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读鲁迅》读后感精选

《读鲁迅》读后感精选

《读鲁迅》是一本由李乔著作,文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21-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鲁迅》读后感(一):虽然他身高不高,但他是个高大的人!

说起鲁迅先生,我第一想到的是三味书屋,那个年少时在书桌上刻下“早”字提醒自己的人,他的自律自省是从小就养成的。通过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以及从各个方面了解到的他,知道他是有着铮铮铁骨和崇高思想和的人,但是对于他的细节还是没有深入的了解。

知道了他并非总是冷峻的样子,从作者整理的各位熟悉或见过鲁迅先生的人的描述,我们看到了真实的、活生生的鲁迅先生。这些人包括他的亲人、朋友、学生以及那些和他有过交集的人。从大家的描述里,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身材不高,但是他年轻时精神饱满,即使年龄大了以后,精神还是昂扬的。就算他不修边幅、囚首垢面,他都是那个“带领大家奔走向前的战士”。

所以作者概括总结:他是一个矮个子的漂亮的伟丈夫。而且,鲁迅也是一位谦逊的人,他说自己写文章不是涌出来的,而是挤出来的,他说自己的学问并不好,越是像他这样的人,越是对自己要求高。

《读鲁迅》从鲁迅的生活细节、为人行事的故事、他对自己的要求、他的作品等多方面去展现和分析他的思想与精神。“我以我血荐轩辕”不是空喊的口号,他是实实在在把这些精神贯穿生命的始终,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象征。

作者深入解读鲁迅,不只是从他的外在读他的个性,还重点读他的作品深入地剖析他的思想。不仅助力读者读懂鲁迅的作品,也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中国彼时的社会面貌和鲁迅先生通过文字的呐喊,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他和他的作品长久不衰、对后世深远的影响。

他不顾个人安危,以笔代戈,战斗了一生,这是一个可爱的人,《读鲁迅》让我们对他了解更多。

《读鲁迅》读后感(二):学习鲁迅的“有点帅”

有一次偶然听说,中学生们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从学生们的“怕”可以多少看出现在语文课中对鲁迅作品的重视,不仅是语文课本中引用多篇鲁迅的文章,而且还有在课后作业和练习、考试中多次用其中的内容。那个自嘲“囚首垢面”,外人看起来“横眉冷对”的周树人,有那么可怕吗?从他的文章中看出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对他的怕,如今孩子们因为学业上考试需要对他的怕,虽然不能同日而语,但是反映了一个现实:鲁迅很重要。这个周树人因为重要,所以有点帅。

既然重要而且帅,而且我们也需要他,那么我们就应该找到学习鲁迅的方法和捷径。人民诗人杜甫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要学会写诗,不仅要学会写诗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厚植写诗的底蕴。我们读懂鲁迅,不仅仅要学习他写的文章,更是应该了解他的个人生平,了解他在所处年代的心理特征,以及他所作所为及其背后的形势背景。

读鲁迅首先要读鲁迅的作品,例如他作品中入选中学课本的散文有《从百草园的三味书屋》《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小说有《故乡》《祝福》《阿Q正传》《药》《孔乙己》,杂文有《为了忘却的纪念》《友邦惊诧论》《论拿来主义》,这些文章有作者对于过往回忆的温情,有对国民劣根性的剖析,也有对反动政府和愚昧官员的愤怒,尤其是鲁迅塑造出了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丑陋的中国人”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思想的体现,对于周遭人物和社会关系的思考,对比同时代很多人的作品,鲁迅作品的战斗性和革命性尤为明显,思想深刻隽永,所以后人都尊称他为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

鲁迅先生曾经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评判陶渊明时提出“全人”的概念,就是用全面眼光看到的人,既有正面也有反面的形象,用一种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如今我们也用这种“全人”的概念去品评鲁迅先生,也算是对先生的一种尊重的活学活用了。这本《读鲁迅》就是用很多鲁迅先生的生活细节和写作故事,来生动展现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虽然是一些很小的细节,例如生活中的绰号, 还有作品中的房屋,这些零碎的碎片能拼接出很多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批判,他对于故乡师爷文化的吸纳。作者甚至大胆地提出了鲁迅先生的一些不足,例如他对于顾颉刚和杨荫榆的批判过于苛刻,使得作者作文“为他的两个怨敌说些好话”,我们学习鲁迅就是要有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欣赏先生的斗争精神,又敢于发现先生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向这些不足和缺陷作斗争。

整本书都是一些读书笔记串接起来的一样,又经过系统的整理,所以读起来很快,总结起来也相对顺畅,作者李乔老师是一位研究鲁迅先生的专家,他的很多观点和论断不仅深刻,而且形象生动,像极了一位老朋友对于一位熟人的分析。鲁迅不仅仅是有点帅,他还“帅呆了”。

PS:20多年前的一个寒假,我到天津找老友景化一起回家,路上我们俩在火车上用家乡话读者鲁迅的作品,然后分享着其中的战斗语言,如今再看到这本读鲁迅的书时,想起了那时的我,那时的老友景化,那时的学生生活。

《读鲁迅》读后感(三):《读鲁迅》:走进鲁迅先生作品之外的鲁迅世界

曾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过,孙犁先生曾经有一段时间是按照鲁迅先生的书账买书的。孙犁先生在《买<流沙坠简>记》一文中说:

很多人都知道鲁迅先生爱书可以说是到了酷爱书的程度。鲁迅先生看书有两个习惯。首先,鲁迅先生不会将看过的书外借,如果有朋友想要借书,鲁迅先生宁肯买一本新书也不肯将自己看过的书借出去;其次,鲁迅先生将朋友赠送的书收藏在书柜,如果哪天想要翻阅,鲁迅先生会去书店买一本新书来看而将朋友赠送的珍藏在书柜中。

李乔先生的《鲁迅祭书神小考》一文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书籍的热爱。鲁迅先生19岁时曾写过一篇《祭书神文》,这是鲁迅先生一生中写的唯一一篇祭祀文字,是鲁迅先生文章中比较特殊的一篇。

李乔先生在文中提到,经过佐证,鲁迅先生的确亲身祭了书神长恩,并继而对书神长恩进行了一番查考。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虽然本人古文功底尚浅,但在李乔先生的梳理解读之下,也的确感悟到了鲁迅先生祭书神透出的清寒与一缕书香。

李乔先生的《读鲁迅》一书分四辑收录有李乔先生二十余篇关于鲁迅先生其人、其事、其文的研究文章。李乔先生自称为鲁迅作品的阅读者,并不是鲁迅研究者,而其实,通过阅读收录在书中的文章可以看出,李乔先生是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以及鲁迅先生的作品有着独到见解的。比如前文提到的孙犁先生与鲁迅先生的渊源,在李乔先生的文章《孙犁:按照鲁迅的书账买书》一文中就有更加全面的记述。

书中收录的文章中,最有趣的当属这篇《起个“颠扑不破的诨名”不容易——鲁迅与绰号》了。文章中,李乔先生例数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绰号,以及鲁迅先生给别人起的一些绰号。

鲁迅先生最早的绰号“胡羊尾巴”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不过鲁迅先生童年时给三弟周建人起的绰号,给好哭鼻子的女生起的绰号却鲜少有人知道,此外,文章中还罗列有鲁迅先生给维新人物蒋智起的绰号,给翻译家严复起的两个绰号,等等。整篇文章读下来让人忍俊不禁。

本书的辑四中收录有四篇讨论《阿Q正传》的文章,李乔先生在《自序》中也提到了自己对《阿Q正传》的格外偏爱——这篇小说写得实在太好了,简直神了。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以及电影《阿Q正传》我都曾多次翻(观)看,个人非常喜爱。在阅读了李乔先生的《<阿Q正传>所见国民劣根性笺说》之后,我又重新阅读了鲁迅先生的这部代表作,并再次体会到了李乔先生在解读鲁迅先生作品方面的精准与独到。跟随李乔先生的《读鲁迅》再次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好似在资深人士的引导之下走了一条捷径,曾经在门外徘徊多时的迷路人终于找寻到了正确的方向,终于能够触及到那份“真实”。

--END--

《读鲁迅》读后感(四):四读鲁迅,每一位面都是真实的鲁迅

李乔先生是《北京日报》原编委、理论部主任,韬奋新闻奖获得者,所以,这本书也在“大家小书”系列之列。

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李乔先生回忆了自己是如何接触鲁迅的:

在最知识贫瘠的时候,接触到了鲁迅先生;

在从业杂文编写时,模仿了鲁迅先生;

最终在不断学习中,重新认识了鲁迅先生。

而在李乔先生自己的作品中,也与鲁迅先生有不少接触,比如《中国师爷小史》实际上就是从鲁迅的笔下接触到了绍兴师爷。

那么,这位大家又是如何读鲁迅的呢?

全书总共分了四辑,我自己私自取名,分别是:读鲁迅之形象,读鲁迅之处境,读鲁迅之只言片语,读鲁迅之阿Q精神。

首先是读鲁迅之形象。

在网上,关于鲁迅的形象,多为版画,头发根根竖立,坚毅的面庞,再加上一字胡须,总有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

不过,李乔先生考证了不少鲁迅先生的身边人,发现其实鲁迅有时候还是比较邋遢的,由于消瘦,看起来好似烟鬼。而鲁迅的外号也是各有特色,在《起个“颠扑不破的诨名”不容易——鲁迅与绰号》一文中,鲁迅先生就有不少绰号。比如胡羊尾巴,比如小白象,比如猫头鹰,等等。

其次,是读鲁迅的处境。

鲁迅不仅是作家,也是社会人。其中李乔先生就说到,鲁迅喜欢打笔战,我们现在觉得鲁迅先生是对的,所以连着他反对的就是错的了,但有时候李乔先生觉得那是鲁迅性格使然。李乔先生特别点名了顾颉刚,但从顾颉刚的朋友还有后辈反馈来看,顾颉刚还是温文尔雅,而且非常照顾后辈的。

再次,就是读鲁迅先生的只言片语。

像《孙犁:按照鲁迅的书账买书》就是讲鲁迅先生读的书,《鲁迅评张献忠》则是将鲁迅先生关于张献忠的点评抽离出来,重新评价:

最后,则是关于阿Q精神。

李乔先生在《自序》中也提到了自己对《阿Q正传》的格外偏爱,因此辑四,也都是对阿Q的回应。比如阿Q的国骂,阿Q的祖宗,颇有杂文家的腔调。

整体而言,这本大家小书,非常适合对于鲁迅了解不深的朋友买来开拓视野,实际上关于鲁迅的是是非非在这么多年以来,各位专家都有论述,也各有侧重。

本书不算偏颇,但又偏僻入里,算是不错的普及性读物吧。

《读鲁迅》读后感(五):“读鲁迅,我是要永远读下去的”

《读鲁迅》是李乔的一本关于鲁迅其人其书的杂文集,收录了李乔多年阅读鲁迅所思所得的收获。作者在自序中讲到,在中学时代无意中接触了鲁迅,在大学时代被李教授推荐读鲁迅,工作后在北京日报负责杂文栏目时更是追随鲁迅学习杂文,与鲁迅的作品结缘颇深。持续阅读鲁迅,对他的写作也影响颇深。

《读鲁迅》共分为四辑。辑一,主要围绕作者对鲁迅其人的理解,包括鲁迅的外貌、品格、绰号、鲁迅身上的师爷气、鲁迅家乡的穆神庙和鲁迅对北京城的热爱。辑二,主要包括鲁迅看待人和事物的辩证主义观点。辑三,主要围绕鲁迅的一些文史观点,以及读书相关内容。辑四,则是关于《阿Q正传》的深度解读和关联讨论。

从目录不难看出,《读鲁迅》收录的文章内容比较杂。也正是因为这些文章的杂,使得李乔得以通过这些文章,从不同侧面零散拼凑起鲁迅的一副简略的形象——他是怎样的人,他怎么看待人和事,他关注过哪些问题,他的作品表达出什么思想。

辑一中的《烈日秋霜》,深度分析了鲁迅身上的“师爷气”。鲁迅生长在绍兴师爷之乡,日常交往的亲朋师友中也多有从事师爷行当的人物,长期浸润在师爷文化环境之中,自然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因而,鲁迅的文风中带着一股“师爷气”也就不足为奇,他作品中也不乏师爷这样的人物。

在绍兴,师爷这个独特的行业群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师爷文化特征。绍兴师爷的形象是多面的,他们有冷静、缜密、思维灵活、多谋善断的一面,也有圆滑、老辣、易怒多疑、睚眦必报的一面。师爷文化特征的善恶杂糅,确实使这个职业群体在大众心中的形象毁誉参半。

鲁迅身上冷峻、深刻、严谨、精密、笔法老辣、爱骂人、多疑易怒、复仇观念强等的性格和行事特征,确实同绍兴师爷的形象非常贴近,这也可见绍兴师爷文化对鲁迅影响至深。鲁迅的文字很犀利、严峻、透彻,但实际生活中很温和、诚恳、开朗、爱笑。许广平说过,“他的笔调很凶,见了人并不那样”。

反对鲁迅的人讥讽鲁迅为“绍兴师爷”或者“刑名师爷”,污蔑其善用“师爷笔法”罗织构陷。这却恰恰用了师爷构陷罪名的笔法。

鲁迅虽然深受师爷文化影响,但对师爷文化并非全盘接受。他并不肯走师爷这条职业道路,更反感刑名师爷那种为人诟病的翻云覆雨、锻炼人罪的师爷笔法。

鲁迅对人对事是以批判态度来客观对待的,对事要就事论事,对人要看“全人”。正如辑二的文章中所说,对好的一面要坦然接受、学习、支持,对坏的一面要勇于拒绝,并且要全面看待,不以偏概全。

他提倡“拿来主义”,不苛求出处,哪怕对敌人,对其身上有益的部分也要拿来,进行挑选和吸取,而不因敌对关系就全盘否认。在提倡尊师重道的传统教育环境下,他敢于提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主张不能因师生关系就盲从,客观看待师者的观点和作为。对人,他主张要看“全人”,反对片面识人,不因人的缺点就否定其成就,也不因人的坏名声就否定其做过的好事。

在今天看来,这些观点早已不算新鲜,但实际生活中,很多人仍然不能做到,这才是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反思的问题,也是今天我们更应该多读读鲁迅的缘由。鲁迅在百来年前看透的问题、写下的文字,在今天仍然能够发人深省。

比如辑四中对阿Q的讨论。鲁迅通过阿Q这个经典人物形象,反映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形成的国民劣根性。在21世纪的今天,阿Q身上那些虚荣、盲从、缺乏同情心、女性祸水论等情况仍然常见。

鲁迅的很多思想观点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作者李乔说,“读鲁迅,我是要永远读下去的”。不只是作者,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鲁迅,最好是永远读下去。

2021.12.04雾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