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描写豹子特征的作文400500字

描写豹子特征的作文4005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描写豹子特征的作文4005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伙伴,名叫蒋天怿。为什么我要说他像豹子一样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奔跑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有一次,上体育课时,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于是我和蒋天怿,还有另外三个小伙伴玩抓游戏,二抓三。刚开始,我和蒋天怿疯狂地逃,然后找了一个安身之处,想暂时休息一下。突然,“敌人”来了个三面包抄,原来另一个小伙伴已被抓住了。当时我们站的地方,是一个比草坪高不少距离的所在,只有向下跳和往上爬两个入口处,但却都被他们一人一个分别控制住了,另一个人正走过来抓我们。

就在我认为我们必定被抓住时,忽然,蒋天怿纵身向下一跳,抓的人迟钝了一下,也瞬间扑过去。蒋天怿摔在草坪上,然后一翻身,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迅速跑了!抓的人只能望洋兴叹。

而且蒋天怿奔跑时耐力十足,经常把我们给累惨。有次我们五人抓一个,抓了一节课也没能抓到他,就连陈浩诚这种奔跑能力极强的人,也甘拜下风。

这就是我那个快如闪电好朋友---蒋天怿,怎么样,他像不像豹子一样?

第二篇

描写人物的外貌是写人常用的一种方法,外貌所指的内容很广,如容貌、神态、衣饰、风度等等。外貌写得好,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描写人物外貌易犯的一个毛病是“面面俱到”,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头发、衣着等样样都写。有些同学还认为写得越“细致”越好。其实,样样都写,反而把特征淹没了,达不到目的,并显得累赘。其实有些描写只需要简单的几笔,就能使文章生动。

例如,《金色的鱼钩》一文是这样描写红军炊事班长的容貌的:“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由于作者抓住了驼背、高颧骨、皱纹、白发等特点,一位为革命历尽千辛万苦的钢铁战士那饱经风霜的外形,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再如,有个同学是这样描写他的一位老师的外貌的:“老师身穿一件黑毛衣。那掺着绺绺银丝的头发,剪得齐耳短。圆圆的脸上泛着红光,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脸上的皱纹似乎又增多了,可仍然神采奕奕。”小作者花费的笔墨不多,却刻划出了一位朴实、辛劳而又亲切的老师形象。

由此可见,外貌描写必须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来写。如果不抓特征,把眼前的人物从头到脚不加选择地全面描述下来,什么都写,那么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就没有了。

〖一个男同学的外貌〗特别是那双带长睫毛的眼睛,更使他增添了几分稚气。他有爱眨眼的习惯,一天到晚眼睛眨个不停。他一急起来眼睛就眨得更厉害了。

〖一个女同学的外貌〗她很瘦小,长着一对月牙似的小眼睛,嘴巴旁有颗米粒大小的黑痣。她正阅读着一本厚厚的书,那双眼睛盯在书页上,就像蜜蜂吮吸着花蜜,显得那么专注。

第三篇

我的爸爸确确实实是一头豹子,为什么呢,还得听我仔细说。

我的爸爸长着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一张总是张着血盆大口的嘴巴,像极了豹子。

爸爸脾气不太好,凶起来和豹子一样可怕。一天,我在和弟弟玩,弟弟玩得高兴,眼睛笑得都眯成了一条缝,可是他根本没看见脚下有一颗石子儿,一不小心被石子儿绊倒了。弟弟放声大哭,那声音让在屋子里看手机的爸爸听见了。于是,他赶紧跑下了楼,当爸爸看到弟弟在哭时,那张血盆大口又毫不留情地张开了,不分青红皂白对着我破口大骂。

我爸还是只爱吃肉的“豹子”。有一天,我上完晚托班回来时,妈妈对我说:“宝贝儿,我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我可高兴了,可是回到家我才发现我白高兴了,因为爸爸正坐在餐桌上狼吞虎咽地吃肉呢!

有时候他还是只飞毛腿豹子。有一天,爸爸带着我们去跑步,我比爸爸先跑了出去,以为这下他可抓不到我了。可是眨眼间,爸爸忽然跑到了我旁边,调皮地向我招了招手,然后像离弦的箭一样跑走了,我怎么追也追不上。最后,被爸爸落下了一大截。

这就是我的爸爸,一头豹子爸爸。

第四篇

抓住事物(即说明对象)的特征是说明文写作的首要注意事项。阅读说明文自然也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的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事物的特征主要体现于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说明文对事物特征的概括有几种情况:一是说明单个事物的特征,二是综合说明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三是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那么在阅读说明文时怎样找出事物的特征呢?

(1)从文中的语句中找出文章的说明要点,而这个要点往往就是该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比如《苏州园林》,文中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句正是本文的核心。它就是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有的文章还常常用下定义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基本特征。这个定义就是事物的特征。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作者以简洁准确、概括性极强的语言,给“克隆”下了一个定义,揭示出克隆这一事物有别于有性繁殖的本质属性,使“克隆”的基本特征明晰地展现了出来:“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

(2)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基本物征。文中如果没有明显交待事物的特征,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或提炼。为了弄清作者说明的事物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进行介绍的,这就要求读者自己采取逐层逐段地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

阅读训练:

荷花之谜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净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子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训练题:

1、本段文字说明了荷花的哪些特征?

答:

2、试分析文段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答:

第五篇

说明文语言有两种:一种是生动活泼,一种是平实简明。基于说明文科学性这一特点,说明文语言的一个主要特征便是准确性。它主要表现在对知识表达上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如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和语气等都要准确无误。阅读说明文要特别注意文中怎样运用限制、概括等手段来修饰中心词语,从而进行说明的。要细心地捕捉这些词语,分析它们的特点和表达作用。对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的考查,主要是解答限制性词语的作用这类问题时要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

首先要明确加点的词语的含义;其次要理解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和效果,还要答出删去之后会有怎样的后果。比如“改变了原意”,“不合真实情况”,“与事实不相符合”,“与上下文失去照应”,“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原则”,“说话过于绝对,要留有一定的余地”等;最后,总结时扣到突出说明文语言要准确这一点上来。

如《中国石拱桥》有一个句子:“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问:加点的“约”和“几乎”可否去掉?为什么?答:“约”表示推测,说明8米并非实地量得,而是估计而已,是个约数。如去掉便成了确数,与事实不相符合。“几乎”表明并非真的与河面平行,只是差不多要平行,它强调桥面平的程度。如去掉,便成了真的平行了,这就不真实了。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表现在许多的方面。(一)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或描写事物状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如《中国石拱桥》对卢沟桥的石狮子的描写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引人入胜。或通俗或深情地议论,令人深思,启人智慧。如《苏州园林》:“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对说明苏州园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二)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语言活泼清新。如《生物入侵者》一文把“生物入侵者”比喻为“偷渡者”“移民”,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你一定会听见的》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描写风声,按声音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句子,一气呵成。(三)句式富于变化,成语、四字句的使用都能使文章自然流畅,富有情趣。如《生物入侵者》运用了大量的成语或四字句,准确而简明。如“安家落户”、“在劫难逃”、“束手无策”、“物竞天择”、“为所欲为”、“无动于衷”等成语用得恰到好处,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

第六篇

冬天的足迹已被春天所覆盖,万物被春风所吹醒了,柳树等动植物都苏醒了。但是,这么多的花花草草和动物都离不开这位春天的“开拓者”——春雨。

这几日正是春雨连绵的日子,已经两个多星期是阴沉沉的。大清早,马路上、河面上、房顶上,到处都是雾沉沉的,连一丝阳光都看不到,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天上的白云不知不觉都已经变厚了呢!有时候,抬头一看,还真会吓一跳,云层就像一头猛兽一般只朝你扑来,顿时就会感到连最最坚硬的东西也捅不穿他。在这种雨天,哪少得了迷雾,远处白茫茫的一片,就如一层白纱布牢牢地罩在地面上,就像稍微离开一点距离,就会被迷雾“吃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下了起来。来到学校,我还是慢慢地,好像没有睡醒似的在地砖上走着,突然有一丝丝春雨撒在了我的身上,我立刻从睡梦中挣脱了出来,条件反射地抬头看了看,“原来下雨了,”我漫不经心地说道。看起来虽然只是毛毛细雨,但是过了几分钟,我便感到头发上凝固了几滴雨水,再看看衣服,就像一只斑马一样,这里一个小水坑,那里一个小水坑,轻轻地打在我的羽绒服上,造出了一个个“小斑点。地上也被银针般的春雨给浸湿了,差点就把我给滑倒。

跑到教室,我先把身上没有陷下去的雨滴抖了一下,然后才开始正式上课。突然我耳边传来了一阵阵“哗哗“的声音,我朝窗外望了一下,原来是下大雨了,雨打在瓦片上、车碰上、地面上,发出了”噼啪噼啪“的敲击声,再加上外面的“嘟嘟”声,就组成了一首春天的歌。再接近一点听,都可以听到雨滴冲击窗框时发出的“咚咚”声了,但是过了一会儿,雨又停了,这春雨还真神奇。

春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没有了春雨,柳树等植物就不能真正在最好的时机发芽,到时候春天就没有颜色了。

第七篇

我看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中的《飞夺泸定桥》后,对红军战士们有了无比的敬佩。

书中《飞夺泸定桥》里主要讲的是: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在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由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守城川军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是16时,连长廖大珠等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

看完之后,红军战士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么美好啊!可却有许多的人不珍惜现在的生活,而是在不停的浪费。比如有些同学经常浪费粮食,挑食,可你们想过吗?在红军长征时,他们什么也吃不到,为了填饱肚子他们甚至去吃树皮,草根。所以我们应该做到节约粮食,乘了多少饭就要全部吃掉,不能浪费。

红军是我们永远的骄傲,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如此平静和谐的生活啊!

第八篇

奇迹!真是从古至今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是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这本书之后,从内心发出的赞叹。它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让我终生难忘!

奇迹!数千人马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江河汹涌阻去路,群山险要助敌兵。他们却履险如夷,横扫千军,这难道不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吗?面对着饥寒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支被誉为天下无敌的队伍,就是红军!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尽后来颜。红军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赞扬和学习。要跟红军一样不怕艰难险阻!

第九篇

读革命经典,传承红色精神,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缅怀先烈,致敬党史。今天我来为大家讲一讲红军长征时发生的小故事,这些感人的小故事中蕴含着伟大的红色精神!

《倔强的小红军》:深秋的一天,太阳已经偏西了。陈庚将军掉队了,他牵着疲惫的战马,追赶长征队伍,发现一个小红军坐在草地上。陈庚关心的向他说:“快上马吧?”小红军瞟了他一眼,说:“谁累了,我走起来比你的马还要快!”陈庚说:“那咱们一起走吧?”小红军说:“不,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陈庚把青稞面递给他,小红军拍了拍自己的干粮袋,那里面鼓鼓的,陈庚将军只好爬上马背,向远方走去。过了一会,陈庚突然一拍大腿,叫了一声:“不好!”拨转马头快马加鞭赶回原地。看到小红军已经躺在草地上,陈庚跳下马,把他扶上马背,碰到干粮袋时,里头硬硬的,打开一看,干粮袋里装着两块牛膝骨,陈庚的双眼浮起了一层水雾,此时红军小战士已经停止了呼吸。

《让药针》:长征路上,年青的红军护理员从前线下来时,发现自己中弹受伤,他为自己简单的包扎之后,就随部队出发了。几天来,同志们发现年青护理员的脖子经常哆嗦,有一天行军的路上,他突然倒下了,全身哆嗦,另一个护理员正要给他打破伤风针时,他立即阻止,断断续续的说:“还有……两针,先……给其他同志……打。”当护理员返回来给他打破伤风针时,发现没有药了,原来只有一针,他故意让给了别的同志。当派来的军医赶来时,年青的护理员已经停止了呼吸。

《牛粪里捡来的口粮》:红军长征路上,过草地之前来到了藏区,为过草地准备的粮食非常短缺。红军战士借住在藏民家里,藏民的楼分两层,下层圈牛羊,上层住人。战士们看到牛粪里有许多没有消化的青稞粒,他们就把牛粪带到河边反复淘洗,再把淘出来的青稞粒晒干,装在干粮袋里当口粮,向着草地出发了。

《枪声中的分娩》:在一条山谷中,敌人越追越近了,眼看就要追上来了,可是偏偏这时候一位女红军要生孩子了。担架把她送到一间破房子里,准备为孩子接生。可是,怎么都生不下来,这可把医生急坏了,她命令道:“前面有一位红军正在生孩子,请派一个团去阻击敌人!”孩子终于生下来了,但因为长征路上艰难重重,只好把孩子用白布裹起来,寄放在当地老乡家里。当指导员知道这件事后,他说:“为了一个孩子,失去那么多战士的生命,太可惜了,但是革命需要延续后代啊!”

读完这些故事后,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这时才懂得长征不仅是军事转移,更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铸造!每一个红军战士都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英雄用他们的牺牲,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珍视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