曾一度对盟军产生了很大的威胁,而美国二战时代的喷气飞机则基本处于实验样品阶段——这就让我对冯卡门和他的弟子对于喷气飞机到底有多少贡献产生了怀疑。

另外,冯卡门对于航天到底做出了怎么样的贡献?美国直到二战结束的时候,火箭技术基本处于“石器时代”,一直到回形针行动俘获以冯布劳恩为首的德国火箭专家之后,美国火箭技术才步入正轨。你可以说火箭先驱Robert Goddard很厉害,Von Karman的理论很厉害,但是他们都没有为美国带来真正的火箭。1944年美国让Von Karman搞火箭,最终毫无进展。是德国人Von Braun让美国真正进入了火箭时代。

第二,钱学森作为冯卡门的弟子,我不怀疑钱是一位气体动力学的理论大师,但是由此就认为钱是火箭技术的大师,这个就不得不让人多问一句,really?

第三,空气动力学理论家钱学森在归国后,从无到有地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火箭技术团队来,这点毋庸置疑。然而问题是,建国后一系列火箭和导弹发射成功,究竟多少贡献来自于苏联图纸和苏联专家?多少贡献来自于钱学森——包括直接的技术贡献,管理贡献,教学贡献?又有多少贡献来自于钱学森下面的工程师,比如任新民、屠守锷、孙家栋等人?这本书并没有很好地介绍这些问题,捣糨糊一锅粥把建国后的航天给交代了,似乎一切都有钱学森的贡献,然而一切都没有交代清楚。

按照本书的写法,聂荣臻也对航天乃至两弹一星的贡献也相当大。写一本聂荣臻和航天的书,估计内容也差不多吧。

很多人崇拜钱学森,到底崇拜的是他加州理工和MIT的title?还是毅然归国的行动?抑或是建国后为中国火箭航天做出的贡献?如果是这三样,我只能呵呵了,本书这三样一样都没有交代清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