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对联的作文1500字

关于对联的作文1500字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对联的作文1500字。

关于对联的作文1500字篇1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在《怎样作对联》一文中,作了系统的归纳。现摘录如下: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

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联格,所谓非正宗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楹联。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实、稳重的艺术风格,在联海中闪耀着奇光。

关于对联的作文1500字篇2

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作品。但许多人认为,形象应该是小说、传奇中才应该有的,因为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对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但诗词、对联作为一种高度凝炼的艺术形式,能够塑造形象、需要形象的支撑吗?明月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形象化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手段。从小的方面来说,“形象”自然是指人物形象;但从大的方面来说,艺术作品中再现生活中的人物、景象、事物、现象等可感部分,不都是形象吗?

相对于小说、戏曲、故事而言,诗词、对联塑造形象的空间相对较小,不可能洋洋洒洒地铺陈、描绘,但正是由于诗词、对联的这一特性,也为形象的塑造开拓了另一空间,也就是形象的典型化,即以一当十,以点概面。

先举一个诗词方面的例子: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是大家倒背如流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中的“儿童”正是一典型的形象,诗人久离故土,衰老回乡,需要描写的内容肯定是很多,比如家乡的变化,比如亲人的变故,比如乡亲的寒喧。但诗人并没有把这些形象一古脑地纳入诗中,而只是选取了儿童这一典型形象,并以“笑问客从何处来”,一方面说明了自己离家的时间之长,另一方面也间接地说明了家乡的变化,你看,乡人都生育了一代又一代了,其他的变化还小吗?

具体到容量更小的对联中,对形象的选择就更要知微见著。长联可容纳的形象比较多,暂且不论,试举几副短联为例:

刘鄂的题济南古水仙祠联:“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上联描绘济南的景色,济南以“泉城”著称,并且菊花也是闻名全国的,因此作者选取“寒泉”、“秋菊”,是十分有代表性的;下联描绘济南的繁华,作者也没有泛泛地去描绘歌舞楼台、明湖夜月,而只是选取了“画船”这一典型,就足够了。你看,夜半三更游船尚在藕花中穿行,其繁华、秀丽不是一语道尽吗?

再如乾隆题杭州西湖净慈寺联:“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短短的十四个字,却通过对云间树色和山涧泉声的生动描述,将西湖净慈寺及净慈寺周围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楚楚动人,有如一幅清幽绚丽的图画。也许,乾隆身为九五之尊,对自己属土之美,除了平常人的欣赏之外,还有一种自豪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作者的身影,但有谁能说作者不在形象之中呢?可以说,作者已经与形象融为一体了。诗词(对联)创作是诗人(联友)生活积累的艺术再现,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捕捉、提炼形象,并由此抒发感情。但由于每个人生活经历不同,把握事物程度不同,在形象的选择凝炼上也有质的区别,有的形象一般化,平淡无奇、苍白无力;有的形象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读后记得清、记得牢。这也是作品优劣的重要体现,形象具体生动,就能打动人,就能出佳作;形象杂乱平淡,流于一般,就难以写出好的作品。

关于对联的作文1500字篇3

经典对联趣味对联如下:

上联: 代县长,代市长,代议长,三代同堂。

下联: 新房子,新车子,新马子,全新登场。

横批: 都是A来的。

上联: 人生自古谁无屎。

下联: 谁能大便不用纸。

横批: 五月花三环牌。

上联: 上班喝茶聊天看报。

下联: 下班喝酒打牌睡觉。

横批: 神仙公务员。

上联: 开飞机管他东南西北爱飞就飞。

下联: 搞捷运不论前后左右想挖就挖。

横批: 也是台湾奇迹。

上联: 食有农药蔬菜病死鸡。

下联: 住有辐射钢筋海砂屋。

横批: 宝岛台湾。

上联: 男人爱钻漏洞。

下联:女人爱捉把柄。

横批:各取所需。

上联: 人脑搞不定电脑。

下联: 电脑比不上猪脑。

横批: Y2K

上联: 你拿雪茄对我进进出出,太残暴。

下联: 我张开嘴对你吞吞吐吐,太深情。

横批: 白宫书房,太春天。

上联: 高山低头,河川让路,还我雄风,山河一统。

下联: 硬汉高歌,辣妹狂啸,猛男礼让,荡妇摇头。

横批: 威而钢。

上联: 天增岁月人增肥。

下联: 春满乾坤猪满门。

横批: 该减肥了。

上联: 污钱,争权,谋利,贪污是也。

下联: 毁谤,打架,赣焦,作秀然也。

横批: 民意依归。

上联: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下联: 铁杵磨成绣花针。

横批: 圣上保重。

关于对联的作文1500字篇4

关于对联的作文

“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是一条意境多么优美的对联啊!它是郑板桥在一次乘船途中看到了当地景色与特产后,脱口而出的一幅佳对。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对联的历史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对联的来历与形式吧!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有着美妙的结合。对联即“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对联起源于桃符,是一种对偶文学,对联是一种对偶句,它字数相同,相互对比,寓意深刻。随着唐朝“诗对联”兴起,从此被百姓喜闻乐见!

对联的种类很多。有春联,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起初,大家是为了吓跑“年”这种动物,后来,演变成了一种风俗。至今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挽联,是指人去世后赠与的对联。婚联,是指结婚时的对联。还有,喜联、寿联、题联、茶联……我就不一一去说了!

关于对联,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呢!

从前有个财迷,他告老还乡,置了千顷良田,开了当铺,放高利贷,剥削坑害村民。心肠十分恶毒,可表面却装作慈善,吃斋念佛,又在大门上贴了副对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不恕我我恕人。”村民看了很生气,于是偷偷改成了:“命即是钱钱既是命,人不害我我害人”。老财迷看了,脸都气绿了!

对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独创,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博大精神。同学们,让我们将这种文化继承发扬下去,在新的一年里许下我们的美好心愿成就自己!

关于对联的作文1500字篇5

对联,一方面吸取诗词的素质,形成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以张贴见长,能显示书法之美。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积极创作,使对联不断产生,不断发展,推陈出新,争艳比美。现将一些常用的作法简介如下:

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清某种道理。

反对法:把上下联的内容对立起来,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或一联讲过去,一联讲现在;先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再使人受到启发,获得教益。

描绘法:以白描手法绘景蓄情,给人一种俊秀明快、意味深长之感。

比拟法:借助恰当的比喻或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既便于人们领会,又易懂易记。

烘托法:先表示某事某物,再用景致描绘深化对联说要表达到中心思想。

辨音法:我国文字丰富多彩,一字多音的情况很常见,也很特殊,运用这一特点巧妙地编写对联,引人辨音,十分有趣。

藏字法:在民间文学中,谜语的表现形式很多,其中有个藏字法。

关于对联的作文1500字篇6

就对联的创作手法而言,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自撰联,另一种就是集句联。

一、集句联

集句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集”在这里做“聚集”、“集合”解。它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同时,集联还可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所集的原作,无形中给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这对陶冶情操,交流心灵,大有裨益。

集句联可集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文,也可以集不同作者的诗文,既可以集同代作者的诗文,也可以集异代作者的诗文。也有对集句范围加以限制的。如必须是唐诗之间相对,赋文之间相对之类。不管集句的范围如何,当以集成的作品工巧为重,切不可让集句的规定束缚了手脚而影响作品的成色。

集句联的起源大约同摘句诗互为先后。何文焕在其《历代诗话考》中说:“荆公(王安石)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王安石可为集联之集大成者,然而集联并非自王安石始,据《蓼花洲闲录》所载,早在宋朝初年就已有集句联的出现。

集句联的范围很广,可以集诗、集词、集骈文、集碑、集帖、集宗教经典,甚至连成语、白话、俗语,也可集。但比较普遍的是诗词集联,如清代瑞方集李商隐、苏东坡诗词题镇江焦山夕阳楼联:

夕阳无限好

高处不胜寒

南京莫愁湖联则是集韩愈、李白诗句而成联:

水如碧玉山如黛

人想衣裳花想容

有人集白居易、王维诗句题于武则天庙: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以上联句原来都是著名的诗句,文人们集诗句以成联,不但不会失去它诗的灵感,还能在所集之联中产生新的意境。有人干脆把诗中的对偶句原封不动地拿来,作为对联处理,这种联叫摘句联,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

便是摘自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对偶句,而集联和摘句则是连接诗歌和对联的一座桥梁。

我们说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主要在于:一是它有比诗歌还要精练的语言,而且用字灵活自如,不受字数的限制,随意性强。这是它自身体裁的特点,诗歌则显得拘谨、死板了一些。

集句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并非游戏文字之类。作者非有一定文学底韵不能驾驭。否则宏篇在手,亦难成佳对。在集句对中,作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念,经过自己的选择、思考,才能从浩瀚的文山诗海中撷取两个毫不相关的句子相配以成佳对。从某种意义上讲,做好一副集句联要比自撰联难得多,可谓得之不易。正因为集句得之不易,历史上许多文人都在这显其才华的天地里,不懈地追索。其难度不亚于深山探宝、苍海寻珠。

关于对联的作文1500字篇7

春节即将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过春节。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

记得去年春节快来临时,我在家里学写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写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写了几个大字。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那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写对联吗?”我清楚地记得伯父问:“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几招吧。”听了伯父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伯父告诉我,写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后又详细地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听了伯父的一番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方法。接着伯父又让我写了几个字给他看看。我写了五个字:“我最爱中国”。写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刚使用毛笔吧!伯父见了笑了笑:“字倒是写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

于是伯父又教导我:“写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写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更美观。伯父说完还示范地写了几个字让我模仿。看着伯父写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着伯父的样子试着写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比刚才写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开心极了。

伯父还告诉我,写字要经常训练,多去模仿名贴。写得多了,字就越写越好看。

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点写毛笔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更高兴,还更实惠。

关于对联的作文1500字篇8

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要求如下: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

对联也可如此。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

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东”是仄对仄。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关于对联的作文1500字篇9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修辞可以飞扬语言表述的文采,对联的修辞方法种类繁多,简举常见的几种。

比喻以此喻彼,生动形象。如: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比拟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如:

春风放胆来疏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双关利用汉字的同音异义特点,似说甲,实指乙,一语双关,含而不露。如: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萧和。

用典借用典故,针对现实,引发联想,寓难尽之意于言外。如:

立品早防冯妇虎;

读书不好叶公龙。

夸张把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极力渲染。如:

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

复词重复是表达一忌,但有时有意使用反复手法,却常使意境出新。如借助谐音,利用汉语一词多义,一字多音的特点,出奇制胜。如:

长长长长长长长;

朝朝朝朝朝朝朝。

顶真后面词语的首字承接前边词语的尾字。如:

一丝风,风吹绉满江春水;

三尺浪,浪淘尽千古英雄。

设问上联(或下联)提出问题,下联(或上联)作答。如:

万卷诗书,谁能览尽?

千秋功罪,我可说清。

除此之外,还有若干种修辞手法,如借代、镶嵌、总分、排比、缺隐等等,恕不一 一例举了。

关于对联的作文1500字篇10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春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婚联:

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

如:巧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挽联:

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

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 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 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 ,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如: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