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学概论读后感摘抄

文学概论读后感摘抄

《文学概论》是一本由老舍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学概论》读后感(一):《文学概论》:我们为什么看文学?

还记得周末和朋友聊天的时候 ,我朋友告诉我,他在研究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 ,就问他研究哪一类的科学文化技术呀 ,他说他在看网络小说。 之所以会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读了老舍的《文学概论》,对文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什么是文学? 根据度娘的解释: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运用虚构和想象,使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文学体裁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来自网络搜索。 那么文学有啥用么? 在我读完这本《文学概论》后,我觉得文学大概有这几种作用: 1、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如果你想和海明威在一个酒馆里喝一大杯啤酒,一起吃顿西餐顺便聊一聊他对文学的态度,这是有些难度的,但你想了解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及个性,就可以在他的作品中察觉出一些端倪,比如他的著作《老人与海》。 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写作风格,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以及追溯他们生活的背景就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2、足不出户了解各国各地文化! 当然,每一个书店都是一场固定的文化旅游大百科,你想了解哪个国家的文化就可以读与之相对应的作家的作品,文学的传播可以最大限度的让你足不出户就能发现你想了解的一切。 3、了解身边忽视的“美”! 很多人觉得“美”过于肤浅,可是让人赏心悦目的美,不管是美人还是美景都能激发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所以文学方面对美的塑造也不能忽视,文学的存在不仅仅可以让不同的人去表达不同的美,还在于让更多的人去体会生活中被忽视的自在心境。 4、文学相面! 面相是很多古人所精通的一种看人方式,可是只要是细心的人也能从文学中看到作者的面相(性格),比如你可以从鲁迅的作品中发现他对古代封建思想的抨击以及偶尔可爱有趣的一面。也能从村上春树的文章里发现他的爱好:跑步,以及爱好形成的过程,很多细节都藏在文学的细枝末节里等待每一个认真的读者去发现。 我不仅仅从老舍先生的《文学概论》里学到了这些,我还发现了文学的起源,以及不同的文学特质和风格,以及历来文学所受到的禁锢,以及老舍先生所认为的文学。

《文学概论》读后感(二):文学当传达力量,力量来自人心

在老舍生活、创作的年代,中国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无论是社会的形态还是人民的意识的波动,特别是新晋知识分子对文化的认识,都在撕扯那禁锢了中华几千年的牢笼。 在老舍的这本《文学概论》开篇,我们便看到老舍先生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文学有史以来的诸多弊病。(一)以单字释辞;(二)摘取古语作证;(三)求实效。特别是对于“文以载道”一事,更令老舍痛心疾首。 老舍在过去所指出的这几点弊病,时至今日,似乎依旧存在,不仅存在,第三点“求实效”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国人是最讲实利的,无论是不识字的乡民,还是博学之士,对事物的态度是一样的——凡是一事一物必有它的用处。当今社会似乎更是把人逼迫得万事利字当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说我看书这事儿,之于我,只是爱好罢了,并无所求,就像有些人喜欢耍手机有的人喜欢抽烟喝酒有的人喜欢游乐山水,我读书,并不是说必须从书本文字中得到什么知识,使自己变得如何。然后有些人每每看到我看书,就以为我在为备考某些国家资格证书而努力学习,似乎在有些人眼里,不去考证不去评级就没必要看书,看书就应该是为了考证,这似乎成了当下不少人的共识,手上的证书越多,竞争力越强,最终能赚更多的钱,无非利而。 对于传统文化,老舍并不像那个时代的有些文人那般,采取完全摒弃的态度,读过本书就不难看出,他对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是有深刻而又透彻的认识,因此他能自古而今写出中国文学的演变,这演变里有进步,亦有固步,直至他所生活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特别是想老舍那样出国留学过的知识分子,想必在国外接触到那些文学作品之后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也更加认识到中国文学的局限困囿。老舍便指出,中国没有艺术论,所以文学始终没找着个老家,也没有一些兄弟姐妹来陪伴着。文学这样的失去根据地,自然便容易被拉去做哲学和伦理的奴仆。因此,自古以来,便始终有“文以载道”一说,就此把文学给限制住了。 老舍无愧“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学当是艺术,当是展现“美”的艺术。 理智不是坏物件,但是理智的分子越多,文学的感动力越少,因为“文学都是要传达力量,凡为发表知识的不为文学”。文字传达力量,只要读过老舍的《四世同堂》,便能直接地感受到老舍所说的这股力量,这股由老舍内心发散出来的力量,即使过去了一甲子,这力量仍然令人心动。 读老舍的作品,总能引领人不由自主地思索,思索的不是文学,而是人。在这本书中,让我们跟着老舍一起思索文学之下的人心吧!

《文学概论》读后感(三):中国没有文学理论

这本老舍先生的《文学概论》是根据他在大学的讲稿整理而成,首次出版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正如老舍先生在本书中所说的,中国没有文学理论。当时没有,现在也没有,现在也没有必要去独创中国的文学理论了。因为好像大部分基本的东西已经被西方及俄国文艺、文学理论家、批评家都说尽了。当然我不是文学专业出身的,我只能瞎说说。老舍先生的这本文学概论中其实也没有什么成体系的理论,想要作出一套理论不是凭一个人就可以的。中国没有这样的风气。同时我们也没有系统的哲学理论、科学理论。关于这一点老舍先生在引言中解释道,是因为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我们有太多经验,所以后人就因循着来了,也没有做成理论的必要了。这个原因我不置可否,但是太深层的我肯定也分析不出来了。 老舍先生在这本书中旁征博引,联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及评论对中国的文学进行了多方位的阐释,包括起源、特质、形式、倾向(派别)等。只能说是阐释,或者是分析。个人认为没有理论而言,因为其中大部分概念和定义都来自于西方理论。

但是读老舍先生的这本书收获还是很多的。首先第一点,老舍先生将文学的特质定为:感情、美和想象。这样的定义颇为感性。但是老舍先生主要是在针对中国从古时候开始的“文以载道”思想。所以老舍先生说新闻稿不算文学作品。这个我认为应该算吧。毕竟新闻稿要写得言简意赅、通畅可读,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可见老舍先生对于文学的特质的定义是过于严苛了。 此外老舍先生提到“文学本身是文学特质的唯一的寄存处”。他同时也列举了《红楼梦》的例子,希望读者能够将其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来看待,而不是像诸多红学家那样去过多猜测作品或作者背后的东西。这跟英美新批评提出的“本体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老舍先生在最后一章对于三种重要的文学形式:诗、戏剧、小说也进行了详细的剖解。这三种形式的文学可以说是文学性最强的了。特别是诗,老舍先生说诗是作者感情的集中爆发,同时带给读者的震动也是最大的。但是老舍先生不喜欢用典太多的作品,前几日读废名的读书随笔,他非常赞赏李商隐的用典。这个很有趣。

《文学概论》读后感(四):老舍之文学理论的自觉

《文学概论》由新华先锋出品,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对老舍先生关于文学理论相关问题讲稿的整理,自成体系,内容涉及文学的特质、创造、起源、风格、形式、倾向,以及诗、戏剧和小说,可以说是相对比较完整的关于文学理论的著作。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批关于文学理论的著作,这些著作的作者大都来自作家本身,老舍是其中的一位。老舍在大学讲授过《文学概论》《近代文艺批评》《小说作法》《世界名著研究》等文学课程,由于其本身是一位作家,所以在作家文学自觉的基础上,他依靠自己的独特创作感悟形成了有关文学理论批评的阐释。可以说,他的创作和文艺观相得益彰,我们既可以通过他的文学作品来了解他的文艺思想,又可以通过他的理论观点来反观他的文学创作。

这本著作体现了老舍所处的那个年代的他的文学观与理论观,是老舍在基于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感悟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理论实践性的特点。曾经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理论的民族。这曾经一度给我们的学者和整个学界带来了一种文化上的自卑。但是我们的学者经过了探索和实践,已经在逐步梳理出我们的理论体系。在老舍这里,他将中西学者、文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做了非常详实的分析批评,他的理论阐述是非常严谨的,其论述的文献资料的详实以及对相关理论问题的解读论证,都可以使读者感受到先生治学的严谨。

老舍对文学理论的阐释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对文学认知的辩证法思想。作为读者,在阅读时,这是我感触特别深的,如对口语和文学语言的辩证关系,对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他都有自己非常全面的认识。无论是论述哪一个问题,他都是非常客观且直接地论述,不存在个性的好恶与褒贬,他将自己的创作思想和由此梳理出来的文艺观进行一个系统的融合,这本身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因此,在阐述观点时的辩证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对读者来讲,如何以一种文学自觉的态度去梳理我们的文艺观点,这是非常关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老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在他看来,艺术需要大众化,需要走到人民中间去。我们了解老舍,要了解他的文学作品,也要了解他的文艺理论观。老舍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他的文学理论思想的最直观的体现,对读者来讲,我想将作品和文论相结合去体会老舍以及他的创作,首先要熟悉中国的哲学理论,其次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再次要对西方的作家和理论有了解,最后就是要具有将这些理论进行梳理并辩证分析的能力。

《文学概论》读后感(五):文学是生长的活物,好的创作该是从“心”出发

对于大多读者来说,“人民艺术家”老舍并不陌生,他著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譬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还有剧本《茶馆》、《龙须沟》等等,每一部都是流传甚广。

在他的众多著作中,小说和剧本是最为常见的文学形式,而这本《文学概论》则是他生平之中一本罕见的文学理论著作了。

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除了在他的那些知名作品中有所流露之外,最主要的体现则是在这本老舍所留下的珍贵的艺术理论专著——《文学概论》之中。

对于文学理论书籍的阅读来讲,《文学概论》读起来其实并不困难,老舍先生不亏为一位语言大师,原本枯燥晦涩的文学理论在他的笔下瞬时生动起来,最妙的是看他言语之间对于许多名家大师的“批判”式吐槽,古今中外一百四十多位作家、学者的作品、论述和观点经过老舍先生的一番解读和演绎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方式,仿佛一双手为我们拨开眼前迷雾,严肃的文学艺术也可以如此生动,时而畅达鲜活,时而又直接犀利,遵循严谨的研究方法,就文学来谈文学,其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观点都非常发人深省。

比如被许多文学理论研究者奉为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在老舍的解读中就能看到非常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刘勰只是总集前人之说,给他所知道的文章体格,一一地作了篇骈俪文章,并没有什么新颖的创见”,而这样的写作方式不过是“以‘文’谈‘文学’,根本没有明白他所要研究的东西的对象”。

再比如,在西方“审美自律论”的影响之下,人们对于文学和文艺的理解多少会发生了改变,而老舍在《文学概论》中则另辟蹊径地提出了一个有悖于传统文学观念的命题,那就是要主张文学的自主性,与此同时,他还非常明确且严厉地反对“以文载道”的实用说,“怎么写”远比“写什么”要重要的多。

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诸如此类对经典的质疑、对权威的批评,在《文学概论》中其实并不少见,但老舍先生并非是为了批判而批判,反而恰恰是要讲清楚“文学”,它到底是什么。

那么又回到这个问题,文学究竟是什么呢?老舍在《文学概论》强调说,探求文学的本质必须回归文学本身,因为文学“文学本身是文学特质的唯一的寄存处”。所以文学被赋予了一种更为深层次的意义,也将它推至一个独特的地位,文学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不是寄生物,“文学是生长的活物”,我们应该“避免以一时代或一民族的文学为解决文学一切问题的钥匙”。

老舍先生比照中西文学史并结合自己多年创作实践,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思想凝聚成这本《文学概论》,兼具系统性与实用性,更是涉及了小说、诗歌、散文、话剧等方方面面,将情感与心灵的元素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以“感情、美、想象”作为文学的特质,不仅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众多传世佳作,更是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文学启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