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未世》读后感100字

《未世》读后感100字

《未世》是一本由陈楸帆 / 飞氘 / 宝树 / 江波 / 张冉 / 阿缺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5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世》读后感(一):读后感吧

伪造者Z是不错的情节,读来令人舒心。

奥德修斯之音震撼了我的心灵。

退行者直面人的欲望。最好的就是当下,回到过去也不见得会更好。

魂归丹寨是在传统与现世之间关于坚守的一个抉择。

未世看不太懂,有新生命的诞生,有时间的退转。

停电了,我们去南方,是失去了电能之后,人类文明倒退,关于生存之下人的肮脏本性暴露的故事。

《未世》读后感(二):勇气的一代人

我是接收通俗文学长大的一个人,但我心里一直更偏爱纯文学,算身在曹营心在汉。老实说,通俗还是纯,其实对于文学来说,都是不恰当的说法,是把复杂的文学简单的划分,是一种取巧的行为。但,有时候,我也会采用这种说法,因为文本之间确实存在差异,如果把《战争与和平》和《天龙八部》视作同一种书写,显然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承认一点基本事实:文学有高低。她的高低背后的逻辑并不比什么叫通俗文学什么叫纯文学来得易解。 科幻小说是通俗文学中四大主力(言情武侠科幻玄幻)之一,随着小说改编影视,以新的形式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它正在逐渐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态,我有感觉,将来的人的课本上会出现大量的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对于人类来说,将会有不可取代性。 这个不可取代性来自文学本身的不可取代。文学是人类最重要的营养之一,但老实说,我们的文学已经陷入了一种很尴尬的状态。我们的文学核心队伍(纯文学)已经陷入了僵局,虽然我们的整体成绩已经超过了五四作家群。我们已经无法处理现代巨大的现实变化。这里我们可以以余华为例子,他的《活着》是一次彻底的失败,余华放弃实验回归现实传统之作,故事精巧感人,可如果抛开时代背景和故事舞台的风俗以外,你说它和当年的三红一创有多大区别呢?如果去除这个时代,还能剩下些什么,这是评论者和作者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余华不够细腻,这个细腻并非是他生活经验的缺乏,而是想象力的不足。他正面强攻历史、现实、生存这些大的文学母题,却以一种概念化的书写试图避开根本的困难,余华缺乏一种以想象力接通现实的能力,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余华面对他最熟悉的医院都会采取虚写。我认为这是暴露了余华的写作短板。 科幻小说是想象力与现实最结合的一种题材,首先它处理的想象与现实的关系,我一直觉得单纯炫耀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的小说不是科幻小说,它必须进入我们的现实世界,它需要处理我们时代与科学的一种关系,如何构建合理的理想关系,这是科幻小说家需要思考的最根本问题。 《未世》收录的几个作家,他们比王韩刘何更具前卫思维,虽然他们的技艺尚未成熟。他们是勇气的一代人,直面了重大的时代问题、现实议题、文学母题。科幻小说是幻想的体裁,“是一种充满智慧而又不仅仅是想象的体裁(博尔赫斯评价侦探小说)”。我认为中国文学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学过分执着于去反映现实(文学不是现实的反映),却又无法处理现实。虚构是文学最基本的特征,科幻小说这一体裁告诉了我们现实的真与文学的真该保持一种怎么样的距离。 我相信他们会交出我们时代的答卷。即使本书中并未有答案。

番茄盖饭的《未世》

《未世》读后感(三):科幻与未世

封面

未世,指的是可能出现的未来。科幻小说作家通过自己的想象,构建出了他们心中关于未来的若干想象。

科幻,也是一种未来。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总是在不断发展的,谁都无法预料科技的进步会带领世界走向何方。身处时代洪流中,我们可能会根据身边的水流判断未来的趋势,但却无法预计时代的长河将流向何方。科幻小说,为我们描绘了时代长河的一些可能流向。

我比较想讨论的是《退行者》和《停电了,我们去南方》两篇。

《退行者》读起来的感觉有点像《醉步男》,一样是穿梭在时间的长河里,无尽沉沦,不得自由。本篇相比《醉步男》少了些恐怖意味,虽然命中注定的结尾已经让人足够悲伤了,但《退行者》的讨论确实很有趣。如果我们随时可以选择重启人生,我们会过得更好吗?重返过去,再来一次的诱惑实在太大了,一次可以克制,两次可以抵御,但在一生的漫长岁月中,面对随时可能降临的苦难折磨,谁能保证自己下次不会再转身逃走?生命可贵就是在于它只有一次,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只能硬着头皮上前,与命运抗争。

但《退行者》的结尾,实在是让我有些不满意,退行到了上一世,感觉好荒诞啊。但确实又没有想到其它更合适的结尾。

《停电了,我们去南方》讲的是一束来自外空间的强电磁脉冲席卷全球,全世界停电且不能修复的世界的可能变化。几类人在没有电的世界里苟延残喘,人性的恶似乎占据了主导,一切都为了食物。平庸的主角作为观察者和经历者,平庸地生活。很喜欢的一个片段是,主角和王清纯用手机打水漂,一个又一个。现在的至关重要变成未来的无关紧要,给人的感觉还是很震撼的。

作者对于人性实在是太悲观。毕竟现在距离富兰克林发现电也不过300年的时间,而人类有数千年的历史。电,对于生存,也许并没有作者描述的那么重要。

想象未来,构建未来。谁会知道我们的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呢。

《未世》读后感(四):“未世”之作

“未世”之作

对于类型文学,只要故事精彩我都不排斥。其中我比较喜欢阅读推理小说,后来陆陆续续又看了一些其他类型的作品,比如说历史、武侠,当然也包括科幻。虽然没有特意去找科幻的作品来读,但这么多年下来,也接触过很多国内外大师的作品,国内原创长短篇也读过很多,既有让我眼前一亮的,也有让我眼瞎的作品。

这本《未世》是由青年作家郑小驴主编,并由中国科幻大家刘慈欣亲自作序推荐,汇集了国内几位一流的科幻大咖。这些大咖可谓是中国科幻的代表,这次将他们发表在《天涯》杂志“未世”专辑中的短篇作品收集起来,打造的一本短篇科幻小说集。

乍一看这本书名,可能会看成“末世”,实际上却是“未世”,指的是还未出现且有可能出现的世界。然而,这个主题是比较宽泛的,因为科幻作品本身就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加入科幻元素或主题形成的一种文学类型,每一篇科幻作品都可以当成是“未出现且有可能出现的世界”,正因为如此书中收录的六篇故事,题材各不相同。

这本《未世》中的六位作者,有三位我之前读过他们的作品。比如陈楸帆的《荒潮》,宝树和阿缺合作的《七国银河》,还有阿缺的短篇集《湿润的金属》等等,有着这样过硬的科幻作品,彰显了其科幻实力,也让我对这本短篇科幻集产生了信心。

然而,作者是一流的,但这本书的六篇作品却并非上成之作,只能算是这些作家的中上水平之作,再加上排版有些稀疏,页数也不多,并未完全体现出来他们的真正本事,并不能当成这些作家的代表作或最高作。

与书名同名的张冉的〈未世〉截取了想象中的未来世界的数个片段,片段与片段之间并没有联系,倒像是穿越到不同的世界,随意拍下的一小段视频,展现了未来世界的多种多样。

飞氘的〈奥德修斯之音〉,说实话这篇我读了两遍也没读明白,趣味性一般,作者将科幻放到了哲学的层级上,不像其他篇那样好理解。

对于陈楸帆的〈伪造者Z〉,我在阅读的时候,让我有一种阅读森见登美彦的奇幻作品《热带》的相似感,具有奇幻色彩。创作作品,反而将自己也引入到作品当中,给人目眩神驰之感,已经分不清到底是作品还是现实。

江波的〈魂归丹寨〉,借助科幻这一形式,写的还是对家乡传统文化的歌颂与怀念。科幻意味着未来,传统意味着过去,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应该如何取舍?传统是要淘汰,还是要不断传承?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供我们思考。

阿缺的这篇〈停电了,我们去南方〉写的并非他所擅长的时间穿越或者是机器人的主题。故事讲的是全球发生磁爆,因而电力完全无法使用,在这样刻意营造的极限环境下产生的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但其情节设定却有其商榷之处,无电可用可能一时让人无法适应,让社会暂时失序,但在政府的干预下,会重新建立新的秩序,社会中心也会转移到可以生产食物的乡镇或者是农村,而不会像小说中那样让城市失序这么多年。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宝树的〈退行者〉。尽管这一篇中使用了穿越、蝴蝶效应这样的常见梗,但这篇的主题却让我十分喜欢。主角使用了古老的咒语实现穿越,他穿越到过去想改变原来世界的错误,却越改越错,以至于要不断退回到更遥远的过去,最终和人世轮回联系起来,有一种奇幻作品的妙趣味。

科幻作品是想象力与现实结合的文学类型,考验的是作者的文学功底以及理科思维,算是一种文理双修的文学类型,对作者的要求也比较高。正因为有难度,实现之后就越会有成就感。可喜的是,中国永远不乏这种勇于挑战的勇士们,也希望日后可以看到这类优秀的科幻作品越来越多。

《未世》读后感(五):几乎所有的科幻小说都可以称之为描写“未世”的作品

这本科幻短篇小说选集的选题,非常直白地用了书中一篇作品的题目“未世”——未出现且有可能出现的世界。从某一方面讲,以“未世”作为科幻小说书名,几乎等同于以“科幻”作为科幻小说书名。为什么?因为科幻小说起源之初就是为了描写尚未成真但有可能由于科学发展而出现的崭新的世界,最经典的就是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登月、潜水艇等等曾经作为科幻元素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事件、机器都成为了现实。如果时代再近一点,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以前只在科幻中存在的视频通话和纸币消亡接踵而来。从展示科学可能带来的新世界这个层面来说,所有的科幻小说都可以称之为描写“未世”的作品。

书腰和本体

那么,话说回来,这本书又为什么会想到以“未世”作为书名呢?这个原因说出来真的不值一提。2019年9月出版的双月刊文学杂志《天涯》(2019年第5期)刊登了六篇科幻小说,这一期也被命名为“未世”科幻小说专辑。一本文学杂志出于专题需要,用“未世”来命名这一期杂志,既保留了文学杂志的文学性和思想深度,又让读者了解这一期的主题是科幻,一举两得。这一期的《天涯》几乎可以说是本书的雏形,本书中的六篇作品,除了阿缺的《停电了,我们去南方》之外的其余五篇都刊登在这一期《天涯》上。为了说明本书中作品的来源,用《未世》作为书名也有着更加特别且感谢的意味在内。

说实在话,本书中收录的六部作品并不能代表六位作家的水平,应该说在短篇小说的篇幅内,六部作品的完成度都不太高,但是也因为当初刊登的期刊是偏纯文学的杂志,有一些作品反而体现了文学的先锋性和哲学性。其中飞氘的《奥德修斯之音》就将科幻放到了哲学思辨的层级上,以宇宙维度的时空延拓来展现各种哲学思想的交锋,虽然作为科幻小说的趣味性不强,但在引导读者提升哲学自我思辨能力上却极为接近哲学小说。这也是在文学杂志刊登科幻小说的副作用吧?

陈楸帆的《伪造者Z》似乎也并不是单纯的科幻小说,因为这一篇作品中科幻的元素几乎是被幻想占据了全部的位置。而其内容中对于创作者如何构思以及如何陷入角色有着极为准确的描写。这篇作品更多想表达的反而是创作这件事情本身,借着幻想的现实以及创作作品中的人物对现实的影响,以及最终在小说内部模糊掉现实和虚构的界限,这一些都是“元小说”的写法。将元小说和科幻结合产生的小说,其本质还是一部关于小说的小说,叙述本身成为了被叙述的内容。当然,到了这篇小说的最后部分,反而跳出了“元小说”,致敬了叶永烈先生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这一部分的加入让整个故事在大众小说和纯文学小说之间左右摇摆,也显出了作者对读者的妥协。

其实,本书中收录的作品可能只有《魂归丹寨》是真正有着科幻内核的作品,其他都更偏向于幻想小说,仅仅是广义上的科幻小说。宝树的《退行者》的核心梗是时间逆流超过了自身的出生时间之后会怎样,在作品中甚至直接挑明了前世这一概念,还是用咒语才能实现时间倒流,这种种非科幻的设定却让《退行者》趣味性十足,一举打破了阅读前两篇文章之后的疲劳感。

而阿缺的《停电了,我们去南方》实在和矢口史靖2016年导演的电影《生存家族》中的大停电背景一模一样,但比较两者的真实程度,《生存家族》比本文高出了好几个数量级。阿缺的想象集中在没有电的情况下世界秩序向最坏的方向崩塌,但他完全没有考虑到电发明出来也才短短一百多年,就算电没有了,人类的适应性会让人类回到农业社会,但绝对不会出现文中那样的末日景象,这也造成了小说中人物的行为的不合理性。

最后仍然保留我对于短篇小说集中篇目的初出介绍,以下:

陈楸帆《伪造者Z》/《天涯》2019年第5期“未世”科幻小说专辑 飞氘《奥德修斯之音》/《天涯》2019年第5期“未世”科幻小说专辑 宝树《退行者》/《天涯》2019年第5期“未世”科幻小说专辑 江波《魂归丹寨》/《天涯》2019年第5期“未世”科幻小说专辑 张冉《未世》/《天涯》2019年第5期“未世”科幻小说专辑 阿缺《停电了,我们去南方》/2019年9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