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船在海上,马在山中》读后感摘抄

《船在海上,马在山中》读后感摘抄

《船在海上,马在山中》是一本由[西班牙]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船在海上,马在山中》读后感(一):一个浪子,一个天生诗人

其实我还有不少课内的书和文献要看,但实在因为考证许久未好好读一本课外书,为此我感到惊慌,觉得自己面目可憎,于是抛开作业,先读一波洛尔迦的诗。主要这个书名起得太绝了,用北岛的话来讲真是神来之笔。

他大概是那种当恋人当朋友都会有不小风险的人,但当诗人,与我们有关又无关就挺好的

《船在海上,马在山中》读后感(二):读书笔记1642:船在海上,马在山上

比起老版,插图和北岛的长文添色不少。

洛尔迦的诗适合吟唱,所以翻译起来就需要把握西班牙语的节奏感,戴望舒的译诗已经是很完美了,北岛在附文里坦言试译了一些,对此戴译,有点拿不出手。

他的诗同时具备了童真,乡土,本土宗教风俗的色彩,加上本身又是个同性恋着,情感上也很是细腻。

从北岛的叙述看,他并非坚定的革命者,只是偏左翼的诗人,生性还是有点胆怯的,最终他的名声害了他,生命在38岁的壮年戛然而止。他同聂鲁达惺惺相惜,却同博尔赫斯不来电,由此大致也可以推断他们几个的风格了。

《船在海上,马在山中》读后感(三):绿啊,我多么爱你这绿色

首先,必须要说,这本诗集的封面不应该是绿色么?既然书名来自梦游人谣。虽然有“船在海上”,但反复吟唱的是“绿啊,我多么爱你这绿色。/绿的风,绿的树枝。” 呀。减一星。

知道洛尔迦是因为北岛的《时间的玫瑰》,其中有一篇是写洛尔迦的(没想到这本薄薄的诗集,后面也附了这篇文章,而且占了这本书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厚度),十分喜欢。西西弗看到这本就毫不犹豫买了,虽然原价58。

不愧是从小弹钢琴的,洛尔迦的诗,韵律十足,短小的句子,读来真挚动人。也确实读出了顾城的味道,当然是顾城受了洛尔迦的影响。重读北岛的文章,原来洛尔迦的故乡就在格拉纳达。可我去格拉纳达的时候,完全忘记了这一茬。所以书还是要反复读啊。去过格拉纳达,看过阿尔罕布拉宫,听过弗拉明戈,再读洛尔迦,好像感触更多了。不再是一行行字和想象,而变得更加丰富具体。希望这世界还有重新开放的一天,让我能够再去走走看看。

《船在海上,马在山中》读后感(四):我再也到不了哥尔多巴,尽管我认得路

诗歌的门槛还是高的。当然更多的原因肯定是我自身文学素养的问题,导致较难理解诗歌里的意境和美感。

但这本书中的配图却让我对意境这件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诗歌的确是更为抽象的文学体裁。因此它应该除了是几行字外,还应该是一幅画。我觉得诗作的作者应该是脑中先有画,而后再成诗。诗是对画的描述。每一句是一笔白描,一道彩绘,一方阴影或一块留白。而读诗的人,也应该借由诗句,一笔一笔的在脑中勾勒出一幅画面,而后才对其或波澜壮阔或润物无声的表达进行理解。

我的确是不敢读现代诗的,尤其还是外国诗人的中译版。本就理解力匮乏,还经过多道转折,就更难窥真貌了。但我对诗人是敬佩的。他们的世界一定与我不同,他们的眼睛已经能见我所不见。我期盼着有一天能够在诗的海洋里自由徜徉,但当然还需加以时日。

北岛的小记也更有助于了解作者生平。有人一见如故,有人不屑一顾,有人反目成仇,有人一生助护。历史的车轮碾过时是不管路上是泥土还是岩石的。作者被杀之前害怕的痛苦,在生命的最初和最后,我们其实都是一样的。

《船在海上,马在山中》读后感(五):你一定要是个孩子

这周把之前看了一半的《洛尔迦诗选》看完了,书里有一篇北岛介绍洛尔迦的文章,除了写诗人的生平经历外,还有对洛尔迦诗歌的分析,很新鲜。之前读现代诗都是凭感觉,喜欢但说不出来。看北岛作为诗人,从专业角度去分析一首诗,挺有意思的。

洛尔迦的抒情歌谣简朴纯真,他身上保留了儿童时期宝贵的天真与好奇,十分的难得。当老师以后会断断续续接触到小孩子的诗,发现小孩子写的诗满是灵气,一派天真,等到成年,人就变得复杂起来,想再往回找补几乎不可能,只有少数成年人,可以在儿童王国里继续停留,洛尔迦是一个,顾城也算一个。北岛前面有一句话说,他把洛尔迦介绍给了顾城,因此顾城的诗也染上了洛尔迦的颜色。分享一首洛尔迦的《海螺》:

他们带给我一个海螺。

它里面在讴歌

一幅海图。

我的心儿涨满了水波,

暗如影,亮如银,

小鱼儿游了许多。

他们带给我一个海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