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川菜的味道美学读后感精选

川菜的味道美学读后感精选

《川菜的味道美学》是一本由石光华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川菜的味道美学》读后感(一):一种鲜活的味道美学

川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它以其麻、辣、鲜、香的特点闻名,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川菜独特的调味方式和烹饪技巧与其他菜系有着明显的区别,它在烹制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辣椒和花椒,给人带来浓郁的辛辣味道。

辣椒是一种具有爆发力的食材。不同品种的辣椒有着不同的口感,川菜正是把滋味和口感的丰富变化作为自身灵魂丰富性的深度表达。

在本书当中,作者就以辣椒为切入点,用青椒、鲜辣、干辣、煳辣、香辣、酱辣等六个篇章,从味道美学的不同角度阐述川菜的精髓。

书中,作者根据他近20年研学川菜文化与烹艺的经验,以及对川菜、对辣椒深微全面理解和感受,向我们分享他的饮食生涯。川菜美食给他带来的无尽欢愉,这些川味美食与故事,是他回忆的纽带,也是他情感的载体。

食物常成为人们的一种情感寄托。简单的食材,经过用心的制作与品尝,能生出不同的口感、滋味乃至情感。作者在文中讲述了他与川菜食材的结缘、对美食特殊印象,以及川菜一些烹饪小招小技凝聚的匠心。在文字中,我们能看到厨师们对食材、菜品格调细致准确的理解并做出富有变化和灵气的处理,也能感受到作者对食材、对厨师的敬意。

阅读这样的文字,能唤起许多人身心深处的味道记忆。正如作者所述,川菜中,配料与调料都互变,隐含着川菜味道魅力的哲理。美食的烹饪过程中,更暗合了世间许多做事做人的道理。

多年来,川菜不断推陈出新、生机勃勃,自有其根本。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经历过的一路味道风景,讲述了川菜烹饪、调味艺术以及隐藏在食材深处的纯粹与智慧,让我们领略到川菜独特的味道美学。

《川菜的味道美学》读后感(二):魂牵梦萦家乡菜:青椒酱和鲜海椒

时值深秋,巴蜀的青椒都老辣了。入夏后才挂果的青椒,光阴不再给它们亮红的时间,就老老实实地青着,承受寒秋的风霜。似乎是残留于世的抑郁,或许是无命而红的恨意,此时的青椒,根根狠辣。太辣了,就只能作了调料。其实,这并不委屈别无选择的青椒。辣椒生而于世,绝大多数,作调料才是正用。那些有幸冒红的辣椒,也都是被人们做了辣子酱、豆瓣酱、泡辣椒。秋末的青椒用来做青椒酱,青辣的风味更加喜人。即使不做酱,也是剁碎了做蘸水。

与红椒酱生腌不同,做青椒酱的青椒需要熟油小炒。前者取其鲜辣中略带腌浸后的酱香,后者偏重青辣中复合的椒香,两种都可以做下饭的添味,更多还是做补味的蘸酱。有一罐青椒酱过冬,冬天就不太冷。没有鲜青椒的时候,炖了牛羊肉,牛羊肉汤里煮了萝卜,青椒酱做蘸水,就是稀罕诱人的辣口之香。

青绿深浸的辣椒,要剁得粗细不一,细碎的出辣,粗颗的保留椒香。还有一种土家人的方法,更得山野乡里的风味。青椒用柴火烧烤,然后放进石臼里,和着大蒜,春成椒酱。这种带着湖香的青椒酱,有着岁月袅袅炊烟的气息。城里做不出山林的味道,就在剁碎的青椒中加入姜米、蒜块,锅中油完全炼熟之后,油温降至四成热,把青椒碎、姜米、蒜块翻炒出香,再放进盐青花椒略炒半分钟,即可关火装罐。加入青花椒,要的是有几许清冽的麻香,与青辣之香应和。之所以用油炒,是因为青椒酱不喜生椒味,生青椒轻度发酵后会变酸。红辣椒做鲜椒酱则相反,红椒辣酱要的就是微酸带出的香鲜,所以,不仅不能炒而且加油也要生菜籽油,才有生香。而红辣椒酱,定要有红花椒才是正分。辣椒做酱,一青一红,青椒偏阴,故而或用火、或用热油之阳入之;红椒太阳,便丝毫不沾烟火,完全阴熟。贯穿川菜烹艺中的阴阳之道,追求的永远是饮食的平衡。现在,做菜、吃菜的人都特爱讲饮食文化。其实,中国菜的文化就在菜中,就在祖先们传下来的技艺中。

现在,青椒酱还偶有人做,但还有一种青椒做的家料,城里几乎吃不着了。它的名字,可能很多人见着也读不出来,叫鲊海椒。这真是川人的老吃食了。更老的是“鲊”这个字,念,本义是红曲米和盐腌制的鱼。海椒以鲊名之,单用了腌“zhǎ”的手法。大多腌菜靠的是盐与食材在时间中暗通款曲,让天气成为它们慵懒的温床。但是,鲊海椒却可以不放盐,完全靠食材自身的发酵产生奇妙的变化。

相传是重庆武隆仙女山上的低族人,最早开始做鲊海椒的。他们生活在大山之上,到了秋天,就用石磨碾碎玉米,与剁碎的青椒混合起来,比例是1 : 2,不加盐,再加入老黄姜碎米和蒜米,装进土陶坛子,再用细稻草塞紧坛口,倒匍在清水盆中,然后,就静等自然这位大厨,慢慢完成它精妙的料理。30天后,各种乳化、酶化的过程,让食物脱胎换骨,开坛之时,清香,鲜香,辣香,酸香浑然一体,又层层迭迭扑鼻而来。青辣椒在它的一岁之末,为我们揭开了自然的秘密,拿出了它一生中的极致美味。

不过,鲊海椒不能生吃,还需要一点火与油的激发,才能撩动它深含其中的温柔和热烈。山里人的回锅肉就是鲜海椒炒的。我觉得,它与郫县豆瓣炒回锅肉,各有其妙,堪称双绝。现在大米多了,很多人嫌玉米面粗口,改成米粉匍青椒。这本无不可,只是我还是欢喜玉米面鲊出来的,更有山野的风味。

有这么一坛鲊海椒,我最想做的是鲊肉。小时候,奶奶说吃粉蒸肉,就叫吃鲊肉。后来才知道,鲊肉是把洗净后、搌干水分的猪肉切片,和上米粉,埋进鲊海椒坛子里,10天左右,取出来,上笼蒸熟,出了油,佐以姜米、蒜米、花椒,再略蒸几分钟,最后,撒上青绿的香葱花。酸辣生津,香气满桌。

鲊鱼,鲊肥肠,鲊虾子;鲊土豆片,鲊南瓜,鲊芊头……

在深冬,如果你早已客居他乡,突然收到故乡亲友寄来的一瓶青椒酱,一罐鲊海椒,旧日子的容颜,人世的不言之情,是否会让你眼睛一湿?

本文来自书中同名篇目节选。

《川菜的味道美学》读后感(三):把一根辣椒用到出神入化,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简直太酷了!

和川菜真是有点缘分。大学时校外有一条川菜街,同学们经常去聚餐。第一次被惊到是对面男同学一边面带笑容一边眼含热泪。

现在想来,当时的川菜是入乡随俗改良过的,并不正宗。不料,兜兜转转后来竟然到了川渝地区定居。

刚到重庆,亲人们聚餐,跟着他们打卡各种特色川菜馆。

几次三番下来,表哥建议我去医院做个检查。检查一下味蕾。

在一众北方家人被麻辣到头顶冒热气时,我都毫无反应,还是觉不到辣。对,我就是去绝味鸭脖必须点变态辣才能有点感觉的那种“怕不辣”。

——川菜它不辣呀!它只是香!它的辣椒只是香!味道太丰富了,怎能简单粗暴“以辣取菜”呢!

这是实感,天生就适合我。

热爱美食,也热爱动手做点。自然不能错过好书。所以,带着对川菜的狂热,打开这本书。一边读,脑海里就一边过菜:水煮鱼、辣子鸡、尖椒兔、毛血旺、回锅肉……还有各式各样的泡菜:泡椒鸡爪、烧椒酱、酸萝卜……

一根小小的辣椒,在这里能被用到出神入化、灵魂出窍。

这是一本花费3年写就的“辣椒真味”书。作者石光华先生是诗人,也是资深“川菜老饕”。20多年来,深耕川菜研究,出版了多本川菜畅销书。《我的川菜生活》《我的川菜味道》就出自他之手。

川菜里的辣味到底有多少神奇和学问?将近20万字,写一味辣,尽不尽兴?

这是本美食文化散文,很多句子摘出来能直接当美食节目文案;

这是本川菜食谱,干辣、鲜辣、酱辣、糊辣、香辣,每种辣里都有几道川味美食秘诀。

这是本川菜摄影美图大赏,专业的摄影师专程实地踏访川渝,拍下一张张韵味十足的图片,风土人情、美味佳肴赏心悦目。

青椒鸡:一斤青椒半斤鸡

4种辣椒做鲜椒酱:二荆条,朝天椒,小米辣,甜椒,比例4:2:1:3

我超爱的烧椒酱,辣椒最好一面烤糊一面青。

干辣香从何处来?芝麻、花生碎并非良选,要香还得是辣椒籽带来才正宗!

平民温暖,布衣风范。川菜天然自带烟火气。字里行间都是情怀,也是虔诚。它关乎美食,又绝不仅仅是美食,读来甚觉人间有味,遍布美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