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家读孟子读后感100字

大家读孟子读后感100字

《大家读孟子》是一本由梁涛 译注著作,文津出版社出版的锁线裸脊护封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4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家读孟子》读后感(一):告子上

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认为,人像柳树,仁义像杯盘,人若要具备仁义,便要经过打磨。个人认为告子说的是有道理的。但孟子说,这个打磨的过程损害了人的天性,通过损害天性达到仁义,这是不对的。可孟子并没有论证人性到底是仁义的还是好斗的亦或者两者兼有,这一辩,是避开了告子的中心思想而抓住一个点并将其不断放大。

《大家读孟子》读后感(二):读《孟子》有感

本卷主要讲了齐宣王住在别墅雪宫里,快乐无比,却不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借晏子教训齐景公的话,来教训齐宣王,希望齐宣王能像齐景公那样,认识到荒淫无度的危害,从而关心自己的百姓,当一个好君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显示了孟子政治学说中的民本主义思想。正如孟子所言,“人君能与民同乐,则人皆有此乐;不然,则下之不得此乐者,必有非其君上之心。明人君当与民同乐,不可使人有不得者,非但当与贤者共之而已也。”

《大家读孟子》读后感(三):读《孟子》有感

本章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外交策略;二是匹夫之勇与仁者之勇的问题。 关于外交策略,孟子认为,大国要仁,不要搞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而要和小国友好相处。另一方面,小国要智,不要搞闭关锁国,不要夜郎自大,而要和大国搞好外交关系。 关于论匹夫之勇与仁者之勇的问题,孟子分三方面论述。一是说匹夫之勇只是小勇,就如同是乡间的小流氓一样的,动不动就斗狠。二是智者之勇,就如周太王服侍猃狁,越王勾践服侍吴王夫差等,为保境安民,能够委屈求全。三是仁者之勇,就如商汤服侍小国葛,周文王服侍小国昆夷,能够以大侍小。不过,如果人民需要,他们也会一怒而安天下。很显然,孟子希望齐宣王具有仁者之勇。

《大家读孟子》读后感(四):读后感

4.20卷八:离娄下(一十九二十一二十八三十三)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孟子说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阐述了仁义是立身之本而非手段方法,刚生下来时,人人都有仁的天性,即所谓“赤子之心”,但因后天环境不同,庶民百姓抛弃了仁义,君子则保存了仁义,像舜这样的人更把仁义发扬光大,所以成了圣人。舜明白事物的道理,明察人类的常情,所以他由仁义之大道而行进,并非仅仅把仁义当作手段工具来推行。孔孟均认为人是生而知之者,所以圣人会自然地遵循仁义而行。我们也应遵循内在的善意,多行仁义之事。

《大家读孟子》读后感(五):卷十四

并不尽信书,而是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再做出判断,这种敢于疑书、敢于与“权威”较劲的精神,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主张民贵君轻,没有老百姓的拥护和认可,就谈不上什么天子,什么诸侯,什么大夫,都没有意义。

口欲美味,目欲美色,耳欲美声,鼻欲香气,四肢欲安逸,这些都是人的天性。但能否得到,却是由命运来决定的,所以君子不认为得到它们是必然的。

父子之于仁,君臣之于义,宾主之于礼,贤者之于智,圣人之于天道,这些也都是人们天然的需求。但能否实现这样的理想,而使天下归仁,那也是由命运决定的,所以君子也不认为实现它们是必然的。君子不谈论命运,只是顺其自然,努力去做罢了。至于能否成功,也就管不了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