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书信·自传·讲话》读后感锦集

《书信·自传·讲话》读后感锦集

《书信·自传·讲话》是一本由赵树理 著 / 陈武 主编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19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信·自传·讲话》读后感(一):山药蛋派创始人,为90%的群众写点东西

我是在这本书之后,才知道中国当代小说有一流派:山药蛋派。 写《小二黑结婚》的赵树理,还是创始人。 01 以赵树理为代表,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又因为他们的作品大多发表在《火花》上,所以也称为“山西派”或者“火花派”。 这群生活在农村、爱好文艺的知识分子,在赵树理的启发下,以当地语言、当地故事为原型,创作的具有泥土气息的大众化作品,就是为了呈现给90%的群众。 在《书信·自传·讲话》中,赵树理一篇《与荣安的谈话》中就提到:“在十五年以前我就发下弘誓大愿,要为百分之九十的群众写点东西,那时大多数文艺界朋友虽然已倾向革命,但所写的东西还不能跳出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圈子,当然就谈不到满足广大劳动群众的需要”。 赵树理的作品,以广大农村为背景,有目的、有意识地写给广大群众,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塑造了大量的各具特色的农民艺术形象。 《小二黑结婚》是以民兵队长岳冬至和智英祥恋爱,被坏人害死的真实故事为原型,创造了进步农民与保守农民思想上的碰撞、冲击,进而揭示封建束缚的艺术故事。 《李家庄的变迁》则是揭露旧社会地主对贫下中农的剥削压迫,是为了动员人民参加革命。赵树理以农民熟悉的故事,向他们润物无声地传达着反抗、革命的思想。 02 赵树理用这些作品,不仅为自己找到了写作内容,还为当时的文学创作找到了一条适合的、实用的道路。 这种顺应大众化的文艺方向,对整个解放区文学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教员《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提到5个问题,其中“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如何去服务,即文艺的普及与提高”,赵树理的作品正与此契合,解放区一度提出了“赵树理方向”的口号。 在《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记录里,赵树理明确发言,旧文艺作家缺乏新观点,建立观点一需要了解政策,二要研究群众,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如何表扬模范例子,要想办法了解乡村、城市、工厂等各种群众的情况,想办法使写的东西给群众解决问题,使群众听得舍不得走。 将政治性与文学的艺术性结合在一起,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她们喜欢听的故事,并在故事中让“他们思想意识上可能发生一点变化”,这是从宏观方面把握了文学方向。 而在微观上,如何创作好的作品,怎样处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赵树理的多次发言和与人通信中,也有提及。 03 创作是需要素材的,而体验是极其重要的。《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剧作讲习班的讲话》中,赵树理主张业余创作,不要过早搞专业创作。在生活里有了经验,才能在登台之前搞清楚该怎样、不该怎样。 “用主人的态度认真地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人是从生活中来的,所有的形象也都有来源,虚构总不能是凭空想象的。 具体写的时候,要有提纲,人物要写小传,要先有人后有情节,防止出现“见事不见人”的问题。故事里有很多情节,但是人物没特点,过后即忘就是失败的。 语言要符合人物性格,尤其是山药蛋派多是农村故事、农民语言,知识分子就不应该文绉绉地扯一大箩筐,这是没有搞懂写给谁看,也没细致规划好人物小像。 另一方面,文字要干净,少一点堆砌,更质朴些,就像《老人与海》被奉为经典,一部分原因就是它的文字够精炼。 想要写好文章,多读、多写、嚼字是必须的,了解写作目的(为什么要写)、知道写作对象(写给谁看的)则是前提。好的文字,是需要精心、认真对待的,“千万不要作假,作假就是无病呻吟”。 好的作家往往既有代表作,又有足够精彩的文学理论,读完赵树理的《书信·自传·讲话》,深觉其文学方面的功底极厚,值得学习。 1970年,他含冤逝世,这位描写农民的“铁手、圣笔”,从此而亡。 周扬在1962年大连会议上说:“中国作家中真正熟悉农民、熟悉农村的,没有一个能超过赵树理。”他开创的文学方向、注重人物语言口语化、大众化,在后来文学中,为一众青年指明道路。

《书信·自传·讲话》读后感(二):《书信·自传·讲话》:铁笔圣手赵树理,跟着他认真学!

文|继芳翎馨

对于赵树理先生,我的了解仅限于他写过《小二黑结婚》,直到拿到手上的这本《书信·自传·讲话》我才进一步了解到赵树理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作家。

赵树理先生一生创作了非常多的作品,他开创了“山药蛋派”,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农村人物形象,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之一。

阅读赵树理先生的《书信·自传·讲话》,让我们能够很真实地触碰到这样的一个作家,跨越时空,看他是如何与其他的创作者沟通,又是怎么在各个场合为农民请命。

在赵树理先生的这本《书信·自传·讲话》中,我们能通过一言一行、一字一句看到他在写作、社会职责、人生使命上的要求,也能渐渐懂得该怎样去把一切做得很好。

一、跟着赵树理,学写作

在书信中,赵树理先生说了很多关于写作的要点,他与每一个作家、来稿者都会谈到稿件是否符合规范、符合要求,同时也会对稿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约束与要求。

他重点强调了3个要点:

一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任何的稿件如果自己拿不准,那就去别人那好好学一学,从别人的好文章中汲取优点,更好地推进自我的提升;

二是行文写作要真诚、真情促进内容的提升,无论是写什么文章,都要有作者的真心真情,不要只为了构筑某一些场景,把文章写得花团锦簇,但是言之无物无情;

三是要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多沟通、多交流、多学习,一个对生活无爱的人,是无法真正开启创作的欲望的。

二、跟着赵树理,看社会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谣言的力量总是十分强大,很多的心智不成熟的年轻人容易受到蛊惑,甚至很多思想不健全的成年人也容易被煽动,对社会现象、对政府作为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

赵树理则在书信·自传等诸多篇目中给出了这样的一些意见:你所听见的,未必就是事实,甚至你一时看见的也未必是事实。很多时候,我们容易一叶障目不见山,看见不好的就想要骂回去,可这对于促进发展、促进进步并没有任何的裨益,倒不如回去自省,给出恰到好处的建议意见,回归真实的生活中去思考是否能给出更确切的行为规范,才更有益于社会的进步。

三、跟着赵树理,行职责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一员,作为被赞作是描写农民的“铁笔圣手”,赵树理从来都是站在农民立场去为农民说话,做该做的事情。

也许有时候,发声亮剑并不是那么简单轻松,会遇到很多的困难,甚至有生命的危险,可是你坐在什么岗位上,就该行驶怎样的职责与义务,不能玩忽职守,更不能蒙蔽双眼。

生活从来都不是随便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使命,都应该为了让这份使命、这份职责能真正地践履而努力,赵树理先生能做到,万千活在阳光下的中国青年应该也能做到,我们跟着他学习,以作为一名真正的敢于发声亮剑的中华儿女而自豪!

读《书信·自传·讲话》,看真正的大家是如何书写,是如何创作,也看真正的大家到底是怎样为了一个更美好的明天而着力奋斗、挣扎前行,为此我们也当不负时光、不负青春、不负所看的每一本书、所听的每一节课,成为更好的赶路人。

《书信·自传·讲话》读后感(三):建议文学创作者阅读‖向下扎根越深,越能长的枝繁叶茂

比较奇怪,赵树理作为与“老舍、汪曾祺、孙犁”齐名的“语言艺术大师”之一,我们80/90后却只闻其声、不见其文,比较陌生。

俗话说,文如其人,在《赵树理书信·自传·讲话》一书中,我是找到了他不够“流行”的原因,大概是过于严谨认真。

但单从这本书而言,我感觉到赵老从骨头里散发的认真严谨。这本书中他个人书信占五分之一,自传也就几页,大部分都是各种座谈会的讲话用来和同仁们交流文学艺术的创作经验。他所有的交流文字坚守着他自己的理念,通俗易懂,注重口语化、大众化。

比如在《在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大家都说我是这个家那个家,其实我并不是家,假若一定要说个家,那我不过是个热心家。我常到天桥一带去……”,这个会议应该是大场面,但是赵老依然用很大众化、家常便饭式的内容来开头。

比如在《杨家将》座谈会上的讲话,“杨家将中宿命论的成分很多,如何处理?……”,张口就是反问,自然顺畅,仿佛就是在和你一个人沟通交流,非常亲切。

不要被他大众化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所迷惑,赵老是出名的时代发言人,在为广大农民代言的同时,他的作品反映着农村实际突出问题,并用文字来强力推动农民生活的改进,向国家官方提出建议。不可避免,他的讲话、作品在后半段,带有一种纪实的偏向,且主题很“正派”,非常适合那个政治气氛浓厚的年代。但在21世纪的现在,就缺少了那么一点幽默与轻松,从而被大众选择性“遗忘”。

但经典永远是经典,赵老的文字和作品不应该缺少受众,也不会缺少读者,只不过受众对象有所调整而已。

在百度百科赵老的介绍中提到,赵树理的作品在表现农民的愿望和心声的同时,也深入地表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作品也就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印记。这也是我们当代文字工作者应该去学习,也值得去学习的地方。

现如今信息技术发达,每个人都拥有能够输出文字或者视频的手机,来记录某个让自己感动的人或瞬间。但却很少看到像赵老一样的人民文学艺术家,也缺少反映我们21世纪时代文化的经典著作。杞人忧天的我,特别担心百年之后的学生语文课本里的内容来自哪里。

而年青作者们如何在文艺创作路上走的更扎实、更坚定,赵老在《和青年作者谈创作》为我们提议。

青年同志们大多在各种实际工作岗位,生活内容丰富却写不出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忘记了写作的“目的”,不仅仅要写出自己的经历,感“动”了人,更重要的是在感动之后要有教育意义,思想上可能发生一点什么变化,在写作之前,必须首先考虑到这点。

其次,赵老谈了实际工作和写作的统一问题,这大概是我们所有工作繁忙的年轻人最关注的问题。

赵老建议,实际工作和写作的结合只有可能是一方面,在工作和写作中,都必须认识关键、认识先进事务,做不到的时候,要争取主动。学会全面看问题,连贯看问题,主动帮领导者做决定,这样就会具备高度政治热情和思想水平。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不应该只打搜集材料的主意,要多管事,管全面的事,对工作生活有益,对写作也大有帮助。

这点对我触动很大,这也是我目前写作和工作中存在的最大弊端。为了写作,我愿意去再辛苦一点的工作,不抱怨不放弃,说不定也会同时提高我的人生高度。

年轻人们,你们再也找不到水平如此高、又平易近人、生动易懂的好老师,为你的写作生涯答疑解惑了。

《赵树理书信·自传·讲话》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舒服,又收获颇大,非常适合愿意在文学艺术创作路上下功夫的青年读书人,时代的书写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不求出人头地,但需无愧于心,向文学家大佬看齐,为时代发声。

《书信·自传·讲话》读后感(四):从书信、自传、讲话里看赵树理是一个怎样的人?

读现代文学作家的名作,一定离不开赵数理的作品。他是“山药蛋派”的开山人,是农民作家,开创了大众化的创作风尚,代表了19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曾经一度成为风靡一时的主流文学。

很多人对于赵树理的认识来自汪曾祺的散文《赵树理同志二三事》和《才子赵树理》,分别写于1990年和1997年。

汪老回忆下的赵树理是个风趣幽默,喜闻乐见的老师、领导,汪曾祺这样评价道:“赵树理同志是我见到过得最没有架子的作家,一个让人感到亲切的、妩媚的作家。”

这样在我的头脑中,就浮现出一位亲切和妩媚,经常哈哈大笑,吃喝随意,粗枝大叶的北方汉子形象。

《书信·自传·讲话》是一本收录《致王守邦 》、《致申子文》、《我的两个朋友》、《致巴金、萧珊 》等赵树理的相关书信、自传、《工人文艺问题》《和青年作者谈创作》《首先要求做一个彻底的革命者》等讲话的集子。

在读完之后,赵树理的形象立即丰富起来。从书信当中,看到的是赵树理工作认真、严谨、不苟言笑,言简意赅、甚至有点苛刻、锋利;从简短的自传中,理性简短,克制似乎又刻意在明辨回忆;从各类讲话演讲中,可以读出赵树理思想行进的动力和方向,对国家改革和农村面貌有一定改革信心。

在18封书信中,有一些是写给学生和未曾相识投稿的“学生”作者的,他对待晚辈作者的提点,不费言婉转,直击要害地给与建议。

他给申子文回信,短短几十字:“你的小说我看过了,主要问题是人物写得不活,今寄去老舍同志的《谈人物刻画》一文,希仔细读读。”

给凌孟章、龚启文的回信也严厉而中肯:“你俩写的短篇小说,主题虽然新颖,但感情不够真挚。”“感情要真挚,千万不要作假,作假就是无病呻吟。”

汪曾祺评论赵树理的小说有其独特的抒情诗意:

赵树理在小说中塑造的农民形象栩栩如生,描写农民精神面貌、心理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极其细微的笔触。

与其说他的写作技巧独特高超,不如说他深入农民生活,懂得他们的痛苦和哀恸,尤其是农村变革的大历史背景下,他把眼睛更多的放在农民命运、思想、心理的深刻观察中。

《小二黑结婚》在1943年9月份出版后,仅仅半年时间,发行量就有四万余册,创下了新文学作品在农村畅销的新纪录。

任何人的成功,都绝非偶然,赵树理成为解放区典型农民作家,并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作家,绝非偶然。

赵树理生于1906的山西农村,从小由祖父教念三字经和封建、宗教道德格言,九岁祖父去世,父亲是普通农民,便把他送去私塾读书。但家庭困难,只读了一年便休学在家与父亲编织柳器、做庄稼农活。

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读到受到封建和宗教守则侵染的人物形象,其实也来赵树理童年接受的教育。

他在十三岁青春期懵懂期,被父亲送到了一个学校读书,同学大多是食甚和地主富农子弟,他遵循祖父的教诲,忍辱负重完成学业。

这段颠沛流离的少年学习经验,让他过早地进入社会大染缸,见识过各个阶层人的真面目,以及自己个性中的陈旧思想,让他在日后的写作中很清晰的明辨很多农民的精神上的创伤,是很难自我觉醒的,需要用力的呼唤。

20岁考入山西长治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加入了共产党,随后被捕入狱。赵树理自述当时年轻的他,思想虽然解放一些,但还是并不太理解革命的意思。但内心有三个方向:教育救国、共产主义革命、为艺术而死三个人生主题。

在赵树理的自传中,只有短短的几千字,写到1940年他34岁发表《小二黑结婚》之时,更多的政治任务和学术成就也就被大家所知晓了。最难得就是这寥寥的童年及少年回忆自叙,让我们了解了这样一位优秀的农民作家绝非横空出世,而是思想的糅合教育下,进而自主觉醒的农民作家代表。

40多篇赵树理的“讲话”,并非现在的领导讲话稿,而是在各大小写作协会中的分享和总结。因为《小二黑结婚》一炮而红,赵树理分享写作经验,以及对农村思想改革的一些思考。

他曾在1949年就提出农民读物的销量是惊人的,作家应该多写农民读物,也提倡写工人读物。

在创作手法上,他提倡以群众所欢迎并能接受的形式为主流创作。

他给新文艺作者的观点分享主要有以下三点:

尤其对于倡导作家注意知识分子强调与人民群众之间接受力之间的距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赵树理是土生土长的解放区作家,有地道的农民气质,能自然而然地站在农民的文艺需求上思考,他的作品的畅销和认可程度,也用事实证明了他的文艺理念,融入群众中去观察,深入农村去体验,才能写出好的人民的作品。

写在最后:

了解一位伟大的当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大师的一生和工作成就,除了去阅读其作品,如果有机会能从其自传和书写信札或分享记录中了解细枝末节,那么我们就会回到历史洪流中,更深刻的感受到大师的成长和经历,以及思想成就。

特殊的年代造就了一批特殊的人才,然而也是特殊的人才成就了历史时代。赵树理身上所散发的赤子之心,在其创作和文化传播中处处闪耀着光辉,也同时实现了当代小说中艺术性与大众性完美的结合。

作者:荣荣—

用每本书探索一个根本问题——

深长缓慢地阅读,长程深入地思考,拒绝短平快失智行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