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新世纪版))》读后感精选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新世纪版))》读后感精选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新世纪版))》是一本由李良荣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新世纪版))》读后感(一):读书笔记

新传考研第一本书,不得不说李良荣先生真是学术大牛。我们大一上的是马工程教材,而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有的地方真的写得好通透。本来我觉得应该隐晦见不得光的地方也大大方方地拿出来写。再有就是这本书我读着和陈力丹的《新闻理论十讲》一样,眼过之处都在拍手叫绝,本来只该画重点和精彩部分的书基本划线处都是满满当当。本来想列个框架做个笔记,结果这也太痛苦了,感觉满篇都是重点都是经典案例不能省略,果然还是我太辣鸡。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新世纪版))》读后感(二):与普及度极其不符的质量

通读全书,梳理过后,更坚定了阅读过程中遇见错漏、逻辑混乱之处时的困惑:一本被全国新闻传播系广泛使用,反复修改至第七版,普遍见于各大高校考纲中的标志性教材,其结构编排、内部逻辑竟然如此混乱?诚然新闻学重实践,但书中大量知识点毫无意义地重复编排,有例而无学、解释粗浅甚至于出现低级至令人诧舌的错误(如1644年约翰·弥尔顿撰写的《论出版自由》在书中述为1646年?!亦或:撰写和于国会发表演讲时间为1644,成书出版时间实为1646?但即便如此也和大量其他教材与学界共识不符啊?),仅凭案例即填充关键概念的大部分内容。大量关键概念既无辨析源流考究,亦无源流考究,逻辑论证更是纰漏百出。本书虽然初版时间在新闻学教材之中算是最早一批,但作为传播学学生,接触阅读其他教材后再读此书,实在难以不怀疑此书是否真要自证“新闻无学”?!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新世纪版))》读后感(三):《新闻学概论》读后感

不明白为什么不好的评价那么多……

其实去年4月就决定跨考新传了,但是去年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了自我内耗上,所以也没有认认真真地看过任何一本教材,只是在最后关头找了免费的带读课跟着粗浅地过了一遍大致内容。

今年仍然决定要考新传,也努力调整了状态,终于在在职的情况下2个月看完了这本书!虽然进度还是有点点慢,但还是开心!请自己继续加油!!

在阅读之前就有看到豆瓣上有许多不好的评论,但是作为考研必读书目,所以还是认认真真地去看了。看完后觉得不至于有这么多恶评。被好多人诟病的点在于觉得内容太红,像读政治书,但是各位有没有想过这或许就是我国新闻业、传播业的真实现状呢?李良荣老师无非是将其真实地反应给大家而已。况且作为新闻学入门必读的一本教材,其出版审核可能也会更加严格吧。

内容通俗易懂,遣词造句也不错,在学到新闻传播知识的同时也扩充了一下自己的词汇量哈哈

将不同版本的后记读下来后发现李老师的有个博士生后面也当老师嘞哈哈(林晖,如果不是重名的话),真切地感受到了时光如梭,光阴似箭。

扣一星的原因在于有错别字,然后就是有些内容有点重复,在不同章节翻来覆去地重复着一样的内容,觉得在统筹归纳方面可以有更好地改进吧。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新世纪版))》读后感(四):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书评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李良荣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2月第7版,斩!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科的经典教材,经典到“凡有新传处,皆背李良荣”;经典到绝大部分高校新传专业考研都会列为参考书;经典到新闻传播院系毕业生,只要提到新闻学概论,就能回想起曾经一度被这本书支配的考试,还有多年以后午夜梦回才敢想起什么的那份无言……以至于第七版出来后,还引发了考研生的小担忧:复习究竟要看第六版还是第七版?

正如年轻时不懂爱情一样,年轻时也未必会细读此书。学生的热情被很多东西消磨了,大部分是为了应付考试;等到工作后反复被社会毒打,自然体会良多。正所谓“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不管是平均3年一修订的频率,还是突破60万册的总销量,都说明其是一本现象级教材。然而一些读者仍然对本书有所不满,我大体能理解这种心情源于何处:

第一,在某些理念和表述上,他们觉得似乎看到了五十多年前的课本表述。比如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等,简单说,就是时代印记在教材中的体现。我们看老一辈的教材,比如王力版《古代汉语》,叶、徐97版《语言学纲要》等,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这种痕迹;

第二,刚上学时“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理想,和工作时“挣钱嘛,生意,不寒碜”这种理念与实践的不符。比如本版大修过的第三章,第十三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等。尤其在“新闻价值”和“新闻的价值”混同,在互联网、新媒体、流量化、碎片化的冲击的大背景下,不由让人想起一句歌词: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第三,“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茫然感,诚如某些评价认为只看该书目录就足够了,似乎觉得说的都是正确的废话,不止本书,郭庆光那本《传播学教程(第二版)》可能也存在这种问题;

而我作为一个非本专业的人来读本书,不管内容如何,我认为它具有教材美感,定义简洁、阐述简明、分节简短、语言简单,深具“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风采,自学时甚至不用动脑,做笔记时也不用煞费苦心地安排结构,跟书走就得了。

比如第五章第四节,第九章第二节,绪论第三节、第十二章第五节、第十四章第一节、第十七章第三节、第十八章第二节……非常方便拆解;像第二章,第五章,第七章都是深入浅出的内容,没有什么费解的地方;即便是备受吐槽的第十章,在我看来讲得都非常明白清晰,既不避讳也不美化。

我个人认为第七版的主要缺点在于:一,尽管修订频率较高,与时俱进增加新内容或修正旧观点,但残留痕迹较多,有时会有一种不和谐的年代感;二,虽然是2021年出版,但部分数据仍然老旧,尤其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相关数据上;三,车轱辘话多,虽然内容上尽量都做到前后对照,但可以再精简一些;四,章节编排的逻辑性不太突出以及一些错字、漏字等。

PS:我曾看到某女主播备注写的是“头痛论文中”,于是进去聊了几句。她说她写的是新闻学方面的论文。我突然问:复旦那本新闻学概论的作者是谁?她不假思索地答道:李良荣啊,这应该都知道吧?于是我和她亲切友好地讨论了半天论文写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