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材料经典作文

材料经典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希望以下这些材料经典作文,能对您有帮助。

材料经典作文篇一

材料作文“仰望”审题立意及范文3篇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有些景物是必须仰望的。比如鹰,比如天空,比如高山……有些人是必须仰望的。像李白,像范仲淹,像辛弃疾……成长是必须仰望的。像崇高、像伟大、像纯洁……仰望崇高,感受卑鄙;仰望伟大,感受渺小;仰望纯洁,出离庸俗……仰望,使头颅变得有份量,仰望使眼睛长上翅膀。

【审题指导】

“仰望”的意思有两种,一为“向高处(远处)看”,一为“敬仰而有所期望”,它强调对象的启发、引导、激励、关怀、反省等精神作用。仰望”,应理解为一种向上的灵性书写,强调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人性的深层体认。

1.“仰望”的对象宜细不宜粗,要有精神的拓展空间。

2.立意高妙定乾坤。

参考立意:

仰望能够收获成功

仰望心中的明星

仰望能够使人在命运的暮色中看到希望

范文——

材料作文“仰望”范文:仰望的分量

仰望不是简单的头颅昂扬,而是将心志拔高;仰望不是简单的视野向上,而是将心胸开阔。

仰望是老师,谆谆地告诫着你;仰望是船帆,时时的引导着你;仰望是一种分量,常常的激励着你。

孩提时代自己常常仰望大人,正如小数仰望大树一样:渴望着自己拥有像他们一样的挺拔,渴望着自己拥有像他们一样的威严,渴望着自己拥有像他们一样的智慧……渴望着,仰望着,跌倒之后爬起来,走过泥泞,走过坎坷,终于自己像他们一样了。我也学会挺拔了,我也学会威严了,我也学会智慧了……是啊,正是由于仰望,让我在前进的路上有了动力,这大概就是仰望的分量吧!

真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仰望的世界会是怎样的。

忘却了仰望,天空便不再多姿多彩,因为无人会看到;忘却了仰望,视野将不断缩小,因为眼界只有脚下的一片;忘却了仰望,人生将不再有滋有味,因为你也忘却了追求……

成长,是必须仰望的。

孔子告诫我们:见贤思齐焉。难道不是说让我们仰望高于自己的人吗?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向万物讨教,升华思想,陶冶情操,塑造完美自我?

高山流水,鸟语花香。立足于山水俱在的美景之中,闭目凝神似乎是一种绝佳的状态,但抬头仰望更是难得的智慧。抬头仰望看到了上的庄严与伟岸,看到了水的灵秀与清澈,看到了鸟儿的快乐和自得,更看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纯朴画面——大自然。

因为仰望我抓住了美感,抓住了纯朴,抓住了罕见的自然,有谁可以说仰望不伟大?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仰望。一种自信的仰望,一种成功的仰望。正是由于仰望才淡化了现实的痛苦,浓化了明白的希望;正是由于仰望才减少了失败的委靡增加了必胜的信念。仰望真是一位挚友。

仰望,只要你学会便可以拥有;仰望,只要你拥有便可以利用;仰望,只要你利用便可以成功。

还在为你的前途黯淡而苦恼吗?不妨试着仰望吧!低垂的头便可以重新感受希望,而你也可以重新拥有快乐!请相信仰望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哪怕只是简单的头颅高昂,视野向上。

材料经典作文篇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数学家高斯18岁时解开了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多年后,高斯回忆说:如果导师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多年没有解开的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把它解答出来。

海伦·凯勒说:我没有见过这个世界,所以我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一位中国作家也说:不知者无畏。

请以“不知者无畏”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一、审题立意

首先,我们要仔细阅读材料,弄清楚材料提供给我们的有效信息。

1、18岁的高斯——不知数学难题2000多年无解——结果一个晚上就将其解出

2、盲人作家海伦凯特——没有看过世界——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3、中国作家:不知者无畏

在仔细读题之后,我们应该注意:

第一:不知≠无知。不知是指不知道真相、实情,属于中性词,而无知往往是指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缺乏知识和重要常识(有时指对象对于相关领域),是属于贬义词。

第二:不知≠未知。我们所认为的不知是对现有的、既成的事实或真相的不知。而对于未来的不知道,不适宜作为材料来写。比如有同学写道:韩信因为不知道将来刘邦会杀他,所以他才能够在战场上无畏杀敌;司马迁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代史学大家,所以才无畏接受了宫刑。

第三:“畏”字,(将这个“畏”字写错的同学太多了)应该怎样理解:畏惧?害怕?敬畏?我认为题目应该理解为:因为“不知”,所以才可以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地而不受太多的拘束、限制,敢于去想,敢于去做,敢于去冒险。

第四:“不知”与“无畏”的关系。我们认为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①因为不知,所以好奇、善良、有创新

②因为无畏,所以充满自信、敢于尝试

③因为因为有了一颗无畏的心,所以才更显得不知,才能够将不知变成有知。

④因为不知,所以能无所顾忌地冲破教条与权威,大胆探索。

⑤因为不知,所以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⑥为人处事要有自信、不断激发自身潜能、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敢于尝试,要充满联想。

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们推断哪些材料合适,哪些不合适,就看它是否符合因果关系。例如:我们高三的学生并不是因为对于将来的大学生活是不知,才去无畏去追求。李启铭并不是因为不知道撞人的后果,才无畏地开车以致于撞了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做如下立意:①因不知艰险,故无畏探索②因鲁莽无知,常酿成大祸③有知而无畏,是大智大勇④因知而有畏,不敢越雷池。

第五:有的同学将题目写成了论信心、潜能(无畏激发潜能)、论心态的重要性、要敢于尝试。完全走题了。

材料经典作文篇三

如果到了山上,能发现山下的美,他也一定会是有着敏锐感知的人;如果不在山上,而能发现山下的美,这个人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毕竟,能发现生活中的不平凡之处,是我们能在世俗生活中生活下去的动力。

所以,不管俯仰之间,还是平视,心底都需要有这样的高处。

显然,材料中的父亲是俯视生活的人。父亲或者说我们这些普通人,都需要有爬向高山之上,回望一下自己的所在。那样,充盈眼前的已经不再是“一地鸡毛”的繁杂与无趣,而是有了一种超拔与提高。这样的眼下世界,自然会让人不由感叹:看,山下多美丽!

而材料中的儿子似乎更需要这样心灵的高处。不过,眼下的他还是一个仰视现实的人,“让自己低于尘埃”之下,自然难以抬起头,难以昂扬面对生活。那样,生活对于自己自会是一幅难看的面容,就更不要说发现生活中的美了。所以,儿子也许是因为青春期的躁动,无法共鸣父亲发乎内心的感慨,在他眼中,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美的发现”有些矫情,甚至是无病呻吟。但是,这样的心境会让自己身心劳累,也就是常说的“身为形役”。缺乏精神引领的人,总会为生活的平常所累,让自己的心灵品质长时间处在一个低层次或者消极的层面,缺少正能量,即便是处于万花丛中,也会无视美的存在。

生活中,有些“得道高人”,则可以超脱空间的位置,即便是处于生活之中,以“平视”的角度看待现实,他们也会有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有自己“美”的发现。然后,因这发现,让自己的心灵也在高处。他们不需要空间的物理提升,不需要“会当凌绝顶”,但凭内心的体察,就能“一览众山小”。这样的人,他看透生活的真相,知道生活的真谛,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他眼中,有世俗寻常,更有意趣真知。这才是一种“大美”,有了这样的体验,生而为人的意义也会品味得足。

当然,能有如此道行者,毕竟是少数。但是,在追求生命高绝意义和价值的“爬山”路上,不分时间,不看年龄,只要能让自己感受到生命的美丽,正如古人所说:“朝闻道,夕死可也!”

发现,在高处,人生的意趣,也在高处,只不过这里的高处,不仅仅是指在那里的山,更应该是我们的内心。(870字)

材料经典作文篇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经典作文篇五

材料作文“鸭子捉鱼”寓言写作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作文。

有一次,一只鸭子在河里找鱼吃。一整天过去了,她连一条鱼也没有找到。

夜幕降临后,她看见月亮在水面上的反光,以为是一条鱼,就潜下水去捉。别的鸭子看见了,都取笑她。

从那以后,这只鸭子变得羞怯、胆小,甚至看见水里有一条鱼也不敢去捉;没过多久,她就饿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由自己主宰灵魂

——高三(1)班张慧

生命是一列急驶的列车,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驾驶员,风尘仆仆地奔波于世,而思想与灵魂的延伸方向,即为决定前进的方向盘。因此,我们应由自己主宰灵魂,把握方向,不为外界所影响。

田维曾在《花田半亩》一书中写到,“生命应该有所坚守,那些无谓的言论,怎么有资格出席生命的狂欢。”是啊,畅游人世,总会邂逅太多的人,他们的评价、看法也会像泉水般涌向我们,难道此时的我们,应该被泉水淹没而沉沦?我想理智的思维是不要理会过多的客观评价,认清自己的内心,做自己灵魂的主宰者。

菲尔普斯为人熟知、崇拜,而罗切特一直扮演他身边的配角。在八年比赛中没有一次赢过菲尔普斯享有冠军的光环。外界的言论纷至沓来,贬低罗切特技能的言论有之,妄断他没有冠军命的言论有之,甚至还有劝说他尽早退役等等,可罗切特如何对待呢?视如鸿毛,坚持自己,不为外界所影响,他仍旧日复一日地苦练,终于在上海比赛中超逾菲尔普斯,夺得冠军。试想,倘若,罗切特因为人众的言论而撼动积极进取,从而沮丧失落,一蹶不振,那么体坛将缺失一名实力运动员,而社会中多了一名无作为的小人物。

所以说,面对形形色色的评述,不要陷于其中而无法自拔,应该懂得自己的心,让自己的灵魂主宰。

刘墉有言,“如果处处都是别人,哪里还有自己?”的确,我们并非生活在别人的眼里,而是活给自己,灵魂该有一片圣土,不许任何人进入,它只由自己主宰,不被外人影响,无论这影响的声音是好是坏。

莫言获诺奖引起一阵狂热潮,而他不为名利影响,坚持本身的写作,以至受到尊重。相比之下,于丹过多注重表面的光环,终被轰下台。所以说,在物欲横流的现今社会,浮躁几乎席卷每个角落。但是我们应该有所坚守,有所舍弃,因为外界的声音不是最准确的,不是真理。过于在意只有羁绊我们前进的脚步。要知道,往往打败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人的思想。

不要让自己的内心被外界的看法占据而影响选择,让自己主宰灵魂,驶向美丽的前方。

坚持自我,一路前行

——高三(15)班刘岩

我们背着行囊,一路向前,面对别人的质疑和嘲笑,只是淡然一笑,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因为前方陌上花开,安然美好!

我敬佩英国的大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使达尔文独自面临着30位皇家学会会员和40位医学博士的联名反对,正如赫胥黎所说:若干年间,批评指责的北风刮起它最大的曲解和嘲讽的暴风,甚至把握说成一个邪恶的人。然而,达尔文,并未因嘲讽和质疑而放弃,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守护了科学大路上的真理。

坚持自我,令达尔文走向了成功,也给世界科学史上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喜爱中国的大文学家莫言,不是因为他头顶上诺贝尔奖的光环,而是他坚持自我,不为别人嘲笑所影响的勇气。家境贫寒,受人欺负,胆小懦弱。从小到大,不缺的便是别人的嘲笑、讽刺和质疑。然而他心中有文学梦,并不因为这些而放弃自己的努力。

坚持自我,令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也给世人留下了启迪颇深的文学之作。

人生前行的路上,我们遇到的不仅仅是陷阱,是挫折,是苦难,而且还有旁人时不时的嘲笑和质疑,这就需要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坚持自己的心之所想、心之所向,并为之不懈努力和奋斗。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困难无所畏,嘲笑不足惧。坚持自我,让我们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当周杰伦拿着他的成名作“双截棍”横扫流行乐坛时,却鲜有人知道他曾经的窘迫以及新作面临的铺天盖地的嘲笑。当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在商场驰骋时,却鲜有人知道他曾经的困顿和事业面临的重重质疑。

梦在远方,凝结成了伤。梦想在远方,路旁的嘲笑也令我们心痛神伤,但我们却始终不能放弃自己的坚持和努力!

有人说:风雨过后,便是彩虹。而我想说,嘲笑过后,便是成功。

于是,我们背负梦想,一路向前。面对嘲笑,不争不伤,淡然处之。我们的内心足够坚定,怀着沙子般藐小而伟大的坚守自我的品格,才能静静观赏到陌上那缓缓开放的花朵!

做勇敢地自己

——高三(15)班贾薇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机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又何必因他人的嘲笑与讥讽而变得胆怯与羞愧?

面对着其他鸭子的冷嘲热微风,小鸭子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勇敢,最终因饿而死。想想看,仅仅因为他人的取笑就要轻易认输,放弃自己吗?

不,那样做太不值得,悲观胆怯是懦夫的表现,勇敢无畏才是勇夫的行为。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做勇敢的自己,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

每个人都应像天空中的飞鸟,即使羽翼未丰满,也要勇敢向前飞,再累也无所谓。

冷嘲热讽又何惧?被当作“闲杂人等”又有何畏?林书豪勇敢表现,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他也可以有晴天。坚韧地摸爬滚打,勇敢地接受冷嘲热讽,这颗宇宙最终充满力量地爆发。在无数个被冷雨湿透的日子之后,他终于拥有了晴朗。

不管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还是辛辣的嘲讽,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勇敢过后的美丽。

背上行囊,告别山下的家,自己不比别人差,也不会害怕。面对舆论压力,李玉刚淡然处之,人生华丽的蜕变,殊不知,光鲜照人的舞台形象后布满了艰辛。

成功的花朵往往浸透着辛酸的血泪,李玉刚亦如此,唱腔的改变让他备受争议,亦受嘲讽。而他做的是勇敢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华,战胜了自卑与怯懦,更赢得了观众的尊重与认可。

做勇敢之人,即使失败又有何妨?重拾自信,轻装前行,证明给自己看,证明给那些曾经嘲笑过自己的人看,我不是懦夫!

正因如此,尼克胡哲以其乐观幽默的态度,永不止息的激情创造人生的奇迹。抛开那些冷嘲热讽,勇敢走出自己的路来。

面对着讥讽嘲笑,带着自卑与怯懦终将一事无成,等到有一天你追悔过去,便失掉了现在,失掉现在,哪有未来?

做勇敢之人,抛开外界的干扰,方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畅游人生之无极。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笑去吧

——高三(15)班崔雅茹

鸭子在捉鱼时误以为月亮在水中的银光是小鱼,便潜下去捉。它没有想到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同时,遭到同伴讥笑。它从此便不再捉鱼,被活活饿死。

鸭子为何死去?太在意别人的讥笑。鸭子的悲哀告诉我们:做自己认为对的,做自己该做的就好。

人行于世,就该做一个“独行侠”,走自己的路,何须在意他人的讥笑或是异样的眼光呢?切莫让他人的一言一行误了你的坚守。走自己的路,让他人笑去吧!

当90多岁的她下定决心写诗时,当成为诗人的梦想为枯槁的身躯注入鲜红的血液时,她高声呐喊:“我要成为诗坛新星!”儿子听后拍腿大笑:“得了吧,妈别做梦了,您老好好安度晚年就好。”媒体也质疑:“90多岁能写什么好诗?”

可她却说:“98岁,我也还要恋爱,还要做梦,还要梦想乘上那天边的云。”她就是紫田丰,那个日本诗坛崛起的“老树”,那个寂寞时候手舀一缕透过门缝的暖阳,用阳光洗脸的老人。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人言何足畏?

即使他人的讥笑,纵然他人鄙视,不改心之所向,紧握心中的方向盘,走自己该走的方向。那样的人一定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生活中真正的勇者、强者。

安猪,那个投身公益的青年,他定期都会与朋友为山区孩子背去学习用品。可与朋友不同的是,他每每都会多背一公斤。朋友笑他:“喂,你傻呀,不会下次再背么,背那么多,我看你多累。”但安猪只是一笑依旧用多出来的一公斤践行自己对微公益的虔诚。

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无论结果得到的是掌声还是白眼,自己内心踏实,心安理得,这比什么都重要。

不论是身材矮小,表演夸张的宋小宝,还是男扮女装的李玉刚,他们的人生路上不乏他人的讥笑与白眼,但他们却不以为意,甘为心中的麦田守望者,坚持着自己的方向。

人生没有转播,每个人都是主角,你可能会因背错一句台词,演错一个动作而换来他人的嘲笑与白眼。请不要畏惧,不要迷茫,走自己的路就好,让他们尽情笑吧!

材料经典作文篇六

一、弄清褒贬倾向

关键语句本身的感情色彩,往往是命题者感情色彩的折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抓关键语句来把握命题者的意图。

材料:在公园散步或树荫下小憩,我们有时会看见园丁们手握大剪,在专心致志地修剪冬青树。他们把那些旁逸斜出或一个劲向上窜的冬青剪去,使冬青树带显得平平整整,给人一种整齐的美感。

分析:材料的褒贬倾向是十分明显的,是欣赏修剪后的冬青的整齐美。据此,只能提出“要克服不良的现象(思想)”“集体需要纪律”“整齐是一种美”等立意。但是,有些同学不顾材料的褒贬倾向,而提出“不要压制人才”“要自由”“要人权”等观点,显然误解了材料,也就违背了命题者的意图。

二、把握陈述主体

一则材料可能涉及许多对象,但若找准了其中的陈述主体就把握住了材料的重点。

材料:山坡上有一巨树的残干。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多年了。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过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的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为一棵大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开始由树皮往里吃。它们微小的却不停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捍碎的甲虫面前。

分析:这则材料寓意深刻,但同时干扰因素也很多,学生容易在审题立意中出现偏差。通过分析可知,材料是把树放在两种情况中对比:一是成材前,虽然遭受了闪电、山崩和风雨的巨大摧残,但仍顽强成材;一是成材后遭到微小的甲虫攻击,却毁灭了。陈述的主体显然是树而不是虫。因此,立意应为“成绩面前不骄傲”“要防微杜渐”“要消除不良因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可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把着眼点放在小甲虫上,放在大树的成长上,如“要锲而不舍”“团结就是力量”“逆境出人才”等。这些立意显然未从总体上把握住材料的陈述主体。

三、注意逻辑关系

要辨析材料中关键语句所包含的某种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等偏正型关系。因为,这类关系的句子,其表意重心往往在正句上。

材料:晋朝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讲述了一位渔人游历“世外桃园”的故事,幻想出一种安乐闲适的生活,后人用以比喻没有矛盾的安乐之地。然而,愿望再好,也只是空想。

分析:有些学生看到这则材料会不假思索地确立“要有理想”这类的立意。其实,整则材料从句间关系看为转折关系,当依正句“然而,愿望再好,也只是空想”立意。因此,最佳的立意应是要直面现实,正视矛盾,在矛盾中拼搏发展。

四、联系社会背景

命题者都是现实的人,他们所提供的材料肯定会或显或隐地面向实际,反映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我们在审题立意时,必然结合社会背景气氛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材料:寄生树站在一株古木的高枝上,在空气中洋洋得意。它倨傲地俯瞰着下面的细草说道:“你们可怜的小草儿,你看我的位置多么高,你们是多么矮小!”细草们没有回答。寄生树又自言自语地唱道:“啊哈哟,我是大自然中的天骄。有大树作我庇护,有大树供我养料。我是神不亏而精不劳,高瞻乎宇宙,君临乎小草,披靡乎浮云,揖友乎百鸟。啊哈哟,我是大自然中的天骄。”一声雷把大树劈倒了。寄生树和古木的高枝折在草原上。寄生树渐渐枯死了。

分析:这则材料可有如下立意:

(1)从寄生树站在古木的高枝上的角度立意:要学会利用外物;(2)从寄生树站在古木的高枝上洋洋自得地自夸的角度立意:要有自知之明,不可盲目自信;(3)从寄生树倒折枯死的角度立意:要学会自立,克服依赖。

其实,这则材料时代气息很强,根据当前青少年多依赖父母或老师,自立能力差的实际,立意(3)才最符合命题意图,才是最佳立意。当然,立意(2)也比较切合材料的寓意。

材料经典作文篇七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完成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与其他类型的作文题相比,材料作文在审题、构思、立意等方面均有一定难度,加强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对同学们应对中考作文,无疑是有帮助的。 根据材料呈现中心内容的深浅,我们将其分为明确、隐晦、多元三种类别。下面我们结合2008年部分地区中考材料作文题,对明确、隐晦、多元三类作文材料审题立意方法分别进行讲解。 1.因果推断法。材料作文,从呈现形式上看,一般由材料(故事、情景设置或图画等)和写作要求两个部分组成。有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主旨和要求是很明确的。请看2008年浙江绍兴中考作文题: 仔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情景:小文远离父母在外地读中学,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想把由父母替他储蓄的500元压岁钱捐给灾区。小文知道自己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他觉得必须说服父母取出这笔钱,献出他的爱心。 尝试:请你以小文的身份,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这种心愿。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预设的生活场景:小文欲将父母替自己储蓄的500元压岁钱捐给灾区。文题要求以小文的身份写信给他的父母,说服家境并不富裕的父母将此钱捐出。虽然上面这道作文题题意和要求很明确,但是如何准确立意,还是值得思考的。在这里,我们可采用“因果推断法”,即由材料的结果找出原因,最终得出材料的中心。写信的结果是要说服父母将钱捐出,用什么理由(原因)说服父母,让他们心动呢?这很关键。因为涉及到文章的立意问题。有同学从灾难的严重,到灾民的无助;从抗震的艰辛,到救灾的感人等;结合自己家境的实际情况,从现状分析入手,陈述自己作出此举的理由,其立意显然胜人一筹。 2.提炼话题法。材料作文的材料,有的主旨是很鲜明的,有的则比较隐晦,这类隐晦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比较费力。下面我们来看2008年安徽芜湖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诗句,按照要求作文。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要求:请你结合诗句的内容,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你可以抒发感情,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讲述故事;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这个题目中的材料选自现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热爱生命》,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但诗的主旨比较隐晦,为审题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写作的前提是你要读懂材料,然后根据要求,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立意构思。通过阅读,我们可概括出这首诗的内涵:人生要有目标,虽然路上注定有坎坷和荆棘,但只要坚持,只要努力奋斗,风雨过后必能见到彩虹。对此,我们可提炼出“目标”“理想”“坚持”等话题,写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遭遇困难以及自己如何定下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也可结合生活中典型人物的事例,发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的感想;等等。 3.择一而作法。有的材料作文的材料内涵很丰富,其作文立意可以是多元的,我们可从中多角度提炼观点。请看2008年湖北黄冈中考作文题之一的作文材料: 薛谭跟秦青学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学完,就自以为都学到手了,便向老师告辞回家。秦青也没有阻拦他,在城外的大道旁给他饯行。这时候秦青抚摩着拍板,慷慨激昂地高唱起来,声音振动了林间的树木,反激出的回声挡住了天上的行云。 薛谭便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再也不敢说回家的话。 材料是在讲述“薛谭学讴”的故事,其内涵丰富,角度多元。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对材料认真分析,找准材料揭示寓义的角度,审出材料的写作指向,从而确定写作主题。我们可采用“择一而作”法,从材料的不同角度切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个角度来构思立意。如可从薛谭的角度构思,提炼出“持之以恒”“知错能改”等主题;可从秦青的角度构思,提炼出“言传不如身教”“因材施教”等主题。 总之,写材料作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读懂材料。因为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载体,读懂材料,才能为写作打好基础。其次,要明确要求。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是写作的限制性条件,这些要求包括文体要求、篇幅要求、拟题要求等。只有明确了这些要求,写作时才不会开“无轨电车”。第三,要写出新意,也就是要在“新”字上入手,可在角度的选择、文章的立意、表现方法的运用、篇章的布局上下工夫。

材料经典作文篇八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活着,那是因为要站着;有人活着,但已经死了,因为他永远趴着;有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并且还永远站着!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以“站着与活着”为题,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点题】

就命题背景而言,此题延续了2012年高考课标卷、北京卷、山东卷、重庆卷等试题对社会热点背后的道德、责任、坚守等传统人文精神思考的命题思路。十八大以后,党和政府提出“让人民更加幸福地生活”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时代性问题,因为幸福不仅仅是占有丰富的物质,更多的是让生命有尊严、有意义、有价值。在此背景下,此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就试题材料而言,此题延用了2012年高考上海卷、山东卷、福建卷等试题的名人名言性材料,目的是鼓励考生能扣住关键词多元化思考、多角度立意,尽量地让立意百花齐放,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审题的单一化。

就试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上来看,此题延续了2012年高考广东卷“活在当下”、辽宁卷“大隐隐于‘乐’”、江苏卷“忧与爱”、上海卷“珍惜心中的微光”等试题对自我生活态度的思考,目的是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端正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名师解题】

有人站着但他已经死了,有人死了,但他永远站着。

有人活着,那是因为要站着。活着不仅仅是生命的存在,而是要以“站着”的姿态去生存,永远“站着”是他生存的信念。苏武北海牧羊十九年,用青春坚守了民族尊严;马寅初被打成右派永不屈服,用生命坚守了真理;孙天帅拒绝下跪被韩国老板开除,用不屈让世人看到一个大写的中国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此理也!

有人活着,但已经死了,因为他永远趴着。当年的秦桧、溥仪、汪精卫大富大贵地活着,丧失民族尊严的他们在百姓心中早已死了。

有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并且还永远站着!死亡不仅仅是生命的消失,更是一种精神的坚守。屈原投江而死,用生命坚守自己的理想;朱自清宁可饿死,拒吃美国救济粮,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乔布斯走了,但他的苹果公司继续造福世界……

【高分范文】

站着与活着

人活于世,立身的根本就是要有尊严地站着活着。

春有纤纤细草穿破岩块的顽强,夏有海燕搏击风雨的无畏,秋有菊花的傲霜而立的倔强,冬有一枝独梅凌寒开放的傲骨。生命的本身就是一种不屈的精神,站着活着才能绽放生命的精彩。

站着活着,就是要活出自己的骨气。

待到“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之时水退了,你笑了。那融入其中的血和泪、艰与险于那个时代只有你知道。在人们需要你时,你挺身而出;在完成了使命——治水成功后,你又悄然离开。你不争那虚有的功和利,不争那无用的荣与贵,你只为着天下的百姓忧与乐。绝不为世俗的权势诱惑,绝不做利益驱使的王朝奴隶,你站着活着,活出了自己的骨气,活出了生命的尊严。

站着活着,就是要活出自己的气节。

满面枯槁的你独立于汨罗江畔。当贤哲的渔父询问你时,你倾吐自己遭贬之因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夫却说贤人应与世同行,何故自令放为,深思高举于此,你的回答是“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面对世俗的污秽,你绝不苟且而生,为了自身的尊严,你纵身一跃,跳进那奔涌的汨罗之中。要站着活着,就是要活出自己的节气,你选择以死来向君主明志,生命的意义在你这颗陨落的星上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站着活着,就是要活出自己的志气。

纵使身心受到摧残,你依然用自己的选择来印证生命的尊严。你以身践志,如磐石夯土,让大地为之一震;一部如虹如钟之书,横亘于历史的长河之上,回响于历史的长空中。即使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它依旧能镌刻山河,永不消退。一支笔,宠辱皆忘实录中华族谱;一颗心,凭轩涕流笑谈英雄沉浮。司马迁,你用自己的选择向世人诠释了生命的尊严不只有用死亡来印证,要站着活着,就是要活出自己的志气,选择苟活于世同样能让自己的生命不屈,人生不辱。

遥望历史长空,为生的尊严而付出生命的代价的人不计其数。然而,在当今的社会中,被物质欲望蒙蔽了双眼的人又有多少?为了一己之私而放弃个人的尊严的人又有多少?

一个人要有尊严地站着活着,这样才能让生命更加精彩,才能在漫漫人生中演绎辉煌的乐章。

材料经典作文篇九

材料作文“鲸与沙丁鱼”导写与例文

【题目】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冲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根据对材料的感悟,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④不少于800字。

【导引】

本题允许考生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仍然具有话题作文的特征。但因为没有明确的话题,审题不再是从“话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作文就不再是以“话题”为范围,而是以“材料”的含意为范围。

材料含意具有多向性,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也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意:

可以从鲸的角度立意。在水中庞大的鲸无疑是强大的,而当它无所顾忌的对沙丁鱼穷追不舍时,却没有想到危险逼近,自己原来的优势在沙滩上就成了要命因素。由此可以立意为:强者仗恃优势而无所顾忌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强者须看到潜在的危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懂得进退方为智者;该撒手时就撒手(学会放弃);要有忧患意识……

也可以从沙丁鱼的角度立意。身体瘦小的沙丁鱼向沙滩方向游去是十分聪明的,善于利用自身条件和有利地形而引强敌于困境。由此可以立意为:用智慧战胜强敌;智胜于力;善于凭借才能以弱胜强;要善于利用自身条件……

还可以从鲸与沙丁鱼的关系着眼确立文章主旨。在深水中前者强大而后者弱小,在浅滩上却强弱异变。由此可以立意为:强与弱、优势与劣势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努力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才是智者;在有利于自己的环境中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无论从什么角度立意,作文都不能就鱼说鱼,而必须由鱼及人,联系社会生活,表现现实意义。

写感悟类作文,“感悟”、“思考”极为重要:

1.辩证分析。就是运用辩证的观点对作文材料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思考。

2.类比联想。就是由此(具体的自然现象)及彼(普遍的社会本质)的类比思考。

3.推理想象。在感悟思考中,依据原材料的暗示进行合乎情理的推想。

4.综合比较。这一方面是指写作前要对写作材料及写作提示进行深入的综合比较,提炼出较好的立意;另一方面,是指由于思维形式(取向)不同(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顺向思维或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或聚合思维),可能出现多角度多层面的立意,因此要通过综合比较进行分析、筛选而确定最佳立意。

写感悟类作文的要诀:读懂材料,把握材料寓意;看清提示,明确写作范围;选择角度,确定文章主旨。要大中取小,选取自己感受最深切、思考最深刻、材料最丰富而又能写出新意的角度,大题小作,开口小些,挖掘深些。

【例文1】

强势背后的危机

很多时候,我们缺少一种清醒的自我认识。也许你的羽翼足够丰满,也许你的意志足够坚强,但强大并不意味着战无不败,一种貌似强势的背后会隐藏着更大的危险。

就像一条鲸鱼很容易落到沙丁鱼的圈套中一样,缺少冷静的思考会让强势缚住自己的手脚。因为强大,可以藐视弱小,可以不屑以智取胜。骄兵必败,亦是这个道理。三国的刘备扎营六十里,以滔天排空之势怒对东吴,但他没有观察形势,认清利害,为一时悲痛所误,酿得火烧连营,托孤白帝的悲剧。当历史的卷轴再次打开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失意的战争,更是惨重代价之后,国衰难兴的悲剧。有时,拥有强势更需要谨慎,一时大意便可满盘皆输。

强者的失败有时亦是一种功利之心在作怪。面对弱者,如果不能干脆利落的搞定,便会使人产生一种急躁心理。强者,最大的诱念即在于得到世人认可。每一个人都想竭力地证明自己,因为强大可以让人得到所谓的尊重与优越感。这种功利心越强的人越容易走上歧途。这些人甚至是脆弱的,他们害怕失败,因此不甘心放弃。纵然身处险境,也会选择声嘶力竭的做一支末势之强弩。强势,意味着一旦失败,便是全盘崩溃,强者所谓的尊严会让他不堪东山再起,也不会想到为自己留下后路。纵观历史,霸王项羽的兵败垓下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手握强势,更意味着发展进步的艰难。强者一旦被认可,便失去了为强的动力。既然已经做到最好,为何还要前进?殊不知身后多少曾经的弱者正在觊觎第一的宝座。历史上多少盛世强朝不是在歌舞升平中沦陷的么?商纣、夫差、秦始皇,一个个枭雄最终只能把江山拱手送人。历史就是如此残酷,纵你有经天纬地之才,倾野之势,不思进取,最终只会被淘汰。

强势实际上考验了承载者的运用能力。它有时更像一个包袱,会成为一个智者的百宝囊,也会压垮一个勇夫,一个懦夫。强大的力量需要拥有一颗更为强大的心!

(作者:一考生)

〖简评〗

作者从鲸的角度立论,论证“强者背后”的危机,给人警醒。文章从3个方面展开论证:“缺少冷静的思考会让强势缚住自己的手脚”;“强者的失败有时亦是一种功利之心在作怪”;“手握强势,更意味着发展进步的艰难”。分别举刘备,项羽,商纣、夫差、秦始皇为例,事例典型,论证有力。文章总起总收,中间分而论之,思路明晰,层次清楚。

就文章本身来看似乎没有问题,但细察可以发现,文章第四段,也就是论证第三分论点的部分,与材料并不契合,鲸是以“以极快的速度冲向海滩”而陷入困境,文中“既然已经做到最好,为何还要前进”、“不思进取”等语句与之相抵触。

【例文2】

灵巧制胜的技巧

与体型巨大的鲸相比,沙丁鱼瘦小不堪,本来强弱悬殊的一场较量,结果却令人跌破眼镜,为什么?因为沙丁鱼灵巧。它灵巧,在它遇到鲸之后,立即向岸边游去,那里可以发挥它的优势,它灵巧地运用了自身的条件,战胜了庞大的对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愿意成为鲸还是沙丁鱼呢?你可能会说既然沙丁鱼那么灵巧,当然是沙丁鱼了。但其实显然不是这样,我们谁不愿成为庞大有力的鲸呢?注意了,灵巧只是在我们生活中制胜的技巧,而不是制胜的全部因素,如果鲸能够冷静点,一万条沙丁鱼也敌不过它,实力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过于注重技巧而忽视了实力。

但在有实力或某些不可抗拒因素的情况下,灵巧的技巧依然是制胜的法宝。二战时有一群坦克战队,装备精良,弹药充足,堪称不败之师,对方的将帅没有办法对付,怎么办呢?这位聪明的将领想了一个好办法,当时是在沙漠之中,他就让几个人雇了一些骆驼,假装是沙漠中的商人,向坦克走去,坦克军起先没有当回事,就让他走进了阵列,谁想,这些人刚进去,就把护卫的士兵打死了,坦克只能干瞪着,距离太近,不能发炮,就这样,一队坦克就乖乖地被制服了。这无疑是军官的灵巧的作战方法创下的功绩,以己之巧,攻彼之滞,这就是灵巧的力量。

当然,除了斗争与战争之外,其实灵巧在经济商业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据英国的一家报刊统计全世界排名前20的巨富中一半都是零售业联合连锁公司,而且这些公司大部分都是采用贩卖小商品的理念来经营,而在排名50的巨富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搞庞大的汽车与地产之类的企业,像飞机制造类的工厂更是一个也没有。这种面向大多数人的一种销售模式,可以根据人们需要而调整经营,灵巧成为制胜的法宝。

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努力成为“鲸”,便去拥有雄厚的实力,但我们应该记住沙丁鱼的胜利,运用灵巧这一成功的法宝。

(作者:一考生)

〖简评〗

作者从沙丁鱼的角度立意,确立“灵巧的技巧是制胜的法宝”的主旨,主要从战争、商业等方面展开论证。作者在第二段和最后一段,肯定鲸的实力强大,强调要“拥有雄厚的实力”,突出“灵巧只是在我们生活中制胜的技巧,而不是制胜的全部因素”,这样辨证的看问题,避免了偏颇。从全文看,还应该加强“说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