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山河都记得读后感精选

山河都记得读后感精选

《山河都记得》是一本由徐海蛟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河都记得》读后感(一):山河都记得来过的你我

字字句句 ,直指人心深处,每读一次,都会有再次的内心共鸣与回应,感谢这么好的文字,让我们的过往哀恸情痛,有了初心的解答 ,虽然世界上没有真切的感同身受,但努力积极向上的你我,不会抱怨过去的不幸与苦难,而是庆幸那样的悲凄过往,让我们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状态,一如既往的up……苦难让我们思想丰富,只要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性,处处都是满园春色的花园

《山河都记得》读后感(二):记忆深处

因本身文字的匮乏,回忆起小时候总是没什么大的印象了。一直都羡慕那些观察细致,记忆超强,语言组织能力好的人,感觉他们随便写的一点东西就让你感同身受。《山河都记得》这本书,就是这样,读着作者的文字,感觉回忆被一点点打开,也伴随着许多遗憾涌上心头。如果母亲在我当母亲后再离世,我是不是就能耐下性子,慢慢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我和母亲之间错过了哪些事呢?至少错过了一场远行。。。

《山河都记得》读后感(三):山河还在,阳光亦然

都说父爱如山,很多人用山河形容父母亲。对每个人来说,内心总有那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那颗大树。无意间看到的这本书,我作为一个九零后依稀看到小时候自己的身影,那个年代的偷饼干,父亲的自建房,找营生做生意,很多在自己的童年似曾相识。我很喜欢那种属于八零后童年的故事,甚至现在也很想念小时候的那种农村淳朴。这是一本回忆录,写的很真实,哪种对童年的质朴,一种回忆。对身边人的事儿回忆。父亲是一名医生。一个为了营生在异乡的医生。人很老实,不喜欢得罪人,人很善,小诊所24小时营业,急别人之所急。徐老师可能是新宁波人,那个来自台州老家随父亲在宁波安家的新宁波人,看到很多渐渐熟悉的味道,哪种在宁波才能体会到的乡音。其实有很多台州人在宁波安家置业,也有很多异乡人在宁波建设而奉献。感谢那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为一个更好的宁波奋斗。

《山河都记得》读后感(四):山海犹在,阳光也已到达

拿到书逮着空的时间一气读完了,大概我是心急的人,真不敢想象一篇篇慢慢看的人怎么忍得住?就好像那藏在柜子上的那包饼干,怎么忍得住呢?

最初认识徐老师的时候,我还是孩子,他教我写诗,把那些从书里、从他的老师那里得来的有趣的故事和对文学的热爱也一同教给我和其他孩子。那些特立独行的思考,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后来对事物不敢盲目随大流的态度。后来机缘巧合自己也当了老师,也在努力把文学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心里,努力做让人不讨厌的老师,努力教不催眠的语文。最初认识徐老师的时候,徐老师还是个年轻教师,大概正与我如今的年纪相当。这个年轻的老师,心里有大山和海洋,眼里有星辰和大地,温和之余还带着甚至盛于小孩的骄傲和天真,以及一点点的孤僻和格格不入,像某一个背面未有阳光到达。多年后,再次见到老师,山和海犹在,星辰大地犹在,天真犹在,孤傲犹在,此外似乎是阳光格外钟爱这个眼角已爬上一丝轻微皱纹的少年了。直到看完《山河都记得》方才了然,那命运面无表情的作弄带来的阴影和岁月辗转后的释怀。

小时候也是从山里来到了这个小镇,看书的时候,发现许多风景和经历都相似。在书里遇着了童年的、少年的徐海蛟,恍惚间他似乎成了我的同学,甚至成了我的学生。这得益于写作和阅读的奇妙相遇。合上书页,回味绵长而细腻,那颗很多年前被埋下的文学的种子似乎经历了一场恰逢其时的春雨,有了一丝蠢蠢欲动破土的心思。

《山河都记得》读后感(五):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大书特书

文/王传言

对乡土书写,总抱有持续执着;对乡土文字,更是逢见即读。当徐海蛟《山河都记得》进入眼帘,算是缘分中的事。作为80后作者,竟然有心有灵犀的共鸣,年少经历、童年往事,无不是留下岁月深刻的痕迹。

生活在80年代浙江山区的作者,92年即因父亲的突然离世,整个家庭变得无助而迷茫。母亲,勇敢地撑起这个家,敏感而自尊的孩子又注定成为这个家庭中特殊的一员。成长的经历中,作者开启思索,向着岁月深处发掘。于是,就有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记忆。

每每读来,热泪盈眶。父亲对周围人的热心,对小叔的帮扶,正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宿命。遥远年代的那场车祸,看似偶然却又必然。要是父亲没有古道热肠,要是父亲只关注自己诊所的盈利,这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但,如此假设又只是假设,逝去的生命永恒不再。

那个自尊自强自立的孩子在慢慢成长,那些小小的事,更印刻在心底。一双旅游鞋,几本文学书,写出去的信,女生留给自己的冰棍……在记忆的长河里,这些美好的点滴,逐步编织成为晶莹的水滴,闪闪发光。

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大书特书,印刻在生命中的小事大事,看似不起眼,却早就写了好答案。当大人承诺给孩子惊喜,却没有兑现的时刻;当香喷喷的猪油开启翻腾的油锅里,多少馋虫在叫唤;那些随着父亲深夜出诊的场景,深夜的颜色笼罩着一切。

从12岁父亲的离开,到26年之后的书写。正如自序中写的,每个作家都应该全部为内心而写作,任何虚假和编织都显得毫无意义和价值。

《山河都记得》,就是作者徐海蛟对内心的释放。是对自己真正感动的内容的释放,在这样的释放中,他真诚、热烈、编织着一个接着一个的小故事,串联起对往事的钩沉,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浮华终将会远行,剩下的即是对生命本真的思考。过往,都是个体的亲历,没有丝毫的理由妄自菲薄。诚实而本真地记录下来,真诚而热烈地说起来,这即是作家的一种天职所在。

好的是,在该书中,在每个文字的书写中,我们有幸遇到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