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华杉讲透《大学中庸》的读后感大全

华杉讲透《大学中庸》的读后感大全

《华杉讲透《大学中庸》》是一本由华杉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46.9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华杉讲透《大学中庸》》精选点评:

●需要反复读,并切己体察,事上琢磨

●大学中庸留下两个字“至诚”

●可能之前看过他的别的了吧,不过此书还是值得一看

●以不变,应万变。这世间有得有失,怎么可能有人一直得呢?但是大道是不变的啊,做事还得反求诸己啊。

●儒学知识吧

●作者讲得很好,将大学中庸、孔孟之道、王阳明知行合一结合来讲,看起来融会贯通。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将心比心: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家讲求修身之道,向内求,再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在人际关系上也一样,先爱自己的亲人,再爱亲人以外的人,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也许源头就在这里,与墨家的兼爱相对; 什么是知行合一呢?如果没有亲身做到某个理念或知识,就不能称自己知道这个知识。

●一系列读下来,这本书后面的五个儒家论和思想市场和思想者的姿态和心态比较有意思,其它部分是加深对孔孟儒、程朱儒及阳明心学的理解。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读书最怕的就是只读一半,又不能与时俱进。 发强刚毅:奋发而不废弛,强健而不畏缩,刚断而不屈挠,果毅而不间断。

●读华老师的书收获很大!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经营企业,本质上都是做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准4。和之前作品重复的不少,但仍有诸多启示。第一次发现,孔子他老人家在大学中庸里的存在感也很强啊

《华杉讲透《大学中庸》》读后感(一):修身至至诚

之前读过《华彬讲透孙子兵法》,力荐,但这本感觉略逊色。 现在经常听到“底层逻辑”,“通用能力”的说法,古人智慧,虽已流传千年,还可以有很广泛的应用,从律己到育人,从政治到商界,虽然每个年代都会有不同的解读,但是真的每个年代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儒家讲究推己及人,本末有序,强调知行合一,归根到底,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修身至至诚而已。 除去华老板将儒学引申至商界的肤浅解读外,书中引用的大家对于古文的注解还是比度娘靠谱得多的。

《华杉讲透《大学中庸》》读后感(二):第一次读《华杉讲透<大学 中庸>》的一些感想

看完《中国哲学简史》,我就在找接下来先看哪本书,在说读后感前,我先说说为什么选定《华杉讲透<大学 中庸>》这本书——

一、为什么先看《大学 中庸》?四书有《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看到这段话——朱熹说:「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二、其实四书有很多版本,最知名的应该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各系列了,为什么我选择华杉老师的书呢?

其实我一开始了解华杉老师并不是这些书,而是他在广告行业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华与华方法》、还有他混沌大学的讲课《华杉-品牌顶层设计》,华杉老师的营销案例也非常知名,比如西贝、海底捞、洽洽坚果、蜜雪冰城....后来才知道他写了这么多国学的书。所以华杉老师也是「知行合一」的代表了。

所以对我个人来说,看华杉老师的书不仅是对我个人兴趣上的满足,还能学到一些行业知识,真是很不错的书了!

看完这本《华杉讲透<大学 中庸>》,的确《大学》比较好理解,《中庸》有些飘渺深奥了。

————————

大学:《大学》是儒学的大门,是开「纲目」的——「三纲八目」。「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而「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前四章统论纲领旨意,后六章细讲条目功夫。第五章是明善之要,第六章是诚身之本。

《大学》的很多知识,我看了之后,感觉啊这些不是老生常谈的常识嘛,觉得自己都懂。但是华杉老师说

想来要彻底的读懂,肯定要看好多好多遍,并且要「知行合一」。《大学》就像是老人们说的一些大道理,我们都懂,但是真正执行起来还是很难,甚至在执行的时候就会忘记掉「初心」。

————————

中庸:这看起来就有点困难了,目前我看完之后的印象就是「学习学」「至诚」,其实也是一些大道理,最具体的还是要行。

1⃣️学习学:学习之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就是择善,从知识义理的海洋中把善择出来;而笃行,就是固执之,坚持去做。一本书不能只读一遍,要读三遍。重要的书,还要每隔三年重读一遍。书虽没有变,但是你在变,今日的你不是三年前的你了,所以读到的体会就不一样。一本书要反复读,也要多读不同的书。读书不在多,也不在于向谁展示,主要是自己真正学到了什么。想来读书还是得读「经典」,还是要反复诵读。

2⃣️至诚: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这本书,就是要人至诚,最后总结到天下之至诚。我个人的理解是学习完前面(大学、论语、孟子)的知识后,需要「至诚」的执行下去,不管旁人有啥言语,坚持自己的「至诚的本心」去做。

以上,也是我第一次看这本《华杉讲透<大学 中庸>》的感想,很多内容都是看了很多书评的结合,我自己想的也是买一本实体书放在床头,要时不时翻一番,在这些「大道」中多汲取学习一些。

《华杉讲透《大学中庸》》读后感(三):愿风雨回来,少年儒者情怀不负

完成了人生新成就—读完了四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方面。又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个递进的层次。

《中庸》通篇,重点讲了一个“诚”字,至诚无息,我们更应该加强对正心诚意的学习与践行。中庸是一种极其智慧的圣人状态,可意会难言传。虽然我们普通人很难达到那个状态,但是可以以此为参照,养成时刻省察自己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应当志有定向,这样才不容易误入歧途,能够一以贯之的努力做到止于至善。待人接物时候应当想一想自己想被怎样对待,再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做好自己,以自己一人做出自己想象中的世界做法,其身正不令而行。不可须臾离者才算是道,应当一以贯之,哪怕是在没有人的隐蔽处,也当戒慎恐惧,不能有所放纵。

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忠也并非一个传统的概念,做到无愧我心便是一种忠吧。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本书之中,都有很多的微言大义,哪怕是摘录其中的几句圣人之言,加以奉行变足够获益。毕竟中庸也提到“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对传统文化也要辩证的学习,如此方能大有裨益。提高自身修养,一个健全的人格是永不过时的,求仁得仁又何怨。读完四书的我,愿多年之后风雨归来,少年儒者情怀不负。

读书摘抄: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学习不是为了晓得些知识,而是一种行动反射。

止定静安虑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你只有志有定向,就能止于至善,不会跑偏,不会焦虑,每一天都心安心静,然后聚精会神、一以贯之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我要把握的原则很简单,而所能推及的范围很广阔,这就是平天下的要道。

君子未尝不欲利,但专以利为心则有害。唯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

凡是利益集团,都没有共同利益,都是各为其利,随时相互背叛。只有理想集团,才有共同愿景。

德行的三个境界:闻过则喜,闻善则拜,与人为善。

与人共有其善,同行其善。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凡民从上也,不从口之所言,从情之所好者也;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企业经营的追求,就是继续经营而已。德鲁克

学问之道,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

知天命者,方能率性而为;不知天命者,需循规蹈矩。圣人立天性以为规矩,率性而为,就是循规蹈矩。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根本不可能,那还有什么意义呢?意义重大!它的意义就在于我们知道自己没有做到,并且有了这个想法,有了这个追求,就有了时刻省察自己的习惯。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中庸

所谓“舍其易者而不为,究其难者以为学”,对于欺世盗名的人来说,这诱惑很大,对于下愚的人来说,也很吃这一套。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

道不远人,凡己之所以责人者,皆道之所当然也,故反之以自责而自修尔。—朱熹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你要关注谁给你饭碗,而不要去关注谁抢你饭碗。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你看问题的时间跨度越长,时间就越站在你这一边,你就能得到滴水石穿的回报、绵绵不绝的传承。你看问题的时间跨度越短,就难免因小失大,而且终身奔忙,永远没有积累。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不是一视同仁,而一定是区别对待。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为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曾子

知耻,是自己没做到的,自己心里要知道羞耻。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往往不在于我们循循善诱了什么,而是我们自己身体力行的一些小事。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求仁得仁,又何怨。

至诚无息。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子

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这所以为大也。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深藏不露,却日益彰显;小人刻意表现,时间一长却撑不住。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是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制定原则是容易的,难的是始终坚持按原则去做。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抓住善端,扩充放大,然后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就是儒家的修身心法。

知道有这个标准,知道自己没做到,所以时刻警醒,努力去做。圣人就是因为觉得自己总是在犯错,才成为圣人。小人就是因为觉得自己一贯正确,才成为小人。

《中庸》通篇,就讲一个“诚”字,讲“天下之至诚”。这就是《大学》的诚意正心。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陆九渊

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陆九渊评价自己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